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8)
2023(11575)
2022(10296)
2021(9736)
2020(8273)
2019(19430)
2018(19261)
2017(37670)
2016(20438)
2015(23215)
2014(23121)
2013(22882)
2012(20851)
2011(18673)
2010(18452)
2009(16869)
2008(16441)
2007(14239)
2006(12517)
2005(10959)
作者
(60270)
(49636)
(49587)
(47049)
(31752)
(23926)
(22626)
(19616)
(19143)
(17906)
(17308)
(16723)
(15801)
(15761)
(15385)
(15249)
(15022)
(14811)
(14328)
(14097)
(12343)
(12246)
(12141)
(11253)
(11133)
(11104)
(11083)
(10996)
(10040)
(9900)
学科
(80445)
经济(80371)
管理(58286)
(54780)
(46626)
企业(46626)
方法(43367)
数学(38232)
数学方法(37659)
(19679)
银行(19532)
(19305)
(18972)
中国(18845)
(18710)
(18351)
(18189)
业经(17565)
地方(15008)
理论(14799)
(13633)
金融(13632)
(13173)
农业(13120)
财务(13103)
财务管理(13082)
(12943)
(12796)
贸易(12787)
技术(12591)
机构
大学(290347)
学院(287036)
管理(119073)
(108363)
经济(105906)
理学(103793)
理学院(102646)
管理学(100540)
管理学院(100028)
研究(91688)
中国(72174)
(61728)
科学(59981)
(49160)
(48513)
业大(46267)
(45912)
中心(43082)
研究所(42402)
(40773)
财经(40097)
农业(38950)
北京(38632)
(37201)
师范(36830)
(36460)
(34238)
(32834)
经济学(31569)
技术(30442)
基金
项目(203509)
科学(159788)
基金(148133)
研究(145138)
(129585)
国家(128543)
科学基金(110929)
社会(89531)
社会科(84939)
社会科学(84914)
(79994)
基金项目(79268)
自然(75057)
自然科(73345)
自然科学(73330)
自然科学基金(71978)
(67428)
教育(67342)
资助(62358)
编号(59450)
成果(47516)
重点(45061)
(44188)
(41977)
(41906)
课题(40070)
科研(39539)
创新(39049)
大学(37880)
教育部(37758)
期刊
(109342)
经济(109342)
研究(81206)
中国(50180)
学报(49178)
科学(43462)
(42832)
管理(40928)
大学(36112)
(35376)
学学(33931)
(32509)
金融(32509)
教育(30633)
农业(28895)
技术(25073)
图书(18951)
财经(18777)
业经(17636)
经济研究(17266)
理论(16179)
(15745)
实践(15259)
(15259)
(14702)
科技(14517)
技术经济(14312)
情报(14260)
问题(14066)
统计(13858)
共检索到408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桂华  陈立国  马爱民  
以8个银耳菌株为材料,研究交配型因子A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菌株内及菌株间单孢分离 物配对试验结果表明,此8个菌株中只有两个不同的A因子,与前人报道的银耳是限制型双因子交配系 统的报道是一致的。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 的较佳培养基为:蔗糖20 g/L,(NH4)2SO4 1.584 g/L(含N 24 mmol/L),MgSO4·7H2O 0.25 g/L, KH2PO4·3H2 O 0.5 g/L,VB1 0.2 mg/L,ZnSO4·7H2O 2 mg/L,CaCl2·2H2O 0.5 g/L,钼酸铵0. 02 m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桂华  陈立国  马爱民  
采用悬挂法收集银耳担孢子 ,稀释分离法纯化银耳担孢子和节孢子 ,节孢子经核荧光染色后进行核相观察 ,选取单核节孢子和担孢子用于交配型A因子测定。菌株内及菌株间单孢分离物配对结果表明 ,在 8个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银耳菌株只有 2个不同的A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桂华  陈立国  马爱民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较佳培养基为 :蔗糖 2 0 g/L ,(NH4) 2 SO41.5 84 g/L(含N 2 4mmol/L) ,MgSO4·7H2 O 0 .2 5 g/L ,KH2 PO4·3H 2 O 0 .5 g/L ,VB10 .2mg/L ,ZnSO4·7H2 O 2mg/L ,CaCl2 ·2H2 O 0 .5 g/L ,钼酸铵 0 .0 2m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 pH 6 .5 ,2 3℃ ,14 0r/min摇瓶培养 4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  陈立国  汪国莲  
