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
2023(1)
2021(1)
2020(1)
2018(5)
2017(2)
2016(4)
2015(4)
2014(5)
2013(3)
2012(2)
2011(4)
2010(4)
2009(1)
2008(2)
2007(2)
2006(2)
2005(2)
2003(2)
2002(1)
作者
(13)
(10)
(10)
(9)
(9)
(7)
(7)
(7)
(6)
(6)
(6)
(6)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学科
(4)
(4)
植物(4)
(4)
(3)
杂草(3)
(3)
其他(2)
(2)
园艺(2)
土壤(2)
(2)
(2)
(2)
(2)
树木(2)
(2)
森林(2)
森林土壤(2)
(2)
(2)
花卉(2)
(2)
莲藕(2)
(2)
观赏(2)
观赏园艺(2)
观赏树木(2)
(2)
中药(1)
机构
学院(37)
大学(35)
(31)
研究(25)
农业(22)
科学(22)
(17)
(16)
研究所(16)
业大(15)
(14)
(13)
林业(13)
实验(12)
实验室(11)
(11)
中心(10)
农业大学(10)
农业科学(10)
技术(10)
科学院(10)
重点(10)
(9)
(9)
(9)
植物(9)
生物(9)
农林(8)
林学(8)
林学院(8)
基金
项目(37)
(26)
国家(18)
(18)
基金(17)
科技(17)
科学(15)
(13)
(13)
重点(13)
(12)
农业(12)
科学基金(11)
自然(11)
(10)
研究(10)
自然科(10)
专项(9)
自然科学(9)
自然科学基金(9)
(8)
科研(8)
计划(8)
基金项目(7)
技术(7)
资助(7)
(6)
创新(6)
业务(5)
中央(5)
期刊
学报(40)
(36)
农业(26)
大学(22)
学学(22)
(16)
科学(15)
业大(13)
农业大学(12)
西南(12)
中农(8)
农林(8)
华中(8)
(8)
(8)
自然(8)
自然科(6)
自然科学(6)
林业(5)
福建(5)
(4)
(4)
(4)
浙江(4)
研究(4)
南京(3)
南京农业(3)
资源(3)
中国(2)
中国农业(2)
共检索到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鑫  张彦妮  
对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Blekitny Aniol’)的带芽茎段进行诱导产生无菌苗,并对其叶片和茎段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成苗的分化研究,成功建立了铁线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带芽茎段诱导腋芽最佳培养基为MS+1mg·L(-1)6-BA+0.05 mg·L(-1)NAA,腋芽萌发率为100.0%;茎段诱导愈伤最适宜培养基为MS+2 mg·L(-1)6-BA+0.01mg·L(-1)NAA,诱导率为78.3%;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1 mg·L(-1)6-BA+0.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伟丽  廖娣华  刘志高  申亚梅  董彬  杨丽媛  
【目的】建立铁线莲属Clematis栽培品种观赏性综合评价体系,为合理引进和应用铁线莲栽培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个铁线莲品种植株、叶、花、果性状的生长物候期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其观赏性。【结果】(1)20个铁线莲品种可分为常绿和落叶2种生态型。(2)植株在杭州地区的萌芽期、抽枝展叶期多集中在2月上中旬至3月中下旬,花期多处于4—6月(‘蓝焰’‘Bagatelle’和‘蓝光’‘Blue Light’等7个品种在7—12月可以2次开花)。(3)萼片多为紫红色系、蓝紫色系或具2种颜色以上的复色系。【结论】经观赏性评价和聚类分析,‘蓝焰’和‘茱莉亚夫人’‘Madame Julia Correvon’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Ⅰ级),Ⅱ级含‘羞嗒嗒’‘Innocent Blush’等4个品种,Ⅲ级包括‘乌托邦’‘Utopia’在内的3个品种,Ⅳ级包括‘朱卡’‘Julka’在内的9个品种,Ⅴ级含‘蓝光’’和‘丹尼尔德隆达’‘Danniel Deronda’。Ⅰ和Ⅱ级的6个品种可优先在杭州地区推广应用。表12参1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桂芳  孙玲  马继琼  孙道旺  杨奕  王玲  罗红梅  蒋晓云  陈燕萍  
以5、7、9、11月取材的地涌金莲幼嫩花蕾为外植体,对不同取材时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褐化率及分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67.79%,显著低于其余取材时期,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3.96%,7月与9月取材的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取材的而显著低于11月取材的;从5月至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褐化率有逐渐降低趋势,5月的最高,达78%,与7月取材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9月、11月的63.5%和60%;9月、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到17.47%和20.12%,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和7月的10.6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红丽  胡靖锋  徐学忠  和江明  宋爽  
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激素水平对组织培养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并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消毒以70%酒精处理30S+0.1%次氯酸钠处理20 min为宜;丛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5 mg/L+KT 1.0 mg/L为最佳;金线莲茎段中部为最佳外植体;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1.0 mg/L+IBA 1.0 mg/L+去皮香蕉50 g+活性炭5 g为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健华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万友名  
地涌金莲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一直是其优良品种选育及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地涌金莲未成熟雄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和不同抗褐化剂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消毒的外植体其污染率为0%,且褐化率和褐化指数均显著低于消毒后的外植体;6-BA在地涌金莲愈伤组织诱导中起主要作用,浓度为2 mg·L-1、3 mg·L-1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能显著降低褐化指数;添加柠檬酸+抗坏血酸(VC)混合液、表面添加VC均对地涌金莲褐化未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姜汁和阿魏酸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有较好的效果,48.5 mg·L-1的阿魏酸能显著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使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晓青  申刚  蒙秋伊  张显波  查兰松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贵州珍稀名贵药用植物兴仁金线莲,进行了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为带节茎段,诱导率达100%,6-BA和ZT对丛生芽的增殖效果优于KT,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中添加3%的糖、0.8%的琼脂,pH 5.8,在此培养基中丛生芽的增殖系数为4.3。