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4)
- 2023(14879)
- 2022(12839)
- 2021(12139)
- 2020(9877)
- 2019(22429)
- 2018(22115)
- 2017(43157)
- 2016(23066)
- 2015(25732)
- 2014(25290)
- 2013(24604)
- 2012(22229)
- 2011(19824)
- 2010(19589)
- 2009(18348)
- 2008(17368)
- 2007(15191)
- 2006(13123)
- 2005(11500)
- 学科
- 济(83298)
- 经济(83205)
- 管理(64764)
- 业(63020)
- 企(51614)
- 企业(51614)
- 方法(39091)
- 数学(33577)
- 数学方法(33194)
- 中国(24898)
- 银(23621)
- 银行(23474)
- 农(23159)
- 财(22288)
- 制(22283)
- 行(22006)
- 业经(20107)
- 融(17545)
- 金融(17542)
- 地方(17324)
- 学(16979)
- 贸(16219)
- 贸易(16204)
- 易(15731)
- 理论(15665)
- 农业(15474)
- 务(14804)
- 财务(14737)
- 财务管理(14703)
- 企业财务(13900)
- 机构
- 学院(310971)
- 大学(310109)
- 管理(125961)
- 济(119335)
- 经济(116553)
- 理学(108697)
- 理学院(107571)
- 管理学(105761)
- 管理学院(105205)
- 研究(97558)
- 中国(82103)
- 京(64738)
- 科学(60009)
- 财(57922)
- 农(47018)
- 所(46941)
- 中心(46611)
- 财经(46593)
- 江(44794)
- 业大(44678)
- 研究所(42850)
- 经(42389)
- 北京(40622)
- 范(40289)
- 师范(39953)
- 州(37571)
- 农业(36727)
- 院(35852)
- 经济学(35688)
- 财经大学(35003)
- 基金
- 项目(216244)
- 科学(170445)
- 研究(161614)
- 基金(156440)
- 家(134513)
- 国家(133369)
- 科学基金(115724)
- 社会(101436)
- 社会科(95962)
- 社会科学(95943)
- 省(84809)
- 基金项目(83143)
- 自然(74638)
- 教育(74229)
- 自然科(72885)
- 自然科学(72872)
- 自然科学基金(71525)
- 划(71168)
- 编号(67590)
- 资助(63634)
- 成果(54187)
- 重点(47805)
- 部(47158)
- 发(45731)
- 课题(45692)
- 创(45540)
- 项目编号(42329)
- 创新(42300)
- 科研(41120)
- 教育部(40992)
- 期刊
- 济(127794)
- 经济(127794)
- 研究(94815)
- 中国(57418)
- 学报(46046)
- 管理(43947)
- 农(43084)
- 融(42847)
- 金融(42847)
- 财(42732)
- 科学(42723)
- 教育(35421)
- 大学(35175)
- 学学(33175)
- 农业(28741)
- 技术(25836)
- 业经(22411)
- 财经(21879)
- 经济研究(20359)
- 经(18436)
- 理论(16972)
- 问题(16078)
- 实践(15886)
- 践(15886)
- 图书(15816)
- 科技(14665)
- 现代(14059)
- 技术经济(13959)
- 业(13943)
- 商业(13803)
共检索到454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海峰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一方面,文章从金融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分担理论,并提出应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外部协作机制,来实现担保信用风险的外部分散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基于担保投资理论的风险内部分散机制,来实现担保信用风险的内部分散目标。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担保机构 协作 信用风险 分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而改进了银保信贷系统代偿效率,进而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功能。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协作下银保信贷系统担保投资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跨市场风险资产配置机制、杠杆率与转股率组合优化机制、组合收益与风险对冲匹配机制、企业认股权甄别及回购机制、贷款债权保值信用增进机制。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金融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担保投资机制,实现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分散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本文研究政府助保贷款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助保贷款下,助保金池的信息甄别与信用增进双重功能促使银行风险运营效率曲线沿梯度场方向发生上移,从而改进银行风险运营效率;助保金池通过信息甄别降低银行潜在贷款损失,通过信用增进分担银行贷款风险;助保金池对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贡献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平均信用等级与银行事先设定的贷款信用阈值之间的信用差及贷款边际损失平均值,且风险分散贡献度与信用差及贷款边际损失平均值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从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在确定各因素预警临界值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示设置,并构造警度评价函数,以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度判断及处置功能,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预警功能,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银保协作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预警 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信贷模式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本文基于银保协作模式,分析了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揭示了逆向选择与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逆向选择治理视角设计了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的控制策略。研究发现,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是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建立足额的资产抵押或质押机制,可以有效抑制逆向选择,实现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的控制目标。
