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
- 2023(46)
- 2022(44)
- 2021(41)
- 2020(51)
- 2019(147)
- 2018(167)
- 2017(347)
- 2016(182)
- 2015(190)
- 2014(168)
- 2013(149)
- 2012(130)
- 2011(120)
- 2010(107)
- 2009(86)
- 2008(85)
- 2007(71)
- 2006(42)
- 2005(45)
- 学科
- 易(557)
- 贸(557)
- 贸易(557)
- 电子(515)
- 网上(513)
- 网上贸易(513)
- 学(270)
- 济(189)
- 经济(189)
- 管理(156)
- 方法(131)
- 业(125)
- 数学(123)
- 数学方法(123)
- 企(107)
- 企业(107)
- 环境(100)
- 家(79)
- 畜(77)
- 家畜(76)
- 动物(72)
- 供销(71)
- 销(71)
- 防(71)
- 毒(68)
- 水产(67)
- 治(66)
- 物(66)
- 防治(66)
- 动物学(65)
- 机构
- 学院(2071)
- 大学(1966)
- 农(931)
- 科学(835)
- 农业(779)
- 研究(757)
- 业大(694)
- 农业大学(530)
- 所(529)
- 研究所(518)
- 室(515)
- 中国(510)
- 实验(503)
- 实验室(487)
- 管理(470)
- 重点(466)
- 京(454)
- 理学(444)
- 理学院(437)
- 业(425)
- 技术(421)
- 济(420)
- 经济(407)
- 管理学(401)
- 管理学院(400)
- 省(389)
- 科学院(366)
- 科技(339)
- 工程(331)
- 江(330)
共检索到2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斌 别立洁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麦穗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随水温升高,铜(Cu2+)对鱼苗的急性毒性明显加剧,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LC50分别为0.035 mg/L、0.024 mg/L、0.018 mg/L;而铜(Cu2+)的急性毒性与pH值和碱度的相关性较复杂,低pH值、低碱度时,铜(Cu2+)的急性毒性相对较弱,但当pH值和碱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后,铜(Cu2+)的急性毒性随着pH值和碱度的升高而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h的LC50分别为0.022 mg/L、0.027mg/L、0.026 mg/L。碱度为0.79 mmol/L、1.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梓瑄 金文杰 李长忠
为了研究Cu~(2+)、Pb~(2+)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急性毒性效应及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以静态暴露和qPCR法分别进行毒性试验及检测青海湖裸鲤鳃、肾脏和肝脏中Nrf2(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Keap1(Kelch样环氧氟丙烷相关蛋白)、MT(金属硫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Hsp90(热休克蛋白90)、Hsp70(热休克蛋白70)、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COX-2(环氧化酶2)的相对表达。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0.1、0.2、0.5、1和2 mg/L)对1龄青海湖裸鲤安全浓度为0.03 mg/L;Pb~(2+)(0.5、1、2.5、5和10 mg/L)安全浓度为0.1 mg/L;Cu~(2+)+Pb~(2+)的复合胁迫对青海湖裸鲤具有拮抗作用。在低于安全浓度Cu~(2+)、Pb~(2+)与Cu~(2+)+Pb~(2+)复合胁迫下,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rf2在Cu~(2+)和Pb~(2+)胁迫12 h时表达上调,Keap1在Cu~(2+)、Pb~(2+)与Cu~(2+)+Pb~(2+)复合胁迫12 h的肾脏中显著下调,表明Nrf2-Keap1两者之间存在负调控作用。各浓度条件下,MT的表达在鳃和肝脏中均下调,TNF-α的表达在鳃中上调。在Cu~(2+)+Pb~(2+)复合条件下,TNF-α的表达显著上调。在Cu~(2+)、Pb~(2+)条件下,Hsp90、Hsp70、iNOS和COX-2的表达量均下调。结果表明,各浓度Cu~(2+)、Pb~(2+)与Cu~(2+)+Pb~(2+)对青海湖裸鲤均产生毒性影响,各基因均对低浓度重金属离子作用产生应答。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国 臧维玲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Cu2+、食盐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半致死浓度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获得了Cu2+和食盐对金鱼幼鱼24 h、48 h、96 h的LC50值分别为0.50,0.450,0.266 mg/L和13.404,10.308,7.042。提出了Cu2+和食盐对金鱼幼鱼安全浓度分别为0.00266 mg/L和0.704 mg/L。为金鱼幼鱼防病治病、水质管理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利 汪开毓
于水族箱内进行铜离子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铜对鲤鱼 2 4h、 48h和 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1 67mg/L、 1 2 5mg/L和 0 77mg/L。安全浓度为 0 0 77mg/L。中毒鱼体表和鳃的粘液增多 ,鳃上附着有淡蓝色的絮状物 ,临死前出现痉挛症状。铜主要对鱼类的鳃、肠、肝、肾、脑造成较严重的损伤 ,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霍元子 赵文 魏杰
分别将Cu2+、Zn2+Co2+、Ni2+和Li+按照等对数间距法设置浓度梯度,测定其对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单种金属的48hEC50值,按毒性1:1等距离设置浓度梯度测定这些金属离子对西藏拟溞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西藏拟溞对这5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高的耐受性,其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铜、锌、钴、镍、锂,其24hEC50分别为12.75mg/L、18.32mg/L、83.26mg/L、196.97mg/L、386.34mg/L;48h EC50分别为3.27mg/L、4.96mg/L、27.49mg/L、66.09mg/L和325.42m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健恺 徐善良 邱成功 陈苹 方增冰 王腾飞
为探究Cu2+对银鲳幼鱼的致毒效应,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开展了Cu2+对银鲳幼鱼的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银鲳幼鱼外周血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银鲳幼鱼48和96 h的LC50分别为0.860和0.77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7 mg/L;Cu2+的浓度与银鲳幼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浓度Cu2+胁迫下,核异常率又普遍高于微核率;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银鲳幼鱼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Cu2+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浩明 董迎辉 霍礼辉 林志华 王昭萍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封琦 朱光来 王建国 齐富刚 熊良伟 王权
