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5)
- 2023(9810)
- 2022(8292)
- 2021(7499)
- 2020(6060)
- 2019(13798)
- 2018(13426)
- 2017(25292)
- 2016(13687)
- 2015(14541)
- 2014(14518)
- 2013(14532)
- 2012(14001)
- 2011(12964)
- 2010(13283)
- 2009(12123)
- 2008(11997)
- 2007(10737)
- 2006(9766)
- 2005(9269)
- 学科
- 济(65433)
- 经济(65380)
- 管理(33790)
- 业(31838)
- 企(22892)
- 企业(22892)
- 地方(21824)
- 中国(20639)
- 方法(20598)
- 农(18010)
- 数学(17733)
- 数学方法(17536)
- 学(15621)
- 环境(14808)
- 业经(14095)
- 地方经济(12921)
- 农业(12502)
- 融(11903)
- 金融(11903)
- 财(11771)
- 发(11600)
- 银(11420)
- 银行(11390)
- 行(11164)
- 贸(10586)
- 贸易(10574)
- 制(10459)
- 易(10144)
- 技术(9117)
- 和(9032)
- 机构
- 学院(195146)
- 大学(193325)
- 济(81375)
- 经济(79694)
- 研究(78862)
- 管理(66344)
- 中国(58245)
- 理学(55819)
- 理学院(55042)
- 管理学(53867)
- 管理学院(53517)
- 科学(50356)
- 京(43336)
- 所(42299)
- 农(41089)
- 研究所(38414)
- 财(37116)
- 中心(34512)
- 农业(32103)
- 业大(31628)
- 江(31305)
- 院(28471)
- 财经(28470)
- 北京(27906)
- 范(27660)
- 师范(27313)
- 省(25987)
- 经(25814)
- 经济学(25351)
- 州(25316)
- 基金
- 项目(129400)
- 科学(100941)
- 基金(92414)
- 研究(91557)
- 家(83009)
- 国家(82300)
- 科学基金(68507)
- 社会(58365)
- 社会科(55405)
- 社会科学(55391)
- 省(52465)
- 基金项目(48207)
- 划(43985)
- 自然(43856)
- 自然科(42738)
- 自然科学(42720)
- 自然科学基金(41927)
- 教育(40628)
- 资助(37801)
- 编号(34721)
- 发(34598)
- 重点(30599)
- 成果(28517)
- 发展(27453)
- 部(27330)
- 展(26980)
- 创(26879)
- 课题(26460)
- 创新(25256)
- 计划(24955)
共检索到313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丹 魏威 王松山 梁东丽
【目的】研究铜(Cu)和铬(Cr(Ⅵ))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根长的生态毒性,为铜、铬复合污染的预测、评价和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小白菜"秦白2号"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铜、铬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根长的影响。【结果】低含量铜、铬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标影响不显著,而高含量铜(≥800mg/kg)、铬(≥60mg/kg)对小白菜种子萌发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外源铬含量与小白菜根长抑制率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长征 覃丽平 刘华英
以大白菜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 ,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 .结果表明 ,大白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 5℃ ,在 10℃低温和 3 5℃高温下萌发 ,种子活力显著下降 .通过适度的低温预处理可提高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的活力 ,通过高温预处理也可以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能力 ,进一步证明了植物对不同胁迫交叉适应现象的普遍性
关键词:
大白菜种子 逆温 耐性诱导 交叉适应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继刚 石圣杰 赵平平 李增飞 吴子涵 刘梓清 黄淏 冯人伟
为了探讨碱性条件下蚕沙对多重重(类)金属的钝化效果及其风险,同时研究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采集湖南锡矿山矿山乡洞下村农田土壤(蔬菜地,pH 7.5)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两个处理水平:添加2.0%蚕沙(ACS)和未添加蚕沙(CK),研究其修复效果及对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新西兰2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农田土壤已受到锑(Sb)、砷(As)、镉(Cd)、铅(Pb)和铜(Cu)的污染,其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极高危风险;添加2.0%蚕沙显著增加了小白菜的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添加2.0%的蚕沙显著降低了小白菜根系中的重(类)金属Sb、Cd和Pb含量,但增加了小白菜叶片中Cd、Cu含量.因此,添加2.0%蚕沙可增加小白菜的光合参数、促进小白菜生长,但也增加了小白菜可食用部分的Cd含量,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杰 张晶 宋靖珂 夏鹏 王学江
利用自制草木灰对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中铜、铅和铬进行钝化处理,以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减少对草木灰投加量进行优化,化同时对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简称BCR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改进的BCR分级提取法研究最佳草木灰投加量下土壤中3种重金属的形态变。结果表明,草木灰对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和5%。草木灰在最佳比例投加后对土壤中3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可交换态含量的减少和残渣态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在单一污染土壤中,铜、铅和铬3种重金属可交换态含量分别减少41.3%、31.5%和9.3%,残渣态含量分别增加4.2、3.3和1.1倍;在复合污染土壤中,铜、钳和铬...
