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0)
2023(10065)
2022(8937)
2021(8479)
2020(7187)
2019(16388)
2018(16514)
2017(31673)
2016(17273)
2015(19468)
2014(19515)
2013(19348)
2012(17569)
2011(15638)
2010(15475)
2009(14051)
2008(13565)
2007(11656)
2006(10263)
2005(8904)
作者
(50798)
(41957)
(41744)
(39669)
(26914)
(20175)
(18876)
(16681)
(15997)
(15032)
(14425)
(14058)
(13340)
(13316)
(12926)
(12754)
(12603)
(12593)
(12009)
(11945)
(10576)
(10275)
(10115)
(9545)
(9420)
(9387)
(9368)
(9218)
(8437)
(8341)
学科
(68457)
经济(68388)
管理(52832)
(52353)
(44617)
企业(44617)
方法(33423)
数学(28689)
数学方法(28364)
(18593)
技术(16604)
中国(16358)
(16148)
业经(15892)
(15662)
地方(13389)
农业(12720)
理论(12305)
(11975)
(11797)
贸易(11791)
(11636)
环境(11568)
(11455)
(10894)
财务(10828)
财务管理(10809)
企业财务(10249)
(10197)
(9882)
机构
大学(245918)
学院(244783)
管理(102445)
(93479)
经济(91257)
理学(89248)
理学院(88328)
管理学(86830)
管理学院(86405)
研究(79354)
中国(57790)
(52836)
科学(51384)
(40436)
(40276)
(39896)
业大(39276)
研究所(36676)
中心(35967)
(34758)
北京(33407)
财经(33151)
(31765)
农业(31684)
师范(31476)
(30214)
(28874)
(28842)
技术(27509)
经济学(26510)
基金
项目(173626)
科学(135874)
研究(126585)
基金(125159)
(109118)
国家(108223)
科学基金(93137)
社会(77478)
社会科(73439)
社会科学(73417)
(68545)
基金项目(67447)
自然(62016)
自然科(60544)
自然科学(60530)
自然科学基金(59445)
教育(57478)
(57258)
编号(52236)
资助(51463)
成果(41157)
重点(38406)
(37625)
(36741)
(36522)
课题(35194)
创新(34215)
科研(33139)
项目编号(32273)
大学(32015)
期刊
(100497)
经济(100497)
研究(69284)
中国(44174)
学报(39847)
科学(37289)
管理(37248)
(36126)
大学(29828)
(29200)
学学(28145)
教育(27360)
农业(25684)
技术(24165)
(18196)
金融(18196)
业经(16918)
财经(15268)
经济研究(14930)
科技(14212)
图书(14124)
技术经济(13840)
(13165)
理论(13063)
问题(12988)
(12844)
实践(12259)
(12259)
现代(11456)
资源(11178)
共检索到346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安兴  郭仁鉴  杨水海  严水华  商克荣  卢梅富  刘金土  
系统分析了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场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发生、发展和演替规律。根据当前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原则,提出了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择伐经营模型。现实森林类型在如何实现择伐经营,发挥防护林的综合效益方面,文章论证了防护林经营技术上所涉及的森林作业和森林经理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正科  田育新  肖彬  欧阳惠  
为了解决防护林类型选择技术问题,测定了洞庭湖水系内24个主要防护林类型的生产力、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水稳性指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有效贮水能力及林分最大持水能力,并运用多级分辨等方法,对防护林类型的上述功能进行了判别分析,提出了18个可供多种功能上选用的选择技术模型。选择技术模型回判结果,回判符合率多在75%以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韧  耿养会  
本试验通过林分调查、水文测验,对渠江流域的低效防护林分进行了不同改造技术的研究。认为改造方式以间伐补植、全砍重造、针阔乔灌结合为宜,原低效防护林分改造为马尾松或杉木+香樟+紫穗槐组成的针阔乔灌混交类型,效果显著.造林第三年与对照组相比,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28%、113%,地表径流模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13.3%和44.2%.建立的地表径流与降雨、雨强,土壤侵蚀模数与雨强的数学模型相关程度紧密.低效防护林分改造后,森林防护功能增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新宁  张振文  黄支全  
经过4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技术应用于沙地防护林的营造,综合支出最低的设计方案是毛管直径12mm,滴头流量3 75L·h-1,滴头间距1 0m的设计方案;另外,滴灌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均高于常规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等效果。本文就沙地防护林滴灌系统的设计及效益进行了较系统总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寇纪烈  田晓瑞  
作者在杉木-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及对照纯林内进行标准地调查。并分析各标准地的可燃物载量与分布情况,从而得出防火林带和针阔混交林的防火机理①针阔混交林的林冠层和林下植彼层中易燃可燃物的生物量和有效潜能均小于对照针叶纯林,总易燃可燃物的量也低于针叶林,②与对照的针叶林相比,针阔混交林内日均温度低、日均湿度增加、风速减小。地表凋落物的燃烧速率小,不利于火灾的发生与蔓延。③具有丰富下木的林分抗火能力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抵御火灾的能力大于针叶林,④针叶树种的落叶在混交林中的分解速率快,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此期间的积温成正相关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立海  赵正勇  
在对标准BP神经网络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输入矢量归一化处理、主成分分析、增加验证集、改进训练学习算法、扩大隐层和输出层规模等措施,对BP神经网络自动分类系统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BP系统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典型针阔混交林TM遥感图像进行辩识、分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P网络分类系统自动分类精度提高了19·14%,比传统无监督自动分类精度提高8·55%,达到了区分森林类型的分类要求。