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7)
- 2023(9002)
- 2022(7751)
- 2021(7058)
- 2020(6034)
- 2019(13872)
- 2018(13784)
- 2017(27106)
- 2016(14711)
- 2015(16910)
- 2014(17358)
- 2013(16951)
- 2012(15938)
- 2011(14244)
- 2010(14543)
- 2009(13693)
- 2008(13874)
- 2007(12754)
- 2006(11215)
- 2005(10559)
- 学科
- 济(63218)
- 经济(63111)
- 管理(48893)
- 业(44353)
- 企(38205)
- 企业(38205)
- 方法(29837)
- 数学(26607)
- 数学方法(26432)
- 制(23660)
- 银(20859)
- 银行(20714)
- 财(20355)
- 行(19301)
- 中国(15779)
- 融(14756)
- 金融(14753)
- 农(14579)
- 体(13684)
- 度(13387)
- 制度(13383)
- 务(12973)
- 财务(12947)
- 财务管理(12901)
- 业经(12896)
- 企业财务(12340)
- 贸(10650)
- 贸易(10641)
- 体制(10613)
- 易(10323)
- 机构
- 大学(211166)
- 学院(210398)
- 济(89853)
- 经济(87867)
- 管理(79777)
- 理学(67266)
- 理学院(66632)
- 管理学(65710)
- 研究(65687)
- 管理学院(65308)
- 中国(58339)
- 财(48607)
- 京(43228)
- 财经(37670)
- 科学(34978)
- 江(34473)
- 经(34112)
- 中心(32504)
- 所(31599)
- 农(30985)
- 经济学(29523)
- 财经大学(28123)
- 研究所(27600)
- 州(27404)
- 北京(27066)
- 经济学院(26780)
- 业大(26650)
- 银(25837)
- 范(24982)
- 银行(24751)
- 基金
- 项目(130838)
- 科学(103705)
- 研究(99500)
- 基金(96337)
- 家(81416)
- 国家(80716)
- 科学基金(70498)
- 社会(64860)
- 社会科(61523)
- 社会科学(61514)
- 省(50511)
- 基金项目(50197)
- 教育(48000)
- 自然(43489)
- 自然科(42495)
- 自然科学(42484)
- 自然科学基金(41781)
- 划(41696)
- 资助(40925)
- 编号(40338)
- 成果(34677)
- 部(30892)
- 制(30405)
- 重点(29144)
- 课题(28588)
- 教育部(27705)
- 创(27467)
- 国家社会(27143)
- 性(26791)
- 人文(26719)
共检索到334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朋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行业多类宏观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和影响,发现银行保险业随着各自发展进入成熟期,其协整关系也越来越明显,但是银行与保险业中财产险和人身险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不一致的。通过对全国30个省份的研究发现,银保的比例关系与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保险业占比反而较小。实证结论对于银保融合中出于不同动机的不同利益诉求者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宏微观结合的方式为银行保险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
银行保险 相关性 博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孟娜娜 蔺鹏
金融科技兼具信息技术属性和产业发展特性,给银行业竞争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利用我国185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竞争的微观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科技显著影响了微观银行业竞争。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作用于银行市场势力,抑制了微观银行业竞争。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市场挤出效应的外在机制作用于银行市场势力,促进了微观银行业竞争。第二,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微观竞争影响存在异质性,这主要源于银行微观竞争水平是否由市场化的市场势力决定。当银行微观竞争水平由市场化的市场势力决定时,金融科技的内在机制不利于微观银行业竞争,金融科技的外在机制促进微观银行业竞争。当银行微观竞争水平由非市场化的市场势力决定时,金融科技的内在机制促进微观银行业竞争,外在机制不利于微观银行业竞争。第三,不同类型内资银行的非市场化市场势力形成机制存在差异,这使得金融科技对于不同类型内资银行微观竞争发挥的内在积极影响呈现显著的差异化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淑琪
日本外贸体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运行机制探讨山东社会科学院外国经济研究所刘淑琪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宏观调控体系和企业在外贸活动中的运行机制是日本外贸体制的基本内容。它使日本外贸发展始终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邱均平 朱少强
提出了宏观、中观与微观学术评价的概念,分析了宏观与微观学术评价的适用范围,及其在现实中的关系错位。认为适用于宏观评价的数量统计方法被不恰当地应用于微观评价,这是形成量化考核泛滥、学术浮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提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区分宏观与微观评价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不同职能,构建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这是解决当前学术浮躁问题,实现学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姜国华 陈冬华 徐巍 姚振晔
2019年11月2日,第八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商学院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北京大学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六方联合主办。本次研讨会共收到148篇投稿,经过匿名评审和专家委员会评审,最终确定30篇论文作为报告论文。在论文汇报环节,每篇报告论文由两名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0多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星 方琳
