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5)
2023(6308)
2022(5235)
2021(4595)
2020(3767)
2019(8269)
2018(7695)
2017(14167)
2016(7876)
2015(8142)
2014(7698)
2013(7617)
2012(6919)
2011(6164)
2010(5920)
2009(5364)
2008(5116)
2007(4292)
2006(3716)
2005(3119)
作者
(25706)
(21575)
(21509)
(20047)
(13603)
(10644)
(9377)
(8362)
(8169)
(7534)
(7320)
(7036)
(6980)
(6853)
(6786)
(6750)
(6604)
(6431)
(6182)
(6070)
(5674)
(5259)
(5198)
(4950)
(4815)
(4757)
(4669)
(4665)
(4460)
(4371)
学科
(28213)
经济(28170)
(21507)
管理(20948)
(16012)
企业(16012)
方法(13339)
数学(12218)
数学方法(12127)
(9054)
(9029)
(8594)
税收(8107)
(8079)
中国(7477)
(7380)
(7205)
贸易(7202)
(7028)
业经(6641)
农业(6580)
地方(5309)
技术(5273)
环境(5002)
(5000)
财务(4999)
财务管理(4994)
企业财务(4776)
(4681)
收入(4512)
机构
大学(110398)
学院(109547)
(43822)
经济(43162)
研究(40718)
管理(40472)
理学(36363)
理学院(35900)
管理学(35225)
管理学院(35055)
(30436)
科学(29039)
中国(28456)
农业(24681)
业大(24304)
(22394)
(22222)
研究所(20921)
(19934)
中心(17648)
农业大学(16737)
财经(16259)
(15697)
(15004)
(14978)
(14664)
经济学(13557)
北京(13526)
(13255)
科学院(13009)
基金
项目(84533)
科学(65145)
基金(62440)
(59289)
国家(58826)
研究(52147)
科学基金(48386)
社会(34812)
自然(33886)
基金项目(33670)
社会科(33149)
自然科(33142)
社会科学(33139)
(33128)
自然科学(33128)
自然科学基金(32584)
(28879)
资助(24390)
教育(22728)
重点(19614)
计划(19092)
(18119)
(18102)
编号(17906)
(17773)
科技(17603)
科研(17477)
创新(17060)
(16895)
国家社会(15452)
期刊
(40299)
经济(40299)
学报(28995)
研究(28491)
(26045)
科学(22619)
大学(20071)
学学(19688)
中国(18148)
农业(17627)
(13680)
管理(12501)
(10102)
业大(8920)
经济研究(7886)
农业大学(7439)
财经(7301)
业经(7190)
(7167)
金融(7167)
(6979)
科技(6727)
林业(6429)
技术(6293)
(6185)
(6007)
问题(5737)
(5678)
教育(5501)
商业(5444)
共检索到149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添  杨秀珍  李惠  孙燕  刘燕  
为探讨钾营养水平对大花蕙兰生长的影响,以红花品种‘R-01’小苗(组培苗出瓶3个月)为试验材料,红松树皮为基质栽培,进行不同钾浓度营养液施肥处理。结果表明,100mg/L钾浓度对叶片长度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钾浓度增加,根系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地上部分生长量反而下降。当钾浓度高于100mg/L时,叶片叶绿素水平降低。钾浓度的增加没有引起植物体内钾吸收量的显著增加;钾浓度100mg/L时,氮吸收明显增大,根部钙吸收也明显增加;钾浓度50mg/L时,叶片磷吸收量达到最大。本试验钾浓度对镁吸收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运斋  王四清  
该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和开花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K肥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影响最大,不同水平之间对花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N肥次之;P肥最小.3要素对开花品质有不同影响,N肥对假鳞茎大小、花芽的发育及开花品质影响最大,其中对每枝小花数、花序长度的影响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开花性状之间,P肥对小花数影响较大;而K肥对花径的影响作用较大.最佳的N、P、K组合为N3P2 K3,即N∶P2 O5∶K2 O =2 4∶1∶2 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琛  王广东  吴震  郭维明  徐志刚  邸秀茹  
为缩短大花蕙兰无菌苗的生长周期,提高种苗质量,以大花蕙兰无菌苗为材料,采用组培微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了高光照强度和高CO2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花蕙兰无菌苗在光照强度为105μmol.m-2.s-1和1 000μmol.mol-1CO2环境条件下培养30 d后与普通培养条件下的无菌苗相比,其干重、根的鲜重、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均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32%、29%、63%、73%和6%;培养50 d后无菌苗净光合速率比普通培养条件下的无菌苗提高了近7倍。表明高光照强度和高CO2浓度可显著增强无菌苗光合自养能力,加快大花蕙兰无菌苗的生长,提高种苗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日明  王利民  王四清  