关键词:
银保协作 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 逆向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在分析风险自留的内生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自留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保信贷系统通过对贷款企业个体风险与事先设定的平均代偿风险的匹配性甄别,实现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级补偿功能。针对银行超预期信用风险,先行实施银行风险拨备机制对银行平均代偿风险进行补偿,然后实施超额风险自留机制对超过平均代偿风险的银行超额风险部分再次进行补偿,超额风险自留补偿基金将由银行与担保机构依据各自的风险均衡配置阈值占比共同筹集,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级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信贷系统风险自留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信贷模式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基于银保协作模式,本文剖析了金融市场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原理,揭示了道德风险与商业银行主观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业银行主观信用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在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内部股东层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在信息不对称下将诱使经理层发生道德风险,使得经理层应对设定风险水平的努力程度降低,从而导致了商业银行主观信用风险的形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路径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整体金融风险。基于银保协作视角,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为切入点,提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实现机制,该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建立贷款企业的信用再担保机制、建立可选择性风险转移(A.R.T.)保险机制、建立贷款企业的信用反担保机制三部分内容。该研究成果将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基于银保协作路径分析了信用评估的功能与特征,对贷款企业实施信用评估,就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过程。对此,设计了贷款企业信用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系统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信用评估系统的评判模型,有效解决了信用平稳状态下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实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目标。该研究成果将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效能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生机理,研究发现,推行银保协作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实现机制。文章认为,政府财税介入缓解了信贷配给缺口,加大了信贷资金的市场化出清程度,提升了信贷市场效用水平,是实现信用风险外部补偿目标的重要路径;此外,建立商业银行风险拨备机制,有助于实现信用风险的内部补偿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在分析银保协作与可选择性风险转移(Alternativ Risk Transfer,即ART)保险的内在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ART保险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银保信贷系统的ART保险机制。结果表明,ART保险可以有效分担银保信贷系统的信用风险,降低银保信贷系统的风险运营成本,提升银保信贷系统的运营效率,并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目标。可见,推行银保协作型信贷模式,对于治理信贷配给,从而提升信贷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米文通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特点决定其风险分散机制异常重要。但是,当前银行分担风险不足、再担保处于探索阶段、担保机构风险承担能力有限、政策扶助软约束和过度依靠反担保,使整个信用担保体系事后风险分担不合理。因此,需要通过行业整合、健全再担保体系、政策扶助法制化和合理划分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风险承担比例等措施来完善。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 风险 分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滕磊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贷款的本质是基于大数据的金融资产和风险的高效配置。网络贷款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担保机制在网络贷款中的运用,但同时贷款信用风险也迅速在担保机构和网络贷款人之间互相传导。本文从网络贷款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匹配角度入手,系统性地建立了担保机制下担保机构和网络贷款人之间的信用风险传导模型,并深入讨论了其内在机理,即双方存在信用风险传导效应和阻滞效应,最终将导致信用风险在建立的微分动力系统方程演进过程中达到均衡配置。明确网络贷款作为信息中介的边界和义务,构建多元化征信体系,建立网络贷款的信用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加快培育成熟的网络贷款市场有助于网络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管...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担保机制 信用风险 传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