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2)
2023(7790)
2022(6572)
2021(5987)
2020(4800)
2019(10856)
2018(10733)
2017(19785)
2016(11119)
2015(12739)
2014(13051)
2013(12937)
2012(12704)
2011(11852)
2010(12145)
2009(11276)
2008(11489)
2007(10779)
2006(9999)
2005(9535)
作者
(36668)
(30578)
(30400)
(28702)
(19407)
(14856)
(13779)
(11786)
(11778)
(11240)
(10693)
(10485)
(9984)
(9976)
(9953)
(9291)
(9068)
(8951)
(8889)
(8819)
(8034)
(7727)
(7675)
(7131)
(6978)
(6923)
(6916)
(6883)
(6422)
(6206)
学科
(49526)
经济(49477)
(25453)
管理(25255)
(19786)
银行(19641)
(18601)
企业(18601)
(18419)
中国(18047)
地方(17557)
(15951)
(14708)
方法(13998)
(13567)
金融(13567)
(12368)
业经(12074)
数学(11482)
数学方法(11277)
(10445)
制度(10437)
农业(10180)
业务(10088)
地方经济(9920)
(9716)
(8916)
贸易(8903)
银行制(8653)
(8506)
机构
学院(164095)
大学(161940)
研究(66382)
(62901)
经济(61263)
中国(57366)
管理(53267)
科学(43534)
理学(42933)
理学院(42227)
管理学(41222)
管理学院(40915)
(38492)
(36783)
(36346)
研究所(33177)
中心(30468)
(30231)
(28567)
农业(28547)
业大(26178)
北京(25495)
(24172)
(23871)
师范(23867)
(23737)
(23523)
(23511)
财经(22513)
银行(22490)
基金
项目(99651)
科学(75758)
研究(70151)
基金(68195)
(61230)
国家(60651)
科学基金(49613)
社会(41365)
(40378)
社会科(39024)
社会科学(39017)
基金项目(35195)
(34254)
自然(32555)
自然科(31731)
自然科学(31721)
教育(31418)
自然科学基金(31109)
资助(29214)
编号(28489)
(27769)
成果(24105)
重点(23537)
发展(21779)
课题(21736)
(21411)
(20298)
(19883)
计划(19499)
科研(18760)
期刊
(83040)
经济(83040)
研究(55525)
中国(43032)
(35549)
(32287)
金融(32287)
学报(31795)
科学(28041)
大学(23319)
农业(22963)
(22351)
管理(22304)
教育(22298)
学学(22013)
技术(14551)
业经(14257)
经济研究(12536)
(12253)
财经(11734)
问题(10192)
(10121)
资源(8888)
国际(8719)
(8651)
业大(8544)
(8499)
(8444)
论坛(8444)
科技(8305)
共检索到285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景  沈永宝  史锋厚  郭聪聪  
本研究围绕银杏种子发育的全过程,探究胚乳内含物质动态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胚乳内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淀粉酶、磷酸己糖异构酶(PGI)、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联合酶、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旨在为银杏胚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早期(花后40~120 d),胚乳的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增加,糖酵解途径(EMP)首先被激活;在受精及胚分化过程中(花后120~160 d),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活化程度不断推进并维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在胚分化完成时达到高峰,三羧酸循环为胚分化发育提供了能量。在胚胎发育后期(花后170~190 d),a-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表明a-淀粉酶可能对后期胚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淀粉处于不断累积和被利用,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忠民  尹燕枰  王振林  
【目的】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小麦胚乳中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选用鲁麦21(弱筋)和济南17(强筋)两个小麦品种,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研究其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积累动态。【结果】花后不同时期小麦胚乳淀粉粒数目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0.5~1.1μm。花后7d,A-型淀粉粒已经出现,最大直径20μm;花后10d,淀粉粒直径范围扩大到30μm;至花后14d,B-型淀粉粒开始产生;花后21d又产生了一个新淀粉粒群体,即C-型淀粉粒;花后24~28d,籽粒中新淀粉粒的产生仍在继续;花后35d,主要是最小粒径淀粉粒直径的扩大。与强筋小麦济南17相比较,花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永莉   沈永宝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该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种子发育过程不同时期胚和胚乳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的GA_3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ABA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IAA、ZR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GA_3/ABA比值不断下降,IAA/ABA、ZR/ABA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胚中GA_3/ABA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胚乳中GA_3、IAA、ZR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并保持平稳的趋势;GA_3/ABA、IAA/ABA、ZR/ABA3个比值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胚乳中GA_3/ABA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结论]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胚及胚乳中GA_3/ABA比值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均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GA_3/ABA水平的高低可能是影响种子发育的关键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艳  沈海龙  高美玲  范震宇  朱琨  陈阳  张鹏  杨玲  
【目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内源激素在促进种子胚胎发育进程的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红松胚胎发育过程中4个重要阶段雌配子体(含合子胚)的IAA,ZR,GAs,ABA 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拟为解释红松胚胎发育机制提供证据,为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及红松种子园种子发育过程的外源激素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处于原胚期、裂生多胚期、柱状胚期、子叶胚前期的红松雌配子体作为研究材料,监测红松胚胎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个无性系不同发育时期红松种子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s)、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丽  赵梁军  苏立峰  
本试验通过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成熟度与不同萌发状态种子中可溶性糖、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并观察了胚生长过程 ;采用滤纸床在 2 0℃恒温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 :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胚发育状态及内含物差异很大。随成熟度提高 ,种子中脂肪含量升高 ,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完熟种子中主要贮藏物质是脂肪。伴随种子萌发 ,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 ,脂肪含量变化缓慢。通过 TTC染色与发芽试验对比 ,不同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和发芽率成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常美花  张素英  毕树广  