采用二元分类法,对从日本引进的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28个品种建立形态学分类系统。结果表明,引进的大花蕙兰可分为两系(直立花葶系、下垂花葶系),五组(红色组、橙色组、黄色组、绿色组、白色组),三类(大花类、中花类、小花类),两型(圆唇型、尖唇型)。对17个大花蕙兰品种的41个性状指标进行数量聚类分析,表明花径和花色可分别作为一级、二级分类选择。二元分类和数量分类为大花蕙兰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和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玲  翁贤权  侯利涵  刘美  邹娜  黄孝风  陈慧晶  
为明确栲树幼苗生长和氮吸收对不同氮钾水平变化的响应,采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形态(NH_4~+-N、NO_3~--N)、氮浓度(8、32 mmol·L~(-1))、钾浓度(0、0.5、1.5、3 mmol·L~(-1))对栲树幼苗成活、生长和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处理条件下的各指标优于NO_3~-处理,成活率、苗高、叶片数、生物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3.46%、6.09%、21.12%、14.81%、51.55%和73.76%;8 mmol·L~(-1) N处理时的成活率、苗高和生物量等较32 mmol·L~(-1)处理时大,分别提高了172.97%、6.77%和10.71%,但叶绿素SPAD值、根系直径和氮含量在32 mmol·L~(-1)时较大;K~+浓度水平对栲树各指标影响缺乏一致性,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分别以0 mmol·L~(-1)和3 mmol·L~(-1)较佳,此时植物体内N含量较低。栲树为偏喜铵树种,但铵态氮浓度过高时发生毒害效应,硝态氮浓度过高使栲树幼苗致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燕  杨秀珍  钱璐  李惠  
为探究花生壳是否可以替代树皮作为大花蕙兰‘世界和平’Cymbidium hybridum‘Shijieheping’的栽培基质及其最佳体积配比,将6个月苗龄的大花蕙兰‘世界和平’组培苗栽植于纯树皮(ck1),体积分数为80%树皮+20%花生壳(B1),50%树皮+50%花生壳(B2),45%树皮+45%花生壳+10%草炭(B3),20%树皮+80%花生壳(B4),15%树皮+75%花生壳+10%草炭(B5),纯花生壳基质(ck2)以及80%树皮+10%草炭+10%植金石(M1),40%树皮+40%花生壳+10%草炭+10%植金石(M2)和80%花生壳+10%草炭+10%植金石(M3)共10类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开云  黄敏仁  王明庥  
以大花蕙兰试管苗基部切块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诱导类原球茎(PLB),研究不同激素配比以及外植体来源基因型对PLB诱导的影响。低水平的2,4-D和较高水平的6-BA对于试管苗基部切块诱导PLB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2,4-D浓度高于0.60 mg.L-1时,PLB诱导受到显著抑制。不同基因型有不同的最佳激素组合。NAA对特定基因型诱导PLB有效。以试管苗基部切块组织培养方式诱导大花蕙兰PLB是可行的,为转基因研究提供了植株再生技术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黄敏仁  王明庥  蔡汝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3种激素2,4-D、萘乙酸(NAA)和激动素(KT)不同浓度对4个不同品种大花蕙兰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体胚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胚发生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差异;②2,4D对愈伤组织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且随浓度升高,诱导率增加,但高于2.0mgL时,外植体褐化死亡;③KT是体胚发生的关键因子,其作用受到2,4-D的抑制和低浓度NAA的促进;④体胚的发生受基因型的影响,但其对基因型的依赖性具分组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舒  陈春黎  刘敏  廖庆刚  赵小兰  
为探讨益生真菌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生长的促进效应,从野生兰科植物根系分离的内生真菌中筛选出2株真菌菌株C2y1和S1g1,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分析2株真菌共生对大花蕙兰幼苗营养生长、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检测了真菌在兰花根系中的定殖特点。结果表明:2株真菌能促进大花蕙兰植株根系生长、总生物量增长和叶绿素含量增加;C2y1相比于对照能显著促进大花蕙兰幼苗对N、P、K、Fe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是菌根化苗Fe元素含量高出对照163.24%;菌株S1g1则显著促进植株对Ca、MN、ZN的吸收,处理植株的Ca和ZN含量高出对照62.00%和68.09%;形态结构和ITS序列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桂英  王四清  陈卿然  许建新  王成聪  
