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9)
2023(8976)
2022(6884)
2021(6159)
2020(4969)
2019(10563)
2018(10399)
2017(19502)
2016(10747)
2015(11752)
2014(11669)
2013(10944)
2012(9499)
2011(8407)
2010(8146)
2009(7550)
2008(7319)
2007(6403)
2006(5680)
2005(5091)
作者
(34358)
(28887)
(28812)
(27104)
(18170)
(13961)
(12728)
(11393)
(10938)
(9924)
(9790)
(9548)
(9400)
(9002)
(8964)
(8906)
(8895)
(8748)
(8219)
(8164)
(7447)
(7164)
(6915)
(6577)
(6475)
(6457)
(6447)
(6291)
(5876)
(5794)
学科
(41419)
经济(41373)
管理(31214)
(30368)
(23402)
企业(23402)
方法(16813)
数学(14550)
数学方法(14438)
(13926)
中国(13422)
业经(11261)
(10240)
(10154)
农业(9700)
(8462)
贸易(8457)
(8244)
地方(8066)
(7686)
技术(7617)
环境(7269)
产业(7135)
(6880)
银行(6839)
(6735)
(6462)
(6381)
金融(6378)
(6352)
机构
大学(154779)
学院(154148)
(59827)
经济(58696)
管理(57297)
研究(54615)
理学(50636)
理学院(50027)
管理学(48934)
管理学院(48709)
中国(39679)
科学(38030)
(37952)
(32892)
业大(31115)
农业(30495)
(28975)
研究所(27057)
(25196)
中心(24556)
(22336)
财经(20788)
农业大学(20631)
北京(19891)
(19454)
(19112)
(18804)
师范(18424)
经济学(18285)
(17862)
基金
项目(114070)
科学(89258)
基金(84418)
(78034)
国家(77420)
研究(73878)
科学基金(65075)
社会(48797)
社会科(46295)
社会科学(46282)
基金项目(45433)
(44959)
自然(44903)
自然科(43941)
自然科学(43923)
自然科学基金(43163)
(38474)
教育(33237)
资助(32440)
编号(27188)
重点(26352)
(24562)
(24218)
计划(23973)
(23782)
创新(22711)
科研(22453)
(21490)
科技(21443)
国家社会(21168)
期刊
(61255)
经济(61255)
研究(38698)
学报(36000)
(34787)
科学(29397)
中国(28943)
大学(25860)
学学(24901)
农业(23450)
管理(20380)
(18477)
(12473)
(12203)
金融(12203)
技术(11707)
教育(11531)
业经(11396)
业大(11000)
经济研究(10852)
财经(9925)
(9717)
农业大学(9409)
科技(9082)
问题(8689)
(8513)
商业(7633)
资源(7093)
技术经济(7034)
林业(6583)
共检索到214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启红  夏红霞  李园园  苏晓敏  李强  宋承蓬  
本文以石菖蒲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铅、磷交互作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浓度增加,相同浓度铅处理下植株SOD、POD、CAT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在铅浓度1 mmOl/l时植株SOD、POD、CAT活性较低,并随铅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在0.5 mmOl/l的磷作用下有所降低。植株叶片mDA含量则出现相反变化。实验结果还显示,铅浓度与POD酶活性呈正相关,与CAT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磷浓度与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CAT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以铅、磷胁迫浓度为自变量X1、X2,POD活性为应变量Y1、CAT活性为应变量Y2,回归方程分别为Y1=0.230 X1-0.1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芙蓉  王进鑫  杨楠  张青  邹朋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铅是最常见的对人体和植物危害最大的重金属之一,它可以通过植物根、茎或叶进入植物体并在其体内积累,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对其生长、生理生化造成不利影响(陈英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立  屠康  潘磊庆  苏子鹏  
将80只伊莎褐蛋种鸡随机分为4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5、30和60 mg.kg-1铅,以全价饲料(铅含量为3.55mg.kg-1)为对照组,研究种蛋中铅对鸡胚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收集饲喂第25天的种蛋进行孵化,孵化9、14和19 d测定鸡胚肝脏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9 d时仅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随着铅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如  薛秋华  
测定了唐菖蒲鲜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瓶插前期升高 ,4d后迅速下降 ;丙二醛含量、超氧自由基 (O- 2 )产生速率在瓶插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瓶插前期先上升后下降 ;瓶插时间越长 ,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 O- 2 的累积是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成艳   周小栋   马小婧   黄帅  
本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对苜蓿青贮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蒲公英分别以0(对照组)、2%(2%T)、4%(4%T)、6%(6%T)和8%(8%T)添加至苜蓿中进行青贮,每组4个重复,发酵60 d后测定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营养品质上,4%T组的DM和EE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37.85%FM和2.08%DM,6%T组的EE和WSC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2.27%DM和6.52%DM,6%T和8%T组的NDF和AD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37.82、32.17%DM和34.85、30.12%DM。发酵品质上,所有蒲公英添加组青贮的pH值和P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降到4.90,所有蒲公英添加组A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均在1.00%DM以上,4%T组LA含量和LAB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4.85%DM和7.19 log cfu·g~(-1) FW,且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为2.46%TN。抗氧化活性上,8%T组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为1.37%DM,4%T、6%T和8%T组的总酚和总多糖含量及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6%T组青贮的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为241.37 U·mg~(-1) prot,2%T和6%T组青贮的DPPH清除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均在90%以上,2%T、4%T和8%T组青贮的T-AOC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0.51、0.60和0.43 mmol/L。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得分排名为6%T组>4%T组>2%T组>8%T组>对照组。综上所述,蒲公英添加量为6.0%时对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抗氧化活性效果最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吕芳  王翔宇  辛美丽  詹冬梅  丁刚  吴海一  
