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2)
2023(10311)
2022(8768)
2021(8071)
2020(7271)
2019(16777)
2018(16436)
2017(32557)
2016(17855)
2015(20438)
2014(21048)
2013(21097)
2012(19709)
2011(17637)
2010(18006)
2009(17515)
2008(18362)
2007(17102)
2006(14923)
2005(13783)
作者
(54194)
(45419)
(45090)
(43127)
(28893)
(21744)
(20976)
(17748)
(17193)
(16437)
(15308)
(15266)
(14699)
(14274)
(14237)
(13989)
(13874)
(13561)
(13287)
(12976)
(11323)
(11228)
(11143)
(10324)
(10254)
(10251)
(10236)
(10156)
(9208)
(9167)
学科
(79811)
(79380)
经济(79267)
(78032)
企业(78032)
管理(69221)
方法(42031)
数学(33315)
数学方法(32998)
(28874)
(23605)
业经(23072)
(22163)
财务(22141)
财务管理(22101)
(21834)
银行(21689)
企业财务(20975)
(20206)
中国(19313)
(16339)
技术(15928)
理论(15649)
(15466)
金融(15464)
(15344)
(15088)
贸易(15078)
(14691)
(13776)
机构
大学(270461)
学院(269984)
(112407)
经济(109973)
管理(109024)
理学(92210)
理学院(91259)
管理学(89788)
管理学院(89289)
研究(83068)
中国(75065)
(57915)
(56642)
科学(49485)
财经(45577)
(43168)
(43160)
(42856)
(41104)
中心(40505)
研究所(38404)
业大(37598)
北京(35846)
经济学(34671)
(34493)
农业(34337)
财经大学(33804)
经济学院(31474)
(31094)
师范(30779)
基金
项目(165952)
科学(131028)
基金(122402)
研究(119179)
(105238)
国家(104261)
科学基金(90706)
社会(76301)
社会科(72174)
社会科学(72150)
基金项目(64582)
(64284)
自然(59991)
自然科(58702)
自然科学(58683)
自然科学基金(57712)
教育(55243)
(53678)
资助(51860)
编号(47994)
成果(39019)
(37603)
重点(36680)
(35384)
(33276)
创新(32985)
(32836)
教育部(32667)
科研(32444)
课题(32032)
期刊
(125732)
经济(125732)
研究(81133)
中国(51591)
(50494)
管理(43889)
(41062)
金融(41062)
学报(40272)
科学(37842)
(37333)
大学(30465)
学学(29025)
技术(24375)
财经(24191)
农业(22930)
教育(21998)
(20610)
业经(19307)
经济研究(18951)
技术经济(16273)
问题(16073)
财会(15443)
(14420)
理论(14268)
(14267)
统计(13973)
(13069)
现代(12780)
商业(12764)
共检索到416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明  
道德风险问题历来是银企关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微观经济中,产生这种道德风险的根源在于政府与银行的借贷政策的预算软约束,以及缺乏竞争性的、集权的金融制度。事实上,在这一体制条件下,银行居于债权人位置却不能对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实行有效地控制,进而恶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不仅如此,银企关系中的道德风险还破坏了经济运行的微现基础,导致银行危机和经济动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霖  
近年来,不少学者力图运用代理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改革(例如:郁光华等,1994;翟林瑜,1995;张维迎,1995),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引起了对许多重要问题的深入讨论。本文受这些研究的启发,打算从两方面的内容来参与有关的讨论:其一,提出“存在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性质及解决途径;其二,探讨两个在运用代理理论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即初始委托人的界定和代理人对风险的态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小仕  
由于劳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和劳动关系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劳动契约具有不完全性。这意味着劳动契约在签订、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双方的道德风险,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均有动力利用信息优势谋求自身福利最大化。本文对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认为雇主的道德风险是造成当前劳动关系紧张的主要诱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玉贵  
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定价中企业产权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和目标函数的非一致性,导致国有产权交易定价存在企业经营者"争价不努力"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定价道德风险博弈模型,对企业经营者"争价不努力"道德风险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防范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定价中企业经营者"争价不努力"道德风险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瑞纲  
责任保险的道德风险对责任保险的发展会起到较大的阻碍作用,但我国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章通过系统的分析,指出责任保险的道德风险由以下四种类型的风险所构成:保单持有人风险、索赔者风险、司法系统风险与承保人风险。其中保单持有人风险是传统的道德风险,索赔者风险主要表现为投机性诉讼,司法系统风险体现的是侵权法与责任保险之间的关系,承保人风险则是不谨慎的承保人在经营责任保险时会遭遇的风险。在文章的结尾,笔者针对分析的结论对我国发展责任保险中如何有效管理责任保险道德风险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舜  刘东辉  
本文提出,信贷管理不仅要重视贷前的审批工作,贷后的清贷工作,还要重视贷中的监督工作,并要经常利用利率的筛选机制和利率的激励机制,以甄别借款人风险程度,从而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概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燕  
本文从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在对企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以后,说明了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的效用构成,并对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效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降低企业经理道德风险行为的理论思路与现实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云  
基于物流外包行为的交易频率,构建了一次性物流外包和重复性物流外包的道德风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信誉和诚信交易的影响因素,指出物流外包活动中,合作双方是否诚信取决于所获利益、惩罚程度、信誉差异、交易机率以及交易次数,并说明了研究结论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本特·霍姆斯特姆  李琛  
文章研究了多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并关注多代理人情境中的两个特征:搭便车和竞争。搭便车问题意味着委托人的一个新作用:执行预算约束非平衡的激励机制。这个新的作用是控制激励的关键,并且表明产权和劳动部分分离的企业比代理人之间分配产出的合伙制企业具有优势。从中可以得到有信息的(因而是有价值的)监督的一个新特点,并且用来解释相对绩效评估的价值。结果表明,代理人之间的竞争(由于相对评估)仅仅作为提取信息的最优工具而有价值,竞争本身无价值。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总体衡量指标在相对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对投资规则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本特·霍姆斯特姆  李琛  
文章研究了多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并关注多代理人情境中的两个特征:搭便车和竞争。搭便车问题意味着委托人的一个新作用:执行预算约束非平衡的激励机制。这个新的作用是控制激励的关键,并且表明产权和劳动部分分离的企业比代理人之间分配产出的合伙制企业具有优势。从中可以得到有信息的(因而是有价值的)监督的一个新特点,并且用来解释相对绩效评估的价值。结果表明,代理人之间的竞争(由于相对评估)仅仅作为提取信息的最优工具而有价值,竞争本身无价值。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总体衡量指标在相对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对投资规则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玫  
企业债券与银行贷款是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企业举债融入资金以后可能发生道德风险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的监督能够降低或消除企业的道德风险,银行比分散的债券投资者能够更有效地监督企业。本文通过一个模型说明,道德风险小的企业债券融资较容易,而道德风险高的企业难以在债券市场上融资,只能依靠银行贷款,通过银行的监督来减小或消除道德风险,然后利用这个模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企业的债务融资决策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玲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建立模型,从高技术中小企业的角度,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风险融资市场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出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弱、声誉作用失灵的情况下,将会增添交易双方发生道德风险的契机,双方行为的理性选择是偏离了帕累托最优水平。论证了引入投资辛迪加联盟,能有效抑制这类双边道德风险的产生,从而缓解高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心来  
可转换证券在风险投资中发挥着多种作用。本文论证了它在解决道德风险方面的功能。首先设置了在不存在道德风险时的模型;然后,用模型推导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合约的特点;阐述了风险投资中使用可转换证券的原因并且给出了简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