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3)
2023(12951)
2022(10753)
2021(9873)
2020(7923)
2019(18388)
2018(18007)
2017(34847)
2016(18312)
2015(20949)
2014(20904)
2013(21101)
2012(20459)
2011(19037)
2010(19177)
2009(17948)
2008(17798)
2007(15848)
2006(14670)
2005(13949)
作者
(53268)
(44247)
(44218)
(42255)
(28855)
(21239)
(20110)
(17223)
(17037)
(15972)
(15592)
(14953)
(14440)
(14266)
(14093)
(13885)
(13097)
(12940)
(12709)
(12002)
(11469)
(10810)
(10614)
(10235)
(10131)
(10015)
(9772)
(9385)
(8929)
(8641)
学科
(109152)
经济(109057)
管理(47398)
(45062)
方法(41342)
数学(36740)
数学方法(36585)
(34381)
企业(34381)
中国(31290)
地方(26134)
(24670)
银行(24525)
(23293)
(23247)
(22263)
业经(20504)
(20078)
金融(20078)
(19202)
贸易(19186)
(18546)
(18541)
(17299)
地方经济(16112)
农业(15904)
环境(14222)
(14148)
(12965)
(12553)
机构
大学(279365)
学院(276299)
(137745)
经济(135443)
研究(103642)
管理(102225)
中国(87521)
理学(86232)
理学院(85256)
管理学(84287)
管理学院(83758)
(62174)
(60332)
科学(55271)
(51561)
财经(49199)
经济学(46285)
中心(46162)
研究所(46091)
(44919)
经济学院(41570)
(41554)
(40147)
北京(39535)
财经大学(36757)
(36561)
(36289)
师范(36009)
(33401)
业大(32762)
基金
项目(169734)
科学(136116)
研究(128090)
基金(126931)
(108402)
国家(107523)
科学基金(92663)
社会(87507)
社会科(83279)
社会科学(83266)
基金项目(65189)
(62096)
教育(58216)
自然(54733)
资助(53563)
自然科(53490)
自然科学(53479)
自然科学基金(52608)
(52561)
编号(49079)
(42050)
成果(41111)
(40233)
重点(38333)
国家社会(37933)
教育部(35740)
发展(35432)
课题(35153)
(34895)
(34621)
期刊
(159720)
经济(159720)
研究(97804)
中国(60563)
(45202)
(44241)
金融(44241)
管理(40509)
(37181)
科学(36469)
学报(35727)
大学(28646)
经济研究(27688)
教育(27363)
财经(27027)
学学(26942)
农业(24207)
(23423)
技术(23244)
业经(22347)
问题(21188)
(19242)
国际(17863)
世界(17483)
技术经济(15857)
统计(14267)
(13310)
理论(13196)
经济问题(13156)
商业(13153)
共检索到451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骆振心  杜亚斌  
本文主要考察我国银行业发展在各种冲击引发宏观经济波动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揭示其影响机制后,本文采用我国宏观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银行业发展在货币冲击引发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过程中确实产生了抵消效应;而银行业发展在实际部门的冲击引发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过程中未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宪  鲁丹  
长期以来,银行业资本监管一直不被视作宏观经济调节工具,但对贷款约束机制和信贷-产量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波动效应的存在,即随着银行资本对其风险偏好和信贷行为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强,银行贷款的"亲经济周期"性质却并不显著。中国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的"关系配给型"信贷模式和资本、风险状况,决定了波动效应特征是单向的,即在萧条时期将进一步加剧紧缩,在繁荣时期却不会推动高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迎君  
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密切。目前,对服务业发展能否缓和宏观经济波动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在定性分析前提下,采用1978-2008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用HP滤波法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波动性大于国民经济的波动性,服务业的相对波动性是国民经济的1.2258倍。即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稳定,相反会加剧经济波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启跃  
增强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减少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理论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调整行为特征、资本缓冲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传导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0-2010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该问题分析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有别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资本缓冲与经济波动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①(2)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在经济周期上升期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金②或权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士春  
After examining some key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 of China by Hodrick-Prescott filter,we draw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from 1952 to 2002,Especially about the reform era.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with China at the end of sample are relatively declining of investment and absolutely drop of price level.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玫  罗鹏  
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发现信贷增长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门槛值,短期信贷比重、国有经济比重和资产泡沫都能成为信贷增长影响经济波动的传导渠道。我们还发现,信贷增长加大了潜在产出波动,但有助于降低产出缺口波动,当金融发展越过门槛值后,信贷增长对潜在产出波动的影响由正转负,但缩小产出缺口波动的效果减弱。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应该将一个经济周期中的平均信贷增长控制在合适的增长幅度内,适度降低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并优化信贷期限结构,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和抑制资产泡沫。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瑜  李书华  
