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1)
2023(7298)
2022(6001)
2021(5452)
2020(4343)
2019(9238)
2018(9455)
2017(16447)
2016(9360)
2015(10130)
2014(9790)
2013(8987)
2012(7981)
2011(7264)
2010(7333)
2009(6996)
2008(6259)
2007(5641)
2006(4789)
2005(4167)
作者
(28741)
(24098)
(23973)
(22562)
(14842)
(11646)
(10808)
(9526)
(8996)
(8604)
(8044)
(7868)
(7662)
(7604)
(7502)
(7446)
(7315)
(7300)
(7004)
(6674)
(6223)
(5919)
(5884)
(5540)
(5431)
(5425)
(5319)
(5120)
(5089)
(5004)
学科
(25351)
经济(25311)
管理(23824)
(18514)
(14926)
企业(14926)
(10081)
(9767)
中国(8889)
方法(7848)
环境(7751)
(7324)
(7043)
业经(6779)
(6460)
数学(6268)
数学方法(6138)
理论(6073)
农业(6002)
地方(5696)
(5655)
银行(5592)
(5407)
(5386)
金融(5378)
(5332)
教育(5156)
(5143)
贸易(5141)
(4972)
机构
学院(123235)
大学(118327)
研究(46883)
(38697)
管理(38392)
经济(37616)
科学(34510)
中国(33650)
理学(32587)
(32158)
理学院(32118)
管理学(31096)
管理学院(30905)
(26416)
(26125)
农业(25942)
业大(25193)
研究所(24253)
中心(20853)
(19738)
技术(18868)
(18489)
(17464)
(17328)
(16805)
农业大学(16767)
师范(16498)
(16202)
北京(16112)
(15819)
基金
项目(88400)
科学(66596)
研究(60221)
基金(60160)
(56240)
国家(55796)
科学基金(45215)
(37928)
社会(34352)
社会科(32315)
社会科学(32306)
(31949)
自然(31385)
基金项目(31286)
自然科(30614)
自然科学(30600)
自然科学基金(29978)
教育(27647)
编号(25138)
资助(23825)
重点(21229)
成果(19990)
(19950)
计划(19565)
课题(19053)
(18695)
科技(18203)
创新(17575)
科研(17482)
(16792)
期刊
(46623)
经济(46623)
研究(31098)
(31025)
学报(30405)
中国(28355)
科学(23862)
农业(20927)
大学(20550)
学学(19802)
教育(17391)
(14611)
管理(14158)
(11102)
技术(10189)
业经(9967)
(9229)
金融(9229)
业大(9197)
(8233)
经济研究(7834)
农业大学(7577)
科技(7266)
林业(6921)
职业(6575)
财经(6265)
中国农业(6048)
资源(5970)
图书(5512)
(5451)
共检索到183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宝莉  
采用CuCl2处理小麦幼苗的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铜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中Cu2+浓度的增加小麦苗株高呈显著降低趋势,各浓度处理的苗高均极显著低于对照,5 mmol/L处理较对照降低了54.47%;叶绿素含量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但均小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68~1.23mg/g,但差异不显著。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1 mmol/L Cu2+处理后叶绿体蛋白质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有17个蛋白质斑点发生较明显变化,其中7个斑点缺失,1个斑点增加,另有9个蛋白质斑点表达量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哲  苏小静  
小麦返白系在返白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体类囊体膜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常温)逐渐减弱,全白叶片降到最低,但未见峰数目及位置的明显改变;电泳分析表明,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各组分含量均逐渐减少,全白叶中几乎消失,但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发现,除CPIa、CPI的多肽缺失外,其余各组分的多肽带均可见,只是含量也随之减少。复绿过程中,以上各项分析均逐渐恢复,并达到其祖先矮变1号的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怡欧  刘琳琳  张炬红  张静  安少利  许鹏  靳军灵  刘志伟  席景会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能够产生特异的抗性蛋白来应对各种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茉莉酸信号途径是植物必需的防御机制。本研究对拟南芥施用茉莉酸处理和对照叶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变化,并试图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来检测茉莉酸诱导的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发现有28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19个蛋白点上调表达,9个蛋白点下调表达。选择10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它们分别是苏氨酸蛋白激酶、热激蛋白、不依赖于维生素B12的蛋氨酸合酶、腺嘌呤琥珀酸合酶、碳酸酐酶等,这些蛋白质可能在拟南芥叶片应答茉莉酸反应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进行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对揭示茉莉酸信号通路和植物防御机制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飞飞  凡杰  李庚虎  简纯平  李开绵  
【目的】通过对华南8号木薯及其四倍体诱导株系叶片差异蛋白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揭示两者叶片存在的差异以及其与光合效率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木薯嫩叶、根尖染色体压片及流式细胞观察对华南8号四倍体诱导株系进行鉴定,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叶片蛋白质,Delta 2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采用95%乙醇直接提取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并用Imaging-Pam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染色体压片及流式细胞结果均显示,诱导得到SC8多倍体株系为四倍体株系;得到的13个差异蛋白质点中上调表达12个,下调表达1个;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伟霞  潘映红  
【目的】建立适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Taichung29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及尿素/硫脲提取法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胶体考染,并选取代表性的蛋白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结果】上述的两种方法可检测到较多的蛋白点数,分别为1016±203和1014±281,并能成功地完成代表性蛋白点的鉴定。【结论】作者建议,进行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可采用本实验提供的两种样品制备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兵  康振生  