研究还显示了该改进系统应用于针阔混交林TM遥感图像自动分类识别的精度随网络规模增大而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超凡  冯林艳  何潇  张会儒  雷相东  卢军  张晓红  王卓晖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间、不同自由生长空间(FTG)之间目标树的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结果]1)与对照相比,除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目标树经营下的各径级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目标树的生长提升效果下降明显;2)目标树经营对先锋树种目标树生长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顶级树种和伴生树种目标树生长,且顶级树种更优;3)随着自由生长空间的增加,不同径级目标树的生长量均增大,但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同样不显著;各径级胸径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4时(FTG4)最大,材积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3时(FTG3)最大;与经营前相比,最少需要多释放出2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才会显著促进目标树生长;4)紫椴适合疏开2~3个生长方向,臭冷杉适合疏开2~4个生长方向,红松和鱼鳞云杉适合疏开3~4个生长方向。[结论]目标树经营可以显著促进目标树的生长,且有利于群落的恢复演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目标树经营应重点关注中小径级,其次是大径级;目标树应按照不同树种的适宜性,释放2~4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平  曾德慧  冀晓燕  刘大勇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亢新刚  胡文力  董景林  王德胜  李冬兰  
为使过伐林保持好的林分结构 ,并使森林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 ,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 ,该文作者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林场始于 1 987年的检查法经营下连续 1 4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利用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拟合该类型林分的直径结构 ,并计算了该森林类型的q值 ,分析了连续1 4年来检查法经营针阔混交林林分的蓄积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①Weibull分布与负指数分布均能较好描述过伐林区针阔混交林的直径结构 ;②该森林类型直径的q值 ,分布范围在 1 2 0~ 1 5 0之间 ,平均值为 1 30 ;③经过 1 4年的检查法经营 ,小径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勃   王新杰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混交林地上生物量动态过程驱动因子,以准确理解森林服务和功能。[方法 ]基于东北金沟岭林场的110块固定样地,描述了1987—2017年的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利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来评估森林结构、气候、地形和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森林动态过程(生长、进界和死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生物量动态过程对稳定性的作用。[结果 ]表明,生物量生长量受到林分断面积(β=0.562)、海拔(β=0.853)和年均温(β=0.820)的正向影响,与胸径基尼系数呈负相关(β=-0.274)。生物量进界增长量随海拔(β=0.913)、年均温(β=0.944)的增加而增加,与胸径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β=-0.233)。生物量死亡损失量只与林分断面积(β=0.467)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死亡是影响森林生物量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总体来看,海拔和年均温是林分生物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以后要更加关注死亡树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森林经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倩  王云琦  马超  王彬  李一凡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以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通量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月CO_2通量平均日变化呈"U"字形,最小值出现在7月,为-0.95 mg·m~(-2)·s~(-1),最大值在12月,为0.43 mg·m~(-2)·s~(-1),CO_2通量正负值转换时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日碳汇时间最长,冬季日碳汇时间最短;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累积量除12月为正值(20.38 gC·m~(-2)·mon~(-1)),表现为碳源外,其他月份均为负值,表现为碳汇,碳积累量最多的是7月(-129.53 gC·m~(-2)·mon~(-1)),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生态系统呼吸、总生态系统碳交换年总量分别为-566.49、1 196.68、-1 761.63 gC·m~(-2)·a~(-1);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日间净碳交换量的主导因子,二者关系符合Michaelis-Menten模型,日间净碳交换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大而降低,光合有效辐射PAR能解释14.1%~58.2%的日间净碳交换量变化,饱和水汽压差是日间净碳交换量限制因子,最适范围是0.5~1.0 kPa,过高和过低均会使日间净碳交换量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减弱;影响夜间净碳交换量的主导因子是5 cm土温,二者关系符合Van’t Hoff模型,夜间净碳交换量随5 cm土温增大而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是夜间净碳交换量的限制因子,饱和水汽压差大于或小于0.28 m~(-3)·m~(-3)均会对夜间净碳交换量产生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小。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与相近纬度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基本持平,总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和生态系统呼吸强度则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亚南  杨华  马士友  任玫玫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存宇  周国逸  王迎红  张德强  刘世忠  王跃思  孙扬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观测研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为(400±29)mg(CO2)(m2·h),其中由凋落物分解释放的CO2占土壤总呼吸的年平均比例为42%;土壤呼吸速率与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地下5、10、15和20cm土壤温度都呈显著指数相关,用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间的指数模型得出对应于以上各温度的Q10值变动在1.92~2.81之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依观测点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模式在雨季和旱季有明显区别,相对于温带陆地生态系统而言,该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较差较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  王新杰  段皓赟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