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6)
- 2023(14537)
- 2022(12516)
- 2021(11792)
- 2020(9660)
- 2019(22538)
- 2018(22323)
- 2017(42351)
- 2016(22910)
- 2015(25909)
- 2014(25879)
- 2013(25852)
- 2012(24163)
- 2011(22150)
- 2010(22034)
- 2009(19994)
- 2008(19453)
- 2007(16836)
- 2006(14987)
- 2005(13551)
- 学科
- 济(99920)
- 经济(99817)
- 管理(61451)
- 业(58989)
- 企(46694)
- 企业(46694)
- 方法(40772)
- 数学(35336)
- 数学方法(35016)
- 中国(31586)
- 农(26650)
- 地方(24545)
- 业经(21877)
- 财(20716)
- 学(20247)
- 贸(19929)
- 贸易(19913)
- 易(19331)
- 农业(17969)
- 制(17395)
- 银(16413)
- 银行(16374)
- 环境(16142)
- 行(15877)
- 和(15730)
- 融(15618)
- 金融(15617)
- 技术(14970)
- 发(14692)
- 理论(14369)
- 机构
- 大学(327815)
- 学院(324559)
- 济(136428)
- 经济(133642)
- 管理(127178)
- 研究(117875)
- 理学(109260)
- 理学院(107990)
- 管理学(106351)
- 管理学院(105769)
- 中国(89428)
- 京(72076)
- 科学(71216)
- 财(59712)
- 所(59476)
- 研究所(54211)
- 中心(52121)
- 农(51794)
- 财经(47639)
- 北京(46795)
- 江(46624)
- 业大(46531)
- 范(45024)
- 师范(44638)
- 经(43519)
- 院(42659)
- 经济学(41152)
- 农业(40295)
- 州(38287)
- 经济学院(36991)
- 基金
- 项目(219585)
- 科学(172760)
- 研究(163161)
- 基金(159215)
- 家(138611)
- 国家(137440)
- 科学基金(117217)
- 社会(103048)
- 社会科(97678)
- 社会科学(97655)
- 基金项目(84226)
- 省(83462)
- 自然(74484)
- 教育(73866)
- 自然科(72741)
- 自然科学(72725)
- 自然科学基金(71419)
- 划(71147)
- 编号(66178)
- 资助(65857)
- 成果(54518)
- 发(50632)
- 部(49142)
- 重点(49099)
- 课题(46073)
- 创(45295)
- 国家社会(42589)
- 创新(42275)
- 教育部(42193)
- 科研(41415)
- 期刊
- 济(153350)
- 经济(153350)
- 研究(102408)
- 中国(66263)
- 学报(50099)
- 农(48153)
- 管理(47759)
- 科学(47644)
- 财(42189)
- 教育(38936)
- 大学(37933)
- 学学(35191)
- 农业(34172)
- 融(30578)
- 金融(30578)
- 技术(27818)
- 经济研究(25172)
- 业经(24692)
- 财经(23002)
- 图书(20222)
- 问题(19968)
- 经(19730)
- 业(18147)
- 贸(16503)
- 理论(15949)
- 世界(15915)
- 技术经济(15902)
- 科技(15784)
- 国际(14736)
- 现代(14727)
共检索到493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红扬
以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初稿版的发现为契机,开展其版本之比较研究。该文凡六版,五易其稿。自初稿至终稿,时间上跨越了半个世纪,写作和修订可分三个时期。早期形成的初稿以英文写作,与其他近现代学人一起,开启诗画关系研究新阶段;中期中文版问世,受滕固激发并与其呼应,亦与《谈艺录》相互参见;后期中文版修订与《管锥编》写作并行,二者美学与哲学思想亦互通。自初稿至终稿,打通新旧中西的初衷一以贯之,融汇学科门类的意识递次增进,议论分析愈见注重事物相反相成之关系。版本的递次修改,彰显个人学术之精进,也受时代风气和思想潮流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扬
我想介绍一下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因为钱钟书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话题。对学问家的钱钟书,大家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作为文学家的钱钟书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不妨看看一些有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譬如杨义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将钱钟书小说放在上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范围里来论述的,也就是说,在这一范围里钱钟书的创作才显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阎学武
在湘西沅江之滨,有一批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瑰宝,她就是"隐居"于湖南常德大河茶馆的沅州石雕。文章认为,作为沅江流域文化的翘楚,沅洲石雕材质五彩、独具特色,并融汇儒家文化、汲取中国画艺术形式、以"文、巧、润、韵"见长,赏玩每一幅精巧的石雕作品,都像是在品读一幅幅精心创作的五彩石上的文人画。
关键词:
文人画 沅州石雕 民间艺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利明
