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0)
- 2023(2536)
- 2022(2121)
- 2021(1934)
- 2020(1728)
- 2019(3777)
- 2018(3795)
- 2017(7388)
- 2016(4026)
- 2015(4198)
- 2014(4109)
- 2013(4067)
- 2012(3823)
- 2011(3408)
- 2010(3389)
- 2009(3008)
- 2008(2977)
- 2007(2513)
- 2006(2262)
- 2005(2075)
- 学科
- 济(17335)
- 经济(17328)
- 业(9582)
- 管理(9012)
- 方法(8256)
- 企(8119)
- 企业(8119)
- 数学(7507)
- 数学方法(7427)
- 学(5783)
- 结构(4982)
- 财(4817)
- 中国(4318)
- 产业(4107)
- 制(3912)
- 农(3883)
- 地方(3671)
- 业经(3234)
- 税(3231)
- 体(3115)
- 税收(3041)
- 收(3007)
- 务(3002)
- 财务(3001)
- 财务管理(2998)
- 企业财务(2933)
- 产业结构(2928)
- 体制(2792)
- 融(2704)
- 金融(2704)
- 机构
- 大学(56907)
- 学院(56142)
- 济(23447)
- 经济(23006)
- 研究(22245)
- 管理(20022)
- 理学(17623)
- 理学院(17358)
- 管理学(16940)
- 管理学院(16840)
- 中国(16505)
- 科学(15474)
- 京(12178)
- 所(11979)
- 研究所(11277)
- 农(10989)
- 财(10810)
- 中心(9817)
- 业大(9587)
- 院(8824)
- 财经(8805)
- 农业(8629)
- 江(8535)
- 经(8107)
- 经济学(7883)
- 范(7677)
- 师范(7542)
- 北京(7537)
- 研究院(7230)
- 经济学院(7195)
- 基金
- 项目(42238)
- 科学(33841)
- 基金(32259)
- 家(29800)
- 国家(29629)
- 研究(27063)
- 科学基金(24952)
- 自然(17587)
- 社会(17572)
- 基金项目(17375)
- 自然科(17187)
- 自然科学(17184)
- 自然科学基金(16875)
- 社会科(16789)
- 社会科学(16785)
- 省(15978)
- 划(14065)
- 资助(13325)
- 教育(12201)
- 重点(10547)
- 部(9428)
- 编号(9408)
- 发(9213)
- 计划(8848)
- 科研(8653)
- 创(8400)
- 创新(8007)
- 科技(7887)
- 国家社会(7733)
- 教育部(7726)
共检索到79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巩亚梅 谢功良 刘森 朱宁华
【目的】杉木是南方生长最快的主要树种之一,而铁心杉是心材比例高、具有防腐的特殊性质的杉木新品种,但其野生种群分布范围窄。研究铁心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可以为铁心杉种群的恢复以及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乡的铁心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以胸径代替龄级,制作年龄结构图;以静态生命表制作存活、死亡和消失率曲线;以生存函数估计值制作生存函数曲线;计算了种群动态变化指数;预测了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结果】1)铁心杉种群的龄级结构属于不规则金字塔形,种群有一定的更新能力,第Ⅰ龄级储备丰富,但幼龄阶段死亡率高,铁心杉种群存活曲线趋Deevey-Ⅲ型;2)铁心杉种群在整个龄级中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走向一致,在第XIII龄级出现最大值,而第Ⅰ龄级次之,因此铁心杉种群的更新和结构受到了空间资源的限制;3)经过生存分析,发现铁心杉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差,在早期阶段会出现剧烈的下降,中期保持稳定,后期则会出现衰退;4)时间序列分析显示,整个铁心杉种群向中、高龄级集中,低龄的缺失会导致种群衰退。【结论】应尽快确定铁心杉的生态学地位,并采取就地保护以确保种群的更新;同时建议通过组织培养、引种栽培来保护铁心杉种质资源,扩大其分布范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杰 郭其强 郑维列 徐阿生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嘉宁 张云鹏 周柏屹 刘爱琴 吴鹏飞 马祥庆
【目的】了解杉木在天然林中的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特征,为杉木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杉木分布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设立3 200 m2的样地,进行样地内乔木、灌木及草本种类和数量的全面调查,绘制杉木种群径级结构,计算种群结构动态变化指数,编制静态生命表,对2、4、6、8个龄级时间后的杉木种群进行时间序列预测,计算生态位宽度及杉木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杉木天然种群幼苗能够正常更新,但Ⅱ、Ⅲ龄级个体数量较少。随着龄级的增加,杉木种群的个体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年龄结构呈纺锤型分布,总体呈现衰退趋势。杉木种群中死亡率为负的龄级较多,整体表现出波动趋势。杉木种群的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经过2、4、6、8个龄级时间后,杉木种群中小龄级个体数量略微下降,大龄级个体数量略微增加。杉木种群的相对优势度、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重要值均处于群落前列,属群落建群种。不同杉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也较高,说明其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激烈。【结论】在茫荡山天然林中,杉木幼苗能够正常更新,但存活率较低。杉木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利用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杉木种群总体呈衰退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喻龙华 厉月桥 陈珍明 曾平生 张利利 姚甲宝 周新华 刘素贞 邓宗付
【目的】为天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群落的人工促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主要分布区内选取东(婺源)、中(分宜)、西(铜鼓)和南(信丰)4个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分别设置3个30 m×20 m样地,共计12个样地,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调查和分析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以及空间格局。【结果】四个样地中重要值大于4%物种数量以信丰和婺源居多,铜鼓和分宜少,并即使在铜鼓和分宜群落中南方红豆杉占绝对优势,林下几乎无南方红豆杉幼苗。不同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均以信丰和婺源南方红豆杉群落较高,铜鼓次之,分宜的指数值最小。信丰和铜鼓表现为随径级增大物种丰富度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但信丰在各个径级中物种丰富度均最大;分宜、铜鼓和婺源则随径级增大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群落均存在较大比例南方红豆杉结实植株,但幼苗、幼树极少。各个南方红豆杉种群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均匀分布,特别是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滕毅 张青 亢新刚 杨英军 王全军
