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9)
2023(14735)
2022(12733)
2021(11889)
2020(9708)
2019(22731)
2018(22491)
2017(43516)
2016(23644)
2015(26190)
2014(26287)
2013(26242)
2012(24459)
2011(22006)
2010(22119)
2009(20090)
2008(19749)
2007(17427)
2006(15678)
2005(14075)
作者
(69120)
(57044)
(56691)
(53905)
(36490)
(27441)
(25890)
(22349)
(21863)
(20430)
(19731)
(19482)
(18218)
(18192)
(17696)
(17626)
(16949)
(16633)
(16326)
(16306)
(14282)
(14102)
(13798)
(12991)
(12823)
(12764)
(12699)
(12681)
(11467)
(11185)
学科
(99793)
经济(99701)
管理(64061)
(61788)
(50059)
企业(50059)
方法(40073)
数学(34398)
数学方法(34055)
中国(31254)
地方(27661)
(26156)
(23670)
银行(23523)
(22913)
(22823)
业经(22493)
(22181)
(21161)
(18415)
金融(18413)
农业(17897)
(16307)
贸易(16290)
环境(16210)
(15662)
(15314)
理论(15269)
技术(14693)
地方经济(14668)
机构
大学(331880)
学院(330180)
(131833)
管理(129645)
经济(128709)
研究(116601)
理学(111019)
理学院(109657)
管理学(107827)
管理学院(107236)
中国(91225)
(73207)
科学(72620)
(60405)
(58735)
(54521)
研究所(53376)
中心(52814)
(49358)
业大(48570)
财经(47976)
北京(46802)
(46178)
师范(45743)
(43586)
(42801)
农业(42444)
(41174)
经济学(39329)
师范大学(37201)
基金
项目(224056)
科学(176357)
研究(163724)
基金(161584)
(140724)
国家(139537)
科学基金(119973)
社会(102719)
社会科(97398)
社会科学(97373)
(87841)
基金项目(86890)
自然(78201)
自然科(76361)
自然科学(76346)
自然科学基金(74950)
教育(74131)
(73935)
编号(66589)
资助(65955)
成果(53976)
(51470)
重点(50423)
(48641)
课题(46583)
(46032)
创新(42977)
科研(42440)
国家社会(41649)
教育部(41502)
期刊
(150093)
经济(150093)
研究(104457)
中国(66961)
学报(50912)
(49764)
科学(48696)
管理(47608)
(44005)
(40622)
金融(40622)
大学(38094)
教育(37521)
学学(35716)
农业(33493)
技术(27904)
业经(24971)
经济研究(23382)
财经(22975)
问题(20766)
(19549)
图书(17959)
(17032)
理论(16846)
科技(16088)
技术经济(15865)
现代(15788)
资源(15545)
实践(15481)
(15481)
共检索到503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燕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代明  张杭  饶小琦  
基于区位、地租、增长极、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等经典理论,通过构建描述多中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并以深圳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已有城市出现由一个以上主中心、多个副中心及潜在中心以及非中心组成的多层级、多功能城区体系。据此,国内相关城市需赋予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以足够的动态性和前瞻性,以因应后工业时代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并推动其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清裕,张文尝,王先文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单中心、多中心和网络型三种演变类型。不同类型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时期,集聚与扩散并存。大城市中心城过分集中给城市交通及生态环境等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加速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大城市中心城过度集中状况,解决中心城发展空间不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城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杨艳茹  高翯  
从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基本历程出发,总结了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独特的内在问题、外部形势、动力机制与空间重构的方向选择。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如下基本特征:城市圈层结构比较明显;城市核心区进一步强化,"多中心"格局尚未形成;"退二进三"彰显成效,"工业包围城市"痕迹严重;正在进入一个城市迅速外延的发展阶段;空间扩展呈现多元化特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周一星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中西差距,并指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正在转变;中国城市郊区化理论与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理论等需要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郑建锋  陈千虎  
本文以1990-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进特征、分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整体呈多中心化发展态势,且遵循:东部-中部-西部、超大-特大-大-中-小城市和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的梯次演变规律,但其间穿插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一般地级市、中小城市多中心化发展水平转换、加速等阶段性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分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常态,这主要缘于中东部地区城市、中小型城市内部多中心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以及不同行政等级间城市多中心化发展水平的分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淑虎  任云英  马冬梅  肖轶  
自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处于剧烈转型与重组中,并呈现计划经济路径依赖下的特殊性。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数量不断增多、内容逐步加深。为明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以便与国际相关研究接轨,文章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述评研究进展,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文章首先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阐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历程与理论流变;其次,以特征-问题-模式-机理为技术路径,述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最后,通过与西方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总结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涛  
本文研究在制造业外部性与服务业作用下,城市内部不同地理位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影响,具体探讨企业到城市中心地理距离(中心距离)与企业TFP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GMM方法,研究发现:中心距离对企业TFP影响显著。制造业外部性和服务业共同作用,促使城市内部不同地理位置对企业TFP影响有所不同。本文采用城市几何中心以及国有企业和出口企业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稳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岸  齐清文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模式和非常态分布,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于GIS技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1990年和200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1990 ̄200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约4km;1990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从市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带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鲍家声  
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沙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可以发现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长沙提供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可石  杨瑞  刘冰冰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提出城市组团式发展。通过研究深圳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指出当前深圳组团式空间结构发展面临着组团内职住平衡被打破、组团发展储备用地不足、网状组团结构有待加强以及特区外组团建设发展趋同四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深圳建设组团式空间结构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发展组团城市时,应引导组团居住、就业、公共设施配置等相对平衡,安排科学合理的组团开发时序,注重组团隔离带建设,塑造特色鲜明的组团形象,建设适度超前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制定连贯的规划指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美玲  
水循环经济是一种通过对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文章通过对银川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提出发展水循环经济是应对水资源日益短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遏制水资源恶化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川市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工业园区、充分利用中水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刘玉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经历了人口、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空间重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城市人口郊区化速度在加快,城市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空间重构存在明显差别,城市人口空间重构过程的相似性特征减弱而差异性特征增强。对中国城市工业和商业空间重构的分析表明,郊区化和离心化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因子与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社会区类型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区构成则经历了由单一到混杂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典型的同质性特点,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而90年代末的模式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异质性特征突出,而且带有多中心结构特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喜波  王亚男  
京津地区区域城市自先秦以来萌芽阶段的缓慢发展,自秦汉以后,历经曲折的演进过程,先后经过松散式、单核心紧密化和单核心极化式以及双核心并列式等四个发展阶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由山前地带向滨海地带梯度推移的发展规律。经过这四次发展,京津地区区域城市最初西重东轻的分布格局得到改变,区域城市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区域中心城市从不稳定发展到单一中心结构确立,近代以来又发展为双中心结构,区域城市在空间上呈现出两个分别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环带形成的双"点—环"状组团分布的空间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咏梅  朱志玲  吴启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的大幅度改善,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城市化水平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对银川市2002~2008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方面的实证资料分析,建立银川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协调度模型对银川市城市化水平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8年银川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两大系统基本上处于和谐协调发展状态,但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矛盾,对此提出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