2008年的次贷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系统性风险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文章构建了反映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稳定的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方法设计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稳定间的影响机制模型,并结合全球56个主要国家的相关数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后系统性风险和宏观经济稳定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用中,股票指数波动率的正向影响最为明显;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稳定状况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要大于金融危机前;发达国家的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吴松
从很多国家的情况看,现代中央银行的作用表现为维持通货稳定的宏观经济使命和维持健全金融体系的微观经济使命。对于前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明确物价稳定的具体范围和确定相对合理的中间目标。对后者而言,中央银行最后贷款者机能启动的条件还需要在区分银行危机种类,确定援助限度、偿还期限及利益保护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通货稳定 谨慎政策 最后贷款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 李林峻 李维娜
文章基于脉冲响应分析,分别从一二三线城市的角度探讨房价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率对房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自一二三线城市逐步减小;通货膨胀对房价的影响初期为正,后转为负向,一线城市中负向影响最为明显;宏观经济增长对房价的影响为正向,自一二三线城市依次减小。
关键词:
房价 宏观经济 一二三线城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严斌剑 范金
CGE模型中的宏观闭合选择本质上是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选择。本文采用Lofgren et al.(2002)的标准CGE模型进行建模,研究了中国CGE模型在不同宏观闭合下的模拟情景。论文以中国加入WTO为例,比较出与现实最接近的宏观闭合选择结果,进而检验不同宏观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研究显示:基于劳动力不完全就业的约翰森闭合的结果更符合中国的短期现实,凯恩斯经济理论更能解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现象。
关键词:
宏观闭合 WTO 合适理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奚君羊 谭文
本文采用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就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下浮,且影响极为显著,而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的上升则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上浮,但影响程度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祥兰
为了研究我国宏观统计指标数据的有效性,文章采用CPI作为因变量,通过平稳性和单位根的检验,确定有效的滞后期;然后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确定影响CPI的自变量,进行回归拟合和数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CPI的数据误差主要来源于随机因素而非模型与实际数据的系统偏离,因此可以判断该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效果非常优良。通过相对误差的波动规律发现,CPI数据的相对误差在区间[-2%,2%]内波动,而且主要集中在[-1%,1%]这个范围内。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统计的CPI数据的质量的可信度处于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
CPI数据误差 数据有效性 相对误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占元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全国范围内抓紧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是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目前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尚存在某些模糊不清的问题。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能顺利实现上述任务。本文想就其中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微观产权分离产权的权能,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资产所有人(自然人或法人,简称所有权人)对资产所享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嘉伟 张天西
以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为纲,宏微观经济指标为桥,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来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宏观经济走势与微观企业绩效间的联动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股市,微观经济中介效应只在市场高估期借助和直接效应的耦合放大出现;微观经济则同时通过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影响股市,宏观经济中介效应的变化同股经背离现象中,上市公司作为实体资产和虚拟资产的两面性有关,而且在2013—2015年的牛市中.由于周期性行业受到投资者的非理性追捧,从而产生了伪宏观经济中介效应的现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银行业务创新”课题组
本文以广东省银行业产品创新为个案 ,研究中国加入WTO背景下我国金融发达地区产品创新的现状 ,对货币和金融安全的影响 ,以及所面临的体制性约束 ;并在商业银行、同业公会和监管当局三个层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祥炎 郭红卫
完整的产权激励包括微观机制与宏观机制两个方面,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倾向于微观与效率分析,产权和政府被处理为两个独立的要素,因而使得西方产权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和政府职能上存在着诸多困难。深入研究产权的宏观激励机制,剖析政府介入产权的价值与"适度"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有着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权激励 微观机制 宏观机制 利益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