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5)
- 2023(12156)
- 2022(10660)
- 2021(9792)
- 2020(8409)
- 2019(19257)
- 2018(19223)
- 2017(36038)
- 2016(20031)
- 2015(22968)
- 2014(23233)
- 2013(22582)
- 2012(21164)
- 2011(19130)
- 2010(19488)
- 2009(18082)
- 2008(18079)
- 2007(16969)
- 2006(14570)
- 2005(12930)
- 学科
- 济(80898)
- 经济(80815)
- 管理(60301)
- 业(58846)
- 企(49972)
- 企业(49972)
- 方法(34842)
- 数学(29434)
- 数学方法(29085)
- 农(22941)
- 中国(21819)
- 财(20462)
- 技术(20070)
- 业经(19464)
- 地方(18641)
- 制(17479)
- 学(17425)
- 理论(15451)
- 农业(14897)
- 贸(13621)
- 贸易(13613)
- 银(13430)
- 银行(13385)
- 和(13326)
- 易(13127)
- 技术管理(12809)
- 行(12733)
- 体(12612)
- 产业(12513)
- 务(12374)
- 机构
- 学院(287528)
- 大学(284174)
- 济(113913)
- 经济(111192)
- 管理(109518)
- 研究(96050)
- 理学(93165)
- 理学院(92119)
- 管理学(90451)
- 管理学院(89912)
- 中国(72529)
- 京(61018)
- 科学(60668)
- 财(52620)
- 农(51040)
- 所(49793)
- 江(47079)
- 中心(45065)
- 研究所(44974)
- 业大(44109)
- 财经(40926)
- 农业(40090)
- 北京(38539)
- 范(38248)
- 师范(37802)
- 州(37292)
- 经(36697)
- 院(34873)
- 技术(34738)
- 经济学(33723)
- 基金
- 项目(186741)
- 科学(145370)
- 研究(138745)
- 基金(129819)
- 家(113098)
- 国家(112074)
- 科学基金(95155)
- 社会(84749)
- 社会科(80221)
- 社会科学(80197)
- 省(78033)
- 基金项目(68968)
- 教育(64785)
- 划(64127)
- 自然(60342)
- 自然科(58919)
- 自然科学(58899)
- 编号(58257)
- 自然科学基金(57859)
- 资助(52379)
- 成果(47530)
- 创(43488)
- 重点(42339)
- 课题(41944)
- 发(41870)
- 部(40049)
- 创新(39857)
- 科研(35058)
- 项目编号(35033)
- 大学(34474)
共检索到436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靖忠 关军
钢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日益表现出集聚的特征,而产业集群从创新的视角看是一个创新网络,其网络创新能力影响到集群的竞争实力与发展前景。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是集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钢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应能够体现出其行业特征。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对钢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钢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以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经模糊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结果。选取唐山地区钢铁产业集群为对象,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总结综合评价结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岱 陈溪
一、引言积极的技术创新被认为是韩国钢铁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韩国政府鼓励钢铁工业发展重大技术的实用化和海外建厂,如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芝 何枫 雷家骕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及DEA-Tobit模型,选取了我国钢铁上市企业2005~2008年间的数据,引入了钢铁企业对能源及水、电等资源的消耗,研究了该时期内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
关键词:
资源消耗 企业规模 科技创新 技术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治河 谢忠泉
本文提出了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创新管理前沿理论———产业创新系统及其相关理论,分析了钢铁产业创新的特点,提出三项管理措施,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问题,最主要的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管理薄弱及产业创新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提升我国钢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是用产业创新系统思想来指导钢铁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发展钢铁产业的良策;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为工艺创新;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可通过积极有效的产业创新政策得到解决。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谢忠泉 张治河
本文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出发,根据产业创新系统相关原理,分析了钢铁产业创新的特点,并构建出钢铁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创新系统的角度出发,在钢铁产业创新政策系统、技术系统、环境系统和评价系统等方面,阐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与产业创新系统的不谋而合之处,以及产业创新系统超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为设计之处,并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伟进 陈伟 郭明晶
文章提出了运用模糊白化法实现定性指标定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数变异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以及考察指标关联系数变异水平这四个有机相连部分的评价模型。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钢铁产业的实证分析,认为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突破口主要是降低SO2排放量、改善产品结构和区位布局;虽然近几年钢铁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提高,但进一步提高生态化水平仍然是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一、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和现状(一)中国钢铁工业的成就建国48年(1949~1996)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致力于发展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我国只生产15.82万吨钢,居世界第26位。经过恢复和发展,1957年产钢535...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亚飞 郑明慧
钢铁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但是与全国钢铁第一大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河北省钢铁企业弱的科技创新能力。纵观战后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其中日本、韩国的经验尤其重要。对于我省钢铁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力 王燕燕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雅蕊 马玎
选取2007~2014年钢铁产业中节能环保、回收利用领域的4272项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了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对我国钢铁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网络密度对多维邻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技术邻近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大部分钢铁组织处于过度技术邻近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制度邻近与创新绩效呈正向关系;而网络密度正向调节技术邻近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基于此,建议我国钢铁产业创新组织适度降低技术邻近度,强化制度邻近优势,同时,增加网络密度以发挥技术邻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丽晖 李玉凤 高会姣
本文以循环经济为研究背景,为实现河北省钢铁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以生态效率为主线,探讨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效率的内涵,构建钢铁产业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核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从不期望产出的角度出发,将钢铁产业的环境负荷作为一种非期望输入引入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从而构建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效率模型。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促进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化转型给出改进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连莲 李孟刚 叶旭廷
经济新常态下,钢铁产业"去产能"任务艰巨,涉及经济、社会、区域发展、人员就业等多方面问题,如何合理平稳地实现钢铁产业"去产能"至关重要。新常态下钢铁企业不应简单地以产值、财税贡献为基础做"加法",而应以经济增长极限、市场容量限制、资源与环境约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区域产业定位、物流设施等约束条件为极限做"减法"。有关部门应建立钢铁产业"去产能"的评价标准体系,确定"去产能"的规模与范围;还应建立环境预算制度,引导钢铁企业"去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钢企减量提质增效;结合企业的财务和就业负担,统筹协调"去产能"。
关键词:
钢铁产业 结构调整 负担约束 去产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新
本文通过对全球钢铁产业集中度与其上下游产业集中度进行比较,分析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意义,指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并提出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产业集中度 钢铁产业 联合 重组 并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蒋同明 白素霞
钢铁产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陷于泥潭之中,我国钢铁产业也难独善其身,国内钢铁产量一度出现负增长。2012年,我国钢铁产业出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次全行业亏损。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发布2012年中报的23家钢铁板块企业中,6家企业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其余17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梅 陈鹏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关键词:
钢铁产业 产能过剩 综合指数 灰色预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