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2)
2023(10537)
2022(8738)
2021(7795)
2020(6243)
2019(14033)
2018(13503)
2017(25050)
2016(13938)
2015(14952)
2014(14755)
2013(14529)
2012(13937)
2011(12926)
2010(13062)
2009(11836)
2008(11779)
2007(10452)
2006(9456)
2005(8624)
作者
(44983)
(37663)
(37559)
(35181)
(24087)
(18253)
(16619)
(14819)
(14442)
(13451)
(13147)
(12529)
(12409)
(11958)
(11947)
(11503)
(11453)
(11142)
(10937)
(10826)
(9804)
(9421)
(9216)
(8715)
(8686)
(8480)
(8392)
(8369)
(7774)
(7586)
学科
(61103)
经济(61035)
(36106)
管理(35226)
(26059)
企业(26059)
方法(19894)
中国(19893)
(19319)
地方(19249)
数学(17079)
数学方法(16905)
业经(14943)
(13969)
农业(13555)
(12476)
贸易(12466)
(12102)
(12026)
环境(10925)
(10899)
金融(10896)
(10867)
地方经济(10811)
(10810)
银行(10751)
(10444)
(10249)
技术(10089)
(8422)
机构
学院(203993)
大学(202345)
(81798)
经济(80222)
研究(79503)
管理(71764)
理学(61677)
理学院(60791)
管理学(59569)
管理学院(59218)
中国(58024)
科学(53189)
(49230)
(44386)
(43232)
研究所(39774)
农业(39134)
业大(37684)
(35419)
中心(34654)
(31813)
(28391)
(28236)
北京(28103)
师范(27938)
财经(27905)
(27033)
科学院(25731)
(25422)
(25355)
基金
项目(139747)
科学(108384)
基金(99990)
研究(94666)
(91502)
国家(90699)
科学基金(74984)
社会(60431)
社会科(57259)
社会科学(57244)
(56680)
基金项目(53332)
自然(50050)
自然科(48887)
自然科学(48864)
(48278)
自然科学基金(47975)
教育(42127)
资助(39595)
(36417)
编号(36064)
重点(32582)
(29619)
(29279)
计划(28807)
成果(28584)
发展(27864)
创新(27789)
(27400)
科研(27132)
期刊
(94995)
经济(94995)
研究(58837)
(46230)
中国(44333)
学报(43320)
科学(37268)
农业(31573)
大学(30845)
学学(29571)
管理(26215)
(24683)
教育(20945)
(20094)
金融(20094)
业经(17701)
(16658)
经济研究(15539)
技术(15382)
财经(13383)
问题(12753)
业大(12425)
(11772)
(11511)
科技(11327)
农业大学(10579)
商业(10311)
资源(10080)
(9809)
世界(9583)
共检索到311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建肖  王桂荣  张永升  江东岭  崔彦宏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钾浸种对衰老玉米种子的萌发和萌发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10.0 mmol/L氯化钾处理,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单株幼苗干质量,还提高了种子萌发时抗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这说明氯化钾处理提高了玉米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缓了脂质过氧化作用,维持了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加快了种子萌发时的物质代谢速率,这可能是钾处理促进衰老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冉  吕丹  罗红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光照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确定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方法】以湘农玉27号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24 h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h黑暗)处理下玉米萌发过程中(1、3和5 d)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长度,同时测定了玉米种子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还原糖、总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赖氨酸、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变化,并对生长、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胚根和胚芽长均呈上升趋势,玉米籽粒中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总糖、直链淀粉、总淀粉、POD含量降低,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CAT和SOD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高,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处理下,CAT、SOD和POD与淀粉组分呈显著相关性,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4 h光照处理能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显著增加玉米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等品质指标含量和CAT、SOD酶的抗氧化活性,为优化玉米萌发方法及研发萌发玉米食品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爱花  邹成林  苏义成  翟瑞宁  莫润秀  黄开健  谭华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玉米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广西抗旱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桂单162为试验材料进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分析其在不同浓度[0(对照,CK)、5%、10%、15%、20%、25%和30%]PEG-6000溶液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等萌发指标。