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3)
- 2023(4815)
- 2022(3813)
- 2021(3493)
- 2020(3065)
- 2019(6698)
- 2018(6222)
- 2017(12708)
- 2016(6391)
- 2015(6988)
- 2014(6847)
- 2013(6688)
- 2012(5994)
- 2011(5323)
- 2010(5637)
- 2009(5850)
- 2008(5018)
- 2007(4465)
- 2006(3948)
- 2005(3799)
- 学科
- 融(26233)
- 金融(26233)
- 银(24326)
- 银行(24326)
- 业(23566)
- 行(23480)
- 济(21396)
- 经济(21370)
- 管理(19052)
- 企(18509)
- 企业(18509)
- 中国(16413)
- 财(11365)
- 中国金融(11189)
- 险(10762)
- 制(10702)
- 保险(10671)
- 方法(10132)
- 数学(9315)
- 数学方法(9266)
- 务(9258)
- 财务(9245)
- 财务管理(9226)
- 企业财务(8939)
- 地方(6031)
- 业务(5995)
- 业经(5707)
- 制度(5660)
- 度(5660)
- 体(5551)
- 机构
- 学院(82413)
- 大学(81343)
- 济(37534)
- 经济(36674)
- 管理(32290)
- 中国(32156)
- 理学(26535)
- 理学院(26241)
- 管理学(25800)
- 管理学院(25659)
- 财(23510)
- 研究(23458)
- 融(19159)
- 银(19008)
- 金融(18796)
- 银行(18275)
- 财经(18046)
- 行(17142)
- 经(16382)
- 京(15921)
- 中心(14876)
- 人民(14253)
- 财经大学(13839)
- 国人(13462)
- 中国人(13417)
- 经济学(13088)
- 中国人民(12867)
- 江(12168)
- 经济学院(12025)
- 科学(11003)
- 基金
- 项目(50141)
- 科学(39958)
- 研究(38323)
- 基金(37742)
- 家(31159)
- 国家(30839)
- 科学基金(27685)
- 社会(25873)
- 社会科(24630)
- 社会科学(24623)
- 基金项目(19556)
- 省(18869)
- 自然(16968)
- 教育(16803)
- 自然科(16548)
- 自然科学(16546)
- 资助(16360)
- 自然科学基金(16286)
- 划(15528)
- 编号(15291)
- 成果(12533)
- 融(11944)
- 部(11269)
- 性(11259)
- 重点(11104)
- 创(10887)
- 国家社会(10858)
- 制(10506)
- 人文(10450)
- 教育部(10374)
共检索到137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恒宇 彭耿
金融风险资产持有与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利用2018年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证明了在金融市场上持有风险资产会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且心理压力在两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家庭持有金融风险资产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显著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家庭。研究结论为政府提升居民幸福感与金融机构建立更完善的金融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钱雪松 袁峥嵘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较为显著正向影响。与高收入(中东部地区、城镇地区、男性、高教育水平)群体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低收入(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女性、低教育水平)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生活压力(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制度排斥压力方面)的路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普惠体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晖 刘霞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关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贵州农村1274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对象的追踪研究,考察了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和半年后主观幸福感的累积效应及其作用模式。结果表明:(1)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少年拥有较低数量的积极资源,面临着中等程度的压力风险。(2)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主观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其中,累积资源主要以非线性的正加速模式发挥作用;累积风险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3)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半年后主观幸福感仍然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并且均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提升农村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实践中要重视多因素的累积作用,既要关注和缓解个体所面临的多种压力风险,又要注重其多领域积极发展资源的建构。此外,对于当前幸福感,结果显示构建积极资源的作用要比减少压力风险的作用更为迅速,表明有效提升农村青少年幸福感的关键是及时构建积极的资源支撑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国华 朱勇军 刘春惠 谷玉冰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为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完善高校教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福建省、西藏自治区五个省市区9所高校分层随机整群抽取356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作压力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职业幸福感量表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的构造关系。结果: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5)不显著且心理资本和工作压力交互项不能预测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结论:在三者关系中,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直接作用于职业幸福感,心理资本既不是中介变量也不具有调节效果。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工作压力 职业幸福感 心理资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浩杰 张广胜
数字金融发展质量对居民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2017年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后发现,数字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U型,即早期低水平的数字金融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中后期高水平的数字金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这意味着数字金融发展存在两面性,既可能损害居民利益降低幸福水平,也可能通过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增强幸福水平,需要建立完备的数字金融发展与监管体系。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影响个体的经济状况、精神状况和主观社会地位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因此,应在完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数字金融的建设力度,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多品类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居民增强幸福感赋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明
文通过对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心理焦虑的影响关系研究,并分析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调节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心理焦虑关系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对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数据分析还显示,女生整体就业压力、心理焦虑比男生低,而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比男生高,反映出女生较男生成熟乐观、待人热情、心理稳定、与社会融入度比较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赵鹏 周雅玲
笔者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及幸福效应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统计特征和收入是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的影响为正,但与股票的关系不显著;另一方面对于储蓄持有比重的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持有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与股票的持有比重也显著为负。进一步机制作用检验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能够与风险偏好和创业行为产生交互作用,以此影响农户家庭金融资产参与概率和持有比重。其学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瑾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的根本目标。本文在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并对上海市的情况开展实证研究。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压力 指数 评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夏立平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规范我国的金融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降低、化解风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WTO 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一丹 李爱梅 颜亮 王笑天
基于激活理论和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本研究从工作领域内的时间压力出发,探讨工作时间压力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以广州地区企业员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工作时间压力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存在倒U型曲线作用,即存在最佳工作时间压力水平,此时个体主观幸福感达到最高值,低于或者高于最佳工作时间压力水平,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都远离最佳主观幸福感水平;(2)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工作时间压力与个体主观幸福感倒U型曲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一丹 李爱梅 颜亮 王笑天
基于激活理论和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本研究从工作领域内的时间压力出发,探讨工作时间压力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以广州地区企业员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工作时间压力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存在倒U型曲线作用,即存在最佳工作时间压力水平,此时个体主观幸福感达到最高值,低于或者高于最佳工作时间压力水平,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都远离最佳主观幸福感水平;(2)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工作时间压力与个体主观幸福感倒U型曲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韩黎 廖传景 张继华
本研究考察压力性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情绪调节习惯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8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偏低,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和高低心理韧性者差异显著;压力性生活事件、情绪调节、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压力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还通过情绪调节和心理韧性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和心理韧性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发挥了链式多重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需要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还要增强心理韧性,以降低压力性生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学品 马永俊 刘响俊
追求幸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家庭资产的配置对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基础上,分析家庭金融资产和家庭非金融资产对家庭成员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金融资产和家庭非金融资产均可以显著提升家庭成员幸福感,且家庭非金融资产更有助于提升家庭成员的幸福感;非户主的家庭成员会因家庭资产的增加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家庭金融资产和家庭非金融资产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基于此,推动家庭优化资产配置、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预防金融危机对于一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地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是基本前提。本文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金融压力指数(FSI),并从银行、房地产、股票市场和外部金融市场综合测度我国面临的金融压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在2008年末达到了金融压力指数的较大值,处于需要关注的金融压力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较为严重;从2012年开始,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达到较高水平,并且抖动较为严重,2012年2月和2013年2月的金融风险指数分别达到0.6747和0.6910,说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较为严峻,要谨防风险的意外冲击。整体来看,该方法的测度结果较好地吻合了我国的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