以福建省古田县银耳为材料 ,经担孢子弹射 ,稀释分离法获得 2 8个银耳芽孢单孢分离物。单孢配对试验发现 ,由同一银耳子实体可得到 4种不同交配型的银耳芽孢 ,它们之间的交配反应受两套因子控制 ,A(a)和B(b) ,其中A因子控制配对芽孢萌发管的产生 ,B因子控制配对产生的萌发管能否形成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配对结果表明 ,福建银耳为双因子控制的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昌胜  黄亚东  边银丙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种内杂交子H2J3的子实体上单孢分离培养得到F1代52个单核体菌株,将F1子代及亲本(H2,J3)等所有供试单核体菌株的菌丝体两两配对培养,采用核荧光染色观察核相,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锁状联合,鉴别菌丝交配反应是否形成双核体菌丝,同时测定了亲本菌株所有F1子代的交配型。根据交配型表型将F1子代菌株分成两群(F1-A1,F1-A2),将每群内各自菌株的DNA等量混合,构建交配型基因的等基因池,通过64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发现引物S126在2个等基因池间扩增出差异带S1261021,且在属于同一交配型的亲本及F1子代之间扩增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水明  林范学  林芳灿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的研究概况。四极性蕈菌交配型A、B因子是非连锁的,双核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2种交配型和担孢子4种交配型的比例应分别为1∶1和1∶1∶1∶1。但在实际的遗传分析中,许多蕈菌这2类交配型的比例并非总以1∶1和1∶1∶1∶1的形式出现。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只找到1种交配型和担孢子只找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现象并不罕见。香菇担孢子的4种交配型中,偏离孟德尔分离的担孢子以与亲本双核菌丝体相同的那2种交配型为多。对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系统研究报道极少,现有的一些试验结果认为: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与单核体的再生能力和生长速度差异,与A、B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具...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谢宁  
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现知约40余种,云南是其现代分布中心。牡竹属中绝大多数的种类秆型高大,笋材两用,是亚、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竹子之一,也是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林木种质资源。在自然条件下竹子开花结实现象很少见,其有性繁殖机制一直没有被科学家详细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竹子繁育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生物学方面,尤其是花开放式样、花各性器官的寿命及花粉形态和生活力等方面。近年来云南分布的牡竹属多个竹种出现零星或群体开花结实现象,为研究竹子有性繁殖机制创造了机遇。本研究利用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亚萍  徐华潮  孟俊国  樊建庭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 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 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 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甘炳成  黄忠乾  屈全飘  刘如县  王国英  赵树海  周清平  谭伟  彭卫红  唐利民  王波  陈代科  张传锐  王勇  
为了解决段木银耳栽培中用种量大、菌种中银耳菌和香灰菌配比不合理、接种后菌丝恢复生长较慢的问题,自主研发了段木银耳拌种剂,通过在不同银耳段木栽培模式下,添加拌种剂与未添加拌种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段木银耳拌种剂对提高段木银耳单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项丽娟  黄玉琴  林占熺  林冬梅  林辉  林兴生  罗海凌  
该文采用菌草栽培银耳,与棉籽壳银耳、椴木银耳做比较,测其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菌草栽培银耳产量与棉籽壳栽培银耳相近;菌草银耳不存在棉酚问题;菌草银耳主要品质指标均低于我国银耳相关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其子实体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含量均高于棉籽壳银耳和椴木银耳,尤其是粗蛋白含量比棉籽壳银耳高14.56%,比椴木银耳高88.05%;总糖含量略低于棉籽壳银耳与椴木银耳,但粗多糖含量比棉籽壳银耳高26.12%,比椴木银耳高10.42%。说明菌草银耳产量及品质并不亚于棉籽壳银耳与椴木银耳,温室菌草袋栽银耳确实可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新生  RichaRd a.Ennos  
一个树种的群体交配系统(Matingsystem)提供了该树种是如何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世代传递到下一个世代的基本信息。因此交配系统研究可有助于:(1)推测群体的基因型组成;(2)分析多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程度;(3)推测种子园的种子质量及提供种子园营建设计的有关信息;(4)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于分析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在落叶松的10个种和3个变种中,目前已报道了2个种的交配系统:一个是美洲落叶松(L.laricina[DuRoi]K.Koch),另一是欧洲落叶松(L.deciduaMiler)。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交配系统的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同功酶标记:(1)测定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简文成   邢鑫   王琪   全建钰   王立安   葛荣朝  