【结果】随着PEG-6000浓度的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当PEG-6000浓度为25%时,上述各指标较CK分别极显著下降77.03%、68.24%、75.52%、73.04%、83.86%、77.51%、89.67%、92.64%和91.68%(P0.05),但与PEG-6000浓度为20%时相比除胚芽长外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相应的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EG-6000浓度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886、-0.971、-0.975、-0.980、-0.990、-0.978、-0.978和-0.979。【结论】不同浓度PEG-6000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芽干重、胚根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PEG-6000浓度会延缓玉米种子发芽时间,降低发芽能力,限制其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发育,使种子的贮藏物质运转率降低。在玉米干旱胁迫研究中建议选用的PEG-6000浓度为15%或2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彬荣  任镜羽  赵光武  
为促进甜玉米Zea mays var.saccharata种子萌发,以6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浸种时间(0,4,8,16,24 h),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并分析种子相关活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8 h能最有效提高6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加快发芽速度,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种子脱氢酶活力显著提高。建议甜玉米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8 h,以提高其活力水平和发芽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尔华  丁丽  罗延宏  孔凡磊  袁继超  
本文以西南区主推的玉米杂交种正红311和正红6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两玉米品种发芽初期(前3 d)的α-淀粉酶活性,但提高了后期(5 d后)的α-淀粉酶活性,因而降低了发芽势,但提高了种子发芽的整齐度。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两品种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控上促下作用,可以显著增加茎粗和根数,降低苗高,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POD活性、根系活力,降低MDA积累,提高根干重和根冠比,培育出健壮幼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欣欣  郭新梅  裴玉贺  赵美爱  宋希云  
采用100、150、200和250 Gy 4个辐照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玉米自交系昌7-2和P138的干种子,对M1代的种子萌发情况及M3和M4代的百粒重进行检测以明确60Co-γ射线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辐照对M1当代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0Co-γ射线辐照对芽长的抑制不显著,对根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小剂量的辐照可以增加根的数量,随着剂量的增大,根数减少。玉米的芽长、根长和根数与剂量间呈负相关关系。辐照对M2、M3代种子萌发没有明显作用,但对M3、M4代种子的百粒重有显著影响。昌7-2对60Co-γ射线较为敏感,M3代和M4代种子显著变大,P138则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宗凯  林中冠  孙艳云  郭飞  宗英飞  
[目的]以辽宁中西地区主栽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至出苗的影响,为防寒减灾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恒温土培法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种至出苗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效积温指标和玉米适宜播种期及温度指标。[结果]玉米发芽率、发芽势随着温度升高呈非线性变化,规律性显著。16℃以下发芽率随温度变化迅速,而发芽势变化缓慢;16℃以上则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和播期推迟,播种至出苗生育进程加快,出苗天数随温度呈指数函数变化。供试验的玉米种子恒温6℃不萌发、8℃不出苗,恒温12℃与恒温26℃相比出苗延长24d;分期播种温度12.5℃与22.3℃相比出苗延长12d。低温播种影响出苗率,恒温土培8℃以下出苗率为0%, 12℃出苗率为36%,分期播种Ⅰ期出苗率78%。[结论]玉米种子萌发下限温度为8℃,播种至出苗需要≥8℃的有效积温在120.0℃·d以上,玉米播种初始气温在12.0℃以上,辽宁中西部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单粒播种苗全苗壮防寒减灾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波  张燕  曹墨菊  荣廷昭  
NaCl胁迫是导致玉米盐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NaCl对玉米萌发期根系和离体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从0 mmol/L增加到250 mmol/L,胚根长和次生根数量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根缘细胞存活率也显著降低。但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根缘细胞的数量比对照和高浓度胁迫有显著增加,同时100 mmol/L的NaCl胁迫也显著刺激了玉米离体根缘细胞的凋亡速度。由于试验材料对100 mmol/L的NaCl胁迫有一定耐性,因此,认为该胁迫浓度下根缘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其耐盐性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根缘细胞与玉米耐盐机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振轮  何凯  石纹豪  朱运峰  
【目的】明确不同外源维生素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提高甜玉米种子萌发率及培育壮苗的方法,为生产中选用维生素浸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储存1年以上的甜玉米品种"中甜1号"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10,50,100,200mg/L)的VB1、VB2、VB6、VB12、VPP、VM和VC在25℃条件下浸种24h后播种,研究甜玉米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对VB1、VB2、VB6、VB12、VPP、VM和VC处理的生理响应。【结果】除维生素B6(VB6)外,VB1、VB2、VB12、VPP、VM和VC处理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质量浓度浸种处理对甜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峰  