关键词:
土壤修复 形态分析 钝化 重金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启民 王华 王永鹏 卓旺爵 张永北 刘志崴
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Cd-PAHs复合污染对热带砖红壤栽培的小白菜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小白菜地上部干重随土壤Cd-PAHs复合处理浓度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根部则表现不同的特征,根部干重不同处理间无明显规律,但与对照差异显著;小白菜中K、CA和Mg3种大量营养元素受高浓度Cd影响较大,而受PAHs的影响不明显;小白菜中Fe、Mn、Cu和Zn4种微量营养元素受高浓度Cd影响较大,而受PA-Hs的影响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小白菜中干物质量及营养元素主要受Cd影响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志强 陈银萍 余沛东 师小平 颉海帆 丁浚刚
[目的]本研究为建立新的抗铬(Cr)调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Cr(K_2Cr_2O_7,50μmol·L~(-1))胁迫下的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和幼苗施加不同浓度(0、50、100、200、500、1000μmol·L~(-1))的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统计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Cr胁迫抑制娃娃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叶片叶绿素(Chl)含量显著降低,光合作用减弱,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显著上升,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加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增强,脯氨酸(Pro)含量降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能提高Cr胁迫下娃娃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Chl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幼苗生长,降低MDA含量和REC,增强SOD和CAT活性,增加Pro含量,缓解了膜脂过氧化对幼苗的损伤。[结论]外源NO能够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减小Cr对娃娃菜幼苗膜系统的损伤,提高娃娃菜对Cr胁迫的抗性,其中200μmol·L~(-1)的SNP缓解Cr对娃娃菜胁迫作用的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岚 张翔宇 曾秀丽 张珊珊 王文华 赵凡 刘光立
研究黄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以野生黄牡丹(Paeonia delavay Franch.var.lutea)种子为实验材料,提取种皮、胚乳水浸提物。黄牡丹种皮、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该物质浓度的增加而更为显著;相比种皮浸提液,相同浓度条件下的胚乳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几种主要抗氧化酶中,胚乳浸提液能
关键词:
黄牡丹 白菜 抗氧化酶 休眠 抑制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光闻 朱祝军 方学智
为探讨镉(Cd)污染土壤对蔬菜作物的影响,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含镉3,6 mg/kg对小白菜产量、小白菜食用部位Cd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6 mg/kg Cd污染土壤不影响或促进小白菜植株生长,但小白菜基因型间存在很大差异;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和Cd积累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Cd影响小白菜地上部营养元素含量,这种影响依元素种类、品种及Cd处理浓度而不同。
关键词:
镉 污染土壤 小白菜 营养元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绪文 任长华 胡江漫 曾庆欣 赵青春 王建华
用水作为引发剂对4个大小等级的菠菜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以及模拟田间试验等比较分析种子活力指标,探索引发处理提高菠菜种子活力的效果。结果表明:去除果皮不利于菠菜种子正常成苗;适宜的水引发处理能明显提高菠菜种子的活力,不同大小等级菠菜种子水引发的适宜浸种及保湿时间有所不同,其中种子直径d
关键词:
菠菜 种子萌发 种子活力 水引发 温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萍 鲜孟筑 胡立勇 徐正华
以7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观察油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各品种发芽出苗进程基本一致,品种间差异不大,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及出苗进程变缓,圣光77、德油8号、丰油730受低温影响较大;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9.5%~99.5%、8.7%~97.5%,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延长,15℃(光照12h)/10℃(黑暗12h)下延长0.5~4.0d,10℃/5℃下延长4.6~12.0d;随着温度的降低,苗高、根长、总长逐渐降低,其中沣油823受低温影响较小,德油8号、圣光77受低温影响较大,10...