《易经》是元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国画呈现中国性的理论基础。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发现,中国画"象"、"道"、"意"、"神"、"变"、"生(写生)"、"线(线条)"、"位(经营位置)"、"类(随类赋彩)"、"观(观察方法)"等十大本体语言,全部根于易学基因。《易经》凝聚中国圣贤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历久而弥新,对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仍有着无穷的意义与启迪。
关键词:
中国画 易经 基因 象 线 位 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利明
《易经》是元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国画呈现中国性的理论基础。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发现,中国画"象"、"道""、意""、神"、"变""、生(写生)"、"线(线条)""、位(经营位置)""、类(随类赋彩)"、"观(观察方法)"等十大本体语言,全部根于易学基因。《易经》凝聚中国圣贤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历久而弥新,对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仍有着无穷的意义与启迪。
关键词:
中国画 易经 基因 象 线 位 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米娜
范生福先生兢兢业业从事美术文献研究工作几十年,他著作的《中国画十八描法》一书,集几十年来自己对中国绘画史论研究之大成。阅读本书,我们能够领略到他独特的治学风格:博采众长,提点精炼。该书擘肌分理,层次分明,主要囊括了三大板块:中国画论析要、中国画类析要和中国文人画论析要。在这三大部分中,作者融会贯通了我国国画画家、画史、画派三者的结合研究,对中国画的发展规律、技法特征、人文内涵、美学特征等,从物质层次到精神层次进行了客观的揭示和深入的探讨,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中国画十八描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在本书的开篇部分,范生福先生针对中国“十八描及用笔法”的相关理论悉数分析并总结认为:画论是历朝历代国画家通过毕生的绘画实践,总结而成的宝贵经验,这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唇辅相连的,因此对画论的研究应当与画家、画派和画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古往今来,
关键词:
十八描 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十八描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怀志
<正>在《〈夏山图〉:永恒的山水》(1975)一书中,方闻试图通过一种恰当的论述《夏山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纳入中国艺术史的叙事结构之中。首先,方闻研究方法概述。对作品断代和确定作者归属是方闻撰写此书的主要目的之一。他突破了以巴赫霍夫为代表的将沃尔夫林的风格论教条性地运用于中国书画研究的方法的局限性,将考古材料、传世作品与文献材料相互参考、比较,从而对《夏山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判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邱化宾
<正>近代以来,中国画艺术一度陷入“衰败论”的悲观氛围中,彼时美术界受救亡图存思潮影响,涌现出一批志在革新的艺术家,其中又以提出“改良论”的徐悲鸿为知名代表。纵观徐悲鸿中国画创作视域下的言论行为,基本都是围绕“国画改良”这一目标展开的,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人物及山水题材作品,充分阐释了“博采西方绘画所长”的理念,但又不盲目崇洋、全盘从之,同时呼吁对传统中国画优秀之处坚守、冠绝之处继承,由此奠定了“以西润中”的改良思想基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桃
高丽时期著名汉诗作家李齐贤被史书称为"诗界正宗",他的《益斋乱稿》包括诗四卷,长短句一卷,文六卷,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章。本文通过对韩国和我国国内现存可考的《益斋乱稿》各版本进行比勘,从编校、内容、刻版等方面入手,考察诸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期对李齐贤《益斋乱稿》的版本源流形成明晰的认识。
关键词:
《益斋乱稿》 李齐贤 版本 源流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焦晓军
随着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教学需求。本文认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设计技能,还应借助中国画教学加强对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视,增强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在传统艺术设计方面的修养,将我国民族艺术的璀璨瑰宝中国画吸收到教学中,改变艺术设计教学内涵的苍白,使其更有富有活力和张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艺术设计 中国画 教学研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连起
2008年8月8日,当峨冠博带的学子手捧竹简诵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当郑和船队劈波斩浪、丝绸之路金沙漫卷,当蔚蓝色星球上中外歌者深情吟唱《我和你》,当李宁奔跑过长长的奥林匹克画卷点燃主火炬,世界呼吸到5000年中华文化的悠远气息,也触摸到21世纪激情澎湃的中国胸怀。当沸腾的"鸟巢"渐渐平静,当奥运的光荣成为记忆,我们该如何盘点自己的所得,不负坚守百年的努力?又该怎样将源于奥运的激情,沉淀为奋进的底气,化为前行的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