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1)
- 2023(12452)
- 2022(11121)
- 2021(10606)
- 2020(8995)
- 2019(21217)
- 2018(21284)
- 2017(42690)
- 2016(22774)
- 2015(25686)
- 2014(26014)
- 2013(25593)
- 2012(23339)
- 2011(20759)
- 2010(20934)
- 2009(19388)
- 2008(18701)
- 2007(16323)
- 2006(14527)
- 2005(12904)
- 学科
- 济(91897)
- 经济(91804)
- 管理(65638)
- 业(61364)
- 企(51815)
- 企业(51815)
- 方法(47913)
- 数学(42421)
- 数学方法(41740)
- 银(22095)
- 中国(22080)
- 农(22038)
- 银行(21948)
- 财(21868)
- 制(20882)
- 行(20513)
- 学(19822)
- 业经(18625)
- 地方(18139)
- 环境(16930)
- 贸(16494)
- 贸易(16481)
- 融(16423)
- 金融(16422)
- 理论(16061)
- 易(15963)
- 农业(14944)
- 和(14397)
- 务(14243)
- 财务(14170)
- 机构
- 大学(318487)
- 学院(316805)
- 管理(130123)
- 济(126142)
- 经济(123363)
- 理学(113124)
- 理学院(111935)
- 管理学(109708)
- 管理学院(109177)
- 研究(100975)
- 中国(83458)
- 京(67840)
- 科学(63135)
- 财(57749)
- 农(50331)
- 所(50195)
- 中心(47873)
- 业大(46940)
- 财经(46876)
- 研究所(45940)
- 江(45898)
- 北京(42844)
- 经(42609)
- 范(40283)
- 师范(39918)
- 农业(39233)
- 州(38355)
- 经济学(37931)
- 院(36707)
- 财经大学(35142)
- 基金
- 项目(219285)
- 科学(172594)
- 基金(160221)
- 研究(158105)
- 家(138961)
- 国家(137853)
- 科学基金(119564)
- 社会(99287)
- 社会科(94228)
- 社会科学(94203)
- 省(85146)
- 基金项目(85002)
- 自然(79641)
- 自然科(77807)
- 自然科学(77791)
- 自然科学基金(76378)
- 教育(73269)
- 划(71501)
- 资助(68250)
- 编号(64293)
- 成果(50913)
- 重点(48474)
- 部(48326)
- 发(45309)
- 创(45217)
- 课题(43591)
- 科研(42326)
- 创新(42088)
- 教育部(41720)
- 大学(41050)
- 期刊
- 济(130726)
- 经济(130726)
- 研究(94132)
- 中国(57156)
- 学报(48508)
- 管理(46573)
- 科学(45663)
- 农(44082)
- 财(43124)
- 融(42050)
- 金融(42050)
- 大学(36918)
- 学学(34883)
- 教育(32768)
- 农业(28789)
- 技术(27956)
- 财经(22511)
- 经济研究(21290)
- 业经(21027)
- 经(18990)
- 理论(17086)
- 问题(16582)
- 图书(16238)
- 技术经济(15974)
- 实践(15843)
- 践(15843)
- 统计(15764)
- 科技(15055)
- 业(14778)
- 策(14318)
共检索到462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鲁
运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构建银行业信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宏观经济形势、地区信用意识以及客户信用状况三个层次。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信用环境与信贷规模增长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信用环境与信贷规模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银行业信用环境改善会促进信贷规模增长,而信贷规模增长又有利于银行业信用环境的改善,具有长期的相互促进效应,但短期的互相促进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方军雄
如何缓解中小企业信贷困境始终困扰着中国的金融监管当局。本文选取中国各地区1999年-2007年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具体考察了银行业规模结构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更少、期限结构更短。同时,研究发现随着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上升,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银行信贷的差异随之缩小。这表明,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扩大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阮敏
利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Cholesky方差分解技术,分析我国1979-2006年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的份额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信贷余额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比例的增加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反之亦然。这说明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诱发的我国高度集中的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发展阶段。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启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会场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虽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体系,但在加剧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信贷业务扩张行为,为更好地调整银行业市场结构,规范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本文选取HHI指数测度银行业市场结构,来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垄断程度越来越低,竞争程度越来越高,竞争的环境会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市场结构 银行信贷规模 HHI指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冉光和 吴金乐
本文运用我国省市1995~2011年面板数据,分别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分产业研究了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降低银行业集中度对总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从产业细分角度看,却存在着差异,体现在银行业存贷款集中度的降低对第一、三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而对第二产业的增长则起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十分显著。
关键词:
银行业集中度 产业增长 产业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
