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0)
- 2023(9557)
- 2022(8501)
- 2021(8040)
- 2020(6724)
- 2019(15483)
- 2018(15654)
- 2017(29940)
- 2016(16414)
- 2015(18541)
- 2014(18516)
- 2013(18365)
- 2012(16688)
- 2011(14882)
- 2010(14579)
- 2009(13067)
- 2008(12481)
- 2007(10687)
- 2006(9184)
- 2005(7801)
- 学科
- 济(63048)
- 经济(62983)
- 管理(48945)
- 业(47690)
- 企(40424)
- 企业(40424)
- 方法(31741)
- 数学(27439)
- 数学方法(27148)
- 农(16352)
- 技术(16223)
- 学(15256)
- 中国(15110)
- 财(14404)
- 业经(14094)
- 地方(12402)
- 理论(11316)
- 农业(11283)
- 贸(11028)
- 贸易(11024)
- 易(10707)
- 和(10676)
- 环境(10465)
- 务(9626)
- 财务(9562)
- 财务管理(9548)
- 制(9366)
- 技术管理(9171)
- 划(9115)
- 企业财务(9053)
- 机构
- 大学(232494)
- 学院(230872)
- 管理(95826)
- 济(86289)
- 经济(84300)
- 理学(84190)
- 理学院(83235)
- 管理学(81826)
- 管理学院(81426)
- 研究(74945)
- 中国(52201)
- 科学(50007)
- 京(49384)
- 农(39275)
- 业大(38260)
- 所(37804)
- 财(36338)
- 研究所(34989)
- 中心(33537)
- 江(31773)
- 农业(31041)
- 北京(30876)
- 财经(30244)
- 范(30228)
- 师范(29913)
- 经(27596)
- 院(27227)
- 技术(26998)
- 州(26371)
- 经济学(24455)
- 基金
- 项目(167469)
- 科学(130732)
- 研究(120780)
- 基金(120558)
- 家(105435)
- 国家(104585)
- 科学基金(89834)
- 社会(73578)
- 社会科(69705)
- 社会科学(69685)
- 省(66607)
- 基金项目(65353)
- 自然(60390)
- 自然科(58951)
- 自然科学(58933)
- 自然科学基金(57871)
- 划(55767)
- 教育(55170)
- 编号(49528)
- 资助(49278)
- 成果(39012)
- 重点(37146)
- 部(36163)
- 创(35800)
- 发(35308)
- 课题(33645)
- 创新(33363)
- 科研(32201)
- 计划(31023)
- 大学(30858)
共检索到31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研究表明合理搔菌可以、(1)明显提高金针菇第1,2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生物利用率比对照提高约9.0%.(2)出菇整齐,采菇期集中。第1潮菇的采收期多数为3~5 d,比对照缩短6 d.(3)转潮快。第2潮菇的采收期比对照提前约15d.(4)搔菌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搔菌的发病率为0,而对照为17.0%.
关键词:
金针菇 掻菌技术 采收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才新 朱兰宝 杨新美
用20个随机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ll条,平均为5条,DNA片段从0.4kb到3.38kb;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16个菌株两两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谱,可分为四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因此,RAPD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地鉴别菌株的方法。
关键词:
金针菇 RAPD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理 谢纯良 朱作华 李智敏 胡镇修 彭源德
为了寻找金针菇新的栽培原料,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确定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pH为6.5,培养基中含麻骨50%、氮源30%、水分67.5%,且添加0.5%石灰粉、0.5%碳酸钙和1%白糖时栽培金针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11.0%;红麻骨培养基上的‘金杂19’出菇齐,生物学效率可达106.7%,‘长白201’出菇早,色泽好,生物学效率约为101.6%。
关键词:
金针菇 红麻副产物 栽培基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英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100%抑菌率。本文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软腐病,抑菌,生物学,药剂防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辉 姜性坚 刘培田
通过用鹌鹑粪经10d、20d、30d、40d的堆积发酵,分别在栽培料中添加5%、10%、20%栽培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鹌鹑粪能显著地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周期,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其中,以堆积发酵30d,用量为10%的效果最为显著,经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测验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鹌鹑粪 金针菇 栽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耿小丽 余知和 魏民 孟莉莉
利用拮抗试验和RAPD方法对不同白色金针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将8个菌株分为五类:金白1号、白15、147、玉山Fy 4个菌株各为一类,金针菇(合肥)、金针菇(分P)、金针菇(A2)、金针菇(天)属于第五类。因此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RAPD方法从分子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鉴别技术,进而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诚 陈柳萌 沈爱喜 陈庆隆 胡中娥 涂寿兰
金针菇菌丝体经试验卫星航天搭载后,初步筛选出7个航天菌株:42-31,43-15,43-18,22-44,21-36,FV-2,FV-4.将这些航天菌株与地面对照菌株进行了比较,主要进行了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率试验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航天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航天菌株的产量均比原始菌株高且早熟.航天诱变为选育金针菇优良菌株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玉 陈诚 李小林 张冀 张奇 金鑫 郑林用
