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8)
- 2023(8378)
- 2022(7619)
- 2021(7294)
- 2020(6088)
- 2019(14287)
- 2018(14383)
- 2017(27999)
- 2016(15302)
- 2015(17269)
- 2014(17237)
- 2013(17108)
- 2012(15443)
- 2011(13791)
- 2010(13513)
- 2009(12169)
- 2008(11575)
- 2007(9753)
- 2006(8372)
- 2005(7036)
- 学科
- 济(57927)
- 经济(57863)
- 管理(43443)
- 业(40951)
- 企(34787)
- 企业(34787)
- 方法(29422)
- 数学(25451)
- 数学方法(25172)
- 农(14791)
- 中国(13919)
- 财(13782)
- 学(13499)
- 业经(12879)
- 地方(11999)
- 理论(10384)
- 和(10160)
- 贸(9947)
- 贸易(9943)
- 农业(9942)
- 易(9636)
- 技术(9618)
- 环境(9473)
- 务(9207)
- 财务(9150)
- 财务管理(9134)
- 制(8989)
- 企业财务(8655)
- 教育(8594)
- 划(8364)
- 机构
- 大学(213083)
- 学院(211053)
- 管理(89036)
- 济(78627)
- 理学(78350)
- 理学院(77507)
- 经济(76755)
- 管理学(76185)
- 管理学院(75825)
- 研究(67619)
- 中国(47611)
- 京(45350)
- 科学(44375)
- 财(34130)
- 业大(33692)
- 所(33646)
- 农(33527)
- 研究所(31139)
- 中心(30296)
- 江(28563)
- 北京(28469)
- 财经(28385)
- 范(27897)
- 师范(27651)
- 农业(26427)
- 经(25868)
- 院(24742)
- 州(23950)
- 技术(22495)
- 师范大学(22480)
- 基金
- 项目(153292)
- 科学(119759)
- 研究(111722)
- 基金(110604)
- 家(96133)
- 国家(95334)
- 科学基金(82107)
- 社会(68073)
- 社会科(64399)
- 社会科学(64381)
- 省(60295)
- 基金项目(60102)
- 自然(55080)
- 自然科(53759)
- 自然科学(53743)
- 自然科学基金(52752)
- 教育(50804)
- 划(50725)
- 编号(46326)
- 资助(45466)
- 成果(36851)
- 重点(33607)
- 部(33252)
- 创(31983)
- 发(31969)
- 课题(31112)
- 创新(29708)
- 科研(29504)
- 项目编号(28922)
- 大学(28516)
共检索到289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英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100%抑菌率。本文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软腐病,抑菌,生物学,药剂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研究表明合理搔菌可以、(1)明显提高金针菇第1,2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生物利用率比对照提高约9.0%.(2)出菇整齐,采菇期集中。第1潮菇的采收期多数为3~5 d,比对照缩短6 d.(3)转潮快。第2潮菇的采收期比对照提前约15d.(4)搔菌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搔菌的发病率为0,而对照为17.0%.
关键词:
金针菇 掻菌技术 采收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群辉 何翔 杨佩文 毕云青 张庆 曾波 任思宇 施竹凤 杨明英 谢美华
【目的】明确一种魔芋种球包衣剂的防病促生效果,为魔芋产业的绿色稳定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处理,魔芋播前对其种球进行预处理,定期考察使用种球包衣剂对魔芋出苗率、生长性状、产量、软腐病发病率及植株死亡率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y PCR, RT-qPCR)技术,对土壤中的魔芋软腐病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提高魔芋的出苗率、产量并促进植株生长,软腐病的发病率及植株的死亡率均表现:固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固型种球包衣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CK。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魔芋软腐病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5×10~4 CFU/mL。【结论】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减少魔芋软腐病菌的数量,显著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和植株死亡率(P<0.05)。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种球包衣剂 RT-qPC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斌 邱仁胜 赵纯森 向发楚 黄维涨 杨东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atovora) 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 ℃,最适酸碱度为pH6.0~6 .5,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汁。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维思 杨斌 严世武 王馨 董志渊 李林玉 张新华 杨丽英
【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出1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菌,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结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邵锋 陆佳 喻锦秀 陈永忠 马力 彭映赫
以山茶21个种质为材料,通过野外田间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其对炭疽病和软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21个山茶种质的炭疽病发病率高于软腐病,发病时间早于软腐病,扩散速度快于软腐病;研究提出了炭疽病防治最佳药剂处理组合。
关键词:
山茶 炭疽病 软腐病 抗性 防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辉 姜性坚 刘培田
通过用鹌鹑粪经10d、20d、30d、40d的堆积发酵,分别在栽培料中添加5%、10%、20%栽培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鹌鹑粪能显著地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周期,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其中,以堆积发酵30d,用量为10%的效果最为显著,经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测验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鹌鹑粪 金针菇 栽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辉 王永吉 廖林 姬广海
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方面研究溶杆菌属(Lysobacter)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06-4对不同致病力魔芋软腐病菌可产生拮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的量维持在102~104cfu/g,定殖时间长达32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与魔芋软腐病原菌具有46.88%的营养物质利用相似性,具有一定的营养竞争关系。2007年田间防效测试显示,在对照病情指数为41.20的情况下,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效果达到58.92%。
