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8)
2023(10905)
2022(9134)
2021(8026)
2020(6440)
2019(14293)
2018(13693)
2017(25205)
2016(13941)
2015(15046)
2014(14737)
2013(14595)
2012(13798)
2011(12779)
2010(12822)
2009(11604)
2008(11295)
2007(9968)
2006(9010)
2005(8282)
作者
(45319)
(37890)
(37800)
(35440)
(24042)
(18459)
(16764)
(14885)
(14461)
(13507)
(13068)
(12560)
(12377)
(11976)
(11965)
(11763)
(11470)
(11248)
(11015)
(10874)
(9869)
(9364)
(9321)
(8709)
(8574)
(8573)
(8456)
(8338)
(7788)
(7611)
学科
(61343)
经济(61282)
(36047)
管理(35083)
(25839)
企业(25839)
中国(20132)
方法(20108)
地方(19712)
(19183)
数学(17560)
数学方法(17429)
业经(15073)
农业(13529)
(13040)
(12514)
贸易(12503)
(12073)
(11896)
地方经济(11152)
(11030)
环境(10953)
(10681)
金融(10678)
(10619)
银行(10555)
(10265)
技术(10164)
(10093)
产业(8667)
机构
学院(201606)
大学(198983)
(81983)
经济(80380)
研究(79216)
管理(70789)
理学(60908)
理学院(60046)
管理学(58903)
管理学院(58553)
中国(57225)
科学(52642)
(50491)
(43338)
(43197)
农业(40257)
研究所(39691)
业大(38201)
中心(34756)
(34620)
(31406)
(28004)
(27691)
北京(27298)
财经(27211)
(27096)
师范(26627)
科学院(25896)
农业大学(25727)
(25052)
基金
项目(139367)
科学(107915)
基金(99244)
研究(94075)
(91032)
国家(90237)
科学基金(74707)
社会(60228)
(57335)
社会科(57165)
社会科学(57152)
基金项目(52746)
自然(49678)
自然科(48559)
自然科学(48540)
(48483)
自然科学基金(47671)
教育(41921)
资助(39306)
(36610)
编号(35666)
重点(32312)
(29797)
计划(28994)
(28873)
发展(28041)
创新(27996)
成果(27758)
(27582)
科研(27140)
期刊
(94137)
经济(94137)
研究(57792)
(47330)
中国(45924)
学报(43721)
科学(36507)
农业(32533)
大学(31054)
学学(29789)
管理(26284)
(24229)
教育(21192)
(19722)
金融(19722)
业经(17544)
(17481)
经济研究(15737)
技术(15715)
财经(13025)
业大(12770)
问题(12468)
科技(11438)
(11412)
(11281)
农业大学(11080)
商业(10197)
(9780)
技术经济(9499)
资源(9404)
共检索到309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志强  程增书  
以田间玉米植株上自然生长的、在人工模拟条件下保存近一年的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为试材.用改良Czapek液为基本培养基.对钙调素与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钙、钙调素拮执剂和钙螯合剂时.有近30%的孢子能很好萌发.经拮抗剂和螯合剂处理后.孢子的萌发因药物的种类或浓度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因药物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外加3mmolCa~(2+)后.除个别外、基本上都能恢复到与对照相似的程度.说明药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是由于孢子受损所致.试验结果初步提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时需钙.也说明此过程还可能与钙调素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贵林  贾开志  
以耐热性不同的农友茄和二苠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钙、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和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sulfonamide]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40℃/40℃,昼/夜)茄子幼苗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GSH)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TFP和W7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茄子幼苗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同时,对SOD和POD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加剧了GSH的破坏和Pro的积累;而Ca2+处理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茄子幼苗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永山  谷守芹  董金皋  董秉芳  
目的研究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调控作用,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玉米大斑病的有效防治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利用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玉米大斑病菌,观测该抑制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发育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U0126对玉米大斑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影响,可以形成正常的菌丝、分生孢子,但分生孢子萌发时间晚,芽管短,分生孢子萌发百分率和附着胞产生数目下降,玉米叶片的发病时间延迟2~3d,发病率下降30%左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U0126对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产生的抑制程度随着浓度增加而上升,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志敏  郝杰  李志勇  董金皋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通过降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产生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分别激活下游的Ca2+途径和蛋白激酶C。