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08)
2023(17766)
2022(14913)
2021(14018)
2020(11845)
2019(27312)
2018(26837)
2017(51285)
2016(27471)
2015(30633)
2014(30181)
2013(29767)
2012(27523)
2011(24671)
2010(24403)
2009(22975)
2008(22538)
2007(20076)
2006(17554)
2005(15533)
作者
(80040)
(67504)
(66679)
(63624)
(42172)
(32455)
(30459)
(26498)
(25531)
(23723)
(23004)
(22527)
(21023)
(21014)
(20829)
(20734)
(20427)
(19684)
(19388)
(19132)
(16673)
(16401)
(16357)
(15349)
(15340)
(15127)
(14818)
(14784)
(13625)
(13500)
学科
(114126)
经济(114016)
(76721)
管理(70388)
(53560)
企业(53560)
(52144)
方法(50921)
数学(46007)
数学方法(45510)
农业(34421)
中国(31559)
业经(28670)
(27452)
(27128)
(25687)
银行(25540)
(24083)
(24022)
贸易(24010)
(23497)
地方(22126)
(21715)
(20111)
金融(20108)
(16502)
财务(16460)
财务管理(16420)
环境(16213)
技术(16040)
机构
学院(386004)
大学(384002)
(163174)
经济(160102)
管理(148632)
研究(132276)
理学(128788)
理学院(127405)
管理学(125197)
管理学院(124506)
中国(108853)
(87140)
科学(82333)
(79784)
(71506)
农业(67976)
(67096)
业大(65408)
中心(64669)
研究所(61515)
财经(57798)
(57557)
(52867)
经济学(50528)
北京(49374)
(47776)
师范(47169)
(46176)
经济学院(45851)
(45839)
基金
项目(265898)
科学(208769)
基金(195248)
研究(188542)
(172658)
国家(171219)
科学基金(145883)
社会(121955)
社会科(115463)
社会科学(115430)
(104597)
基金项目(103541)
自然(95213)
自然科(93078)
自然科学(93045)
自然科学基金(91400)
(87329)
教育(84577)
资助(79243)
编号(74790)
重点(59946)
成果(59131)
(58809)
(57787)
(55316)
科研(52057)
创新(51832)
国家社会(51638)
课题(50499)
计划(49805)
期刊
(175227)
经济(175227)
研究(107966)
(86425)
中国(73360)
学报(67760)
科学(60353)
农业(57460)
(53723)
大学(50897)
(50360)
金融(50360)
学学(48685)
管理(48560)
业经(33990)
技术(30686)
教育(29830)
(28632)
财经(27901)
经济研究(27401)
问题(24404)
(23863)
(21359)
世界(19524)
统计(19256)
(18920)
技术经济(18562)
理论(18435)
业大(18172)
科技(17804)
共检索到569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平  罗博文  罗剑朝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解决农村信贷难题迎来新机遇。基于陕西915份农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Probit、Heckman两阶段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正规信贷约束的发生概率,并且对农村“长尾群体”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但“精英俘获”现象仍然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约束、金融知识水平和家庭非农收入均在互联网使用缓解家庭正规信贷约束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当拓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着重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互联网普及和普惠金融教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乐柱  曹俊勇  
通过经济发达地区广东农村268份农户问卷的相关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户进行细分,并添加了金融机构服务等因素对农村弱势群体信贷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家庭人口数、户主的年龄对信贷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农户的期望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经历、对土地和房屋抵押意愿、金融机构服务的改善、农户信用等级和农业保险等对农户的信贷需求都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任劼  孔荣  Calum Turvey  
本文基于Boucher、Carter和Guirkinger关于风险配给的研究观点,依据陕西省73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DEM)对农户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配给进行了识别,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风险配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中风险配给型农户比例为6.16%;风险规避程度和谨慎程度越强、购买保险种类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风险配给型,保险市场缺失是导致农户风险配给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年龄、务农时间、从正规信贷渠道贷款、曾经创业和同意土地使用权抵押均对风险配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总资产与风险配给无关;信贷需求价格弹性变量不显著,大多数风险配给型农户信贷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陈畅  
本文从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无法实现的只有8%;相反,非利率交易成本和非价格合约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这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调整利率作为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的手段,在简单地将利率上浮至一定比例之后,仍然将较严格的信贷条件作为甄别贷款人的手段,如制定繁杂的贷款程序、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和长期信贷交往历史等,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定价和风险甄别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巩固和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杰  
在金融抑制较为普遍的农村地区,建立在亲缘与业缘基础上的农户社会资本在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过程中发挥了"特质性"资源的作用。分析表明,社会资本水平在农户间存在不均等性和非同构性;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户正规信贷的实际发生率较高,且户均信贷规模明显较大;农户非正规信贷发生率有随其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渐次下降的趋势,而户均信贷规模则有增加趋势;不同社会资本的农户通过非正规途径的信贷发生率高于通过正规途径的信贷发生率,而前者的户均信贷规模明显低于后者;不同社会资本水平农户信贷目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积春  谭燕芝  张子豪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与Tobit模型,分析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的影响,并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无法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形成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外出务工经历带来的外部社会网络以及人力资本、技术等形成了农户的“隐性担保”,使得农户更容易获得非正规信贷。此外,外出务工经历不能对农户正规信贷额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可以显著提升农户获得的非正规信贷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强强  邹晓娟  黄建伟  
文章利用江西省365个农户调查数据,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土地确权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总数、家人是否有政府公职人员、农户是否亲自参与土地确权、村组是否成立土地确权工作理事会及农户对土地确权的认知程度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文章提出引导农户参与土地确权、完善土地确权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农户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村级土地确权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培训以提高农户对土地确权工作的满意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梦洁  韩华为  
基于甘肃、河南、广东三省18个县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分别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分布栅栏模型对中国农村患者门诊和住院需求量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支付能力是制约农村患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医疗需求的重要因素。医疗保险的覆盖有利于提高农村患者的门诊和住院消费。对于贫困患者而言,疾病史、行动障碍及自评健康水平对其医疗需求行为的影响与非贫困农户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晓林  吕沙  汤颖梅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江苏和黑龙江两省的305名农户为田野调查对象进行了选择实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农户的风险配给存在负向的干预效应,且这一效应对小农户来说程度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规模农户的数量配给具有缓解作用。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应继续加强银保互动的合作深度,并针对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开展银保互动项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董晓林  朱敏杰  张晓艳  
本文基于"共跻监督"的视角,通过建立监督的成本与收益模型、社员间"共跻监督"的博弈模型,理论分析了合作金融的"共跻监督"对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825户农户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共跻监督"机制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资金互助社能够降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的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的程度;"共跻监督"是一种有效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它降低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借贷成本和交易风险;此外,在"共跻监督"机制的作用下,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机会有所增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