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3)
- 2023(12533)
- 2022(10867)
- 2021(10133)
- 2020(8276)
- 2019(19182)
- 2018(19222)
- 2017(36824)
- 2016(20037)
- 2015(22490)
- 2014(22655)
- 2013(22482)
- 2012(20920)
- 2011(19016)
- 2010(19059)
- 2009(17271)
- 2008(16641)
- 2007(14596)
- 2006(12971)
- 2005(11551)
- 学科
- 济(85277)
- 经济(85194)
- 管理(54670)
- 业(54539)
- 企(42755)
- 企业(42755)
- 方法(34181)
- 数学(29105)
- 数学方法(28793)
- 中国(26037)
- 农(24618)
- 地方(23606)
- 业经(19942)
- 学(18058)
- 财(17584)
- 农业(17308)
- 贸(14589)
- 贸易(14576)
- 易(14041)
- 制(13930)
- 环境(13891)
- 和(13846)
- 技术(13779)
- 理论(13517)
- 银(13351)
- 银行(13311)
- 融(13034)
- 金融(13033)
- 地方经济(12930)
- 发(12903)
- 机构
- 大学(283687)
- 学院(283233)
- 管理(113041)
- 济(111474)
- 经济(108940)
- 研究(98905)
- 理学(97339)
- 理学院(96211)
- 管理学(94603)
- 管理学院(94099)
- 中国(72925)
- 科学(62338)
- 京(62195)
- 所(50147)
- 财(49305)
- 农(46912)
- 研究所(45661)
- 中心(44107)
- 业大(42849)
- 江(41658)
- 北京(39978)
- 范(39658)
- 师范(39290)
- 财经(39190)
- 农业(36414)
- 院(36104)
- 经(35564)
- 州(34643)
- 经济学(32063)
- 师范大学(31749)
- 基金
- 项目(193184)
- 科学(151309)
- 研究(143177)
- 基金(137803)
- 家(119684)
- 国家(118606)
- 科学基金(101562)
- 社会(88284)
- 社会科(83563)
- 社会科学(83543)
- 省(76526)
- 基金项目(73829)
- 自然(65772)
- 教育(65013)
- 划(64205)
- 自然科(64201)
- 自然科学(64188)
- 自然科学基金(62998)
- 编号(59547)
- 资助(56623)
- 成果(48375)
- 发(45260)
- 重点(43015)
- 部(41716)
- 课题(41356)
- 创(40096)
- 创新(37291)
- 科研(36461)
- 项目编号(36263)
- 发展(36187)
- 期刊
- 济(128241)
- 经济(128241)
- 研究(86394)
- 中国(57370)
- 学报(44378)
- 农(43839)
- 管理(42216)
- 科学(41915)
- 教育(35690)
- 财(34727)
- 大学(33440)
- 学学(31213)
- 农业(31017)
- 技术(25470)
- 融(25132)
- 金融(25132)
- 业经(22639)
- 经济研究(19770)
- 财经(18207)
- 图书(16973)
- 问题(16594)
- 业(15446)
- 经(15425)
- 科技(14626)
- 理论(14461)
- 技术经济(13853)
- 实践(13394)
- 践(13394)
- 现代(13264)
- 商业(12964)
共检索到42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白玉 江玉姬 谢宝贵
研究了金针菇发酵过程中菌丝产量、还原糖、总糖、pH、氨态氮与发酵时间的动态关系,并在选定条件下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总糖含量下降,72 h后总糖含量有所回升;pH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还原糖第60 h下降到37 mg/mL;氨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菌丝产量发酵到48 h最高,为12.47 g/L;由此确定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
关键词:
金针菇 发酵 菌丝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良 李斌 许平妍 孟宪军
为建立蓝莓酒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以"蓝丰"为原料,研究初始p H值、接种量对蓝莓酒发酵酒精量的影响;不同初始含糖量对菌种量、产酒量、残糖量的影响。通过对符合菌体生长的Logistic方程、产物生成的Luedeking-Piret方程和基质消耗的物料衡算方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分别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和最佳模型参数值,并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进行分析,发现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地拟合,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蓝莓酒分批发酵过程。
关键词:
蓝莓酒 分批发酵 发酵动力学 拟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坚 孙君社 苏东海 经玲
对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ND3 13 )液态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摇瓶试验得到基本发酵工艺参数的基础上 ,应用 10L生物反应器进行放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其最大菌体量 (干重 )达到 1 19g·10 0mL-1,酶活力达到 3 6u·mL-1。试验通过分批补料手段控制比生长速率的变化 ,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回归了模型参数。利用数学计算软件对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证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并预测植酸酶的发酵过程
关键词:
黑曲霉 植酸酶 液态发酵 动力学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研究表明合理搔菌可以、(1)明显提高金针菇第1,2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生物利用率比对照提高约9.0%.(2)出菇整齐,采菇期集中。第1潮菇的采收期多数为3~5 d,比对照缩短6 d.(3)转潮快。第2潮菇的采收期比对照提前约15d.(4)搔菌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搔菌的发病率为0,而对照为17.0%.