关键词:
油菜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娜 何长征 唐明灯 艾绍英 杨少海
以13种叶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铅溶液对叶菜种子发芽和幼苗根长、芽长、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铅对各指标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根长、芽长、生物量、发芽指数、发芽率;根长抑制指数Ⅱ达29.10,是发芽率抑制指数Ⅱ的51倍;各叶菜各铅浓度根长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十字花科叶菜的耐铅性比菊科和苋科强,耐铅性较差的有白尖叶苋菜、油麦菜、生菜和花芽甜麦菜.
关键词:
铅胁迫 叶菜 种子萌发 抑制指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胜光 周建民 刘艳丽 陈能场 谢志宜
通过盆载试验探讨了几种化肥对土壤铬的形态和小白菜吸收铬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Cr(Ⅵ)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铬含量,但增施氯化钾、硝酸钙和硫酸钠能有效抑制外源Cr(Ⅵ)向残渣态和有效态铬转化,并促进外源Cr(Ⅵ)向有机态铬转化;2)增施硅酸钠可抑制外源Cr(Ⅵ)向残渣态铬转化,但有利其向有机态、沉淀态和有效态转化,对土壤铬的活化有明显效果;3)适量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钠均可有效抑制小白菜对铬的吸收,并提高产量品质,但硝酸根离子有促进小白菜铬吸收的作用,故增施硝酸钙会提高小白菜铬含量;4)增施硅酸钠对小白菜吸收铬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降低小白菜铬吸收有明显效果,但由于其活化铬提高了土壤铬毒性,故妨害作...
关键词:
小白菜 铬 化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晓婷 王果 梁志超 华村章 方玲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 Cd、Pb、Zn污染的酸性土壤上 ,钙镁磷肥和硅肥对小白菜生长及污染元素 (Cd、Pb、Zn)和养分元素 (N、P、K、Mn、Fe、Cu)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钙镁磷肥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 ,显著抑制 Cd、Pb、Zn对小白菜的毒害及向地上部的迁移 ,对 N、K、Cu、Mn的吸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硅肥对小白菜生长的促进效果及对 Cd、Pb、Zn吸收的抑制效果较差 .提高土壤 p H是抑制小白菜重金属吸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钙镁磷肥 硅肥 小白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万强 孙世友 侯利敏 茹淑华 张国印 王凌
为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有机、无机钝化剂及组合对小白菜的生长、土壤重金属Pb和Cd有效性及小白菜体内Pb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钝化剂组合对小白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加入鸡粪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对照(不添加任何钝化剂)相比,所有钝化剂组合处理均明显降低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其中活性炭+磷矿粉组合效果最好,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80.60%和49.21%;其次是鸡粪+磷矿粉组合,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76.16%和36.78%。与对照相
关键词:
复合钝化剂 污染土壤 铅 镉 小白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璇 杨倩 张海清 贺记外 闫韫韬 鞠灏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胎萌发生在种胚充实阶段(花后27~36 d左右),初始胎萌率为2.44%~3.90%,胎萌发生时期越早的品种的胎萌率越高;种子千粒质量与胎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为0.84~0.97),含水量与胎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为–0.93~–0.98);种胚充实初期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较薄的种皮及相对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均易导致种子胎萌的发生,而种子电导率、总糖含量与胎萌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