种子用1/2MS培养基(其中,添加土豆汁10%、3%糖、0.8%琼脂,pH 5.8)无菌培养,可通过原球茎增殖形成丛生芽。用MS和1/2MS培养基(添加3%的糖、0.8%的琼脂,pH5.8)壮苗生根,生根率达100%。以草炭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成行  李晓婷  袁建振  马清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作为名贵中草药和草本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愈伤及芽的诱导、增殖培养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金线莲组织培养中多以种子、具节茎段、茎尖、茎片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3条途径:一是原球茎途径,激素和基因型是影响其的关键因素;二是带节茎段诱导丛生芽,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配合使用对其有促进作用;三是愈伤组织分化途径,以茎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大量不定芽,6-BA在此途径中起关键性作用。此外,光照条件及天然有机物也是影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为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金线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琳  谢磊  
槭叶铁线莲是分布于北京附近低山峭壁之上的特有濒危植物,其分布区域狭窄。在传统分类处理中将槭叶铁线莲置于绣球藤组中,但是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生长环境与组中其他种类有较大差异。本文根据核核糖体DNA中的ITS序列片段和3个叶绿体DNA序列片段(atpB-rbcL间隔区、psbA-trnQ间隔区和rpoB-trnC间隔区),采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Bayes)构建铁线莲属系统发育关系,从而探讨槭叶铁线莲在属中的系统位置问题。结果表明:1)单独的ITS片段和叶绿体片段分析所得到的系统树分辨率较低,而合并分析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和支持率。2)铁线莲属与锡兰莲属共同组成一单系类群,二属应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碧珠  曾明星  赵时端  王家福  赖钟雄  
选用不同品种的“建莲”地下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研究 .结果表明 :对“建莲”地下茎茎尖培养 ,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筛选出了适合于“建莲”地下茎茎尖离体培养的分化培养基 ,即 MS+2 mg·L- 1 ZT+0 .5 mg· L- 1 GA3;增殖培养基为 MS+3 mg· L- 1 BA+0 .5 mg· L- 1 NAA;生根培养基为 MS+0 .5 mg· L- 1 BA+0 .1 mg· L- 1 IBA+1 .0 mg· L- 1 NAA,并对已生根的试管芽苗进行了成功的移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叶  任丽  孙海龙  张洁  邹梦雯  张荻  
以不同器官为外植体,以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建立正交筛选实验,对诱导百子莲的愈伤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百子莲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最佳外植体为花梗组织,其次为花丝组织;PIC对花梗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配方是MS+2.0 mg/L PIC+30 g/L蔗糖;以百子莲花丝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配方是MS+2.0 mg/L PIC+1.0 mg/L 6-BA+30 g/L蔗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加勤  张雯雯  张娜  郭维明  
对彩色马蹄莲的组织培养研究表明:①休眠期块茎比生长期块茎的诱导培养成功率高4~5倍,消毒时间可缩短50%;②1.0mg·L-1的6BA有利于优质种苗生产;③皇后(YellowQueen)和北极星(MajesticRed)组培苗栽培后形成的块茎再次用于组培,培养5代的增殖倍数分别比引进块茎直接用于组培提高144.70%和5.60%;④相同条件下,彩色马蹄莲黄花品种比红花、紫花品种的增殖系数高;⑤多代培养,保持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不变,增殖系数呈下降趋势,1.0mg·L-1与2.0mg·L-1的6BA隔代交替使用,可以克服增殖系数下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  朱端卫  杨特武  辛龙  耿明建  
以药用植物林荫银莲花不定芽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添加不同植物激素、不同质量浓度蔗糖和活性炭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NAA+0.5 mg/L IBA,30 g/L蔗糖作为碳源,另加入1.0 g/L活性炭,培养55 d后,林荫银莲花组培苗的生根率为93.9%,平均根条数为10.5,根长最长达1.73 cm,根较粗且褐化轻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良俊  赵有为  
莲藕茎尖培养苗的快繁技术李良俊赵有为(扬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扬州225009)RapidpropagationofplantletsculturedfromlotusshoottipsLiLiangjunandZhaoYouwei(DeptofHo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庆辉  陈志谊  聂亚锋  
为获得空心莲子草生防菌SF-193固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本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空心莲子草生防菌SF-193固体培养基各组分的配比,探讨各组分(大米粉,大豆粉,胡萝卜粉)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粉和胡萝卜粉对生防菌SF-193菌丝生长的线性效应显著,大米粉分别与大豆粉、胡萝卜粉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固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大米粉61.7 g/L,大豆粉9.0 g/L,胡萝卜粉1.1 g/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婉艺  李厚华  李玲  王亚杰  张存旭  
【目的】分析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优化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比较聚酰胺层析法、碱提酸沉法和聚酰胺酸碱法对总黄酮含量、纯度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在3~15d,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物量和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在培养15d时均较高,分别为21.9g/L和66.5mg/g,表明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最适收获时间为培养15d;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70℃超声条件下,采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连续提取3次,可以得到66.5mg/g总黄酮;总黄酮纯化的最佳方法为:聚酰胺层析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