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38)
- 2023(3431)
- 2022(2818)
- 2021(2665)
- 2020(2266)
- 2019(5023)
- 2018(4950)
- 2017(8652)
- 2016(5219)
- 2015(5769)
- 2014(5556)
- 2013(5459)
- 2012(5356)
- 2011(4854)
- 2010(4927)
- 2009(4357)
- 2008(4566)
- 2007(3986)
- 2006(3614)
- 2005(3159)
- 学科
- 济(15599)
- 经济(15574)
- 管理(10892)
- 业(9709)
- 学(9549)
- 企(7608)
- 企业(7608)
- 方法(6739)
- 数学(5507)
- 数学方法(5371)
- 农(4639)
- 环境(4531)
- 财(4264)
- 中国(3894)
- 壤(3809)
- 土壤(3796)
- 税(3270)
- 及其(3204)
- 业经(3191)
- 制(3069)
- 农业(3063)
- 划(3038)
- 税收(3035)
- 收(3001)
- 和(2997)
- 理论(2957)
- 地方(2841)
- 银(2712)
- 融(2690)
- 金融(2689)
- 机构
- 大学(79183)
- 学院(77089)
- 研究(33945)
- 科学(26719)
- 济(23911)
- 中国(23841)
- 农(23423)
- 经济(23303)
- 管理(22722)
- 所(20150)
- 理学(19697)
- 理学院(19290)
- 研究所(19052)
- 农业(19004)
- 管理学(18538)
- 管理学院(18427)
- 京(18045)
- 业大(17183)
- 中心(14529)
- 室(13542)
- 实验(12840)
- 江(12559)
- 实验室(12409)
- 院(12339)
- 农业大学(12143)
- 省(11998)
- 财(11986)
- 重点(11810)
- 范(11648)
- 科学院(11492)
- 基金
- 项目(57651)
- 科学(44446)
- 基金(42743)
- 家(41754)
- 国家(41508)
- 研究(34120)
- 科学基金(32895)
- 自然(25073)
- 自然科(24442)
- 自然科学(24430)
- 自然科学基金(23971)
- 基金项目(22868)
- 省(22169)
- 划(20823)
- 社会(19565)
- 社会科(18402)
- 社会科学(18395)
- 资助(16899)
- 教育(15423)
- 重点(14791)
- 计划(14705)
- 科技(13772)
- 发(12434)
- 科研(12255)
- 部(12011)
- 编号(11857)
- 专项(11557)
- 创(11493)
- 创新(10999)
- 农(10279)
共检索到111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梦婕 魏祥东 吴锦标 蒋超
在对天然海泡石进行铁锰改性并表征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设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天然海泡石的处理,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探究天然海泡石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对土壤pH、锑(Sb)的形态及Sb在土壤–小白菜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经铁锰改性后呈现孔洞状结构,比表面积增加18.11%,Fe、Mn质量百分比大幅增加,且Fe、Mn以非晶体形式存在;与CK相比,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均提高了土壤pH,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影响最大;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增加了土壤晶型铁铝结合态Sb和残渣态Sb的百分比,降低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和专性吸附态Sb、无定形铁锰氧化物和非晶型铁铝结合态Sb的百分比,与添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后的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百分比下降了2.48%~43.31%;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后,土壤Sb迁移受阻,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各部位Sb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根和茎叶Sb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6.83%~44.26%、19.51%~59.23%,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降Sb效果最佳,在相同施加量时,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的降Sb效果相较于添加天然海泡石的更佳。可见,铁锰改性海泡石对锑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阻控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梦婕 魏祥东 吴锦标 蒋超
在对天然海泡石进行铁锰改性并表征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设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天然海泡石的处理,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探究天然海泡石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对土壤pH、锑(Sb)的形态及Sb在土壤–小白菜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经铁锰改性后呈现孔洞状结构,比表面积增加18.11%,Fe、Mn质量百分比大幅增加,且Fe、Mn以非晶体形式存在;与CK相比,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均提高了土壤pH,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影响最大;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增加了土壤晶型铁铝结合态Sb和残渣态Sb的百分比,降低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和专性吸附态Sb、无定形铁锰氧化物和非晶型铁铝结合态Sb的百分比,与添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后的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百分比下降了2.48%~43.31%;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后,土壤Sb迁移受阻,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各部位Sb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根和茎叶Sb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6.83%~44.26%、19.51%~59.23%,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降Sb效果最佳,在相同施加量时,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的降Sb效果相较于添加天然海泡石的更佳。