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8)
- 2023(4637)
- 2022(4068)
- 2021(3999)
- 2020(3360)
- 2019(8110)
- 2018(7996)
- 2017(15806)
- 2016(8720)
- 2015(10078)
- 2014(10097)
- 2013(9820)
- 2012(8775)
- 2011(7879)
- 2010(8027)
- 2009(7384)
- 2008(7405)
- 2007(6439)
- 2006(5769)
- 2005(5163)
- 学科
- 济(32526)
- 经济(32502)
- 管理(19832)
- 方法(19361)
- 业(18878)
- 数学(18026)
- 数学方法(17548)
- 企(16309)
- 企业(16309)
- 银(15397)
- 银行(15252)
- 行(14021)
- 制(12375)
- 业务(8876)
- 度(8692)
- 制度(8677)
- 融(8265)
- 金融(8265)
- 学(8158)
- 银行制(7689)
- 中国(7591)
- 财(7013)
- 农(6763)
- 理论(6485)
- 业经(5804)
- 地方(5243)
- 贸(5201)
- 贸易(5193)
- 易(5066)
- 体(4481)
- 机构
- 学院(119613)
- 大学(118610)
- 管理(44095)
- 济(44000)
- 经济(42977)
- 研究(41145)
- 理学(37765)
- 理学院(37336)
- 中国(37085)
- 管理学(36116)
- 管理学院(35942)
- 科学(28946)
- 农(26692)
- 京(25663)
- 所(22431)
- 业大(21642)
- 农业(21619)
- 研究所(20931)
- 财(20122)
- 中心(19584)
- 江(18823)
- 银(17754)
- 银行(16978)
- 财经(16157)
- 北京(15987)
- 行(15718)
- 州(15482)
- 院(15056)
- 技术(14840)
- 经(14671)
- 基金
- 项目(83786)
- 科学(63908)
- 基金(59731)
- 家(54893)
- 国家(54536)
- 研究(54231)
- 科学基金(45440)
- 省(34207)
- 自然(32883)
- 自然科(32181)
- 自然科学(32172)
- 社会(31912)
- 自然科学基金(31561)
- 基金项目(30966)
- 社会科(30375)
- 社会科学(30364)
- 划(29372)
- 资助(26850)
- 教育(26232)
- 编号(20868)
- 重点(19875)
- 计划(18403)
- 创(17621)
- 发(17424)
- 部(17346)
- 科研(16910)
- 科技(16723)
- 创新(16549)
- 成果(16054)
- 课题(15604)
共检索到17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曹林 汪贵斌 曹福亮
以苏北地区银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3株进行整株挖掘,分析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再分别以胸径(D)、树高(H)、D2H、DaHb为自变量建立银杏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选择调整决定系数(R2adj)、残差平方和(SSE)、平均偏差(ME)、平均绝对偏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PE)作为选择最优模型的检验指标,根据检验结果筛选出各器官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3株银杏的整株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8.50320.27 kg,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49.4%56.6%,树枝生物量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洁 肖中琪 李吉玫 张毓涛
【目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新疆山区重要树种。了解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碳储量,对新疆森林资源调查具有一定意义。【方法】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0株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利用胸径(D)、树高(H)和胸径-树高(D_2H、D_3/H和D_(b )H_c)作为变量建立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地上及整株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结果】雪岭云杉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点 林天喜 唐景毅 柳静臣 孙国文 姚杰 程艳霞
紫椴是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9株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根据胸径(DBH)大小将紫椴划分为3个等级:小树(1 cm≤DBH<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31;4)胸径和树高与地上竞争强度均呈显著的...