关键词:
溶杆菌属 魔芋软腐病 定殖 营养竞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佳伟 罗鸣 徐荣 王明星 马聪吉 苗玉焕 刘大会
【目的】明确中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强弱,为半夏生产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检测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离体叶片和离体块茎回接对分离鉴定得到的3种软腐病优势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比较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对3种软腐病优势致病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中国半夏软腐病主要由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P. aroidearum)以及狄克氏菌属(Dickeya)的D. fangzhongdai引起,其中P. carotovorum和P. aroidearum分布较广,在全国4个半夏主产区中均可检测到,而D. fangzhongdai仅存在于湖北天门半夏产区。菌株致病力强弱为P. carotovorum>D. fangzhongdai>P. aroidearum,且P. carotovorum、D. fangzhongdai和P. aroidearum更容易从半夏叶片背面进行侵染。在不同条件下培养3种软腐病菌株,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温度为28 ~ 30 ℃,最适pH为8.0。室内药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2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中化学杀菌剂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植物源杀菌剂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有显著抑制效果,EC_(50)值均小于50 μg/mL。【结论】半夏软腐病主要致病菌有P. carotovorum、P. aroidearum和D. fangzhongdai,且P. carotovorum菌株致病力最强,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有显著抑制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段佳丽 罗宝芳 张忠良 刘列平 张小明 薛泉宏
【目的】研究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的致病菌,通过魔芋球茎、胡萝卜及马铃薯块的侵染试验初步确定其致病性,再利用魔芋球茎侵染致病及盆栽致病性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经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测定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共分离获得16株细菌,侵染试验表明,其中CDS1-B1、CDS1-B2、CDS2-B1、CDS2-B2、CZS-B4和CZS-B6共6株细菌可使魔芋球茎表现软腐症状,并导致盆栽魔芋发病;6株细菌的菌落与细胞形态均存在差异;在魔芋、胡萝卜及马铃薯块上的侵染能力不同;16SrRN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颖 田宇 赵亮 陈昌龙 谢华
为明确京郊快菜软腐病的病原,对取自北京不同区县的发病快菜植株进行组织病原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得到的29株菌株中,17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其余12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同时也识别到9株非典型Pcc菌株,表现为不能分解柠檬酸盐或不具备在37℃和7%Na Cl条件下生长的能力,可微弱利用D-阿拉伯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D-麦芽糖。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仅2株Pcb菌株和1株Pcc菌株表现为中等致病力,其余菌株均表现为高等致病力。明确了引发北京地区快菜软腐病致病菌的种类为Pcb和Pcc,且致病力普遍较强,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君 王金生 方中达 洪霞 郑景明
4年内测定了来自全国6省区的597个马铃薯品种(系)对软腐病(E.carotovora 的 subsp.carotovora 和subsp.atroseptica)的抗性反应.进一步证实了马铃薯块茎对软腐病的抗性具有皮孔抗侵染和伤口抗侵染两种相互独立类型的理论,并将皮孔抗侵染能力进一步分成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部分.试验鉴定出了一批两类抗性兼有的好品种,如 Murlur,Diamant,Jnongtvia,高原4号等;只具伤口抗侵染的有:Isola,S_2-91-2-2-19,紫花里外黄,长薯4号;只具皮孔抗侵染的有 Alaska Red,Советский,Wauseon(10A-1),临薯7号...
关键词:
马铃薯 软腐病 抗病性 鉴定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晓菲 林镇金 刘盛荣 吴小蝶 季红 叶祖云
从福建省福鼎市田间患软腐病的槟榔芋球茎分离到菌株141108,经Koch′s法则验证及形态观察和分子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药物敏感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菌株141108为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相似度达99%;菌落为圆形、光滑湿润、乳白色、有臭味,革兰氏阴性杆状,有鞭毛,兼性好氧.该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在pH为5.0~10.0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0;在温度为4~45℃时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欣悦 张华梦 姚志鹏 王莹 陈雯 蒋春号 牛冬冬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实验室现有的生防细菌菌库中筛选对半夏软腐病具有较高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为半夏软腐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新的菌株资源。[方法]通过平板拮抗从实验室保存的300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中,筛选对半夏软腐病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进一步测定拮抗菌株的水解酶活和透明圈半径,通过对抑菌圈和透明圈半径进行统计赋值得到对半夏软腐病较高防治效果的复筛菌株。最后通过离体及温室防效试验验证复筛菌株对半夏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初筛得到20株对半夏软腐病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及其抑菌圈、透明圈半径大小,按照统计结果对20株菌株进行赋值,结果显示5YN8、XZ231和7Ze3赋值分数最高,分别为11.0分、11.0分和10.5分;经离体防效验证得到20株初筛菌株对半夏软腐病腐烂程度的不同影响,对比赋值大小及半夏块茎的腐烂程度发现建立的赋值体系与菌株的生防效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赋值分数越高,半夏块茎的生防效果越好;将筛选得到的赋值分数最高的三个生防菌株5YN8、XZ231与7Ze3进行温室防效验证,发现它们对半夏软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5.01%、79.55%和79.62%,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发现5YN8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Z231和7Ze3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5YN8、XZ231与7Ze3三株生防菌株能够有效防治半夏软腐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