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7)
- 2023(11891)
- 2022(9923)
- 2021(8876)
- 2020(7716)
- 2019(17348)
- 2018(16888)
- 2017(33461)
- 2016(18001)
- 2015(19569)
- 2014(19267)
- 2013(19525)
- 2012(17796)
- 2011(15624)
- 2010(15467)
- 2009(14915)
- 2008(15453)
- 2007(13900)
- 2006(12378)
- 2005(11301)
- 学科
- 业(89393)
- 济(88249)
- 经济(88157)
- 企(82568)
- 企业(82568)
- 管理(71708)
- 方法(45913)
- 数学(37853)
- 数学方法(37714)
- 财(31851)
- 业经(28380)
- 农(25383)
- 务(25086)
- 财务(25083)
- 财务管理(25056)
- 企业财务(24008)
- 制(22637)
- 银(20296)
- 银行(20150)
- 农业(18977)
- 行(18743)
- 技术(17667)
- 中国(17445)
- 贸(15409)
- 贸易(15402)
- 易(14960)
- 划(14937)
- 融(14891)
- 金融(14891)
- 策(14501)
- 机构
- 学院(267336)
- 大学(263445)
- 济(120823)
- 经济(119001)
- 管理(113336)
- 理学(98565)
- 理学院(97723)
- 管理学(96605)
- 管理学院(96164)
- 研究(79071)
- 中国(69571)
- 财(57885)
- 京(52675)
- 农(49439)
- 财经(47163)
- 科学(45171)
- 经(43077)
- 业大(40536)
- 江(39681)
- 农业(39376)
- 所(39176)
- 经济学(37607)
- 中心(37270)
- 研究所(35222)
- 财经大学(35201)
- 经济学院(34453)
- 商学(34235)
- 商学院(33967)
- 北京(32223)
- 州(31569)
- 基金
- 项目(175228)
- 科学(140905)
- 基金(133207)
- 研究(122912)
- 家(115757)
- 国家(114724)
- 科学基金(101317)
- 社会(83746)
- 社会科(79872)
- 社会科学(79850)
- 基金项目(71443)
- 省(67906)
- 自然(67044)
- 自然科(65652)
- 自然科学(65633)
- 自然科学基金(64641)
- 划(55893)
- 教育(55456)
- 资助(54361)
- 编号(45899)
- 业(41186)
- 创(40036)
- 部(39870)
- 重点(38607)
- 创新(36582)
- 发(36298)
- 国家社会(35468)
- 教育部(34894)
- 人文(34697)
- 科研(34240)
- 期刊
- 济(127576)
- 经济(127576)
- 研究(74517)
- 财(49730)
- 管理(45202)
- 农(43877)
- 中国(43275)
- 学报(39622)
- 融(38178)
- 金融(38178)
- 科学(37979)
- 大学(30513)
- 学学(29938)
- 农业(28729)
- 财经(25233)
- 业经(22232)
- 技术(21959)
- 经(21498)
- 经济研究(20712)
- 业(18126)
- 问题(17300)
- 技术经济(16654)
- 财会(14978)
- 商业(14520)
- 贸(14478)
- 国际(13335)
- 现代(13248)
- 世界(12967)
- 统计(12779)
- 策(12770)
共检索到389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曦明
文章基于投资效率的角度分析了银企关系对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银企关系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低效率投资行为,从而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不仅没有强化银企关系对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反而不利于这种影响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
银企关系 民营上市企业 投资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曦明
文章基于投资效率的角度分析了银企关系对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银企关系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低效率投资行为,从而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不仅没有强化银企关系对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反而不利于这种影响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
银企关系 民营上市企业 投资效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翟胜宝 易旱琴 郑洁 唐玮 曹学勤
本文以我国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银企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替代机制有助于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市场化进程下的银企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相比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银企关系的作用更显著,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从新的视角审视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问题,并为银企关系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了银企关系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投资领域的文献,同时对企业及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银企关系 民营企业 投资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有德 宋芳玉
本文分析银企关系、政治联系是否有利于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我国2006—2015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以这些企业的高管是否曾经或现在在金融机构任职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银企关系,以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是否是前任或现任的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政治联系。研究发现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均显著地正向影响了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高,政治联系的投资效应越明显,而在低市场化地区,政治联系的这种投资效应也更显著。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有德 宋芳玉
本文分析银企关系、政治联系是否有利于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我国2006—2015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以这些企业的高管是否曾经或现在在金融机构任职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银企关系,以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是否是前任或现任的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政治联系。研究发现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均显著地正向影响了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高,政治联系的投资效应越明显,而在低市场化地区,政治联系的这种投资效应也更显著。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林
本文运用Richardson(2006)信贷两期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中小板上市企业信贷及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银企高管关系、银企信用关系均与债务融资正相关;银企高管关系、银企信用关系均与企业投资效率正相关。进一步分组回归表明,银企关系更有利于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通过对所有权性质进行分组,发现不同的所有权性质下银企关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同,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银企关系与投资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也即银企关系更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
银企关系 债务融资 投资效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付岩
