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1)
2023(6668)
2022(5399)
2021(4777)
2020(3939)
2019(8901)
2018(8578)
2017(17198)
2016(8870)
2015(9934)
2014(9816)
2013(9772)
2012(9482)
2011(8847)
2010(9092)
2009(8643)
2008(8386)
2007(7717)
2006(7243)
2005(7072)
作者
(25830)
(21823)
(21619)
(20917)
(13998)
(10132)
(9801)
(8511)
(8219)
(7879)
(7759)
(7194)
(7189)
(7090)
(6997)
(6794)
(6475)
(6280)
(6204)
(5648)
(5515)
(5376)
(5097)
(5071)
(5062)
(5017)
(4891)
(4403)
(4324)
(4230)
学科
(63532)
经济(63493)
管理(22830)
方法(20461)
(19281)
银行(19135)
数学(18610)
数学方法(18545)
(18506)
(17890)
(16309)
地方(16224)
(14377)
企业(14377)
中国(13316)
(13150)
金融(13150)
地方经济(12051)
(10076)
制度(10071)
业经(9895)
业务(9813)
(9702)
(9535)
(8975)
银行制(8388)
(8171)
环境(7907)
(7525)
贸易(7515)
机构
大学(133495)
学院(131612)
(73263)
经济(72023)
研究(49036)
管理(48039)
中国(47442)
理学(39972)
理学院(39555)
管理学(39114)
管理学院(38862)
(33189)
(27412)
经济学(26247)
财经(26238)
(25506)
科学(24852)
银行(24544)
(24117)
(23881)
中心(23761)
经济学院(23502)
(22937)
研究所(21534)
(21175)
(19914)
财经大学(19645)
(17881)
金融(17665)
北京(17459)
基金
项目(80396)
科学(64443)
基金(61400)
研究(58872)
(52533)
国家(52152)
科学基金(45284)
社会(42473)
社会科(40569)
社会科学(40558)
基金项目(31658)
(29319)
自然(26509)
自然科(25936)
自然科学(25932)
教育(25798)
资助(25742)
自然科学基金(25508)
(24122)
编号(21118)
国家社会(19120)
(18771)
(18482)
重点(18004)
教育部(16970)
成果(16952)
(16707)
经济(16565)
人文(16502)
(16233)
期刊
(86108)
经济(86108)
研究(51731)
(36035)
金融(36035)
中国(25648)
(25224)
管理(19310)
(17450)
学报(17068)
科学(16498)
经济研究(15615)
财经(15332)
大学(13942)
学学(13485)
(13261)
问题(11109)
技术(10600)
业经(10108)
农业(9034)
(9034)
国际(8748)
技术经济(8655)
理论(7793)
世界(7720)
统计(7674)
教育(7021)
农村(6971)
(6971)
经济问题(6937)
共检索到226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静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不仅制约国有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不良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如下负面效应:不良贷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不良贷款对投资的影响;不良贷款对经济原有均衡的影响。结论说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陈百助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2006年2季度至2011年4季度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及银行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分别考察。结果显示,宏观经济要素及银行特征与不良贷款的关联因产品门类不同而存在不对称性:相对而言,公司贷款对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负面冲击更为敏感;而银行成本效率对两类贷款不良率的作用方向也截然不同。据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加强差异化银行监管及管理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燕翔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法都是基于巴塞尔监管资本要求,却忽略或无法准确衡量不良贷款的经济资本问题。事实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资本配置和正常贷款是不同的。文章利用解析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对三类具有不同粒度构成的不良贷款组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贷款组合分散化程度越高,损失分布与正态分布越接近,此时适合采用解析法计算经济资本。当贷款组合分散化程度较低但不含支配型贷款时,采用解析法和模拟法所得结果相差并不大。但是当组合含支配型贷款时,损失分布与正态分布出现较大偏离,模拟法更加适用。另外,贷款组合所需的经济资本量与贷款组合的分散程度大小一般呈负相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新华  吴海英  刘仕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海东  郝奕博  
基于2000-2015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从经济增长速度、市场利率和经济结构转型三个角度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外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动态趋势看,对GDP增速的追求、市场利率的提升是诱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其政策含义是,调控政策应围绕企业降杠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海东  郝奕博  
基于2000-2015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从经济增长速度、市场利率和经济结构转型三个角度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外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动态趋势看,对GDP增速的追求、市场利率的提升是诱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其政策含义是,调控政策应围绕企业降杠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设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孔仙娥  
2007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经济与银行不良资产之间的内在联系被银行业普遍关注。在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对银行新增不良资产进行重点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在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与银行信贷经营的关系,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不良资产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信贷资产质量大幅波动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志元  孙莹  
受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9个季度增加,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不良贷款的成因宏观方面看是"三期叠加"的结果,微观层面看是银行信贷管理失范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银行普遍存在"粉饰"资产质量的现象,由此导致新增不良贷款大部分是由不良贷款历史存量转化而来。这样,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存量贷款中的隐性不良贷款入手解决增量不良贷款。解决方法有两种,即,剥离存量隐性不良贷款与自我消化存量隐性不良贷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莹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高,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风险导向角度研究不良贷款的内部审计处置方法,并提出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不良贷款处置策略,以期为创新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对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对当前不良贷款及水平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判断,甚至存在许多误判和质疑。在此,笔者也谈几点看法。如何界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相对于正常贷款而言的,是将贷款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产物。贷款风险分类在国际上尚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大体可分为由各国监管部门制定的贷款分类标准和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贷款分类标准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下,不良贷款的界定存在差异,但也在逐步趋同。会计规则视角下的不良贷款以会计准则作为划分贷款类别的标准,主要以欧洲国家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碧英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在不考虑市场风险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