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
2023(121)
2022(114)
2021(110)
2020(90)
2019(151)
2018(159)
2017(170)
2016(199)
2015(189)
2014(161)
2013(171)
2012(190)
2011(170)
2010(183)
2009(154)
2008(168)
2007(144)
2006(108)
2005(115)
作者
(1232)
(978)
(965)
(880)
(730)
(544)
(454)
(390)
(378)
(373)
(364)
(355)
(339)
(337)
(327)
(323)
(317)
(309)
(299)
(291)
(290)
(284)
(277)
(273)
(254)
(253)
(240)
(231)
(228)
(228)
学科
(684)
(536)
生物(472)
(452)
虫害(427)
病虫(409)
病虫害(409)
(344)
微生(344)
微生物(344)
生物学(308)
(308)
防治(304)
(302)
病害(296)
及其(258)
微生物学(258)
水产(257)
(234)
(221)
土壤(152)
(152)
动物(151)
各种(148)
(143)
(135)
(116)
动物学(116)
(116)
(113)
机构
大学(2951)
学院(2948)
(2609)
农业(2204)
科学(1996)
研究(1751)
业大(1586)
农业大学(1435)
(1385)
实验(1372)
(1354)
实验室(1341)
研究所(1312)
(1247)
重点(1241)
(1059)
生物(974)
中国(902)
技术(879)
科学院(812)
(715)
水产(661)
(658)
(641)
中心(640)
生命(587)
(579)
工程(575)
(571)
农业科学(569)
基金
项目(2695)
(1999)
国家(1981)
基金(1748)
科学(1698)
(1424)
自然(1419)
科学基金(1401)
自然科(1390)
自然科学(1386)
自然科学基金(1364)
科技(1274)
(1200)
计划(1176)
(1014)
专项(937)
基金项目(896)
(843)
农业(838)
资助(780)
重点(780)
技术(719)
(685)
研究(652)
(631)
科研(630)
创新(620)
产业(421)
(400)
(396)
期刊
学报(2528)
(2453)
农业(1759)
大学(1625)
学学(1625)
科学(1532)
业大(1018)
农业大学(974)
(843)
中国(734)
中国农业(572)
自然(557)
(555)
自然科(554)
自然科学(554)
水产(453)
农林(443)
(443)
农业科学(388)
西南(367)
林业(359)
科技(322)
科技大(322)
科技大学(322)
(298)
华中(283)
中农(278)
西北(264)
渔业(259)
南京(254)
共检索到3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星耀  陈海燕  梁军  田呈明  吕全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是一类重要的树木腐烂病菌,其培养性状和真菌菌丝的营养体亲和性能够反映真菌的遗传、形态、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探讨金黄壳囊孢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采自我国9个省份的12个杨树品种上的30株C.chrysosperma在4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在PDA培养基上进行了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金黄壳囊孢菌在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化,通过模糊聚类可将30个菌株划分为8个组,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30个菌株在PDA上的亲和性配对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黑色色素带,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明秀  宋瑞清  
对来源于国内11省(区)31市(县)的46株金黄壳囊孢菌进行致病性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黄壳囊孢菌的致病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关系而与寄主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从杨树上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强于非杨树上分离的菌株。RAPD分析表明:所有来源的46个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北京、新疆、辽宁、陕西、吉林、青海、甘肃的全部菌株和黑龙江5个菌株、山东2个菌株、内蒙古1个菌株,第2类群包括四川的全部菌株、内蒙古7个菌株和山东1个菌株。第1类群又可分为北京类群、新疆类群、辽宁类群、甘肃青海混合类群和黑吉青陕甘混合类群5个类群,第2类群可分为内蒙古类群和四川类群2个类群。金黄壳囊孢菌遗传多样性分组与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明秀  宋瑞清  
Totally 30 strains of Cytospora chrysosperma causing poplar canker,derived from ten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clusters based on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colony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cluster was separated into the geographic groups of Xinjiang,Beijing-Northeast and Shandong and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桂华  何文龙  宋桢  李向东  
朱红密孔菌培养性状的研究赵桂华,何文龙,宋桢,李向东关键词朱红密孔菌,杨木,木腐菌,培养性状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cinnabarinus(Jacq.)Karst)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在针阔叶材上;在我国分布于20个省,生长在栎、桦、椴及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克荣  孟爱中  步正庚  
利用氯酸钾毒性,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体(nit)。在485个 nit 突变体中,生理表现型以 nit A 为最多,nit B 和 nit C 次之,nit D 极少。不同生理表现型之间的互补关系复杂。对107个菌株的突变体间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的结果表明,95个菌株属于同一个营养体亲和群 VCG_1,6个菌株属于VCG_2,另有2个菌株为单菌株亲和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  钱月珍  杨雪静  王克荣  
利用氯酸盐对串珠镰刀菌菌株进行诱变并获得nit突变体 (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 ) ,所获得突变体中 ,以nitA比例最高。采用n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 ,测定分离自水稻、玉米、棉花及大豆植物上串珠镰刀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结果显示 ,1 5 7个菌株分属于 71个营养体亲和群 ;不同群体间的菌株仅测出玉米田群体内的一个菌株 (YM0 5 )和大豆田群体内的两个菌株 (D0 8和D1 2 )属于同一个营养体亲和群 ,其它群体间的菌株则分属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菌株SA1 8经抗药性诱变、连续转代培养和在不同温度下保存半年处理 ,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可发生改变 ;单孢株后代的营养体亲和性也可发生改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小芹  
