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9)
- 2023(7844)
- 2022(6708)
- 2021(6434)
- 2020(5527)
- 2019(12929)
- 2018(12779)
- 2017(24983)
- 2016(13623)
- 2015(15386)
- 2014(15323)
- 2013(14990)
- 2012(13867)
- 2011(12542)
- 2010(12705)
- 2009(11743)
- 2008(11637)
- 2007(10543)
- 2006(9266)
- 2005(8601)
- 学科
- 济(51832)
- 经济(51780)
- 管理(33556)
- 业(33027)
- 方法(28324)
- 企(27823)
- 企业(27823)
- 数学(25312)
- 数学方法(24741)
- 银(18249)
- 银行(18103)
- 行(16823)
- 制(16606)
- 学(14672)
- 中国(12700)
- 农(12018)
- 融(11598)
- 金融(11598)
- 财(11460)
- 度(10256)
- 制度(10230)
- 业经(10144)
- 理论(9968)
- 业务(9500)
- 贸(9297)
- 贸易(9286)
- 易(9061)
- 银行制(8189)
- 地方(7995)
- 体(7922)
- 机构
- 大学(193709)
- 学院(192065)
- 济(72671)
- 经济(71005)
- 管理(70336)
- 研究(69974)
- 理学(60242)
- 理学院(59498)
- 中国(58133)
- 管理学(57822)
- 管理学院(57526)
- 科学(48435)
- 农(44150)
- 京(42926)
- 所(38101)
- 业大(35596)
- 农业(35471)
- 研究所(35259)
- 财(33647)
- 中心(32181)
- 江(30088)
- 北京(26952)
- 财经(26876)
- 院(25921)
- 经(24591)
- 州(24500)
- 省(23669)
- 范(23359)
- 师范(22938)
- 经济学(22572)
- 基金
- 项目(134321)
- 科学(103678)
- 基金(98014)
- 家(90339)
- 国家(89725)
- 研究(86921)
- 科学基金(74750)
- 自然(53737)
- 社会(52914)
- 省(52789)
- 自然科(52531)
- 自然科学(52512)
- 自然科学基金(51566)
- 基金项目(50928)
- 社会科(50216)
- 社会科学(50201)
- 划(45666)
- 资助(43107)
- 教育(40908)
- 编号(32508)
- 重点(31428)
- 部(28777)
- 计划(28641)
- 发(27639)
- 创(27430)
- 科研(26944)
- 创新(25797)
- 科技(25558)
- 成果(25528)
- 课题(24013)
共检索到290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银叶树的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的N、P、K吸收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提高,银叶树对Pb、Cd、Cu的吸收量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T_3处理银叶树的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的适应性较高,但高浓度重金属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目的]探究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的影响,探究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结果]结果显示,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下银叶树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下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N、P、K吸收量未受显著影响。随着重金属浓度增加,银叶树对Pb、Cd、Cu吸收累积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银叶树在T_3处理下其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综上,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生长适应性较好,但过高重金属浓度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因此,本研究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备选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福亮 郁万文 朱宇林
研究重金属Pb2+,Cd2+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土壤对盆栽银杏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及银杏幼苗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2+和Cd2+的富集特性及土壤修复。结果表明:Cd2+,Pb2+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Cd2+对银杏幼苗生物量增量的抑制作用较Pb2+小,Cd2+-Pb2+复合污染进一步降低了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银杏幼苗体内Pb2+,Cd2+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叶,有利于Pb2+和Cd2+向茎、叶部迁移;Cd2+-Pb2+复合污染可促进植株对Cd2+和Pb2+的吸收,且对Pb2+的向上转运能力大于Cd2+,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协同作用;银杏幼苗对C...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刘巧玲 胡万辉 沈虹 任晓迪 石宇鹏 杨阳 田艳萍 雷卫国 彭博 张五州 刘玲 钟鑫 陈侈 秦蓓蓓 张南南 毛娜 江丽 贾明元 沈娟 古南辉 陈文方
在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野外实地模拟方法,就泥炭藓湿地对铜、磷两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0,100,1 000 mg/L时,两小时后泥炭藓湿地对该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93.9%,69.5%,66.3%;同样的浓度梯度下,对铜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100.0%,97.6%,88.0%。泥炭藓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其泥炭层部分在湿地净化污染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改上限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抛物线扩散模型等6个模型对泥炭藓湿地的净化进行动态研究,其中后4个模型均可模拟湿地净化的动态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冉 王力 李荣华 张增强 梁文 黄辉 蒋顺成
