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6)
2023(7564)
2022(6353)
2021(5665)
2020(4432)
2019(10313)
2018(10233)
2017(18983)
2016(10020)
2015(11304)
2014(11581)
2013(11579)
2012(11130)
2011(10362)
2010(10375)
2009(9642)
2008(9912)
2007(8836)
2006(8256)
2005(7925)
作者
(29825)
(24728)
(24609)
(23240)
(15869)
(11832)
(11209)
(9566)
(9519)
(9060)
(8605)
(8269)
(8117)
(8076)
(7832)
(7638)
(7431)
(7229)
(7081)
(6908)
(6510)
(6172)
(5979)
(5702)
(5622)
(5608)
(5563)
(5540)
(5068)
(4901)
学科
(50803)
经济(50761)
管理(24478)
(23806)
(19803)
银行(19658)
(18464)
地方(18120)
中国(18034)
(17313)
企业(17313)
(15435)
方法(14072)
(13740)
金融(13740)
(12958)
业经(12136)
数学(12113)
数学方法(12032)
地方经济(10327)
(10316)
制度(10308)
业务(9923)
(9726)
贸易(9713)
(9616)
(9337)
农业(9102)
银行制(8532)
环境(7937)
机构
学院(143728)
大学(143013)
(64852)
经济(63443)
研究(55729)
管理(51778)
中国(49785)
理学(42086)
理学院(41560)
管理学(41053)
管理学院(40765)
(32127)
科学(31036)
(30219)
(28348)
中心(25916)
研究所(25099)
(24301)
(23865)
(22968)
财经(22777)
银行(21988)
北京(21179)
(20582)
(20447)
(20408)
(20337)
经济学(20311)
师范(20213)
(20083)
基金
项目(86938)
科学(68364)
研究(67360)
基金(61309)
(52274)
国家(51805)
科学基金(44086)
社会(43239)
社会科(41176)
社会科学(41171)
(34542)
基金项目(31380)
教育(29924)
(28643)
编号(27518)
(25513)
自然(25393)
资助(25169)
自然科(24764)
自然科学(24762)
自然科学基金(24301)
成果(23266)
发展(21178)
(20801)
课题(20201)
重点(19875)
(18955)
(18435)
国家社会(18051)
创新(17344)
期刊
(80445)
经济(80445)
研究(52902)
中国(38290)
(31998)
金融(31998)
(23469)
(21642)
管理(21116)
教育(18951)
科学(18544)
学报(18451)
农业(14811)
大学(14427)
业经(13709)
学学(13379)
经济研究(13156)
技术(12881)
财经(11636)
问题(10613)
国际(10472)
(10032)
(9743)
世界(8032)
(7883)
论坛(7883)
(7781)
理论(7733)
商业(7364)
图书(7311)
共检索到253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金清  刘庆富  张健  
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在界定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性的基础上,系统给出了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性的判别方法,并对我国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判断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入世之前,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协调的;在入世过渡期及过渡期结束后,银行业均表现为国内发展的相对不足;且与过渡期相比,过渡期结束后的协调性水平虽有所改善,但距离协调的开放状态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高宇辉  甘煜  
国际上对银行业开放的争议尚无定论。本文在简述这些争议内容的基础上,全方位地评析了国别差异对银行业对外开放风险的影响,论证了对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阶段,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不同的意义。小国对大国政治、经济的依附性,决定了大规模对外开放,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外资银行占主导都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政策选择,而大国之间的对抗性,及政治、经济的非依附性,使大规模引进外资的长期结果难以预料,利弊的分野在于推行开放政策的国家管理经济金融的水平。所以,国家间的差异性应当成为我们科学评判银行业对外开放风险的基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德旭  王文汇  
银行业开放是金融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自主渐进安全可控的扩大化、纵深化开放历程,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政策上的全面开放。然而在实践中,银行业双向开放水平不及政策预期,开放活力有待激发,开放结构亟需调整。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之际,中国银行业要与时俱进,与金融业各领域改革开放相协调,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自主安全开放为原则,以改善开放结构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坚持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相结合,有效防止金融风险,充分把握开放的"时"与"度",将银行业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朗星  顾朔南  徐滇庆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可以借鉴加拿大的经验,有序地对外开放金融领域。在没有完成国有银行自身改造,民营银行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允许外国银行在境内建立子公司,但不允许直接建立分行。等到本国银行培养起较强的竞争力之后再相应放宽外国银行准入标准。由于外国银行子公司要比外国银行分行缺乏弹性,比较容易监管,外国银行子公司的竞争压力要比直接开设外国银行分行小得多,对本地金融体系安全得多。即使允许外国银行分行进入,也应该像加拿大一样严格限制它们在个人金融服务领域的业务,让它们成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专业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政府通过逐步深化银行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使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2003年银监会成立七年多来,高度重视银行业对外开放,始终坚持改革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改革或称制度创新,用西方制度经济学家Nonh和Bromley的话说,无非是出于寻求超额收益或降低交易成本两种需要;中国人的话就简洁得多,叫兴利除弊。因此,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实际很简单:在多大程度上兴了利或在多大程度上除了弊。但制度变迁必然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因而所谓利弊都是一种预期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于是改革是有风险的。种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促使我们对现实必须要有充分把握,对改革要有精心设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兵  罗强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业开放的基本国际要求 ,而服务业开放的焦点又主要集中在银行业 ,国际银行资本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银行业开放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内银行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必须加速国内银行商业化的改造进程 ,确保短期内迅速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胜华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忠生  李东  
金融安全是一国金融的良性运转及对于其国内金融的有效控制。因此,国内银行的低效经营及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金融的过度影响力都会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实证数据反映,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缺乏效率,如果不加以解决,最终将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安全。银行业对外开放使国内银行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但适当地应对不仅不会危及金融安全,相反会改善国内银行的经营效率,加强金融安全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立君  
我国的改革开放战略已经实施二十多年,总体来说,在推进导向市场化、机制民营化、空间国际化方面实现了很大进展,但时至今日,人们也普遍地认为:金融行业和高等学校可能已成为改革的最大瓶颈,连铁路、民航、电信等行业的改革也走在了前面,金融业的最大特征依然是计划集权,高度集中,垄断经营,呈现出严重的金融结构不对称,具体体现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东明  
日本银行业经历的"道奇计划"、"金融自由化"、"金融大爆炸"和"金融再生计划",表明其对外开放进程的特殊性。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体现开放背景下银行与经济的对应关系,以及它在同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日本银行业对外开放所历经的如上四个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通过比较论证的方法逐步展开,可显示出日本经济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相辅相成,为今后日本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基于日本银行业对外开放效应的研究,可使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得到诸多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彬  
在经济和金融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其开放次序,以使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降至最低,经济绩效得到稳步发展,已成为问题的核心。在这方面,新加坡和波兰的银行业开放经验值得借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原  马志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梅  
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对外开放既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依法对外开放和监管,促进中国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在5年过渡期结束之际,中国政府在广泛调研、征求并吸收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