可见,铁锰改性海泡石对锑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阻控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振 黄丽 黄国棣 马海关 彭岗
为修复四川某垃圾填埋场周边镉(Cd)和锌(Zn)复合污染土壤,选用生物炭和海泡石2种钝化材料,研究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分别为1∶1、1∶2、2∶1)、施加量(1%、3%)和钝化时间(45、90 d)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分析复配钝化剂施加前后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有效性和形态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其稳定性指数(IR值)和移动性指数(MF值)探究土壤Cd和Zn稳定性和移动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随钝化培养时间和施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其中在钝化培养90 d,3%施加量下,生物炭与海泡石复配比例为2∶1时,对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最好,其钝化率分别为31.1%和23.1%。施加复配钝化剂培养后,土壤中Cd和Zn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占比降低,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上升。与对照相比,复配钝化剂的施加使土壤中Cd和Zn的稳定性增强,移动性减弱;其中在3%施加量下,生物炭与海泡石复配比例为2∶1时土壤中Cd的M_F值降低17.5%、I_R值升高9.0%,土壤中Zn的M_F值降低6.1%、I_R值升高18.7%。结果表明,添加3%的生物炭和海泡石混合物(质量比2∶1)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修复效果最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林男 吴晓芙 郭丹丹 陈永华
以锰矿渣作为基质,选用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大叶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构树Broussonetiapa pyrifera作为测试植物,进行了室外盆栽植物筛选和基质改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十个月后,5种试验植物生长良好,改良组成活率均在63%以上,试验植物中生物量较大的为构树和蚊母,其次是小叶女贞,大叶樟与牛耳枫的生物量最小。牛耳枫的茎叶和根部Mn含量均比较高,对照组根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晋荣 占新华 周立祥 张胜田 林玉锁
以江苏吴江某复合型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为材料,用盆栽黑麦草出苗率和生长一段时期的生物量作为土壤可种植性的标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污染程度场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小麦发芽指数以筛选可用于复合型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程度指示的灵敏生态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小麦发芽指数可以灵敏表征该复合型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的程度,且与土壤可种植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与黑麦草出苗率和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和-0.938(n=7);小麦发芽指数与出苗率和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和0.755(n=7);若以黑麦草发芽率大于80%,出苗率大于50%,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译晨 莫创荣 龙妃菲 黄俊霖
【目的】使用无患子皂苷水提液对污染土壤中Cd进行淋洗,确定淋洗的最适条件,为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振荡淋洗方法,研究无患子皂苷水提液在不同浓度、pH、时间和淋洗次数下对污染土壤中Cd的淋洗效果,用BCR法分析其淋洗前后形态的变化。【结果】无患子皂苷浓度为35 g·L~(-1),pH=4.83,淋洗时间为240 min时,对土壤中Cd达到最优淋洗率为37.87%。降低pH和增加淋洗次数均可提高土壤中Cd的淋洗效果。Elovich方程(R~2=0.947)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17)均可较优拟合无患子皂苷的淋洗过程。对比淋洗前后土壤中Cd的形态变化可知,土壤中酸可溶态与可还原态Cd含量减少明显,可氧化态与残渣态含量变化不大。【结论】无患子皂苷水提液可有效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土壤。
关键词:
植物源生物表面活性剂 镉 淋洗 污染土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 廖柏寒 曾敏 雷鸣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的淋洗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或无机酸、螯合剂EDTA等.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溶洗脱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增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即增强截留固定作用;改变吸附态或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土壤修复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凯 暴凯凯 熊珍玉 李田蕊