以组培出瓶10个月的8个品种大花蕙兰植株为试材,观测在10℃/0℃(日温/夜温)低温胁迫、25℃/15℃(日温/夜温)适温恢复条件下寒害指数、初始荧光值(F_0)、PSⅡ系统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大花蕙兰的F_0、F_v/F_m、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随着抗寒性品种的不同其变化幅度和速度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冬梅  叶庆生  朱根发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花蕙兰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为大花蕙兰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及其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标记方法对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的48个大花蕙兰品种和2个国产兰属原生种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了检测。【结果】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58条DNA带,其中253条为多态带(占98.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12.6条。50份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64~0.817,平均相似系数为0.581。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50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592处被划分为5大类群。【结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嘉伟  刘勇  王琰  娄军山  李国雷  
【目的】研究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蘑菇渣堆肥替代草炭进行容器育苗的可行性,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方法】以油松1年生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维持混合基质中珍珠岩比例不变,逐渐增加蘑菇渣堆肥的比例以替代草炭。试验设置堆肥添加比例075%组成8种基质配方,研究不同基质处理理化性质及其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当蘑菇渣堆肥添加比例在30%以内时,各基质处理的出苗率能达到80%的生产指标,且苗木高度、地径、茎叶生物量以及茎根比等均与常用草炭处理(对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卫国  葛慧敏  吴素芳  杨婷婷  罗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CO(NH2)2]为氮源,研究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植株大小、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和苗木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木的高度、基径、根冠比值、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形态特性、苗木中元素含量及积累量有明显的影响。以50%NH+4-N+50%NO-3-N为氮源的苗高、基径、根冠比值、整株及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的总表面积及平均直径、根尖数、苗木中元素含量及积累量都最大;单一供应CO(NH2)2的苗木根系总长度和总体积最大,苗木整株和地上部及根系的生物量、苗木中的元素含量及积累量仅低于50%NH+4-N+50%NO-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杨浩瑜  包立  汪泰  张乃明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国元  李晓林  杨志福  
在砂培试验中,设置了0、15、40g/kgK2O施钾水平,3个施磷水平保持一致(010g/kgP2O5),玉米分别在网室(低温)及温室(常温)中生长,待玉米长至5叶期时测定植株的钾磷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温室及网室中玉米生长因施钾而受到显著影响,以施用15g/kgK2O最有利于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而其中又以网室(低温)中的生长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在网室中,施用钾肥均使玉米植株比根长显著下降。试验进一步表明,低温下施钾促进了植株对钾的吸收,同时对植株根冠部磷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过量施钾降低了玉米根冠部磷的含量及吸磷总量,降低了单位根长吸磷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