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
- 2023(408)
- 2022(377)
- 2021(286)
- 2020(261)
- 2019(534)
- 2018(553)
- 2017(868)
- 2016(635)
- 2015(667)
- 2014(627)
- 2013(692)
- 2012(706)
- 2011(604)
- 2010(602)
- 2009(544)
- 2008(584)
- 2007(495)
- 2006(401)
- 2005(367)
- 学科
- 济(1465)
- 经济(1460)
- 管理(1271)
- 业(1019)
- 学(1004)
- 企(844)
- 企业(844)
- 农(624)
- 方法(546)
- 财(451)
- 业经(437)
- 中国(430)
- 水产(420)
- 数学(412)
- 数学方法(410)
- 农业(405)
- 制(389)
- 动物(373)
- 虫(368)
- 人事(358)
- 人事管理(357)
- 地方(326)
- 害(307)
- 体(299)
- 划(296)
- 及其(294)
- 理论(294)
- 银(287)
- 银行(276)
- 动物学(273)
- 机构
- 大学(8983)
- 学院(8665)
- 研究(4084)
- 农(4001)
- 科学(3342)
- 农业(3239)
- 中国(2625)
- 所(2602)
- 业大(2531)
- 研究所(2453)
- 济(2304)
- 经济(2219)
- 农业大学(2071)
- 京(1928)
- 管理(1897)
- 省(1841)
- 室(1773)
- 业(1771)
- 中心(1754)
- 理学(1655)
- 实验(1638)
- 理学院(1617)
- 实验室(1583)
- 管理学(1534)
- 管理学院(1515)
- 江(1481)
- 科学院(1474)
- 重点(1469)
- 院(1420)
- 技术(1374)
共检索到13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知和 朱兰宝 杨新美
采用插片培养的方法培养金针菇单核菌丝体和双核菌丝体,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产生粉孢子的方式及粉孢子的形态。通过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和石碳酸-品红染色观察表明,单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都只含一个细胞核,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均为单核。本研究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
关键词:
金针菇 粉孢子 细胞核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研究表明合理搔菌可以、(1)明显提高金针菇第1,2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生物利用率比对照提高约9.0%.(2)出菇整齐,采菇期集中。第1潮菇的采收期多数为3~5 d,比对照缩短6 d.(3)转潮快。第2潮菇的采收期比对照提前约15d.(4)搔菌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搔菌的发病率为0,而对照为17.0%.
关键词:
金针菇 掻菌技术 采收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坚 高巍 林伯德 孙淑静 郑昭 杨洁 谢宝贵
应用SRAP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评价.选用多态性好的7对SRAP引物对30个来源不同、各具代表性的供试菌株进行PCR,共获得92条重复性良好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9条,占85.9%;用SPSS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和进行平均法聚类分析,白色菌株之间遗传差距较小,黄色菌株之间遗传差距大,30个供试菌株可分为14类.本研究还表明,SRAP具有高效、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可应用于遗传连锁群构建、品种鉴别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辉 姜性坚 刘培田
通过用鹌鹑粪经10d、20d、30d、40d的堆积发酵,分别在栽培料中添加5%、10%、20%栽培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鹌鹑粪能显著地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周期,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其中,以堆积发酵30d,用量为10%的效果最为显著,经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测验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鹌鹑粪 金针菇 栽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英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100%抑菌率。本文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软腐病,抑菌,生物学,药剂防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勇 王红盼 裴斐 马宁 汤晓智 杨文建 胡秋辉
【目的】通过研究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淀粉、蛋白质和挥发性物质在挤压前后的变化,探讨挤压膨化工艺对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消化特性和风味的改善影响,为膨化产品的消化特性及风味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进行挤压膨化加工,利用扫描电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以及体外消化等方法对淀粉和蛋白质的颗粒微观结构、蛋白质分子量和二级结构、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等进行分析,探讨挤压膨化对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风味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经挤压膨化后,产品中淀粉颗粒由典型的大米颗粒外貌变为无规则形状,淀粉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作舟
香菇子实体释放孢子持续时间的观察吕作舟(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OBSERVATIONONTHESUSTAINEDTIMEOFLentinusedodesFRUITBODYRELEASINGSPORESLuZuozhou(Huazhon...