研究表明,PLC与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及发育过程有关。利用PL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初步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PLC的功能。结果显示,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抑制剂浓度升高而增强;并且可引起芽管的缩短和不规则膨大。此外,U-73122也可以导致病菌粗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明显降低。由此说明PLC可以通过影响菌丝及芽管的极性生长,而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发育;同时参与病菌的毒素合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勇  乔健  赵立红  金继昌  胡云峰  栾智华  王慧煜  
为探讨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对犬肾上皮细胞(MDCK)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各周期时相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液体闪烁法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5、10和15μmol/L浓度的TFP对MDCK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各周期时相的百分率、胸苷激酶(TK)的活性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阳性率。结果表明:给药3 d后,各浓度TFP对MDCK细胞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G0/G1期的细胞比率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内TK的活性和PCNA的表达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伏毅   王艳   高鹏   黄敏   陈浩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对钴(Co)胁迫下种子萌发及钴富集的影响,为植物在重金属环境中生长寻找解决办法,也为利用植物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提供潜在方法。通过不同浓度Co (0.1、0.2、0.5、0.7、1.0、20.0mmol·L~(-1))胁迫处理,探明Co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为0.7 mmol·L~(-1),该浓度作为Co胁迫浓度,用于研究外源EDTA、EGTA对Co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EDTA (0.1、0.2、0.5、0.8、1.0、2.0 mmol·L~(-1))、EGTA (0.1、0.2、0.5、1.0、2.0、5.0 mmol·L~(-1)),测定EDTA和EGTA对Co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显著恢复浓度,并测定了显著恢复浓度下,紫花苜蓿种子体内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Co含量等。结果表明,Co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幼苗体内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显著增加(P <0.05),而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Co含量显著增加,达到2 000 mg·kg-1 (以干重计)。外源0.8 mmol·L~(-1) EDTA和1.0 mmol·L~(-1) EGTA处理对Co胁迫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长度均得到显著恢复,幼苗体内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证明,Co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幼苗体内大量吸收Co,产生毒性作用,活性氧代谢平衡被打破是抑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原因之一,金属螯合剂EDTA、EGTA减少幼苗对Co的富集作用,对Co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具有缓解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国存  周洪显  崔四平  马春红  魏建昆  
0.5MPaPEG-6000胁迫24h明显刺激三叶期玉米幼苗,第三叶质膜ATPase活性提高,并且Vmax增加近一倍,而Km值却降低;水分胁迫下渗透调节因子脯氨酸累积,K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渗透调节的起动与质膜ATPase活性上升可能无直接关系。实验也表明质膜ATPase活性被三氟拉嗪(TFP)促进而受钙调素抑制,由此推断质膜ATPase在钙调素参与的磷酸化后活性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成  黄艳花  梁庆平  蒋益敏  吴地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期获得大量分生孢子或带大量分生孢子的菌粒接种体,为大田开展抗病性鉴定接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从玉米大斑病典型病斑中分离出来的菌株为试材,探索25种谷物粒培养基、8个温度梯度、7个培养时间段、5种不同光照、菌株代数从第3至10代等条件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分生孢子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小麦100 g、甘露醇2. 5 g、玉米叶15 g的9号培养基最佳,产孢量最多,产孢量为1. 69×105个/g; 20℃温度条件下培养产孢量最多;培养时间在11 d内,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显著增加,培养时间在11~25 d,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显著减少;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高;供试菌株不同代数产孢量差异显著,以第3代产孢量最多,第3~10代产孢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递减。【结论】能促进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增加的最佳谷物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100 g、甘露醇2. 5 g、玉米叶15 g的9号培养基;该培养基在20℃、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条件下,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培养时间在11 d内,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越高;菌株不同代数产孢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递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胜泽  刘星晨  王海祥  赵洁  赵立卿  郑亚男  巩校东  韩建民  谷守芹  董金皋  
