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4)
2023(15065)
2022(12707)
2021(11851)
2020(10066)
2019(23340)
2018(23056)
2017(45314)
2016(24397)
2015(27503)
2014(27944)
2013(27715)
2012(25625)
2011(22991)
2010(22918)
2009(21073)
2008(21117)
2007(19227)
2006(16659)
2005(14971)
作者
(71293)
(59619)
(59446)
(56922)
(37916)
(28641)
(27333)
(23252)
(22717)
(21581)
(20280)
(20202)
(19043)
(18909)
(18762)
(18690)
(17887)
(17632)
(17268)
(17160)
(14894)
(14679)
(14556)
(13613)
(13487)
(13481)
(13382)
(13137)
(12147)
(11722)
学科
(106975)
经济(106878)
管理(72909)
(71103)
(58269)
企业(58269)
方法(51562)
数学(45840)
数学方法(45340)
(27738)
(27423)
中国(25945)
(25389)
(23709)
银行(23563)
业经(22257)
(22122)
地方(20552)
(20331)
技术(19367)
(18999)
贸易(18987)
(18669)
金融(18666)
农业(18539)
(18432)
(17848)
财务(17788)
财务管理(17742)
企业财务(16842)
机构
学院(352370)
大学(351070)
(150521)
经济(147461)
管理(139085)
理学(119116)
理学院(117913)
管理学(115912)
管理学院(115252)
研究(114236)
中国(93591)
(73788)
(69435)
科学(68690)
(58718)
(57779)
财经(55781)
中心(55214)
(54465)
研究所(52063)
业大(51457)
(50592)
经济学(47474)
农业(46200)
北京(46102)
(43413)
经济学院(43301)
(42852)
师范(42361)
财经大学(41589)
基金
项目(233469)
科学(183986)
基金(170424)
研究(168643)
(148298)
国家(147125)
科学基金(127166)
社会(107556)
社会科(102357)
社会科学(102326)
(91616)
基金项目(90037)
自然(82942)
自然科(80994)
自然科学(80972)
自然科学基金(79556)
教育(78341)
(76218)
资助(71437)
编号(67860)
成果(53482)
重点(52560)
(52437)
(50501)
(48907)
课题(46174)
创新(45832)
教育部(45137)
国家社会(45094)
科研(45091)
期刊
(160972)
经济(160972)
研究(101937)
中国(68206)
(56282)
学报(53282)
(51172)
管理(50955)
科学(49647)
(43485)
金融(43485)
大学(40126)
学学(37917)
技术(34996)
农业(33371)
教育(32224)
财经(28536)
业经(26208)
经济研究(25905)
(24611)
问题(21667)
技术经济(20165)
统计(18508)
(18304)
理论(17826)
(17022)
(16958)
图书(16685)
商业(16591)
实践(15991)
共检索到527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龚元  
本文运用2003-2007年39个行业196220家工业企业数据,以中间投入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通过生产函数估计和产出增长分解,并引入多马权重估算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增长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再配置而非技术进步;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银行业竞争度与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促进产业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能够激励重点鼓励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因而,要发挥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应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畅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创新降低信息不透明度的信息生成与沟通机制,着力提高产业信息透明度;密切银行业结构优化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龚元  
本文运用2003-2007年39个行业196220家工业企业数据,以中间投入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通过生产函数估计和产出增长分解,并引入多马权重估算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增长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再配置而非技术进步;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银行业竞争度与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促进产业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上达  
银行市场结构和贷款结构的变动可能会通过引导资金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最终影响各产业发展。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及SYS-GMM估计,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结构改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整体样本下,我国银行业中非国有银行比重上升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也能促进高级化发展;银行贷款结构中商业贷款比重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明显。银行结构会通过技术进步和融资约束减轻两个机制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是正向的,而融资约束减轻的影响机制对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相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上达  
银行市场结构和贷款结构的变动可能会通过引导资金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最终影响各产业发展。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及SYS-GMM估计,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结构改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整体样本下,我国银行业中非国有银行比重上升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也能促进高级化发展;银行贷款结构中商业贷款比重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明显。银行结构会通过技术进步和融资约束减轻两个机制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是正向的,而融资约束减轻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秋海  
银行市场结构和贷款结构的变动可能会通过引导资金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最终影响各产业发展。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及SYS-GMM估计,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结构改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整体样本下,我国银行业中非国有银行比重上升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也能促进高级化发展;银行贷款结构中商业贷款比重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明显。银行结构会通过技术进步和融资约束减轻两个机制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是正向的,而融资约束减轻的影响机制对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相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桂珍  
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宏观经济政策布局和微观实力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寡头垄断特征,这给我国信贷资源配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信贷资源配置呈现长期化、集中化趋势。就整体而言,我国信贷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包含数据要素的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框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对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进行近似表达,根据Solow的核算方法进行经济增长率分解,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偏向性要素配置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理论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要素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1)要素效率(投入)增长率变化与要素效率水平或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是否一致。若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方向一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若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方向相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当方向一致时,可以通过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小选择适宜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当方向不一致时,无论选择何种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都会抑制经济增长。(2)是否偏向效率高或禀赋丰裕的要素。对技术进步偏向而言,技术进步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对要素配置偏向而言,当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当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低或禀赋相对稀缺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选择技术进步偏向效率高的要素;同时,要素配置向高效率要素倾斜,最终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要素效率水平相匹配,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孙希芳  
本文运用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对银行业结构的分析着眼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度量指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了克服银行业结构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用1994年启动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政策因素来构造银行业结构的工具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冯尧  廖晓燕  彭欢  
一、引言我国选择了渐进转型的改革方式,从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价格双轨制改革再到市场经济的确立,早期的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就是从扭曲的资源配置和短缺经济中寻找到市场机会,大量富有活力的非国有中小民营企业的产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阮敏  
利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Cholesky方差分解技术,分析我国1979-2006年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的份额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信贷余额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比例的增加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反之亦然。这说明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诱发的我国高度集中的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发展阶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道臣  张新兰  
进入现代经济发展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除资本和劳动带来的经济增长外,还有超额增长,它被定义为“技术进步”的作用。人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测算“技术进步”,也能定性地解释“技术进步”是由细分行业技术水平提高、规模经济性、资源配置优化等因素形成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技术进步因素”能否量化?能否定量地从“技术进步”中分离出这些因素?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晗  贾润崧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探讨银行业结构对行业资源配置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升可以改善企业间信贷资源的配置状况,促进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小银行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为潜在进入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在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降低其退出市场风险。这将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市场份额,进而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因此,银行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胥朝阳  沈斌  
战略并购作为存量资源再配置的主要手段,可以推动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减轻经济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当存量资源被纳入高端企业控制后,生产要素的效率和收益率得以提高,产生资源再配置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李国平  
使用扩展的钱纳里—塞尔奎因模型分析了1985~2007年资源再配置对中国工业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985年以来我国工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工业行业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结构红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不显著。我国工业资源再配置"弱效应"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不合理,而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性的投融资体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以及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国工业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投融资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在引导要素流动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核心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85—2007年中国经济总体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并剖析了影响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和论证了:(1)无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还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后到1993年的剧烈波动,在1993—2007年期间出现下降趋势。(2)要素再配置效应作为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来源,在改革后的表现差强人意,在经济总体6部门和工业部门都表现为要素再配置的贡献效应较低。劳动要素的结构变化伴随着经济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配置效应为负值。(3)工业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本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