【目的】建立一种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去除全蛋白提取物中高丰度蛋白Rubisco酶的方法,为富集低丰度蛋白,提高双向电泳灵敏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分离技术,以铭贤169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使用不同浓度(1,2,5,10 mmol/L)的肌醇六磷酸钠,结合二水氯化钙在不同温度(4,20,37℃)去除小麦叶片蛋白中的Rubi-sco酶,筛选去除小麦叶片蛋白Rubisco酶的最佳条件,并采用一维凝胶电泳(1-DE)、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去除Rubisco酶的有效性,用二维凝胶电泳(2-DE)评估该方法对样品在二维凝胶上分辨率的影响。【结果】在37℃条件下,采用10 mmol/L肌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果忠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为探讨小麦种子休眠解除的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解除休眠前后的小麦胚在ABA和H2O2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H2O2能打破种子休眠,而ABA则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比较2D图谱后,利用MALDI-TOF-MS鉴定了10个在不同处理间表达丰度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一些蛋白在已知的种子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种子休眠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涉及环境胁迫反应(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NAD(P)H脱氢酶)、细胞循环(生长素反应蛋白)、信号转导(钙调素相关蛋白)和贮藏蛋白(2S种子清蛋白)代谢等生理活动。为研究H2O2打破小麦休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巨秀  蒋晓菲  
为揭示小麦籽粒蛋白质在制麦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籽粒蛋白质对麦芽品质影响的机理,以皖麦38、扬麦13和小偃6号3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啤酒大麦品种Stilling为对照,系统分析了参试材料在降温发芽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总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小,仅变化了2.09%;可溶性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大,制麦前后相比可溶性氮增加了约4.8倍;隆丁区分的高分子氮变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约为48%),中分子氮变化不大(约为7%),而低分子氮在40%~48%变化。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制麦地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差异较大,揭示其制麦工艺应与啤酒大麦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修文  张艳菊  冯清  陈伟霞  张文会  李保云  
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聊大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UV-B辐射对聊大1号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双向电泳分析发现,UV-B辐射处理和未处理的聊大1号有15个蛋白差异点,经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6个蛋白差异点:其中1个为Rubisco大亚基(碳水化合物代谢);2个为参与翻译类的蛋白;2个为具有运输类功能的蛋白;1个为质子-ATP酶α亚基。这些结果可为小麦抗UV-B辐射机理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媛  陈晨  赵江哲  芮琪  张列峰  汪瑾  徐朗莱  
采用30%~5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凝胶层析脱盐及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再通过直接切胶后用回收槽电洗脱回收的方法,从暗诱导衰老小麦叶片中分离得到了1种耐热的蛋白水解酶。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表现出相当宽的pH稳定范围。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分离得到的酶液在0~60℃处理1 h后,酶活性无明显变化,70℃处理1 h后仍有部分活性。酸性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都不能抑制该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部分抑制该酶的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巧玲  黄杏  孙富  孙波  杨丽涛  李杨瑞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揭示低温胁迫对甘蔗叶绿体的影响,为探讨甘蔗抗寒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糖28号(GT28,抗寒性强)和新台糖22号(ROC22,抗寒性弱)为材料,对其进行9 d、15 d和24 d不同天数的低温胁迫,以及叶绿体蛋白质电泳分析,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受低温胁迫后的表达情况。【结果】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两个甘蔗品种的蛋白质条带都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减弱,且ROC22的降解幅度大于桂糖28号,其中分子量为39.92 kD、32.95 kD以及22.87 kD处的蛋白条带下降较为明显。质谱分析结果发现,它们分别是ATP合酶γ亚基、放氧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凤英  江帆  彭永康  
利用农业上广泛使用的酰胺类除草剂甲基胺草磷,在1~4μmol/L浓度下,对野二燕1号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及蛋白质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浓度升高,染色体结构变异率呈上升趋势。在3~4μmol/L浓度下处理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的出现频率为0.08%;染色体桥、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的出现频率为0.434%。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约有10个蛋白质斑点产生变化,2个蛋白质斑点(8 kDa/PI 6.5,10kDa/PI 7.7)消失。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可以认为与甲基胺草磷的处理有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国华  陈立云  洪亚辉  李国泰  肖应辉  唐文邦  
为探明外源 DNA导入水稻 ,其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 ,采用浸种法 ,将大豆、高粱、玉米的 DNA导入水稻品种 0 146 ,91- 2 6 4,对其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逐代分析 .结果发现 ,后代蛋白质含量出现广泛变异 ,并分离出高蛋白含量的优良单株 ,各世代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种植世代的增加而变小 ,并趋于稳定 .研究证实 ,利用该方法能选育出蛋白质含量高的水稻新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晓燕  朱艳  汤亮  曹卫星  
【目的】建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模型,以期为预测小麦籽粒品质状况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水氮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随花后生长度日(GDD)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清蛋白含量随花后GDD的动态变化,对数函数方程描述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变化过程;并以籽粒氮素和水分因子描述了不同水氮状况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灌浆期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预测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44%、0.58%、0.53%和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利艳  王爱丽  李小辉  晏月明  
以京411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不同发育时期清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三个亚蛋白组的合成与积累特征.采用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分别利用双向电泳(2-DE)和生物质谱技术(MS)、SDS-PAGE电泳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主要蛋白质组技术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初步得到了三种蛋白的合成与积累特征,为今后小麦发育蛋白质组学以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