本文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为六大片区,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从1985-2013年所处经济环境不同的六个区域内银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在短期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会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结论却与之相反;就长期而言,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一定会阻碍经济增长。此外,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银行业集中度的相关关系不相同。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兰
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79-2014年的年度数据,定义经济增速为门槛变量研究信贷规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当门槛变量处于不同的阶段时,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增速处于5.2%以下时,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最为明显;处于9.2%以上时,影响低于前者;处于5.2%到9.2%之间时,影响最小。故而在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现状下,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力变弱,应积极探索银行信贷之外的措施,联合信贷手段共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强
信用成本指数是从总体和宏观角度对信用成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形成的信贷市场资金提供方对特定类型的个体信用状况的总体评价,它是一个相对数平均值指标,与信用评分和评级不同。分析影响信用成本的宏观因素,进行信用成本指数的微观设计,重点探讨信贷成本(C)构成、银行业信用成本评价、信用成本指数计算以及信用成本指数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指数生命周期管理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信用成本指数 信用 风险定价 信息支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一、香港银行业消费信贷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香港银行业消费信贷主要包括住宅按揭贷款、信用卡贷款和其他私人信贷,包括教育贷款、税务贷款等。香港银行业消费信贷业务始于60年代。根据1966年底的统计数字,银行业个人贷款为6.68亿港元,扣除商业用途的2.88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河南省1985—2010年以集中度为指标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但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更多地表现为先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对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据此认为,河南省应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更好地支持小微和"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金虎斌
文章根据1990—2010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且为了克服内生性,创新性地引入贷存比作为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银行业规模变量对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效果,而银行业结构的优化却能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结论可能是因为"门槛效应",所以中部六省更应该继续优化银行业结构,加大对中小型银行的扶持,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四军 王欣
资本监管是银行业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而银行资本在维持稳健经营和承担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信贷构成了实体投资的主要来源,银行信贷规模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造成经济的波动,侵害宏观经济增长。对我国银行业2003~2012年的情况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监管压力增大会导致资本不足,银行信贷规模减少,当期监管压力值对当期信贷规模的作用比滞后一期监管压力值对当期信贷规模的作用更大一些。信贷规模对GDP的冲击效应是正向的。银行业资本监管压力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效应一般持续8个季度,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衰退时期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苏华 郭晓峰
针对当前各界给予储蓄增长率持续降低的关注,本文认为,储蓄的增长本身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并不十分确定的正向促进关系.其取决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在当前普遍强调储蓄下降对经济增长所起的负面作用情况下,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确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涉及到兑付风险、减少收入以及对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影响。本文在实证检验了国内储蓄率变动的状况、原因之后.尝试从金融产品和国家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储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 经济增长 银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孙希芳
本文运用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对银行业结构的分析着眼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度量指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了克服银行业结构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用1994年启动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政策因素来构造银行业结构的工具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雪飞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其利润增长快慢与经济周期紧密相连,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影响银行利润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利率市场化、公司治理结构、业务创新等。因此,只有全面分析银行业利润增长的现状,才能客观认识银行业利润的增长问题。商业银行只有正确认识利润增长的周期性,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才能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济 银行 利润 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