香菇单核菌丝的杂交受到A和B等2种交配型因子的影响。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香菇单核菌丝进行交配型鉴定,但存在技术复杂和成本较高的局限。为实现对香菇单核菌丝未知交配型基因的快捷鉴定,以香菇H31和BJ4菌株为材料,采用对交配型位点区域的特异性扩增和重测序的方法,确定了可用于未知交配型基因鉴定的PCR扩增引物。利用菌丝杂交结果确定能够杂交的2种单核菌丝,将其交配型分别记为A1B1和A2B2。根据NCBI获得的A和B交配型位点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在其保守区设计引物,对A1B1和A2B2单核菌丝进行PCR扩增。通过对扩增产物的重测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A1和A2、B1和B2不同交配型基因序列中的非保守区,然后在此区域设计4种交配型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实现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交配型基因的鉴定。根据分子水平的交配型鉴定结果,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分别进行杂交验证。结果表明,交配型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单核菌丝杂交结果一致。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确立的交配型基因鉴定方法不再依赖于全基因组测序,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食用菌交配型基因的鉴定,因此,研究结果对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琳  周立峰  郭恺  余红仕  胡加付  
【目的】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连续交配能力,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松材线虫寿命对交配行为的响应,比较松材线虫雌雄虫生殖策略的差异性,明确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从交配干扰角度找到控制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切入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获得同步发育的松材线虫处女雌虫和处子雄虫,通过连续跟踪观察,结合显微录像视频回放,分析松材线虫的连续交配能力。分别收集性成熟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松材线虫,以及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统计其交配成功率和产卵量,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未交配和已交配松材线虫雌雄虫的寿命。【结果】处子雄虫在不取食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与3条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并使其受孕产卵;而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后先进行产卵,不会连续交配。对于未交配雌雄虫而言,交配成功率和平均产卵量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交配成功率于性成熟后第7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平均产卵量于性成熟后第5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且雌虫受虫龄的影响较雄虫更为显著。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雌雄虫交配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成熟后第3天未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60.00±9.43)%和100%,而相同虫龄已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降至(17.50±4.68)%和(25.00±2.34)%,但其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交配行为对松材线虫的寿命没有显著影响,未交配和已交配雌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4.47±0.22) d和(24.93±0.70) d,未交配和已交配雄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1.80±0.54) d和(23.43±0.78) d。【结论】松材线虫处子雄虫可以连续进行多次交配,而处女雌虫交配后会优先产卵。虫龄和交配经验均会显著影响松材线虫的交配成功率,但产卵量仅受虫龄影响。此外,交配行为不会加速松材线虫衰老。本研究明确了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汪中文  熊再明  代江红  闵家顺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 ,香菇的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 =B =,A =B≠和A≠B =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OWE SOJ技术 ,可以观察到 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 :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由A≠B =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 =B =或A =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 ,A =B =和A=B≠反应易于互相区别开来。核迁移试验表明 ,核迁移出现于A =B≠反应中而不出现于A≠B =反应中。这一结果与OWE SOJ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在常规交配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雷  周会明  柴红梅  李树红  田果廷  赵永昌  
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