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6)
- 2023(2626)
- 2022(2473)
- 2021(2346)
- 2020(2076)
- 2019(4873)
- 2018(4884)
- 2017(9329)
- 2016(5070)
- 2015(5994)
- 2014(6262)
- 2013(6014)
- 2012(5900)
- 2011(5396)
- 2010(5551)
- 2009(5308)
- 2008(5646)
- 2007(5152)
- 2006(4672)
- 2005(4113)
- 学科
- 济(23527)
- 经济(23500)
- 贸(16500)
- 贸易(16491)
- 易(16006)
- 管理(14544)
- 业(12730)
- 方法(12359)
- 企(11422)
- 企业(11422)
- 数学(10035)
- 数学方法(9879)
- 学(6453)
- 关系(6182)
- 出(5765)
- 口(5181)
- 出口(5175)
- 出口贸易(5175)
- 中国(5165)
- 财(4967)
- 地方(4918)
- 农(4773)
- 理论(4562)
- 国际(4235)
- 业经(4063)
- 制(3955)
- 贸易关系(3550)
- 概况(3348)
- 各国(3323)
- 国际贸易(3280)
- 机构
- 大学(81029)
- 学院(79755)
- 济(33835)
- 经济(33129)
- 研究(28378)
- 管理(26826)
- 理学(23059)
- 理学院(22762)
- 管理学(22133)
- 管理学院(22026)
- 中国(21105)
- 科学(18038)
- 京(16657)
- 所(15480)
- 财(14357)
- 研究所(14005)
- 农(13742)
- 江(12667)
- 中心(12114)
- 财经(11539)
- 业大(11532)
- 农业(11202)
- 贸(10754)
- 范(10613)
- 院(10560)
- 北京(10464)
- 师范(10446)
- 经济学(10416)
- 经(10355)
- 州(9960)
- 基金
- 项目(48552)
- 科学(36750)
- 基金(34734)
- 研究(33743)
- 家(30854)
- 国家(30592)
- 科学基金(24817)
- 社会(20720)
- 社会科(19593)
- 社会科学(19589)
- 省(18088)
- 基金项目(17805)
- 自然(16516)
- 自然科(16167)
- 自然科学(16163)
- 自然科学基金(15875)
- 资助(15727)
- 教育(15715)
- 划(15607)
- 编号(13358)
- 成果(11339)
- 重点(11185)
- 部(11166)
- 发(10240)
- 科研(9919)
- 创(9520)
- 大学(9442)
- 课题(9411)
- 教育部(9282)
- 计划(8981)
共检索到125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薇
2012年10月2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积极应对国际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认为,钓鱼岛争端给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并不是中日经贸关系改变的唯一原因;在钓鱼岛问题上,要继续宣示主权,维护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要维护和发展民间经贸关系,不宜提对日进行经济制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整体是非对抗性的,但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的局部对抗性矛盾依然存在。如今,日方拒不承认中日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和曾经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而企图以军事实力、日美同盟制约中国。这就使钓鱼岛这一局部争议,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全局。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抚今思昔,对钓鱼岛问题追根溯源,了解这一领土争议的来龙去脉,从日本对华战略演变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先华 王长源 郭际 谭玲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扰动性事件对经贸活动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本文以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为例,应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评估该事件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钓鱼岛事件"对中国经济系统产生了连锁的负面效应,国内总产出、投资、储蓄、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如总产出的损失值约为6380.7405亿元,约占2012年总产值的0.5%。本研究可以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类似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所得研究结果也可为政府有关部门评估政治争端的影响和制定国际贸易政策,以及企事业单位规划外贸战略时提供实证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以钓鱼岛问题为视角观察,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反映出日本执政党内两条不同的对华路线。1972年9月田中角荣执政期间,中日双方搁置钓鱼岛争议,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山口县出身的安倍晋三执政以来,钓鱼岛问题引发中日冲突的潜在危险在增大。中日关系的改善有赖于三个层次的努力:一是以可持续安全观为导向,妥善处理钓鱼岛等敏感问题;二是以海洋事务对话磋商为平台不断推进对话协商与合作,防止事态恶化;三是以澄清钓鱼岛归属真相的对话交流为基础,纠正日方的系统性错觉,促使
关键词:
中日关系 钓鱼岛 可持续安全 系统性错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以钓鱼岛问题为视角观察,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反映出日本执政党内两条不同的对华路线。1972年9月田中角荣执政期间,中日双方搁置钓鱼岛争议,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山口县出身的安倍晋三执政以来,钓鱼岛问题引发中日冲突的潜在危险在增大。中日关系的改善有赖于三个层次的努力:一是以可持续安全观为导向,妥善处理钓鱼岛等敏感问题;二是以海洋事务对话磋商为平台不断推进对话协商与合作,防止事态恶化;三是以澄清钓鱼岛归属真相的对话交流为基础,纠正日方的系统性错觉,促使两国民间感情改善。
关键词:
中日关系 钓鱼岛 可持续安全 系统性错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苏崇民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思考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苏崇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侵略国的日本受到制裁并被迫退还侵占别国领土之后,在中日两国之间,从70年代开始,竟出现了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之争,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前景投下了一道不祥的阴影。几个无人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小荣