将来自我国13 省16 种松树和其它2 种针叶树上的55 个Sphaeropsissapinea 菌株在PDA 平皿上进行配对生长试验,结果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墨绿色色素隔离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显微观察表明,在产生色素带的菌株间未发现菌丝融合,而在不产生色素带的菌株间可见到菌丝融合。测定S.sapinea 营养体亲和与否可通过观察有无形成色素反应带来确定。55 个供试菌株共可分为48 个VCGS,其中44 个VCGS 各只含一个菌株,3 个VCGS 分别含2 个菌株,只有一个VCGS 含5 个菌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纯森  马星霞  武爱波  瞿波  廖玉才  
选择来自我国12省市有代表性的101株禾谷镰刀菌菌株,比较它们在PDA培养基上的表型性状以及在CMS液中的产孢量;并于田间小麦开花期,用单花剪滴法接种3个抗赤霉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鉴定其致病力,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菌落扩展速度不同的菌株间,其致病力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证实, 菌落扩展速度与致病力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0 3),菌丝生长状况与致病力之间呈极显著非线性相关(P=0.008 3),而基质颜色和产孢量与致病力没有相关性。这些结果说明,禾谷镰刀菌菌落的扩展速度及菌丝生长状况与致病力之间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或遗传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星耀  赵仕光  朴春根  吕全  贾秀贞  
小穴壳菌属(DothiorelaSac.)(有性阶段是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Cas.)、疡壳孢属(DothichizaLib.)、壳囊孢属(CytosporaEhrenb.)、盾壳霉属(ConiothyriumSacc.)等4属真菌是引起树木溃疡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类群,是我国现阶段森林的重大有害生物。本文报道了这4个属的真菌基于28SrDNAPCRRFLP和RAPD解析的分类学研究结果,15个供试菌株聚为4类,每一类即一属,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其属的传统分类地位的客观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清  陈捷  
研究表明,玉米灰斑病菌的不同菌株在玉米叶煎汁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不同,但多数菌株菌落为黑色、有白色絮状菌丝、液体培养的孢子球为黑色具绒毛。不同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上或同一菌株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灰斑病菌的分化或多态性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有明显的反映。首次在自然条件下分离到灰斑病菌的白化菌株(20-46)。白化菌株在菌落性状和生长速率上均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白化菌株的发现证明玉米灰斑病菌存在遗传变异的潜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国胜  高智谋  
目的对烟草黑胫病菌的若干培养性状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特性的稳定性,为烟草黑胫病的相关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从安徽10个主要生产烟草的市(县)多点采集发生烟草黑胫病的烟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经纯化后获得69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 var.nicotianae Waterh.)菌株,对其进行游动孢子囊的诱导、配对培养、生长特性测定等进行研究。结果烟草黑胫病菌的主要培养性状为:异宗配合,与标准相对交配型菌株配对培养可以产生有性器官;卵孢子球形,满器或不满器,雄器围生,藏卵器小;孢子囊多近球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广行  丁平  李涛  王克荣  
为了验证营养体不亲和性导致细胞凋亡的假说,对栗疫病菌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物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观察了融合细胞的细胞核变化,测定了融合细胞的活性氧产生、脂肪粒积累以及进行了融合细胞死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群菌株的孢子混合涂板,孵育后经历萌发、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DNA梯状条带,这一特征为营养体不亲和性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新的证据;细胞学上可观察到不亲和性菌株融合细胞细胞核降解、活性氧产生减少、脂肪粒积累增多及融合细胞死亡,这些特征与细胞凋亡的特征相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华朝晖  林少波  兰春能  许利强  乔广行  邓清超  燕娜娜  王克荣  
研究了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间单个营养体不亲和性(vegetative incompatibility,vic)基因差异对弱毒性病毒传递的影响。将含病毒菌株与具单个vic基因座位差异的野生型菌株配对培养,10 d后调查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结果表明,相同vic基因型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为100%;在1个vic座位上的基因不同通常会降低病毒的传递率,在vic-Cc座位上基因差异菌株间的病毒平均传递率为85.93%,而在vic-Dd座位上基因不同菌株间病毒的平均传递率仅为10.30%,在vic-Aa、vic-Bb座位上基因不同的菌株间病毒平均传递率分别为4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维媛  彭小东  王欢  周换景  张义明  
研究了来自山东、安徽、河南的3株莱氏野村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物学性状,并测定了它们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株莱氏野村菌的菌落形态类似,但产孢量差异显著,其中以来自安徽的菌株Nr19的产孢量最高,为1.64×108个/cm2;3株莱氏野村菌对斜纹夜蛾幼虫都有明显的致病效果,致死率和僵虫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其中以Nr19菌株的综合致病效果最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7.62%和84.09%,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4.044 1 d。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桥  赵秀香  吴元华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占34.91%)和4株(占3.77%);气生菌丝类型分为密集型和几无菌丝型,菌株数分别为88株(占83.02%)和18株(占16.98%);菌落颜色表现深墨绿、深褐、灰、浅灰和白色等多样颜色,以灰色和浅灰色为多;菌株色素分泌情况包括无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