【目的】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是由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引起的一种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本研究旨在确定影响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明确GATA家族成员基因在分生孢子形成时期的表达特征,为深入解析调控病菌发育及致病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试材,探索13种不同培养基(乳糖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茎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茎秆琼脂培养基、玉米叶片葡萄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震  傅俊范  景殿玺  周如军  李自博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考察二比空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24小时定点监测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二比空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0.8℃,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5℃,日平均湿度分别低3.4%和8.2%。二比空栽培模式病情指数比常规栽培模式低11.4,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低16.0。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3种栽培模式温湿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桑建荣  蒋明义  陈永昌  
以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NO与Ca2+和钙调素(CaM)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Ca2+鳌合剂、Ca2+通道阻塞剂和CaM拮抗剂预处理均抑制了水分胁迫诱导的NO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提高,同时也能抑制水分胁迫诱导的叶片线粒体NO产生,而对叶绿体NO产生并没有影响;NO清除剂羟基2苯基4,4,5,5四咪唑1羟基3氧化物(2-4-carboxypheny 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能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Ca2+和CaM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小刚  余俊杰  彭化贤  
选择了7个抗性较稳定的玉米品种作为试材,研究了大斑病慢发性抗病性的品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慢发性抗病性的品种具有以下特性:(1)潜育期较长;(2)病情发展较缓慢;(3)单株总病斑数少,百分病叶面积小;(4)穗三叶病斑数少及病叶面积小;(5)病斑扩展速度较慢;(6)产量影响不显著。利用潜育期、发病盛期的单株病斑数及穗三叶病斑数可以作为玉米慢大斑抗病品种的选育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温典  田兰  张晓玉  巩校东  张运峰  谷守芹  范永山  
以前期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强毒菌株和弱毒菌株为试材,旨在探讨不同毒性玉米大斑病菌侵染对寄主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影响。在确定了检测玉米PPO活性的最佳反应体系及最佳酶活测定时间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PPO活性的方法;探讨了玉米大斑病菌强毒菌株YC和弱毒菌株01-23T侵染对寄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优化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弱毒菌株01-23T侵染对寄主防御酶PPO的影响与强毒菌株YC有很大不同,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引发寄主防御反应,使寄主防御酶活性升高、抵抗力得以维持。为深入探讨玉米大斑病菌与玉米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海军  周建斌  郑险峰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化控调节剂(赤霉素(GA),ZnSO4,矮壮素(CCC))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调节剂浸种可不同程度提高农大108和陕单902两个玉米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的干物重,其中不同品种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室内培养试验中,农大108和陕单902幼苗干物重的提高幅度分别为5.02%~40.83%和0.15%~33.14%;不同化控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GA有利于玉米幼苗高度的增加,而硫酸锌和CCC有利于玉米幼苗茎粗的增长。土培试验中,农大108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幅度为3.99%~19.66%。与对照相比,农大10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楠  李青为  曹志艳  张娇  郝志敏  董金皋  
【目的】对玉米大斑病菌胞外黑色素的种类进行确定,探索影响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胞外黑色素产量的因素。【方法】利用酸碱沉淀法提取玉米大斑病菌01-23(野生型)菌株和1,3,8-三羟基萘还原酶(3HN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St3hnr-3的胞外黑色素,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确定黑色素的种类。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物质,确定影响胞外黑色素产量的因素。【结果】玉米大斑病菌胞外黑色素不同于DHN黑色素,2种黑色素的理化性质相似,溶解于热碱溶液,且与FeCl3反应产生沉淀。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加入酪氨酸和三环唑分别使胞外黑色素的产量提高了2倍和1.5倍,而Cu2+浓度低于0.5μmol.L-1利于胞外黑色素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