以2003~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规模和深度两个变量来表示银企关系,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的抑制投资不足;银企关系与现金缺口具有替代效应,银企关系越紧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会减弱,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就会增加,现金缺口减小,从而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增加了投资效率。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西部区域的上市公司银企关系相对于对应组能够显著抑制投资不足。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银企关系 投资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巫岑 黎文飞 唐清泉
当前我国以构建创新型国家为发展目标,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本身,都在关注企业研发(R&D)投资。企业通过R&D投资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在于稳定的外界融资渠道。本文从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主导的现实出发,研究银行业如何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R&D投资。以2003-2012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在信息租金的理论框架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银企关系能够促进企业的R&D投资,小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处于契约保护水平较差地区的企业R&D投资受银企关系的影响更大,并且该影响可以具体到降低R&D投资对内部资金的依赖。随着国家政策对银行业的开放,银行业竞争会削弱银企关系对R&D投资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
关键词:
银企关系 银行竞争 信息租金 研发投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莹 邓超
银企关系中的信任有助于缓解银行信贷活动的信息不对称,对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有重要启示。已有研究关注银企关系中的信任问题,但主要集中于银行信任,尚无对小微企业信任的研究。通过在湖南、广东两省开展问卷调查以收集研究数据,对小微企业信贷实践中的企业信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小微企业对银行持有较高的信任与其贷款可获得性正相关;(2)小微企业对银行的信任降低了其在申请贷款时气馁的可能性;(3)小微企业对银行的信任受到企业特征、企业主特征和银企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莹 邓超
银企关系中的信任有助于缓解银行信贷活动的信息不对称,对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有重要启示。已有研究关注银企关系中的信任问题,但主要集中于银行信任,尚无对小微企业信任的研究。通过在湖南、广东两省开展问卷调查以收集研究数据,对小微企业信贷实践中的企业信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小微企业对银行持有较高的信任与其贷款可获得性正相关;(2)小微企业对银行的信任降低了其在申请贷款时气馁的可能性;(3)小微企业对银行的信任受到企业特征、企业主特征和银企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晔
本文将样本企业按照信贷市场竞争情境进行细分,然后分析在具体子样本中企业的银行关联和政治关联对其信贷融资的影响,并通过实证检验了银行关联和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情况。研究发现:在信贷市场竞争程度低的地区,银行关联和中央政治关联能够显著改变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而在信贷市场市场竞争程度高的地区,地方政治关联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强。
关键词:
银行关联 政治关联 信贷融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晔
本文将样本企业按照信贷市场竞争情境进行细分,然后分析在具体子样本中企业的银行关联和政治关联对其信贷融资的影响,并通过实证检验了银行关联和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情况。研究发现:在信贷市场竞争程度低的地区,银行关联和中央政治关联能够显著改变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而在信贷市场市场竞争程度高的地区,地方政治关联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强。
关键词:
银行关联 政治关联 信贷融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乙丹 兰艳泽
以我国2013—2015年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分析了银企关系及其强度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率、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并将样本公司分为大型和中小型,进一步分析银企关系对不同规模民营企业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银企关系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有显著的"正"影响,即拥有银企关系的民营企业比没有银企关系的民营企业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第二,银企关系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第三,随着银企关系的加强,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成本率随之下降,可获得银行贷款比率上升。结果表明,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小型企业面临许多融资问题,建立并保持较强的银企关系不失为一种缓解困难的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韧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在中国23个大中城市的企业调查数据,首次实证研究了我国中小微企业银企关系特征对企业贷款抵押设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微企业银企关系特征是贷款抵押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一的银企关系将有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抵押成本,但同时长期密切的关系也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融资成本,使企业面临被商业银行"套牢"的风险。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相关贷款成本,不能仅仅依靠银企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制度安排来改善融资环境将更为重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曹越 易冰心 鲁昱
银企关系具有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监督成本和约束债务契约的功能,这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银企关系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企关系越密切,企业税收规避程度越高。区分产权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税收征管强度的进一步检验发现,银企关系增加企业税收规避行为这一现象仅在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和税收征管强度弱的企业中存在。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银企关系引发的税收规避行为会降低企业价值。上
关键词:
银企关系 融资约束 银行监督 税收规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贷款数据的实证
银行规模与银企融资关系——基于苏南县域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银企关系、政治联系与银行借款——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企关联与上市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基于企业高管银行背景视角
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与企业担保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治联系对贷款影响研究——基于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金融生态环境、银行结构与银企关系的贷款效应——基于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家族企业二代接班与银企关系密切度的实证研究
金融科技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实证研究——基于银企关系的中介效应
“类国企化”是否损害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