在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检查法1大区内不同郁闭度(0.51.0)更新样地的基础上,采用种群生命表、生存分析、谱分析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臭冷杉种群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的结构和特征,揭示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亏损度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一共存在着3个枯损高峰,较低郁闭度等级(0.50.6)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和第8龄级,中等郁闭度等级(0.70.8)出现在第1、4和9径级,较高郁闭度等级(0.91.0)出现在第1、2和10径级;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
关键词:
臭冷杉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种群动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淇宇 刘雄盛 廖南燕 黄寒梅 黄荣林 肖玉菲 徐刚标 李娟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 (Merr.) Hand.-Mazz.] 的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特征,探讨种群发展潜力和濒危原因,为狭叶坡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十万大山区域8个狭叶坡垒自然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分析狭叶坡垒种群结构特征,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指数及种群生存函数,对种群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狭叶坡垒野生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幼龄个体数占比较高,表现为增长型结构,种群个体幼龄期淘汰率较高;种群动态指数、随机干扰敏感指标和随机干扰风险概率分别为52.61%、4.38%和8.33%,对外界干扰敏感,环境对个体有较强的选择作用。狭叶坡垒野生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 Ⅱ型的B1亚型,狭叶坡垒种群生存率在Ⅰ~Ⅵ龄级期间随龄级增加而减小,累积死亡率随龄级增加而增加,危险率在Ⅵ龄级达最高值,狭叶坡垒种群在Ⅵ龄级之后进入生理衰退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除Ⅻ龄级的个体数经过4个龄级时间后保持不变,经过4、6、8、10个龄级时间后,狭叶坡垒各龄级的个体数均呈增加趋势,其中Ⅳ~Ⅷ龄级逐渐成为种群的主体,狭叶坡垒种群总体呈增长状态。【结论】狭叶坡垒野生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处于波动变化状态中,对外界干扰敏感。幼苗数量充足,在生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恢复潜力。但幼苗向幼树、幼树向小树转换过程中存在增补限制,制约狭叶坡垒种群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春平 吴昌魁 付桂 赖水发 方彦 王华晨
海南苏铁是海南岛特有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受生境缺失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海南苏铁在海南岛的种群数量呈缩减态势。采用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等方法,对五指山地区不同生境下的海南苏铁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的海南苏铁为稳定种群,低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同样地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2)静态生命表结果显示,3个样地整体上表现出随着龄级的增加高龄级个体数量减少的趋势,但样地A和样地B在幼龄级时有大量的个体数死亡。研究区内海南苏铁的存活曲线更趋近于Deevey-II型。3)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苏铁为低增长型的稳定种群,而样地A和样地B种群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要明显强于样地C。整体而言,五指山地区的海南苏铁种群当前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洪治 黄欣 宿昊 乔鹏飞 姜在民 申耀荣 蔡靖
【目的】红桦是我国特有的桦木科高大落叶乔木,也是我国暖温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之一,具有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通过对秦岭两地区红桦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阐明红桦种群年龄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揭示红桦种群自然更新障碍原因,为今后红桦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和甘肃省礼县洮坪林场红桦种群调查与统计,绘制红桦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同时结合种群动态数量化法和数量时间序列分析法揭示红桦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两地种群年龄结构均在Ⅲ龄级时个体数最多,种群主要由幼龄个体组成;两地种群均是前期先衰退后增长,中期短暂衰退后增长,在Ⅵ~Ⅶ龄级急剧衰退;洮坪种群比火地塘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其种群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地红桦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趋向于Deevey-Ⅱ型。【结论】火地塘和洮坪两地红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不规则的金字塔型,种群发展主要靠中老龄个体维持;两地红桦种群现阶段都为增长型种群,且都对生境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洮坪种群尤为明显;在未来两地红桦种群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幼苗,自然更新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保护和恢复红桦种群的策略:人工培育幼苗移植到种群的林窗内;对幼龄林采用“3年5次”的抚育方式,对中龄林采用整枝、修剪、除灌等方式进行抚育;对于郁闭度达0.9以上的林分,适当间伐,每公顷保留1 500株左右,提高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仇建友 俞军剑