废置和燃烧是目前处理金针菇菌渣的主要途径,为了探究这2种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阿坝州红原县废弃金针菇菌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GC-MS等方法对废弃金针菇菌渣及菌包浸出液的重金属含量和浓度进行检测,同时对菌包燃烧后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的金针菇菌包为一般固体废弃物,菌包燃烧对室内环境空气影响不大,菌包燃烧后的废气排放不会对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危害。
关键词:
金针菇菌渣 红原县 重金属 燃烧废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灵
本文利用ISSR技术对来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114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结果表明,114个金针菇菌株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66时,聚为一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5时,将114个金针菇菌株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7个菌株,类群Ⅱ包括8个菌株,类群Ⅲ包括1个菌株,类群Ⅳ包括1个菌株,类群Ⅴ包括3个菌株,类群Ⅵ包括5个菌株,类群Ⅶ包括1个菌株;在0.81水平上可划分为35个亚类群,显示出我国金针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金针菇 菌株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分析,使用生物软件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7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43~1.000,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0.486时,23个菌株聚为3个群。实验结果显示出SRAP技术能够客观反映出全部供试材料遗传关系。
关键词:
金针菇 SRAP 遗传鉴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文丽 李天来 代洋 范泽坤
为了探讨食用菌生产后产生的大量菌糠在饲料上的应用价值,按饲料养分的检测方法对6种菇类菌糠进行了营养检测。从6种菌糠的粗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基本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菌糠均可以做为饲料的添加料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使用比例调配,根据饲料种类有选择性添加。从总氨基酸含量上看,蛹虫草、香菇、杏鲍菇和金针菇菌糠含量较高,适合做精细饲料的填料,但从必需氨基酸含量上看,蛹虫草、香菇、滑菇有其自己的优势,可根据需要酌情添加。做为饲料的添加料蛹虫草和滑菇菌糠需要适当添加钙素营养。各菌糠水溶性氯化物含量均在0.01%以上,符合饲料对氯元素的要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元 李伟伟 吴元欣 户业丽 周俊初
对不同菌株、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和金针菇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金针菇胞外多糖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12号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11 d时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和金针菇菌丝体产量最高,金针菇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金针菇胞外多糖为一种含β型吡喃糖苷键的纯多糖。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的主体结构影响不明显,均有相似的多糖特征峰和β型吡喃糖苷键吸收峰。但采用玉米、黄豆等配制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多糖。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液体培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白玉 江玉姬 谢宝贵
研究了金针菇发酵过程中菌丝产量、还原糖、总糖、pH、氨态氮与发酵时间的动态关系,并在选定条件下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总糖含量下降,72 h后总糖含量有所回升;pH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还原糖第60 h下降到37 mg/mL;氨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菌丝产量发酵到48 h最高,为12.47 g/L;由此确定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
关键词:
金针菇 发酵 菌丝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鹰 贾英 姜邻 唐利民 唐瑞生
对26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菌丝培养特性比较,发现菌丝长速、密度、色泽、现蕾难易等,与菇体色泽品系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品比试验,从12个黄菇品种中筛选出产量和商品性状较好的F124菌株。与原推广种F12相比,头潮增产42.2%,总产增加22.3%。从16个白菇品种中选出菌柄直径分别为细、中、粗的F121、F126和白雪2#3个优质高产菌株。同时,还就栽培方法中黄菇“搔菌”与否和白菇不同“搔菌”时间对出菇期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搔菌”与否和“搔菌”,早迟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黄菇不“搔菌”,可提早4~7天收获,白菇早搔菌,有利于提高出芽整齐率。
关键词:
金针菇 出菇期 产量 搔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丽霞 赵丽娟
以金针菇为研究材料,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稀碱法分别提取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通过水溶及碱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评价金针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均对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当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的浓度为1.6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2.1%和57.5%;当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的浓度为2.0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57.4%和71.3%。表明金针菇无论水溶多糖还是碱溶多糖都能够清除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
金针菇 水溶多糖 碱溶多糖 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