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2)
2023(2639)
2022(2172)
2021(2449)
2020(1673)
2019(4052)
2018(4092)
2017(5625)
2016(4523)
2015(5402)
2014(5458)
2013(4350)
2012(4032)
2011(3988)
2010(4213)
2009(3222)
2008(3067)
2007(2856)
2006(2657)
2005(2586)
作者
(9076)
(7350)
(7345)
(7193)
(4607)
(3567)
(3566)
(3235)
(2874)
(2858)
(2605)
(2573)
(2437)
(2426)
(2379)
(2321)
(2312)
(2246)
(2235)
(2170)
(2151)
(1999)
(1906)
(1794)
(1779)
(1756)
(1621)
(1589)
(1575)
(1568)
学科
教育(19576)
中国(9760)
理论(6871)
教学(6176)
(4343)
(4179)
经济(4174)
思想(4104)
管理(3910)
政治(3857)
思想政治(3627)
政治教育(3627)
治教(3627)
德育(3596)
(3389)
高等(3333)
(3295)
发展(3217)
学校(3145)
改革(3144)
研究(3104)
(3095)
学法(3071)
教学法(3071)
教育改革(2787)
学理(2775)
学理论(2775)
职业(2436)
技术(2412)
(2334)
机构
大学(51442)
学院(47863)
教育(27081)
研究(20675)
(19368)
师范(19308)
师范大学(16108)
职业(13746)
(13045)
技术(12067)
科学(11527)
教育学(10410)
(10215)
职业技术(9465)
(9428)
北京(9387)
研究所(9275)
管理(8668)
(8333)
技术学院(7996)
经济(7768)
中心(7705)
教育学院(7682)
中国(7677)
(7425)
理学(7113)
(7108)
理学院(6878)
管理学(6512)
管理学院(6385)
基金
研究(28944)
项目(26744)
教育(23870)
科学(22181)
成果(15883)
编号(15756)
课题(15243)
社会(14307)
基金(14156)
(13748)
(13154)
社会科(13045)
社会科学(13043)
(12580)
(11194)
国家(10863)
规划(10535)
(9710)
项目编号(8954)
年度(8885)
研究成果(8817)
(8489)
科学基金(8180)
(7958)
重点(7946)
(7933)
(7925)
阶段(7906)
(7660)
教育部(7609)
期刊
教育(48412)
研究(25873)
中国(22609)
职业(13685)
(10484)
经济(10484)
技术(10205)
技术教育(9219)
职业技术(9219)
职业技术教育(9219)
学报(6154)
大学(6018)
(5565)
论坛(5565)
高等(5365)
成人(5205)
成人教育(5205)
高等教育(4739)
科学(4713)
职教(4600)
(4231)
(3799)
学学(3712)
(3712)
发展(3690)
(3690)
比较(3465)
图书(3315)
教研(3005)
高教(3005)
共检索到86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鸿翔  
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大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这种发展受到了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很大影响。传播者中很多人兼具中西学背景,他们以自己的学识和体验推动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转型,钟道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凭借良好的西方职业教育背景,积极投身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活动。他所撰写的大量专业论著不仅丰富了国内的职教理论,更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提出了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这些对策思路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艳莉  李妍  
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12-1915年传播的起步阶段,1916-1926年传播的繁荣阶段,1927-1949年传播的变通阶段。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学的萌生、开阔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人的国际视野、丰富了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改革。反思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路径为:加强原创,自觉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学;立足本土,扎根中国实际传播西方职业教育学;扩展领域,多维途径传播西方职业教育学;理性思考,批判分析西方职业教育学的传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牛金成  
钟道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翻译家。他主张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委员会和专职人员负责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设校及设科之前要广泛调查,便于实地练习,要通判筹划,经济合理,做到可持续性;课程"以适当技能为主体,专门知识次之,普通知识又次之",凸显实地教学练习;主张知识、技能与专业三者训练并进,对"有学识者辅以经验,有技能者佐以知识,同时以师范训练完成之";家事教育是女子必备教育,学校要与家庭、工厂三方合作进行教学;职业补习教育是续普通教育后的强制性义务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峻  刘艳春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起源,它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通过"工读结合"的方式对平民进行"实科教育"。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农耕经济的凋敝与社会贫困的加剧、"三民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以及西方"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与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祥光  
郑文汉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重要骨干,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是推动职业指导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先驱之一。他主张服务还须救国,重视职教师资培养,倡导教育界与职业界加强联系合作。他引介国外的职业心理学知识、职业指导理论,介绍国外职业指导发展概况,并积极探索本土的职业指导理论发展,开展有益的职业调查测验,推进职业指导工具建设,给予职业青年适切建议。郑文汉在民国时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加速了国外职业教育元素引介的进程,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对当时的青年就业择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东  
建教合作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国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对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政策措施、实施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长法  李红梅  
随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和职业指导史研究等。这些研究,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敦楷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展开,中国近代企业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西方科学管理浪潮的波及下主动积极吸纳异域管理思想文明成果,推动中国近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当时的企业家在移植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注意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及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不迷信和拘泥于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竞蓉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近现代最早从事职业教育实验活动的团体。上世纪20、30年代,该社进行的中华职业学校教育实验活动和江苏昆山徐公桥农村职业教育实验活动,推动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变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艳  谢长法  
民国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从西方引入我国,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西方先进职业补习教育的驱使。鉴于此,一批知识分子、报刊机构、社会团体及地方教育机关等充当了引进与传播的主体,通过出国考察、译介书籍、著书发文、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并努力在各地试行。在此过程中,显现出主体多层次、信息单向性、内容多样化、传播形式以有组织引进与分散传播相结合的特点,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补习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栋  
民国时期江西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其在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办学形式及办学层次的多样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与扶持力度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方面为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东  
民国时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保持了70%左右的较好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为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教育主管机关、各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团体也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就业。梳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脉络,研究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对于指导当今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立程  
1917—1937年,是华北地区职业教育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黄炎培通过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职业教育社等教育团体,在公共网络与私人网络的相互交织中,调动相应的社会资源,通过考察山西、直隶、河南等华北各省职业教育及社会经济状况,制订通过华北各省市的职业教育计划及实施、改进方案,对华北职业教育进行直接统筹规划并提出建议,促进了华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长足进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梦越  楼世洲  
年会是社会生活领域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是一个团体的重要实践活动方式,更是社会生活各领域的"记录者"。民国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一个民间教育团体,在其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召开了众多的会议,而年会作为其全国性的年度会议,既是其主要的实践活动形式,同时也记录着其"生命发展"的历程。通过具体阐述民国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的年会,分析年会活动的特点及内容概况,展现民国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生命图景",揭示中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为当前开展会议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镜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