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3)
- 2023(6391)
- 2022(5266)
- 2021(4913)
- 2020(3584)
- 2019(8030)
- 2018(7686)
- 2017(13944)
- 2016(7654)
- 2015(8124)
- 2014(7779)
- 2013(7261)
- 2012(6646)
- 2011(6125)
- 2010(6136)
- 2009(5587)
- 2008(5516)
- 2007(4831)
- 2006(4523)
- 2005(4002)
- 学科
- 济(30040)
- 经济(30019)
- 管理(24172)
- 业(18582)
- 企(14965)
- 企业(14965)
- 环境(14959)
- 农(10892)
- 地方(10506)
- 方法(9294)
- 业经(8578)
- 划(8416)
- 学(8083)
- 中国(7862)
- 农业(7572)
- 数学(7377)
- 数学方法(7231)
- 生态(7079)
- 财(6593)
- 资源(6455)
- 规划(6444)
- 环境规划(6230)
- 发(6224)
- 和(6123)
- 制(5715)
- 地方经济(5641)
- 理论(5003)
- 体(4628)
- 发展(4386)
- 展(4373)
- 机构
- 学院(106667)
- 大学(102965)
- 济(39220)
- 管理(38979)
- 研究(38479)
- 经济(38324)
- 理学(33832)
- 理学院(33424)
- 管理学(32754)
- 管理学院(32580)
- 中国(28035)
- 科学(25473)
- 京(22338)
- 所(19077)
- 研究所(17655)
- 农(17641)
- 财(17593)
- 中心(17529)
- 业大(16065)
- 江(15798)
- 范(15790)
- 师范(15654)
- 院(14832)
- 北京(14112)
- 财经(14023)
- 农业(13357)
- 州(13069)
- 经(12635)
- 师范大学(12519)
- 科学院(12085)
- 基金
- 项目(77346)
- 科学(60880)
- 研究(57812)
- 基金(54764)
- 家(48847)
- 国家(48433)
- 科学基金(40904)
- 社会(37115)
- 社会科(35001)
- 社会科学(34984)
- 省(31363)
- 基金项目(29461)
- 划(26372)
- 自然(25375)
- 教育(25304)
- 自然科(24530)
- 自然科学(24524)
- 自然科学基金(24015)
- 编号(23428)
- 资助(20303)
- 发(18690)
- 重点(18391)
- 成果(18338)
- 课题(16682)
- 创(16270)
- 部(15976)
- 国家社会(15744)
- 制(15180)
- 创新(15148)
- 发展(14833)
共检索到153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波 叶新才 程从坤 胡志荣 邢修顺 方千银
分析了铜陵地区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将其分为矿山“三废”排放与污染。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三类。在此基础上 ,提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必须从管理制度、经济和技术方面寻找综合治理途径。其中 ,管理制度方面 :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 ,实施矿山环境准入制度 ,确立科学合理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 ;经济方面 :建立明晰的矿山环境资产产权制度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 ,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产业 ;技术方面 :开发矿业清洁生产技术 ,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 ,矿山水均衡破坏防治工程技术 ,开展矿山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国际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白继光 杨献国
阐述了原阳县生态环境发展变化概况,重点总结和分析了林业和农田水利建设对原阳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及其经验教训,并提出该县及沿黄同类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良性循环 原阳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龙乾 郭达志 许善宽 李健民 张亦之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震
黄河绕过河套平原折向南穿越晋陕黄土高原的时候,弯了几道湾,这儿就是山西省的河曲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曲的山河面貌和生产状况发生了巨变,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生态农业迈开了一大步。全县土地的林草覆盖率已由1983年的16.7%上升到1989年的31.8%,到今年已接近35%。水土流失的防治面积已达95万亩,占流失面积的5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查建军 孙庆业 徐欣如 叶庆林 胡欢欢
[目的]为了探究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对稻田土剖面中元素组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铜陵矿区长期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稻田土和未污染稻田土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及ICP-MS测定了稻田土剖面(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中的元素组成。[结果]①酸性矿山废水降低了稻田土壤剖面的pH值,污染剖面pH均低于6.5;②酸性矿山废水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剖面电导率、S和P的含量,0~10 cm层中土壤电导率为对照稻田的1.91倍,总S含量为对照稻田2.36倍;③随酸性矿山废水进入农田的重金属主要为Cu、Zn、Pb、As和Gr、Cu、Zn、Pb在0~40cm均呈现富集趋势,Cu、Zn、Cr在0~100 cm污染指数均大于1,Pb、As污染主要在0~10 cm。[结论]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对稻田土壤元素组成的影响形式主要为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深度和污染深度为0~40 cm。
关键词:
稻田土 酸性矿山废水 元素组成 重金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良
本文通过分析盱眙县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状况、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山顶林草防治、山腰经济林带整治、山脚坡改梯治理。并着重论述水土保持治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保肥作用,改善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海英 刘桂环 董锁成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生态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泽华 孙文博
矿山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与创造者,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和资源环境的主要破坏者。矿山企业实施生态工程是恢复或改良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山企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人工系统工程。文章在回顾矿业及矿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探讨了矿山企业生态工程实施流程及其相关措施。
关键词:
矿山企业 生态环境 生态工程 社会责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土地复垦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包括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地表整形工程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等。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生态环境效应 典型技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查轩 唐克丽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其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 ,加之晋陕蒙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 ,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及生态环境整治的紧迫需要 ,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 ,分析研究了该区水蚀风蚀时空分布规律及脆弱生态环境特征 ,提出以防治水蚀和风蚀为中心 ,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 ,建立具有防蚀固沙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占华 陶智 隋国文 刘玉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章勇 方守国 刘百韬
从水、土、气、生物及社会经济等基本生态因子入手 ,依据调查和试验资料 ,对江汉平原涝渍地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对策
关键词:
涝渍地域 农业生态环境 评价 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阳柏苏 何平
利用因子分析法,并经专家咨询评定,最终确定了31项指标评价雪峰山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其中自然环境由5个次一级系统组成,共包含15项指标;地质环境由2个次一级系统组成,5项指标;社会环境由3个次一级系统组成,8项指标;经济环境有3项指标.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雪峰山周边地区的6个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另外3个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下水平.针对雪峰山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现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