【目的】制备铁矿渣磁性纳米颗粒,研究其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促进富含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以铁矿尾矿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改性磁铁纳米颗粒3NH_2-SiO_2@Fe_3O_4,对其进行表征,以批处理法探讨了不同pH、Cd(Ⅱ)和Pb(Ⅱ)平衡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下3NH_2-SiO_2@Fe_3O_4对水体中Cd(Ⅱ)和Pb(Ⅱ)的吸附潜力,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对吸附Pb(Ⅱ)和Cd(Ⅱ)前后3NH_2-SiO_2@Fe_3O_4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制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敏国 杨倩 杨梅 杨惠敏
全球气候变化和食物安全问题给世界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开发新作物资源有助于解决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食物安全问题。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除了籽实营养价值高而全面之外,植株其它部分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藜麦还具有耐贫瘠、耐旱、耐盐碱和耐霜冻等特性,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具备了成为新的作物和牧草的潜力。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藜麦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了藜麦作为饲草使用的潜力,总结了其在干旱、贫瘠、盐碱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机制,以及其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特性,最后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恩惠 修新田 郭进辉 陈秋华
基于DPSIR理论构建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模式下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仿真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延续型、旅游发展型和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下,游客数量增长不受限制最终都会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第二,游客数量增长会对水体承载力和固体垃圾承载力带来压力,游客心理承载力和湿地面积承载力还会陷入"两难"境地;第三,除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现状延续型和旅游发展型情景下水体承载力和固定垃圾承载力都会超载。据此,提出严格观测并控制游客数量、加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恩惠 修新田 郭进辉 陈秋华
基于DPSIR理论构建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模式下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仿真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延续型、旅游发展型和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下,游客数量增长不受限制最终都会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第二,游客数量增长会对水体承载力和固体垃圾承载力带来压力,游客心理承载力和湿地面积承载力还会陷入"两难"境地;第三,除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现状延续型和旅游发展型情景下水体承载力和固定垃圾承载力都会超载。据此,提出严格观测并控制游客数量、加强湿地旅游环境污染处理力度、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恒 朱丽艳 吴雪琼
【目的】比较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下速生阔叶树种的碳汇潜力,旨在为碳汇造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昆明市第4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选取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银荆(Acacia dealbata)、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直干桉(Eucalyptus maideni)林分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优化算法求解林分断面积生长备选模型Richards、Schumacher和Korf参数;将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和单木生物量模型与各器官含碳率链接,模拟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
关键词:
生长模型 碳储量 速生阔叶树种 优化算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亚华 李向东 刘红云 沈振国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 (EDTA)辅助下芥菜型油菜 (溧阳苦菜 ,BrassicajunceaL .cv .Liyangkucai)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 ,铅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铅含量很低 (不足总量的 0 1% ) ,EDTA能显著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 ,提高油菜地上部铅含量。不用或低浓度 (1 2 5mmol·kg-1)EDTA处理 ,植物提取铅的效率极低 ;高浓度 (17 5mmol·kg-1)EDTA处理 ,地上部铅含量高达 1 4 % ,但EDTA的生物毒性使植株很快死亡 ;相比之下 ,中等浓度 (7 5mmol·kg-1)EDTA处理 ,植株有最高的铅提取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梦昕 杨东璇 李萌立 李忠海 袁烈江 薛敏敏 梁军 李叶欣