去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日双方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江泽民总书记访日和日本天皇访华,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高潮。在迎接邦交2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在全面恢复的基础上出现迅猛发展势头。中日贸易继上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后继续大幅度增长;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呈现高潮;中日技术贸易创历史最好水平。双边经贸合作取得较好的成果。一、中日贸易据中国海关统计,1992年中日贸易额为253.79亿美元,较1991年增长25.1%。其中,中国出口116.99亿美元,进口136.8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4.4%和36.6%。中方由1990、1991两年的连续顺差转为逆差,逆差额达19.81亿美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大慧 赵罗希
战后美国主导对日媾和,通过《旧金山和约》获得冲绳等岛屿的托管权,但同时给予日本对这些领土的"剩余主权"。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把纺织品贸易谈判和归还冲绳谈判相关联,同日本达成《归还冲绳协定》,换来日本在贸易问题上的妥协。归还冲绳期间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将钓鱼岛连同冲绳一并归还日本,但在中方抗议压力下美国表示对钓鱼岛主权持"中立"态度。毋庸置疑,美国是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始作俑者。美国既制造矛盾又推卸责任的外交行为,成功在中日之间塞入楔子,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启晓
日本政府于2016年4月15日公布了一份有关钓鱼岛归属的最新委托调查报告。该报告首次出示了两份日本早期偷猎者井泽弥喜太的相关史料,以证明清政府在1893年并未对井泽等人前往钓鱼岛提出任何异议,据此来判定清政府当时并未将钓鱼岛视为中国的领土。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日本外务省有关井泽弥喜太的相关历史档案,1893年日本《九州日日新闻》的当事人访谈连载报道,特别是井泽弥喜太长女井泽真伎1972年1月8日留下的历史证言等,进一步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邢剑华 张辉
文章基于国际关系影响视角,将双边政治冲突事件对国际货物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延伸至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领域,以2012年9月因日本政府实质性推进钓鱼岛"国有化"计划所引发的中日双边政治冲突事件为例,运用基于反事实因果理论的双重差分法,就事件对中国公民赴日旅游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表明,此次事件导致中国赴日旅游人数平均减少了16.8%,影响效应自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并在该季度影响最大,当期中国赴日旅游人数下降了60.7%,至2013年第三季度负面影响开始消退,事件影响持续约15个月,其间,中国赴日旅游人数累积减少近80万,并对日本入境旅游收入造成了近19亿美元的损失。从影响效应对比来看,该事件对日本入境旅游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日本向中国出口货物贸易的影响。将2017年2月因韩国不顾中方反对部署"萨德"系统引发的中韩双边政治冲突事件纳入对比后,研究发现,基于国家安全长远利益的双边政治冲突事件相对历史性领土争端问题引发的双边政治冲突,其对到访游客人数的影响效应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君雷
一、日本的市场形势和规模 199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469万亿日元,约合37000亿美元(按日本海关统计当年平均汇率124.918日元=1美元折算),仅次于美国(5950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现有人口12435万,其中就业人口6474万人,占总人口的52.1%,完全失业者144万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2%。1992年民间最终消费支出总额达255万亿日元(约合20457亿美元),同样,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市场规模巨大。1992年,出口总额达3398亿美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中景 李红
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30年间,双方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也发生过摩擦和纠纷,但笔者认为,两国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中国需要日本的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日本需要中国的劳动力、土地、市场、能源和原材料等。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两国在经济方面加强相互依赖、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近两年,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因历史和政治原因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影响着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整个亚洲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本文利用贸易依存度、投资依存度等指标分析了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存性,指出了中日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一个多世纪以来中日两国间的经贸政策,对发展中日经贸关系做了战略思考。我国在加强与日本经济合作的同时,需加快实施“自主创新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经贸关系 战略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伟军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日经贸关系一直呈良好发展态势。但近年来,受诸多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波折。中日双边贸易额和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展望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及日本经济的复苏,中日经贸关系可望逐步恢复正常并取得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锋
日本经济历经 10年萎靡不振 ,至今仍滞留于衰退之中 ,但其基本实力犹在 ,仍然是世界上二号资本与技术输出国。本文对近期出现的不利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种种言论进行了解剖 ,对中日经贸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并以江苏苏州与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日资企业运营情况为例 ,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 ,中日产业界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关键词:
日本经济 中日经贸 合作互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