采用静水法模拟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研究氨氮对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的急性毒性效应;测定血清中2种代谢酶类(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5℃,pH 7.4时,氨氮24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263.28 mg/L,高于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 var)、鳜(Siniperca chuatsi);氨氮暴露试验表明氨氮浓度和暴露时间均会对2种酶活性造成显著影响,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中华鳑鲏在短时间内对高浓度氨氮刺激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李娜 王锦锦 廖梅杰 王世锋 李彬 荣小军 王印庚 郑童潇
本研究采用模拟生态学的方法,选取化学驱鲨剂和电脉冲驱鲨装置2种驱鲨产品,以牙鲆(Paralichthy solivaceus)、许氏鲆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鱼苗为测试对象,测定不同驱鲨方式使用后对海水水质和鱼苗的生理及存活的影响。在不投放鱼苗的水槽中使用相关驱鲨产品测定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化学驱鲨剂的溶解和释放可显著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和pH(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许俊 钟爱华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 415、0 .357、0 .264、0 .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 362、22 .709、17 .041和13 .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聂志娟 徐钢春 张守领 徐跑 顾若波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3、0.54、0.96、1.68和3 mg/L 5个CuSO4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指标,并通过观察肝、鳃组织病理变化来研究Cu2+污染对刀鲚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刀鲚幼鱼随Cu2+浓度升高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087、1.062、1.042和0.96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 67 mg/L。刀鲚幼鱼暴露24 h之后,各Cu2+浓度处理组(0.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志峰 章龙珍 庄平 黄晓荣 颜世伟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32mg/L、0.0340mg/L、0.0283mg/L和0.02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17m...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 铜 安全浓度 肝脏 抗氧化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华 郑冰清 马学艳 金武 李红霞 宋长友 徐跑 顾若波 闻海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0.1~1.5 mg·L~(-1) Cu~(2+)范围内选取5个梯度探究Cu~(2+)浓度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死亡率的影响;选取0.197 mg·L~(-1) Cu~(2+)进行96 h胁迫试验并取样,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谷胱甘肽(G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K~+-ATP酶(Na~+-K~+-ATPase)、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和胃蛋白酶(PP)活性和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Cu~(2+)胁迫淡水石首鱼幼鱼96 h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为Y=1.435 5X+0.038 2,(R~2=0.827 3),半致死浓度为0.291 mg·L~(-1),安全浓度为0.029 mg·L~(-1)。Cu~(2+)胁迫对CAT、SOD、GPx、GSH、ALT、AST、Na~+-K~+-ATPase、α-AMS、LP、PP等酶活性和COR、MDA含量及T-AOC影响显著。在受到Cu~(2+)胁迫后SOD、GPx、GSH、Na~+-K~+-ATPase、α-AMS、LP、PP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均显著上升,在4 h时达到最大,随后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AOC和Na~+-K~+-ATPase、α-AMS活性在96 h又恢复正常水平。CAT活性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又恢复正常。MDA含量及ALT和AST活性受Cu~(2+)胁迫后不断升高,MDA含量从4 h开始,ALT和AST活性从12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96 h达到最大值。[结论]Cu~(2+)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危害等级为剧毒,0.197 mg·L~(-1)Cu~(2+)胁迫对肝脏抗氧化酶、鳃Na~+-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对SOD、GPx、GSH、Na~+-K~+-ATPase、α-AMS、PP等酶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起到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CAT、ALT、AST、LP酶活性和MDA含量起到促进作用。CAT应激响应速度较其他抗氧化酶滞后,SOD是受到Cu~(2+)胁迫最敏感的抗氧化酶,可作为鱼类早期Cu~(2+)污染的首选指示指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邢红艳 马元庆 李斌 刘爱英 靳洋 孙珊 白艳艳 赵强 苏博 任利华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
关键词:
Pb2+ Cd2+ 刺参 急性毒性 富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宏波 王桂兴 刘海金 包杰 韩英 宋宏
以相同规格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普通群体为对照,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Hg2+对牙鲆克隆群体的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所用幼鱼为130日龄,体长为(12.38±1.13)cm,体质量为(17.97±5.79)g。实验期间,水温为(21±1.2)℃,pH为8.1-8.3,盐度为31.0,硬度6200 mg/L,连续充气保证溶氧充足。研究表明,实验初始阶段,高浓度组克隆牙鲆在容器内躁动不安,上升到水面沿池壁缓慢转圈游动,一段时间后安静伏在池底;而普通牙鲆则仅个别鱼在水面游动,多数静止在池底不动。随中毒程度加深,用玻璃棒触碰普通牙鲆时,其反应剧烈,在水中侧翻、打转、急速游动或...
关键词:
克隆牙鲆 Hg2+ 急性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