关键词:
香菇 子实体 释放孢子 持续时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苗人云 彭卫红 王勇 姜邻 唐利民 王波 甘炳成 黄忠乾
以川金3号为研究材料,以Box-Behnken方法设计棉籽壳、蚕豆壳、玉米粉用量及制袋月份等自变量,变量设置3个水平,以利润率为响应值。试验分析数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得到的最优金针菇栽培配方为棉籽壳0%、蚕豆壳14%、玉米粉11%、棉渣70%、稻草5%、石灰2.2%、石膏2.2%、磷肥2.2%,制袋时间为9月24日,金针菇利润率可达70.4%。本试验以利润率为指标,综合制袋月份及栽培原料、人工费用等因素,分析获得最优金针菇栽培参数。试验贴近生产,指导性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明显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在培养皿中培养9d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分别比对照增加14.3%~64.3%,以恩肥最佳。拌料和喷施具有相应的增产效应,以恩肥最佳,均增产10.0%以上。喷施时期以在第1潮菇的现蕾期和第2潮菇的套筒期各喷1次为好,F_(46)喷施0.5mg/kg三十烷醇的增产幅度最大,两潮菇的生物利用率为104.2%,增产22.8%。各菌株的增产效应有明显差异。经试验证明,菇宝不适宜在金针菇上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玉 陈诚 李小林 张冀 张奇 金鑫 郑林用
废置和燃烧是目前处理金针菇菌渣的主要途径,为了探究这2种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阿坝州红原县废弃金针菇菌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GC-MS等方法对废弃金针菇菌渣及菌包浸出液的重金属含量和浓度进行检测,同时对菌包燃烧后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的金针菇菌包为一般固体废弃物,菌包燃烧对室内环境空气影响不大,菌包燃烧后的废气排放不会对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危害。
关键词:
金针菇菌渣 红原县 重金属 燃烧废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元 李伟伟 吴元欣 户业丽 周俊初
对不同菌株、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和金针菇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金针菇胞外多糖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12号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11 d时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和金针菇菌丝体产量最高,金针菇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金针菇胞外多糖为一种含β型吡喃糖苷键的纯多糖。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的主体结构影响不明显,均有相似的多糖特征峰和β型吡喃糖苷键吸收峰。但采用玉米、黄豆等配制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多糖。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液体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灵
本文利用ISSR技术对来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114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结果表明,114个金针菇菌株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66时,聚为一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5时,将114个金针菇菌株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7个菌株,类群Ⅱ包括8个菌株,类群Ⅲ包括1个菌株,类群Ⅳ包括1个菌株,类群Ⅴ包括3个菌株,类群Ⅵ包括5个菌株,类群Ⅶ包括1个菌株;在0.81水平上可划分为35个亚类群,显示出我国金针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金针菇 菌株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白玉 江玉姬 谢宝贵
研究了金针菇发酵过程中菌丝产量、还原糖、总糖、pH、氨态氮与发酵时间的动态关系,并在选定条件下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总糖含量下降,72 h后总糖含量有所回升;pH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还原糖第60 h下降到37 mg/mL;氨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菌丝产量发酵到48 h最高,为12.47 g/L;由此确定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
关键词:
金针菇 发酵 菌丝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燕婷 杨芹 杨方美 辛志宏 赵立艳 郁志芳 胡秋辉
【目的】制备1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凹凸棒土的食品包装纳米材料,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保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包装材料进行表征,并检测其物理特性。分析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感官质量、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纳米粒子能均匀分布在制备的包装材料中,与普通材料比,食品包装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增强;金针菇在4℃条件下贮藏15d,纳米包装金针菇的失重率、腐烂指数、相对电导率和褐变度与对照的相比分别下降了43.14%、97.13%、29.77%和12.68%,可溶性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保留量分别达7.05%、32.00mg/100g和5.8...
关键词:
金针菇 保鲜 纳米包装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才新 朱兰宝 杨新美
用20个随机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ll条,平均为5条,DNA片段从0.4kb到3.38kb;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16个菌株两两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谱,可分为四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因此,RAPD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地鉴别菌株的方法。
关键词:
金针菇 RAPD分析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