经10℃低温处理,耐冷品系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吉单415和冷敏感品系辽单632、铁单18萌发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适温处理相比变化趋势相同,GA3含量先升高再下降,ABA含量逐渐下降。耐冷品系郑单958和吉单415在低温处理条件下,GA3含量初期有所下降后明显升高,低温处理9d达到峰值,分别为416.79ng.g-1和441.36ng.g-1,上升幅度比辽单632、铁单18大。耐冷品系内源激素ABA含量下降的趋势较缓,并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575.2ng.g-1和596.52ng.g-1,铁单18和辽单632仅为466.23ng.g-1和354.63ng.g-1。GA3/ABA在不同品系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腾龙  朱恒光  顾万荣  魏湜  李晶  郝卫平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15%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DCPTA)对寒地春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芽试验5组处理为:清水(CKA1)、15%PEG-6000溶液(CKA2)、0.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1)、1.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2)、1.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3)。苗期实验5组处理为:清水(CKB1)、15%PEG-6000溶液(CKB2)、2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海军  周建斌  郑险峰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化控调节剂(赤霉素(GA),ZnSO4,矮壮素(CCC))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调节剂浸种可不同程度提高农大108和陕单902两个玉米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的干物重,其中不同品种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室内培养试验中,农大108和陕单902幼苗干物重的提高幅度分别为5.02%~40.83%和0.15%~33.14%;不同化控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GA有利于玉米幼苗高度的增加,而硫酸锌和CCC有利于玉米幼苗茎粗的增长。土培试验中,农大108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幅度为3.99%~19.66%。与对照相比,农大10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欣悦   湛东武   周富亮   梁思维   刘家奇   宁丹   段旭旋   蒋锋   刘鹏飞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辐照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解析UV-B辐照促进种子活力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甜玉米自交系T28种子为材料,设置0(CK),0.5,1,2,4和8 h共6个不同时长的UV-B辐照处理,对处理和对照(CK)种子萌发相关的表型指标、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UV-B辐照处理1 h时甜玉米自交系T28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UV-B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UV-B辐照处理1 h时达到最高。UV-B辐照处理1和2 h的甜玉米种子萌发72 h后,萌发种子的CAT、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对0(CK),1和2 h辐照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趋势表达分析,获得8个不同趋势的基因集profile(0—7),其中profile2中1716个转录本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rofile5中919个转录本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GO富集分析表明,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类别中,profile2基因集中富集最显著的分别为蛋白磷酸化、膜整体组件、转移酶活性和转移己糖基,profile5基因集中富集为翻译、核糖体、核糖体的结构组分。KEGG富集分析发现,profile2基因集中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注释在苯丙素类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profile5基因集中显著富集的通路为淀粉和蔗糖代谢、氧化磷酸化及蛋白酶体。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中13个基因与各样本表达量聚类分析表明,在处理1h样本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UV-B处理可以提高甜玉米种子的活力,处理时长1h的效果最显著,推测不同时长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成东  浦雪梅  李国树  冯建孟  
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紫茎泽兰叶水提取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率、鲜质量、胚根和胚芽长度及玉米幼苗的苗高、鲜质量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提取液浓度降至0.25%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同时,本试验还研究了玉米叶中丙二醛含量与紫茎泽兰提取液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紫茎泽兰叶提取物浓度的升高,玉米叶内丙二醛含量也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张春庆  
【目的】通过对影响玉米种子微波间歇干燥因素的研究,寻求适合玉米种子微波间歇干燥的条件。【方法】通过对干燥过程种子含水量和干燥后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对影响玉米种子微波干燥各个因素,包括微波输出时间比、种子初始含水量、微波承载重量和微波干燥功率进行研究。【结果】微波干燥功率和微波输出时间比是影响微波间歇干燥玉米的关键因素,其中在700W和800W微波干燥功率下,10%是较好的微波输出时间比,但在800W微波不间断干燥条件下,种子含水量应≤16.38%,在700W微波不间断干燥条件下,种子含水量应≤17.29%。在800W功率、10%和20%微波输出时间比条件下,采用间断干燥模式可以对初始含水量1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