本文搜集了1990年—2009年52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对金融开放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金融开放程度虽然降低了产出波动的幅度,却增加了总消费、收入和相对消费的波动幅度,但是在引入人力资本存量、本国金融发展水平和公共治理环境制度因素与金融开放度的交叉项后,金融开放明显降低了一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程度。因此,只有在本国良好的制度水平和健康的金融体系环境下,金融开放才可以降低对宏观经济波动造成的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海  陈静  
运用2000~2013年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对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宏观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正相关,即银行风险承担具有顺周期性,且在经济扩张期和衰退期非对称。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的周期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市场竞争越弱,银行风险承担的顺周期性越强。另外研究还发现,市场竞争对不同所有权性质银行的风险承担的影响不同,竞争越激烈,会降低国有银行风险承担,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承担则会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张宇  
股票市场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各种联系,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和VAR模型来研究两者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期之间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相互关系还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解释能力也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预测能力要强于股票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测能力。本文认为,导致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太多,我国的股票市场受政策或重大事件的影响比较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新宇  
本文将生产部门分为东部厂商和中西部厂商这两类异质性厂商,并引入"区域经济政策变迁"冲击对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经济波动特征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问题。主要结论如下:两阶段、分区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平稳化的新特征;中西部地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标准差一直偏低并且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出现显著变小,降低了中国整体经济波动的幅度;新世纪以来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转变,使得中国宏观经济从严重依赖东部地区的"单轮驱动"转向增长极日趋多元化的"多轮驱动"并由此导致投资行为及其效率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宇鹏  赵庆明  
1997年东南亚危机之后,学界将关注的目标转向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一些学者指出,金融体系脆弱是东南亚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别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理,以1961-2012年214个国家的宏观数据为样本,引入了利率、FDI、劳动力、出口、TFP、M2、政府公共支出、汇率等控制变量,采用时间维度的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金融发展与GDP、投资、消费增速波动率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以上三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宏观经济波动率越低,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新兴市场国家波动率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青  谢静  
本文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85-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要高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政策并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丹鹭  
为了研究服务业在烫平宏观经济波动中的作用,我们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投入要素的服务业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运用我国1978-2009年的年度数据,验证了服务业所具有的稳定器功能,即就业的强稳定性和产出的弱稳定性。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趋强,服务业自身的稳定性具有动态的自我强化性。在结构上,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当宏观经济稳定性弱时,服务业的发展加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强时,则它增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分析还表明,服务业稳定总就业的幅度比制造业要小。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情所致,即制造业在现阶段依旧是我国维持就业稳定的主要力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谈申申  孙思栋  
新时代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离不开风险防范,根本落脚点在于资金投向。影子银行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但可能会放大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和GMM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在不同所有权性质、行业属性、风险特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资金投向情况,结果发现大量资金流入了地方国营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和"高风险"投资标的,意味着经济的顺周期性得到了强化。从而,立足于资金投向为影子银行加剧经济波动的现象提供了一种佐证和解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亚明  王虹珊  
在金融加速器、价格摩擦和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将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市场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同时分析了金融和实体两类冲击对我国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利率冲击是引致我国房价变动和影子银行规模的重要因素,生产率冲击则能解释房地产规模、通货膨胀、投资增长等变量的波动。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两类冲击都会使得房价和影子银行规模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福利分析结果显示,关注房价波动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都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