设计了一个适用于本科生环境监测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土壤学等环境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表征污染土壤生物毒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合成、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污染土壤中HgCl_2响应测定、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毒性表征等。该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环境生物学与监测学中生物检测相关内容的理解,直观感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带来的应激反应,激发学生对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等前沿知识的兴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继刚 石圣杰 赵平平 李增飞 吴子涵 刘梓清 黄淏 冯人伟
为了探讨碱性条件下蚕沙对多重重(类)金属的钝化效果及其风险,同时研究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采集湖南锡矿山矿山乡洞下村农田土壤(蔬菜地,pH 7.5)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两个处理水平:添加2.0%蚕沙(ACS)和未添加蚕沙(CK),研究其修复效果及对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新西兰2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农田土壤已受到锑(Sb)、砷(As)、镉(Cd)、铅(Pb)和铜(Cu)的污染,其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极高危风险;添加2.0%蚕沙显著增加了小白菜的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添加2.0%的蚕沙显著降低了小白菜根系中的重(类)金属Sb、Cd和Pb含量,但增加了小白菜叶片中Cd、Cu含量.因此,添加2.0%蚕沙可增加小白菜的光合参数、促进小白菜生长,但也增加了小白菜可食用部分的Cd含量,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旬 袁利萍 胡云楚 田梁材 王洁 夏燎原 朱晓丹
采用CONE法、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改性海泡石与聚磷酸铵(APP)在木材燃烧过程中的阻燃作用和对烟雾毒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改性海泡石和APP单独作用于木板时使木板的THR分别降低了27.55%,43.11%;TSP分别降低了11.95%,54.56%,这说明APP和海泡石均具有阻燃和抑烟作用,APP比改性海泡石具有更好的阻燃及抑烟效果,但是APP单独作用的样品CO的平均产率增加了252.94%。改性海泡石和APP共同处理木材时,使木板的A THR降低了44.75%,A TSP降低了84.42%,MeanCOY降低了81.86%。这说明APP和改性海泡石产生了协效阻燃和协效抑烟的作用,...
关键词:
改性海泡石 APP 木材燃烧 阻燃抑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峰
从规范的内容、规制形式等方面分析,土壤污染防治专门立法应当坚持效果导向,要与调整土壤污染源的大气、水、固体废物、化学品等上游制度,以及食品、人居安全等下游制度实现效力对接与协同,并超越当前效果乏力的实施模式。未来立法的效果导向实现需要围绕"土壤质量保持"这个核心,坚持在红线思维指导下确立国家、经营者和公众的权利(力)义务,区分底土与表层土壤的权利属性,创新我国土地权利结构。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污染防治 土壤质量 土地权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峰
从规范的内容、规制形式等方面分析,土壤污染防治专门立法应当坚持效果导向,要与调整土壤污染源的大气、水、固体废物、化学品等上游制度,以及食品、人居安全等下游制度实现效力对接与协同,并超越当前效果乏力的实施模式。未来立法的效果导向实现需要围绕"土壤质量保持"这个核心,坚持在红线思维指导下确立国家、经营者和公众的权利(力)义务,区分底土与表层土壤的权利属性,创新我国土地权利结构。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污染防治 土壤质量 土地权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峰
从规范的内容、规制形式等方面分析,土壤污染防治专门立法应当坚持效果导向,要与调整土壤污染源的大气、水、固体废物、化学品等上游制度,以及食品、人居安全等下游制度实现效力对接与协同,并超越当前效果乏力的实施模式。未来立法的效果导向实现需要围绕"土壤质量保持"这个核心,坚持在红线思维指导下确立国家、经营者和公众的权利(力)义务,区分底土与表层土壤的权利属性,创新我国土地权利结构。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污染防治 土壤质量 土地权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水姣 王革娇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As(Ⅲ)、Cr(Ⅲ)、U(Ⅳ)、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一见 杜先锋 许阳 郭丽
【目的】对小麦淀粉进行退火(annealing)处理能够使其发生物理改性,以处理后淀粉的糊化温度(起始温度To、峰温Tp、终止温度Tc)为依据优化退火条件,并研究其颗粒形态与退火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并结合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小麦淀粉退火过程中的水分含量、退火时间、退火温度3个因子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A)研究退火处理对小麦淀粉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结果】根据DSC测得的热力学参数分析得出小麦淀粉退火的最优条件为:80%水分含量的条件下,45℃退火3 d。退火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