以经济褐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磷营养条件对其生长、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黍子的生长受氮、磷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影响显著。氮、磷浓度在不高于400、25μmol·L~(-1)下培养3 d可显著促进海黍子的生长,超过该浓度后,则抑制海黍子的生长;继续培养至7 d时,氮、磷浓度超过100、6.25μmol·L~(-1)均导致海黍子生长速率的下降。海黍子对氮、磷的吸收速率均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对NH_4~+-N和NO_3~--N的吸收速率较高,但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而对NO_2~--N和PO_4~(3-)-P的吸收速率较低。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表明,培养3 d时,氮、磷浓度的升高可促进海黍子藻体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生成,但当继续培养至15 d时,氮、磷浓度高于100、6.25μmol·L~(-1)反而阻止了光合色素的合成。藻体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氮、磷加富培养7 d后均显著升高;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变化不尽相同,在特定的氮、磷浓度和培养时间内显著升高;而当氮、磷浓度升高或超过一定培养时间时,抗氧化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逐渐发生过氧化损伤,导致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海黍子的健康养殖技术和富营养化污染水域的修复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建涛  杨开鑫  王旭哲  马春晖  张前兵  
【目的】探究连续3年施用磷肥后对紫花苜蓿叶片养分吸收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19—2021年,以‘WL366HQ’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牧草试验站连续开展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磷肥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CK)、50 kg·hm~(-2)(低磷,LP)、100 kg·hm~(-2)(中磷,MP)和150 kg·hm~(-2)(高磷,HP),共4个磷肥处理。于苜蓿初花期进行取样,测定干草产量、叶片氮磷含量、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施加磷肥3年后,叶片的氮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气孔开度显著增加(P<0.05)。因此,磷肥对苜蓿叶片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有不同的影响,且中磷处理显著影响苜蓿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P<0.05);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和脯氨酸(Pro)含量均在中磷处理下最低,分别为2.38和1.04μmol·g~(-1)以及56.85μg·g~(-1)。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苜蓿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气孔开度、SOD和POD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MDA和H_2O_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高磷>低磷>对照。【结论】合理施加磷肥增加苜蓿叶片的营养特性及光合生理特性,从而避免其他环境因子带来的胁迫作用,增强苜蓿的适应能力,使苜蓿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综合考虑紫花苜蓿的叶片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酶和氧化物质等因素,本试验施磷量为100 kg·hm~(-2)较为适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佳佳  罗思源  丁春邦  陈涛  周莉君  
以油茶蒲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油茶蒲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时间、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初步探究油茶蒲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温度85℃,液料比32 mL?g~(-1)时,多糖提取率最佳,为10.49±0.21%(n=4).在浓度0.6 mL?g~(-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90%,总还原能力在1.4 mL?g~(-1)时与同浓度Vc效果相近,表明油茶蒲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亚琪  康海权  陈秋平  沈建福  
以油茶蒲粗提物为原料,将其溶于水后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应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粗提物及分级萃取各相的总酚含量;同时应用DPPH法、TEAC法、FRAP法和全血体系总抗氧化能力(T-AOC法),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粗提物及分级萃取各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应用4种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抗氧化能力强弱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粗提物>水相,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铭  甘秋良  李俊丽  刘泽文  孙慧伦  
研究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的生理生长的影响。以豇豆为对象,从植物生理生长、根系活力、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抗氧化酶系的活力水平4个方面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产生的影响,并以Fe(2+)处理组作为对照研究纳米氧化铁对植物生长潜在的促进效应以及剂量依赖性,同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纳米氧化铁处理的豇豆幼苗以研究纳米粒子的转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低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和Fe(2+)对豇豆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呈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古芸  郑赛  曲峰龙  王韬略  余光辉  冉炜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纳米铁氧化物(水铁矿)对玉米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水铁矿作为新型铁肥促进玉米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去离子水(CK1)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10、20、50、100、200和500 mg·L-1)水铁矿溶液进行浸种试验。