通过对温室条件下杏(金太阳、凯特)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变化趋势相反。有机酸含量幼果期较高,硬核期降低,之后有一次高峰,成熟时降至最低。维生素C含量,幼果期、成熟期较高,硬核期较低,且呈“V”型变化曲线。果实中糖、酸和维生素C的变化与果实的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非还原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在果实硬核期含量都最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平  陈俊  吴媛媛  周健  郑文寅  张文明  姚大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态和成熟胚乳中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花后5~10d,糯小麦胚乳中可见到一些体积较小的A型淀粉粒,10~15d以A型淀粉粒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为主;B型淀粉粒在花后15d已经形成,但此时B型淀粉粒的数量少;花后20d—成熟前B型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长。糯小麦成熟籽粒胚乳中淀粉粒的直径分布为0.96~34.92μm。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A型淀粉粒的形状较扁平;表面没有普通小麦光滑;B型淀粉粒的形状比普通小麦更无规则,且更容易发生聚集现象。另外,发现在A型淀粉粒上有许多孔洞;在5 000倍数下观察,发现这些孔洞结构从A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冬冬   李在留   郑云丽   徐振国   郭靖  
【目的】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人工进行宏观调控、获得优质毛竹种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采集开花后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对其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测定。【结果】1)花后10~30 d毛竹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分裂分化活动剧烈,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较快;花后40~60 d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形态发育成熟,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减缓。2)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可溶性糖、粗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可溶性糖与粗淀粉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89%~5.82%范围内波动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H2O2含量与POD、CA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_2~-含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4)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IAA、GA_3及ZR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ABA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IAA+GA_3+ZR)/ABA的比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花后40 d达到最小值,为1.001。【结论】花后10~30 d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逐渐升高,有效促进毛竹种子细胞代谢与分裂分化;花后30~60 d毛竹种子的分化活动基本结束并进入营养积累阶段,该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逐渐下降,营养物质含量进一步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闫晓娜  田敏  王彩霞  
为了解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个野生扇脉杓兰居群为材料,对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扇脉杓兰授粉后20 d和85 d分别达到最高值774.03μg·g-1和最低值373μg·g-1。淀粉含量从最初的2.65%急速增加到21.82%,授粉后60 d升至峰值,此后保持在20%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1.72%~3.09%。淀粉和可溶性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gA3、ZR、IAA峰值发生具有时间顺序性,扇脉杓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文豪  刁松锋  董汝湘  孙洪刚  姜景民  肖可青  徐金良  
对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果肉内含物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等性状发育进程呈现明显的S型生长曲线特征;以果实生长发育时期为横轴(x),分别以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的均值为纵轴(y),构建的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表明,无患子果实生长各性状与果实发育时期高度相关,数学模型可以正确地反映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对无患子果实脱落规律、果肉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皂苷含量变化规律等综合分析表明,10月下旬,无患子果实发育成熟,生长性状趋于稳定,果肉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从峰值下降至相对较低水平,而果肉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提出该时期为无患子果实采摘的适宜时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  沈海龙  张振全  张军保  张鹏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槭属树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种(陈嵘,1937;高风华,2009)。色木槭树势优美,枝叶浓密,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  王九龄  魏刚  刘昌迎  
对银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种子中氮、磷、钾、钙、镁等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银杏种子中氮、磷、钾、钙、镁5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随时间呈从高到低的规律性变化,但不同元素间变化的幅度不同,整个生长季中4月底至5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银杏种子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较大的两个阶段.成熟种子中8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是氮1.04%、磷0.13%、钾1.49%、钙0.13%、镁0.09%、锰3.22mg·kg-1、锌27.55mg·kg-1、铁10.0mg·kg-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仁林  李江  
HB柚果实从幼小的子房发育为成熟果实的过程中,在果实体积增大的同时,果实内部也在发生相应的"质量"变化,其中主要是内含物质的变化。掌握果实大小生长与内含物质相应的动态规律,有利于制定优质丰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研究HB柚果实含糖量、Vc、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HB柚果实大小(直径和高)生长和内含物质动态关系有如下规律:果实大小生长高峰期(早于)→重量生长高峰期(早于)→总糖积累高峰期。(2)HB柚果肉内有机酸的含量变化与果实大小生长、重量生长和总糖积累基本同步。HB柚果肉糖酸比有两次高峰;9月30日后果实糖酸比稍有下降,意味着HB柚果实成熟后延期采摘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亚飞  汪学德  郑永战  梅鸿献  魏安池  刘艳阳  
【目的】研究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及组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生长环境对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为芝麻蛋白质育种及芝麻蛋白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豫芝11号芝麻品种,在周口,驻马店和南阳试验点同期播种,于盛花期一次性标记5 000朵同一天开放的花朵,在芝麻授粉第10天开始取样,此后每5 d取样一次至芝麻成熟。测定种子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芝麻种子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授粉后35 d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随后处于稳定;周口试验点粗蛋白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立国  生利霞  赵兰勇  于晓艳  邵大伟  何小弟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