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
2023(1805)
2022(1491)
2021(1487)
2020(1310)
2019(3060)
2018(3064)
2017(6614)
2016(3253)
2015(3967)
2014(4145)
2013(4031)
2012(3744)
2011(3374)
2010(3305)
2009(3161)
2008(3347)
2007(3063)
2006(3010)
2005(2855)
作者
(9502)
(7651)
(7514)
(7396)
(4926)
(3735)
(3632)
(3219)
(3046)
(2834)
(2759)
(2628)
(2564)
(2423)
(2399)
(2377)
(2345)
(2330)
(2187)
(2116)
(2055)
(1943)
(1881)
(1870)
(1766)
(1744)
(1716)
(1701)
(1635)
(1520)
学科
(13967)
银行(13822)
(12611)
管理(11077)
(10631)
经济(10624)
(10396)
(9083)
业务(8587)
(8572)
企业(8572)
(7769)
制度(7768)
银行制(7521)
(6333)
金融(6333)
方法(6017)
数学(5092)
数学方法(5048)
(4523)
(3907)
财务(3898)
财务管理(3892)
企业财务(3761)
信息(3731)
业经(3236)
中国(3130)
理论(2958)
(2760)
体制(2657)
机构
大学(46977)
学院(44283)
管理(19653)
中国(18338)
(17236)
经济(16782)
(15854)
理学(15452)
理学院(15339)
管理学(15219)
银行(15175)
管理学院(15123)
(14005)
研究(12420)
(11133)
(10334)
财经(8603)
(8199)
中心(8147)
金融(8078)
(7786)
(7672)
(6943)
人民(6589)
财经大学(6580)
北京(6561)
(6179)
科学(6115)
国人(5863)
中国人(5856)
基金
项目(25535)
科学(20070)
研究(19595)
基金(19376)
(16012)
国家(15905)
科学基金(14245)
社会(12312)
社会科(11718)
社会科学(11716)
基金项目(10053)
编号(9006)
自然(8919)
教育(8875)
自然科(8728)
自然科学(8727)
(8679)
自然科学基金(8605)
成果(8508)
资助(8399)
(7463)
项目编号(6899)
(5882)
教育部(5434)
国家社会(5335)
人文(5275)
重点(5213)
大学(5154)
(5145)
(5060)
期刊
(20783)
金融(20783)
(16323)
经济(16323)
研究(15933)
中国(10074)
(9949)
图书(7156)
管理(6205)
学报(5998)
情报(5556)
理论(5290)
实践(5086)
(5086)
财经(4806)
(4738)
书馆(4681)
图书馆(4681)
科学(4573)
大学(3999)
(3950)
会计(3915)
学学(3481)
教育(3278)
财会(3229)
(3112)
论坛(3112)
技术(3095)
农村(2971)
(2971)
共检索到82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森  
银行执法信息公开作为依法监管的内在要求和有效监管的新型工具,具有增进执法效能、维护客户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等多重功能。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在迈入强监管、严执法的时代,执法信息公开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应的监管观念、制度、操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在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上加以反思和改进,以此提升银行监管的透明度、有效性和公信力。银行执法信息公开的法理依据监管维度:增进执法效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倩  
加强银行业中的信息公开披露,是目前国际银行监管中出现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权威的国际银行监管组织--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若干指导性文件,从制度建设方面为监管当局和银行业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对银行业监管具有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喻强  
金融监管治理核心要义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两份关于良好银行监管治理机制标准的研究报告:《监管的独立性和金融稳定》和《危机防范和危机管理:监管治理的角色》。这两份报告提出了良好银行监管治理的四个标准: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问责性、透明性、监管操守。独立性意味着银行监管机构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摆脱利益集团的牵制而作出客观和理性的判断;问责性意味着银行监管机构不仅要对政府和立法机构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留卿  
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传统的银行经营方式,将导致金融市场的“脱媒”现象,并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者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月民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肩负着反垄断的神圣使命,《反垄断法》的出台为银行业反垄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可靠的法律保障。本文重点就银行业反垄断执法所面临的难题及其化解展开论证,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国储  
次贷危机发生后,参与次贷生产流程各环节的相关机构都受到责难,认为他们没有履行尽职责任和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如评级机构低估了CDO低违约概率;商业银行发放、打包出售了太多的次级贷款,但没有履行尽职调查责任;监管部门没有履行监管责任。对金融业而言,无论是尽职责任还是风险责任,本质是信息责任。本文从风险特性的角度谈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揭示了其对我国银行业转型和流程银行建设的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春峰  翟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腾斌  
文章通过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经济发展的回顾,对该国银行业的发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分析了该国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我国银行进入该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志九  赵薇薇  
银行业高额利润曾饱受争论,分歧焦点在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根据2004—2015年银行业利润运行轨迹进行多维比较,发现2004—2013年10年中银行利润增速遭受外部冲击且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特征,"黄金十年"与"高额利润"并存。经济增速向下换档、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金融脱媒惯性上升及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等,对银行业经营构成全方位的冲击。部分冲击虽不利于银行业业绩提升,却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福利的改善。展望未来,银行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变革创新,以防止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丽  徐洪  赵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赵志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进行反思和改革,构建了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并举的金融监管框架,凸显信用风险和资本金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内在统筹机制,并着力完善问题机构处置机制,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2023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显示,机构破产不是源于信用风险而是利率风险,以资本金为核心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冲击,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出现政府强力干预的趋势。美欧银行业风险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的风险应对、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和金融稳定治理的政策框架仍有待改进。未来需要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再权衡,加强金融监管体系与机构风险管理的匹配性,考虑以资本金为核心的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潜在不足,同时需进一步优化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端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信贷市场结构有一定影响 ,会对潜在的市场参与者造成市场壁垒———信息壁垒 ,从而信贷市场的整体竞争程度受到抑制 ,资源配置因为信息的垄断和不对称而无法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信息、提供信息。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有着双重影响 ,为了使信息披露政策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银行必须识别和选择自身的资产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印朝  郝连才  
本文回顾了公允会计制度在银行业应用的历程,指出了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这实际上是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的冲突在银行业应用的一个表现,同时认为公允会计制度在银行中的应用过度关注利率风险,忽略了信贷风险和操作风险。另外,尽管股东投资者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考虑的核心,但普通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应用的具体环境和会计具体操作人员的情况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在简要回顾金融危机对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各种观点进行评述,提出了应基于更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危机爆发原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银行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缺陷。最后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中国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麟  
创新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而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势在必行,作为金融业主体机构的银行业更是需要主动对接科技创新的挑战与机遇。"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兴国是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传统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已显疲力,进一步发展需要实现动力转换,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