由于受污水的长期影响,湘江流域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此对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的10种常见农作物(芝麻、辣椒、甘蓝、空心菜、大蒜、红菜苔、胡萝卜、白萝卜、莴笋、豌豆)中的Zn、Cu、Pb和Cd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农作物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0种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依次为Zn>Cu>Pb>Cd;除胡萝卜、白萝卜外,其他试验农作物以根部积蓄重金属能力最强;非食用性组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比可食用性组织强;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农作物中重金属以Pb、Cd污染较为严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梦昕1 杨东璇2 李萌立1 李忠海1 袁烈江3 薛敏敏3 梁 军3 李叶欣3
摘 要:由于受污水的长期影响,湘江流域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此对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的 10 种常见农作物(芝麻、辣椒、甘蓝、空心菜、大蒜、红菜苔、胡萝卜、白萝卜、莴笋、豌豆)中的 Zn、Cu、Pb 和 Cd 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农作物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0 种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依次为 Zn > Cu > Pb > Cd;除胡萝卜、白萝卜外,其他试验农作物以根部积蓄重金属能力最强;非食用性组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比可食用性组织强;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农作物中重金属以 Pb、Cd 污染较为严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红侠 刘霞 王建涛 王力 杨亚莉 杨亚提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柠檬酸(CIT)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2)对污染土娄土中铜、铅的淋洗效果,并对淋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铜、铅单一污染的土娄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2种螯合剂(EDTA、CIT)和2种表面活性剂(SDS、RL2),采用批次试验方法,分析淋洗剂浓度、pH、背景电解质(NaNO3和NaCl)、水(mL)土(g)比、淋洗次数对污染土娄土中Cu和Pb的淋洗百分率的影响,探索不同淋洗剂淋洗污染土娄土中Cu和Pb的最佳条件。【结果】在相同浓度下,EDTA和CIT对污染土娄土中Cu的淋洗百分率明显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成康 林勇 兰勇 吴高洋 王晟楠 陈伏生
【目的】探究初植(同龄混植)和补植(异龄混植)阔叶树对湿地松养分获取和利用策略的影响,为湿地松林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于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湿地松林为对象,基于长期单种和混交试验平台,分别在林龄30年且立地条件相似的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木荷初植混交林、湿地松-木荷补植混交林(补植木荷14年)中构建5块20 m×20 m标准样地(共15块样地),采集湿地松标准木的根际土壤、细根、枝、新鲜叶和凋落叶样品,测定土壤和植物各器官的氮(N)、磷(P)含量,评估不同混交模式对根养分捕获能力、叶养分回收和树木养分转运的影响,揭示养分获取策略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混交阔叶树显著提高湿地松根际土壤的NH_4~+-N和矿质氮含量(P <0.05),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初植和补植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整体看,混交阔叶树提高湿地松各器官的N、P含量,其中初植混交效应比补植好。与纯林相比,初植混交林中湿地松根氮和磷捕获能力分别显著提高14.04%和46.16%,叶氮回收效率显著降低6.07%,磷回收效率显著提高15.49%。尽管补植阔叶树降低根养分捕获成本,但阔叶树根系抑制湿地松根系的养分捕获能力,导致补植混交林中湿地松根养分捕获能力和叶养分回收效率均无显著变化。此外,与纯林相比,初植混交林中湿地松运输根向枝、叶的N转运分别提高36.05%和15.61%,P转运分别降低35.13%和36.52%;补植混交林中N转运无显著变化,但运输根向枝、叶的P转运比在纯林分别降低53.21%和40.17%。【结论】混交阔叶树提高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根际土壤和植株各器官的养分含量,改变湿地松养分获取策略,其中初植比补植更能促进湿地松的养分获取和利用。此外,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可被检测,且反映根捕获和叶回收的权衡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伏肖 徐强 黄晓玮 李芷薇 谭天骕 易自力 薛帅
为综合评价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品质的影响,选取了3类不同来源的17种生物质原料,分别在600、800、1 000℃下热裂解为51种生物炭。基于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生物炭的核心指标;基于获得的核心指标,再采用灰色关联度(RI)综合评价这51种生物炭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综合品质潜力。结果表明与热裂解温度相比,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影响更大。筛选所选取的9个评价指标,确定出炭率、比表面积、氢碳摩尔数比、酸性官能团含量和灰分含量为生物炭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此外,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灰色关联度升高,1 000℃下的高大禾草类生物炭,如竹(RI=0.697)、南荻(RI=0.676)和柳枝稷(RI=0.671)等生物炭的综合评价指数高,说明这3种生物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