关键词:
金针菇 掻菌技术 采收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元 李伟伟 吴元欣 户业丽 周俊初
对不同菌株、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和金针菇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金针菇胞外多糖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12号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11 d时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和金针菇菌丝体产量最高,金针菇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金针菇胞外多糖为一种含β型吡喃糖苷键的纯多糖。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的主体结构影响不明显,均有相似的多糖特征峰和β型吡喃糖苷键吸收峰。但采用玉米、黄豆等配制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多糖。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液体培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辉 姜性坚 刘培田
通过用鹌鹑粪经10d、20d、30d、40d的堆积发酵,分别在栽培料中添加5%、10%、20%栽培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鹌鹑粪能显著地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周期,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其中,以堆积发酵30d,用量为10%的效果最为显著,经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测验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鹌鹑粪 金针菇 栽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英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100%抑菌率。本文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软腐病,抑菌,生物学,药剂防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化 钟秋平 陈文学
为探明以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Pullulan)的过程,采用Logisticequation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Pullulan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建立出芽短梗霉MM生长、Pullulan合成和底物(糖蜜)消耗相关的动力学模型参数,阐述Pullulan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MM发酵进程中前期菌体生长速度较快,72h后生长趋于稳定期,其茁霉多糖的合成随菌体的生长不断上升,到132h时多糖达到最高,为4.078g/L.基于Logisticequation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该模型反...
关键词:
甘蔗糖蜜 茁霉多糖 数学模型 发酵动力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霞 白占涛 杨亮 董腊梅
【目的】对陕北野生甘草的内生菌Z4菌株进行分批发酵,研究并建立其菌体生长、抑菌物质生成及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分批发酵法,每12h测1次Z4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长、抑菌物质生成及基质消耗的试验值,共测15次;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Z4菌株分批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利用DPS软件求解模型参数,并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Z4菌株菌体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抑菌物质生成的模拟值于发酵后期略高于试验值,基质消耗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在发酵前期有小的偏差,但均基本反映了Z4菌株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结论】甘草内生菌Z4菌株分批发酵中菌体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曦茁 马建伟 汪来发 李永 余明忠
厚垣普可尼亚菌是对植物线虫有防治潜力的生防菌。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厚垣普可尼亚菌液体发酵条件,利用Grow/Sigmoidal模型中的非线性拟合方程Logistic函数和Boltzmann函数构建该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的孢子增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液体发酵动力学模型,并运用Origin Pro V8.6软件拟合求解出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和500 mL摇瓶中,厚垣普可尼亚菌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是葡萄糖15.0 g·L-1,玉米粉15.0g·L-1,大豆粉20.0 g·L-1,KH2PO40.25 g·L-1,MgSO4·7 H2O 0.25 g·L-1,接种量5%,初始pH 5.0,装...
关键词:
厚垣普可尼亚菌 液体发酵 动力学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 董明盛 张晓娟 史仲平 毛忠贵
对1株产高浓度酒精的酿酒酵母的间歇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非结构发酵动力学模型, 以描述高基质(葡萄糖)和高产物(酒精)浓度条件下的酒精间歇发酵过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非结构发酵动力学 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求取,并将该模型用于预测24.7%初糖浓度下的酒精间歇发酵,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应用 于高基质(葡萄糖)和高产物(酒精)浓度条件下的酒精发酵过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连玉 朱莉莉 邓旭武 姜蓉
为科学开发黄蘑菇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黄蘑菇的深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黄蘑菇发酵的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牛肉浸膏;黄蘑菇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4%蔗糖、0.1%牛肉浸膏、0.10%KH2PO4、0.10%MgSO4;适宜接种的种龄为4d,接种量(移入液体菌种的体积与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为15%,发酵时间为8d,在此条件下,黄蘑菇菌丝体生物量(每1mL发酵液中收集的菌丝体干重)达1.137mg/mL.
关键词:
黄蘑菇 发酵条件 菌丝体生物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理 谢纯良 朱作华 李智敏 胡镇修 彭源德
为了寻找金针菇新的栽培原料,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确定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pH为6.5,培养基中含麻骨50%、氮源30%、水分67.5%,且添加0.5%石灰粉、0.5%碳酸钙和1%白糖时栽培金针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11.0%;红麻骨培养基上的‘金杂19’出菇齐,生物学效率可达106.7%,‘长白201’出菇早,色泽好,生物学效率约为101.6%。
关键词:
金针菇 红麻副产物 栽培基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丽霞 赵丽娟
以金针菇为研究材料,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稀碱法分别提取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通过水溶及碱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评价金针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均对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当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的浓度为1.6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2.1%和57.5%;当金针菇水溶及碱溶多糖的浓度为2.0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57.4%和71.3%。表明金针菇无论水溶多糖还是碱溶多糖都能够清除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
金针菇 水溶多糖 碱溶多糖 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鹰 贾英 姜邻 唐利民 唐瑞生
对26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菌丝培养特性比较,发现菌丝长速、密度、色泽、现蕾难易等,与菇体色泽品系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品比试验,从12个黄菇品种中筛选出产量和商品性状较好的F124菌株。与原推广种F12相比,头潮增产42.2%,总产增加22.3%。从16个白菇品种中选出菌柄直径分别为细、中、粗的F121、F126和白雪2#3个优质高产菌株。同时,还就栽培方法中黄菇“搔菌”与否和白菇不同“搔菌”时间对出菇期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搔菌”与否和“搔菌”,早迟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黄菇不“搔菌”,可提早4~7天收获,白菇早搔菌,有利于提高出芽整齐率。
关键词:
金针菇 出菇期 产量 搔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