关键词: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昊阳 杜阿朋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刘宇升 王志超
【目的】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精准评估中国桉树产业碳储量及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1、2、3、6、10年生的57株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并利用胸径(DBH)、树高(H)和胸径-树高(DB2 HH和DBHH)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不加入林龄变量与加入林龄变量的各器官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进而筛选最优模型。【结果】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变化的特征并不相同,其中干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由1年生的45.21%增长至10年生的68.25%;枝和叶的生物量占比则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分别由1年生的19.43%和16.31%减少至10年生的10.51%和2.91%;根生物量占比随林龄先增大后减小,由1年生的19.05%增长至3年生的25.21%后,逐渐下降到10年生的18.33%。尾巨桉的根冠比为0.16~0.39。在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选择上,以DBH为自变量且未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预测优于其他模型;以DB2 HH为自变量且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最佳;以DBH、H和林龄3个变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对枝生物量的预测最佳;在对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对比中,以DBHH与以DB2 HH+林龄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较好地预测干生物量。【结论】林龄对尾巨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较大,加入了林龄的异速生长模型对桉树人工林枝、叶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显著改善。图2表4参4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昊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郝珉辉
【目的】分析东北地区10种主要造林树种幼龄期各组分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并筛选单树种和全树种最优生长模型,为该地区森林生物量尤其是幼龄林生物量估算提供模型参考。【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控制试验样地内,2021年7―8月份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进行全株取样,每个树种选取15~21株个体,共计200株。测量根系、茎干、叶片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并计算地上部分以及整株生物量。以基径和树高为自变量,以根系、茎干、叶片各器官和地上部分及整株生物量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多元线性、幂函数等形式的回归方程,构建单树种和全树种生物量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参数显著性以及赤池信息标准(AIC)等指标筛选最优模型。【结果】1)10个树种的生物量总体呈现出茎干生物量占比最高(45%)、根系生物量次之(35.5%)、叶片生物量最低(19.5%)的分配格局。随着基径增长,茎干生物量占比呈上升趋势,叶片生物量占比呈下降趋势,根系生物量占比变化不明显。2)10个树种的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以幂函数形式为主,单树种生物量模型以Y=a(D~2H)~b和Y=aD~b为最优形式;全树种生物量模型则以Y=a(D~2H)~b和Y=aD~bH~c为最优模型形式(D为基径,H为树高,a,b,c分别为方程系数)。【结论】幂函数形式为生物量最优模型,其中单树种生物量模型具有更高拟合优度,适用于特定树种生物量的精确估算,而全树种生物量模型则对区域性的生物量估算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玉芳 陈双林 郭子武 李迎春 杨清平
为了揭示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系统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和淹水处理(TR)3、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生物量,分析了河竹鞭、根生物量分配对淹水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分配比例鞭>根。与CK相比,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显著降低,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升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河竹鞭、根大量生长,生物量显著升高,但根生物量/总生物量、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水中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变化并不明显。河竹鞭、根生物量间的关系在TR和CK处理下均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但淹水条件下的异速生长指数b要高于CK...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雄辉 李威威 游巍斌 王韧 蔡金标 何东进
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对研究植物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揭示植物的入侵能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闽东滨海地区禾本科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设置CK(互花米草∶秋茄=1∶0)、M1(互花米草∶秋茄=1∶3)、M2(互花米草∶秋茄=1∶1)、M3(互花米草∶秋茄=3∶1)4种入侵面积比例组,研究其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M1组互花米草叶片生物量与CK组间的差异显著;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互花米草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逐渐加大(P<0.05),竞争效应凸显;根冠比和根叶比随着入侵比例增大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优势环境下,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占比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而加大;互花米草根、茎、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了互花米草通过调整根、茎、叶之间的相关生长关系验证了最优分配理论,体现了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入侵能力较强的内在原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振 吴凯 李智 吴明晶 马祥庆 吴鹏飞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李昆 段安安 崔凯 高成杰
【目的】云南松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研究不同种源间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种源间的变异。【方法】通过容器植苗,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9个地理种源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及其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了云南松幼苗各器官在种源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在种源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永仁种源茎和叶以及总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最小,云龙种源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小,但具有最大的叶生物量分配比。生物量及其分配受种源地理气候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海拔和年均温影响较大。云南松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种源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的情况在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之间也有发生。【结论】尽管物种相同,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分配关系无一致的协同变化规律,体现了云南松子代幼苗因不同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而形成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遗传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麒 孙继伟 李江飞 王丹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方法】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茎>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结论】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慧 上官周平
Th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allomet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seedling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were studied.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for cultivated R. pseudoacacia seedling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including row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利丽 王志超 陈少雄 竹万宽 杜阿朋
【目的】对雷州半岛5个不同林龄(1,2,3,5,7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分析各林分生物量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间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桉树林碳汇功能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析木分析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叶、枝、干、根、皮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然后估算各林分乔木层及各器官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采用样方收集法测定。【结果】尾巨桉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
关键词:
尾巨桉 人工林 生物量 林龄 雷州半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刘亚迪 彭颖 封焕英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345 6x+1.706 8(R2=0.954 6,P=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巧玉 刘勇 李国雷 张硕 许飞 王巍伟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平泉县34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坡位的林木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研究坡位对土壤养分分配及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和树高均随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而增加;就单株乔木各器官而言,不同坡位林木枝、干的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上坡<中坡中坡...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坡位 土壤有机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海旭 马艳珠 成春亚 李冉 崔治家 晋玲 马毅 王振恒 王圆圆 刘立
本研究对不同年限的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各器官进行称重,通过比较不同生长年限栽培川贝母的各器官性状及生物量占比,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SMA)探明川贝母的生物量积累及其异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均为鳞茎>叶>地下茎>根;川贝母鳞茎及叶片生物量在第四年增长最多,根系及地下茎生物量在第五年增长最多;川贝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均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增大,且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间均差异显著(P < 0.05)。整个生长过程中,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年限增长而有所变化,且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除五年生川贝母花和果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为等速生长模式外,其余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皆为异速生长模式,为人工生产川贝母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