以不含铁的1/2 Hoagland营养液(CK2)和含EDTA-Fe的1/2 Hoagland营养液(CK3)为2组对照,分别以不含铁的1/2 Hoagland营养液配制不同质量浓度(10、20、50、100、200和500 mg·L-1)的水铁矿溶液进行玉米幼苗培养试验,测定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观察其细胞显微结构。[结果]玉米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水铁矿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玉米种子的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根长分别比CK1增加了38.33%、61.99%和53.91%,平均发芽时间缩短56.63%。玉米幼苗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水铁矿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地上部鲜质量、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2显著增加了15.38%、10.03%和24.85%,水铁矿质量浓度高于50 mg·L-1时不利于玉米生长。水铁矿溶液质量浓度低于20 mg·L-1时玉米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升高,高于此浓度时POD和CAT活性逐渐降低。地上部铁含量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水铁矿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水铁矿颗粒能够进入到玉米根细胞内,且地上部铁含量比CK2显著提高了75%,但水铁矿质量浓度大于20 mg·L-1时会造成根细胞质壁分离。[结论]低质量浓度(10~20 mg·L-1)水铁矿可替代EDTA-Fe,有助于玉米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而高质量浓度(≥50 mg·L-1)水铁矿不利于玉米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继丹  韩友文  赵吉伟  卢彤岩  刘红柏  杨雨辉  
用含不同剂量喹乙醇(0~3200mg·kg-1)的饲料饲喂鲤,分别对鲤在摄食3、6、9和12周时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等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 AO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OD活性随饲料喹乙醇剂量的升高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试验时间对各个处理组的SOD酶活性影响不大。饲料中喹乙醇对GSH px活性的影响较小,其剂量达1600mg·kg-1以上时GSH-px酶活性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诱导效应。饲料中喹乙醇剂量的改变大体上不对MDA含量产生影响,且随时间的延长,除3200mg·kg-1组外,其余各实验组的M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小万  曹必好  陈国菊  陈清华  雷建军  
选用10个具有代表性辣椒品种(系),于人工气候室内分别在正常和高温高湿条件下,研究苗期抗氧化系统生理性状的变化以及不同品种(系)抗氧化性差异。结果表明:10个辣椒品种(系)抗坏血酸(AsA)含量增加,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下降,类黄酮(Fla)含量变化不一致;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强。根据各生理指标的相对值通过隶属函数法10个辣椒品种(系)的抗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C>W>D>J>H>F>G>E>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明雪  张玉霞  丛百明  夏全超  田永雷  张庆昕  张冬梅  
[目的]探究不同水磷组合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水磷组合。[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和‘公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水分处理为主区:设置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8和12 d(用W_1、W_2和W_3表示),灌水方式为指针式喷灌,每次灌溉量为水分入渗到距土表30 cm处;以磷肥施用量为副区:设置P_2O_5施用量为50,100和150 kg/hm~2(用P_1、P_2、P_3表示),并设置不施磷肥为对照(CK),于封冻前期挖取紫花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翌年测定越冬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相同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CAT、POD、SOD活性和越冬率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公农1号’根颈在P_3处理下的POD活性除外),‘骑士T’根颈SP白含量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而‘公农1号’根颈SP含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磷肥施用量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随着灌水时间间隔的增加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POD、SOD活性以及SP含量和越冬率则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骑士T’根颈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公农1号’根颈CAT活性呈持续增加的趋势。W_2P_2处理的总体效果最好,其‘骑士T’根颈MDA含量较CK降低51.84%,CAT、POD和SOD活性、SP含量及越冬率较CK分别增加了45.12%,58.11%,21.98%,38.18%和59.50%;‘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较CK降低51.18%,CAT、POD和SOD活性、SP含量及越冬率较CK分别增加了83.56%,59.65%,42.03%,62.06%和55.0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T、POD、SOD活性,SP含量和越冬率相互之间多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各指标与MDA含量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时适宜的水磷组合为灌水时间间隔8 d、磷肥(P_2O_5)施用量100 kg/hm~2,其降低紫花苜蓿丙二醛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总体最优,并可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建芳  曹让  辛清婷  蒋亚辉  杨培志  
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中获得了乙醇提取物,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黄酮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为了确定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效果,将该提取物以不同质量分数分别添加到菜籽油中,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以过氧化值(POV)、酸价(AV)、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指标,以常用的市售食用油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及维生素E油(VE)作为对照,对菜籽油进行了抗氧化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在菜籽油中的添加量和抗氧化效果呈显著的量效关系(P 0.05);对TBA值升高的抑制能力比BHT和VE强(P 0.05);对AV升高的抑制能力较三者略强(P> 0.05)。蒲公英根提取物对菜籽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有望成为一种绿色天然的新型食品抗氧化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