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4)
2023(4846)
2022(3825)
2021(3861)
2020(2847)
2019(6808)
2018(6927)
2017(10526)
2016(7174)
2015(8281)
2014(8163)
2013(7235)
2012(6853)
2011(6357)
2010(6626)
2009(5624)
2008(5433)
2007(4964)
2006(4530)
2005(4320)
作者
(19111)
(15704)
(15679)
(14977)
(10018)
(7652)
(7270)
(6487)
(6198)
(5864)
(5419)
(5355)
(5224)
(5222)
(5194)
(5136)
(5048)
(4839)
(4805)
(4656)
(4186)
(4130)
(3961)
(3866)
(3866)
(3722)
(3574)
(3495)
(3412)
(3329)
学科
教育(20127)
(13752)
经济(13718)
中国(11905)
管理(10756)
理论(8519)
教学(8020)
(8008)
(7936)
(6156)
企业(6156)
方法(5033)
(4756)
(4629)
学法(4363)
教学法(4363)
思想(4326)
发展(4227)
(4105)
政治(4093)
数学(4083)
研究(4035)
数学方法(3945)
(3933)
思想政治(3803)
政治教育(3803)
治教(3803)
德育(3761)
(3728)
学理(3719)
机构
大学(89792)
学院(84188)
研究(37892)
教育(28995)
科学(24219)
(22987)
师范(22734)
(22397)
中国(22113)
(22037)
经济(21107)
(20087)
管理(20061)
师范大学(18905)
研究所(18397)
(16861)
技术(16452)
理学(16411)
(16244)
理学院(16040)
中心(15817)
北京(15382)
管理学(15374)
管理学院(15212)
职业(14503)
(14107)
农业(13453)
业大(13105)
(12489)
研究院(11322)
基金
项目(53177)
研究(44219)
科学(41116)
基金(32673)
教育(30250)
(29847)
国家(29417)
社会(22720)
(22641)
科学基金(22557)
(22114)
社会科(20952)
社会科学(20945)
编号(20539)
成果(20308)
课题(19268)
(16413)
基金项目(15506)
重点(14526)
自然(14106)
资助(13833)
自然科(13726)
自然科学(13717)
自然科学基金(13471)
(13206)
规划(13079)
(12713)
(12179)
项目编号(11974)
(11539)
期刊
教育(50928)
研究(37028)
中国(32805)
(26099)
经济(26099)
学报(17347)
(14918)
大学(13832)
科学(13735)
职业(13318)
技术(12626)
学学(11169)
农业(10433)
技术教育(8914)
职业技术(8914)
职业技术教育(8914)
管理(8752)
(8580)
(6324)
论坛(6324)
高等(6221)
(6189)
(5938)
金融(5938)
图书(5520)
高等教育(5316)
(5289)
成人(5235)
成人教育(5235)
业大(4780)
共检索到149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婷婷  
钱端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宪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主持筹备北京政法学院,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政治学和法学人才。他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学、政治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法学和政治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许晓东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姚启和,许晓东建国以来的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变革时期是人才辈出的时期。几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曲折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著名的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美凤  蒋锋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办学经验。本文论述了竺可桢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即以求是精神为核心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还总结了竺可桢教育实践的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向田  
叶企孙的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是清华历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因材施教、广聘名师、通才教育、前瞻性的科学眼光对清华物理系、理学院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并培养出一批卓越人才,进而开拓、促进我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提倡的重基础、重教学、重科研、重实验则为培育人材提供了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接贵霞  
许崇清(1888—1969),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哲学家,公认的"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毕生坚守教育事业,曾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先后提出了"教育本质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主张,在教育学和教育哲学领域开创了一个新体系。许崇清,别号志澄,1888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8岁丧父,家道中落,1900年到湖北姑丈家寄养,在当地一所教会学校开始了学习生涯。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第七高等学校。1918年,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毕业,随后转入帝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晓敏  
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位活跃于晚清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所创办的实业学校注重德育,其教育目的、办学范式、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育对象都与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根本不同,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宗顺  
蔡元培与蒋梦麟是师徒、同乡,具有相近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均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在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具有前后相承的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实践方面,师徒相继、蔡规蒋随,共同成就了北大的现代声誉。高等教育思想方面,从“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学术至上”的大学理想,到“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模式,蔡元培开风气之先,蒋梦麟则坚守余绪,共同为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在中国高教领域生根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顾定倩  
吴燕生20世纪30年代在沈阳和北京先后举办过两所聋校,之后长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是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史和中国共产党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人民教育家。本文介绍他的聋教育实践,分析他的聋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他在聋教育实践中体现出的四个特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长法  李红梅  
王志莘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金融学家和教育家。早年,他任职中华职业教育社,怀抱"职教救国"信念,躬身实践职业教育,引介西方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矢志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理论的探讨,重视职业补习教育和商学教育,对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姚启和 朱九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从1953年起领导和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30多年,工作中颇多建树,在我国高教界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笔者曾概略地作过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提高质量是我们的中心任务”;2....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书娟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荣德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独树一帜。他提倡职业教育与实业发展的相互促进,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举,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操练的结合,这些思想和做法,对于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孙禺  赵琳  田慧君  
李卓宝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开拓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她以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之中。她的高等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理念、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李卓宝高等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首先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并深植于清华大学教育实践沃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伟   黄艺   陈若昉  
教育实践的终结性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本纳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育实践具有终结性,认为教育实践与其他人类实践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实践以预设自己的终结为基础。教育实践三个行动维度中的终结具有不同的尺度:作为对未成熟者的自我否定的强制关系的教育行动,终结尺度是教育主体间关系从“管理性强迫”转向“可逆”;作为教育性—教养性教学的教育实践,终结尺度是学习者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判断;作为向社会行动领域过渡的教育实践,终结尺度是学习者参与人类总体实践的自我负责与代际互动。教育实践终结性的主要特征是“有确定的界限而无明确的边线”,“有确定的界限”意味着教育实践终结时既不能“教育不足”也不能“教育过度”,“无明确的边线”意味着教育实践的终结没有明确的时间边界且随时可能获得新的教育实践起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宗顺  
蒋梦麟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朱宗顺蒋梦麟(1886-196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于1908年赴美留学,1912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研究教育,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归国后,他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论文,鼓吹“个性教育”,被西方学者誉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