青冈栎作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对南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分析其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编制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对死亡率、存活、消失率曲线进行分析,并通过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化动态方法的运用,揭示天然次生林中青冈栎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冈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值为0.0103,表明该种群趋于稳定型;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种群有着相近的死亡率;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10、20、30、40 a后青冈栎种群老龄个体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立红 黄庆阳 曹宏杰 杨帆 王继丰 王建波 倪红伟
【目的】分析五大连池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结构特征,揭示蒙古栎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种群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及动态,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4座火山蒙古栎种群均低龄数量不足,以Ⅴ~Ⅶ龄级成熟树个体为主,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生存分析表明:4个种群具有前期逐渐减少、中期趋于稳定的特点,但危险率加剧上升,种群在Ⅵ龄级之后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数量化动态分析表明:东焦德布山、小孤山和南格拉球山蒙古栎种群忽略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大于0,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考虑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等于或趋近于0,种群表现为稳定型,而尾山蒙古栎种群V_(pi)和V'_(pi)都小于0,种群表现为衰退型,且4个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时间序列预测表明:4个种群在未来2、4、6个龄级后个体数量均有减少趋势。【结论】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当前均为稳定型,但小树阶段有限的环境资源导致个体数量下降趋势显著,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形成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随着种群发展有向衰退转化的趋势。图5表5参4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甲荣 肖斌 陈海滨 刘满堂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for spruce forest in Qinling Mountain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spruce( Picea asperata ) forests at different stag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seed sources and a little nu...
关键词:
云杉 更新动态 结构特征 秦岭山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丽 杨华 亢新刚 邱实
采用匀滑技术和谱分析等方法,在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基础上,对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臭冷杉种群和红皮云杉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分布,幼苗和幼树在种群中所占比重大,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红皮云杉结构近似呈倒J型分布,幼苗所占比重较大。2)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出现2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4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9龄级阶段;红皮云杉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也基本一致,每个龄级阶段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比较稳定,没有太大差异。3)臭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更趋于Deeve...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何应会 蒋燚 林建勇 黄荣林
通过对广西分布区海南风吹楠野生资源的调查,从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乔木重要值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风吹楠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风吹楠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偏态分布极为明显,种群结构大致趋于稳定型,但径级结构、幼苗库存在明显不均衡性。(2)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幼苗阶段的高死亡率是导致其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且光因素是该树种生长和种群发展的限制性环境因子。(3)海南风吹楠在5龄级以前,树高与胸径的增长几乎呈线性相关,此后开始变缓。(4)海南风吹楠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贵峰 臧润国 丁易 郭仲军 张炜银 成克武 白志强 张新平 巴哈尔古丽·阿尤甫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结构不仅对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而且能表征群落的发展和演变趋势[1]。种群结构包括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等[2]。年龄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但由于年龄的数据在许多情况下非常难于得到,因此许多学者在进行种群结构的研究过程中,都采用了大小结
关键词:
新疆 天山云杉 种群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