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63)
- 2023(20082)
- 2022(17042)
- 2021(15795)
- 2020(13218)
- 2019(30133)
- 2018(29815)
- 2017(57432)
- 2016(31045)
- 2015(34551)
- 2014(34174)
- 2013(33952)
- 2012(31097)
- 2011(27735)
- 2010(27650)
- 2009(25537)
- 2008(25251)
- 2007(22535)
- 2006(20175)
- 2005(17553)
- 学科
- 济(126673)
- 经济(126524)
- 业(109458)
- 管理(95247)
- 企(90185)
- 企业(90185)
- 方法(58854)
- 农(52424)
- 数学(48994)
- 数学方法(48411)
- 业经(37485)
- 财(35854)
- 农业(34731)
- 中国(32385)
- 制(29680)
- 银(25730)
- 银行(25582)
- 务(24771)
- 财务(24699)
- 财务管理(24660)
- 行(24143)
- 学(24117)
- 地方(24022)
- 企业财务(23366)
- 贸(22717)
- 贸易(22702)
- 技术(22248)
- 易(22092)
- 理论(21247)
- 融(20531)
- 机构
- 学院(441655)
- 大学(437386)
- 济(178705)
- 管理(177610)
- 经济(175088)
- 理学(153795)
- 理学院(152194)
- 管理学(149528)
- 管理学院(148734)
- 研究(143133)
- 中国(115009)
- 京(91689)
- 农(90213)
- 科学(89969)
- 财(81026)
- 业大(72974)
- 所(71865)
- 农业(70009)
- 中心(67653)
- 江(65746)
- 研究所(65561)
- 财经(65318)
- 经(59677)
- 北京(56633)
- 范(53949)
- 经济学(53594)
- 师范(53312)
- 州(52864)
- 院(51027)
- 经济学院(48634)
- 基金
- 项目(304134)
- 科学(238707)
- 基金(221942)
- 研究(217435)
- 家(194963)
- 国家(193238)
- 科学基金(166296)
- 社会(138692)
- 社会科(131288)
- 社会科学(131252)
- 省(119459)
- 基金项目(117901)
- 自然(109683)
- 自然科(107210)
- 自然科学(107180)
- 自然科学基金(105281)
- 划(99785)
- 教育(98355)
- 资助(90974)
- 编号(87576)
- 成果(68545)
- 重点(67622)
- 部(66356)
- 发(64742)
- 创(64397)
- 创新(59749)
- 课题(59066)
- 科研(58624)
- 国家社会(57357)
- 教育部(56485)
- 期刊
- 济(197109)
- 经济(197109)
- 研究(124434)
- 农(88143)
- 中国(83439)
- 学报(74412)
- 科学(67685)
- 管理(65516)
- 财(63362)
- 农业(58926)
- 大学(56788)
- 学学(54529)
- 融(49434)
- 金融(49434)
- 教育(38707)
- 技术(37992)
- 业经(37923)
- 财经(32079)
- 业(30312)
- 经济研究(29768)
- 经(27508)
- 问题(26410)
- 版(23344)
- 技术经济(22695)
- 科技(21794)
- 业大(20501)
- 理论(20500)
- 现代(20363)
- 商业(19946)
- 统计(19380)
共检索到647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乔越 王珏 李璐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深化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功能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银行业支持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关系。结合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2022年7月至9月在上海71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银行业支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效果和路径,并引入距离作为工具变量来缓解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支持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成效,这种作用通过促进资金跨期配置、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促进产业融合来实现。然而,金融科技的引入不足、农村集体资产的活力不够以及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认可度不高,限制了银行业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刘宣宣
2018年是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客观地评价当前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土地确权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家庭层面数据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这一过程形成的影响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非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28.7%,而家庭耕地规模和农户信贷变量在此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两中介变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间接影响效应达到46.0%。此外,基于村庄层面的PSM检验表明,确权试点村庄的选择不会导致回归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一文中,我提出:以粮食和纤维生产为主体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中国传统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生产效率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不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效率和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刺激了人口过早过快的增长,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我还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清代前期、特别是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巍 李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验证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伟
本文选用变异系数指标测度了我国2001-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情况,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趋同,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其分布与经济地理位置的划分大致相同。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协调区域发展;各地应注重科技的投入与基础的巩固,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飞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伟 范明 解涛
文章选用2010—2011年我国31省统计数据,首先进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所以在研究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持、吸收能力和物质投入因素的正向效应显著,农业技术因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本文集中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此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推演出"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方式"的结论。实证研究也显示,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在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方面的优势,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化、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的资本深化确实提升了上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由此可引申出关于其他省区未来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思雨 李伟
[目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一步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19年全国13省份玉米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探讨影响效应在不同地形条件、兼业程度的组群差异,并考察了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农机社会化服务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8.8%。但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环节异质性。采纳耕整地、播种、灌溉排水和收获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显著提高21.2%、17.4%、22.9%和18.3%;而农户采纳植保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还存在禀赋差异,平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其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1.9%,而坡地山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纯农业户与兼业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都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纯农业户的影响净效应平均值高于兼业农户的19.6%。[结论]总体而言,在中国当前农村环境下,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强度依次为:灌溉排水环节、耕整地环节、收获环节、播种环节。此外,耕地地形为平地的纯农业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平
针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现状,本文对索洛模型进行拓展,并运用截面、pool、panel(固定效应)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和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降低农村生育率和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增加农业总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生育率 农业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建军 谢家平 刘博敏
农业产业集聚是指以某些农产品经营为核心的农户、企业在空间地理中的有机集聚,形成一个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市场组织网络。目前鲜有文献探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文章基于1999-2013年中国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和不同地区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分别解释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快速性"和"异质性"。(2)农业产业集聚是通过农户层面的内部规模经济、产业层面的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层面的城市化经济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这一作用机制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农业大市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大于非农业大市。南方城市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大于北方城市。文章为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辛翔飞 刘晓昀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扩大。本文在运用传统要素分解方法研究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分解地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差异仍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东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38.26%,东中部71.56%;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农业劳动生产率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德宁 李燕
本文利用1992-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种植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负相关,而林业比重、牧业比重和渔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正相关。通过对样本进行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分类回归发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牧业比重的提升对三大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均有益处,但是渔业和林业比重对三大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各不相同且与全国层面的结果不一致,这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该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状况,因地制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的平行面板数据,论文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鲜明的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范围内,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存在不同的影响。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小于4 372.19元/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第一门槛值4 372.19元/人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缓解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效应减弱;而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跨越第二门槛值6 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