- 年份
- 2024(4736)
- 2023(6345)
- 2022(5042)
- 2021(4667)
- 2020(3845)
- 2019(8428)
- 2018(7831)
- 2017(15658)
- 2016(7731)
- 2015(8541)
- 2014(8000)
- 2013(7840)
- 2012(7030)
- 2011(6252)
- 2010(6567)
- 2009(6645)
- 2008(5744)
- 2007(5350)
- 2006(4942)
- 2005(4612)
- 学科
- 银(32674)
- 银行(32529)
- 行(30989)
- 融(28923)
- 金融(28923)
- 业(27056)
- 济(26769)
- 经济(26750)
- 管理(25371)
- 企(24605)
- 企业(24605)
- 制(17102)
- 中国(16887)
- 中国金融(11722)
- 业务(11224)
- 技术(11163)
- 度(10582)
- 制度(10581)
- 方法(10570)
- 财(10059)
- 银行制(9831)
- 数学(9287)
- 数学方法(9236)
- 技术管理(8988)
- 业经(7999)
- 地方(7748)
- 体(7262)
- 务(7222)
- 财务(7209)
- 财务管理(7197)
- 机构
- 学院(97012)
- 大学(96385)
- 济(46318)
- 经济(45369)
- 中国(39073)
- 管理(38203)
- 理学(31563)
- 理学院(31317)
- 管理学(31027)
- 管理学院(30839)
- 研究(30702)
- 银(27888)
- 银行(26823)
- 行(24931)
- 财(24794)
- 融(20473)
- 金融(20102)
- 京(19278)
- 财经(19110)
- 中心(18127)
- 经(17358)
- 人民(16332)
- 经济学(16193)
- 江(15460)
- 经济学院(14772)
- 国人(14753)
- 中国人(14690)
- 财经大学(14577)
- 中国人民(14552)
- 科学(14175)
- 基金
- 项目(60487)
- 科学(48872)
- 研究(47642)
- 基金(44684)
- 家(37122)
- 国家(36784)
- 科学基金(33031)
- 社会(32386)
- 社会科(31068)
- 社会科学(31062)
- 省(24157)
- 基金项目(23111)
- 教育(20871)
- 划(19067)
- 自然(18815)
- 自然科(18459)
- 自然科学(18457)
- 编号(18272)
- 自然科学基金(18156)
- 资助(17679)
- 创(16745)
- 创新(15865)
- 成果(14926)
- 国家社会(14079)
- 发(13851)
- 重点(13581)
- 部(13320)
- 制(13206)
- 性(13020)
- 课题(12793)
共检索到169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光伟
只有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路走的越长越远越稳越好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强调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应体现包容性和普适性,从三个层面加以推动发展:一从宏观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粟勤 孟娜娜
基于2006—2011年31个省级区域的经济与金融数据,构建静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法制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普惠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法制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地区法制环境的改善既能够直接对普惠金融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又能够通过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而对普惠金融产生积极影响;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不同地区法制环境、政府作为和经济发展水平作用下的银行业市场结构(HHI)调整都对普惠金融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作功 杨茂巧 何赛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从区域和机构两个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但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集中在对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上。在借鉴《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由使用情况、可得性、服务质量等3个维度以及账户等15个二级指标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区域占比等6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银行业金融机构 评价指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茂林 王子路 何光辉 王宇琨
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和企业信贷供给主体,其技术创新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很少被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基于语义的机器学习技术衡量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质量,然后将其与2011~2021年2亿条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匹配,考察银行金融科技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主要表现为数量竞争,而创新质量提升趋势不明显。银行金融科技对城市创业活动产生结构性普惠效应:一方面,银行金融科技有利于促进小规模市场主体创业,并且主要覆盖传统信贷资源薄弱地区和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高启动资金行业;但另一方面,银行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主要来源于大型银行信贷扩张,中小银行因竞争压力加大导致其贷款数量和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作用效应存在互补性,不仅能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科技落后的城市创业,同时能显著拉动经济增长。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银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变革与机遇和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锐林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数据,结合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数据与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银行业竞争之间的关系,并考察金融发展在中间起到的渠道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银行业竞争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有助于地区形成竞争性的银行市场,降低垄断水平;进一步验证其影响渠道发现,金融发展在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中,起到了重要的渠道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城市金融发展,增强银行业竞争。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银行业竞争 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孟娜娜 粟勤
作为普惠金融实践的主要参与者,一国(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即银行业集中度下降,能够促进各类银行业机构的发展,使得私有部门可以以公平的价格获得可持续性的正规金融服务,进而促进一国(地区)普惠金融发展。银行业市场结构内不同类型银行业机构会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必要的积极作用,而且通过不断地调整与优化,形成适合地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特点的银行业市场结构,通过金融业务与模式创新、金融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等途径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
银行业市场结构 普惠金融 银行业集中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超林 杨竹清
基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结合银保监会披露的商业银行网点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以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测度企业面临的银行业竞争程度,研究银行业竞争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增加能够显著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说明银行业竞争有效发挥了普惠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张的普惠效应更强;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随银企距离的缩短而强化。机制检验表明,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通过提高小微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并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在研究样本期内考虑金融科技的影响后,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依然显著。建议金融管理部门继续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构建多元化的银行竞争体系,加快完善中小银行的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庞渤 耿稚雨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银行业必须立足“三农”,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加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文章通过对数字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及面临的问题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银行业实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和实践具备农村特色的金融创新。
关键词:
银行业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实践探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顺兴 林乐芬
利用江苏省全部43家县域村镇银行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供给方角度、以村镇银行覆盖深度测度了金融服务普惠程度,并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普惠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显著提升了村镇银行的普惠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改变村镇银行技术创新行为而影响村镇银行的普惠绩效,从而解释了银行业竞争的作用途径和机制。因此,应坚持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度,促进村镇银行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更好地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蔡鄂生
本文认为,金融创新是"双刃"工具,风险与收益并存,银行业经营发展应坚持审慎原则。文章提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应始终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基本准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开展金融创新,持续提高针对金融创新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
银行业 金融安全 金融创新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海燕
商业银行支付创新应注重将线下和线上两个服务渠道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金融企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低成本、便捷可得。成本低,才能覆盖更为广泛的人群;金融产品和工具简单易懂,才能为老百姓所接受和使用。二是安全、可持续。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不能只顾发展不顾风险,只有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浦发银行采取措施加强金融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创新支付结算,为普惠金融探索新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振新 支德勤
针对近几年惠州金融领域一直存在对本地经济的助推力减弱、明显滞后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配比失调问题,本文立足于以惠州银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运行与制度问题为分析的出发点,通过比较惠州银行业在发展速度、规模总量、信贷结构等方面与本地经济的非适应性反差,揭示了当前惠州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失调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从宏观层面的长远角度提出构建惠州银行业与惠州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区域经济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延成
普惠金融是传统金融的变革和延伸,是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普惠金融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权威一致的提法,但直观地理解,普惠金融就是要消除身份、贫富、居住场所等差异带来的金融服务不平等问题,让所有人都有机会享受到均等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应当是贫困及低收入群体,以及居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琼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创新突破往往与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的快速融合,各商业银行纷纷布局,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银行服务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的同时,通过开放赋能的方式将金融服务融入企业特定场景,不仅能从整体上提高各类群体金融可得性,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还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其中,推进开放银行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贝多广
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为此各大银行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争取在不同领域有所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在过去几年中,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支持文件。特别是2016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标志着国家层面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初步形成。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9月30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事业部 业务管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