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2)
- 2023(9056)
- 2022(7373)
- 2021(6920)
- 2020(5657)
- 2019(12740)
- 2018(12153)
- 2017(24127)
- 2016(12577)
- 2015(13842)
- 2014(13704)
- 2013(13273)
- 2012(12329)
- 2011(11150)
- 2010(11745)
- 2009(11486)
- 2008(10837)
- 2007(9892)
- 2006(9065)
- 2005(8546)
- 学科
- 济(46459)
- 经济(46399)
- 业(41043)
- 管理(38891)
- 企(33673)
- 企业(33673)
- 融(28520)
- 金融(28519)
- 银(27451)
- 银行(27451)
- 行(26548)
- 中国(23176)
- 财(18525)
- 方法(18339)
- 制(17149)
- 数学(15288)
- 数学方法(15070)
- 农(13754)
- 业经(12492)
- 务(12289)
- 财务(12263)
- 财务管理(12232)
- 企业财务(11755)
- 中国金融(11468)
- 险(11048)
- 策(10982)
- 保险(10957)
- 地方(10775)
- 理论(10452)
- 体(9781)
- 机构
- 学院(172540)
- 大学(171401)
- 济(76793)
- 经济(74980)
- 管理(67696)
- 中国(56330)
- 理学(56238)
- 理学院(55735)
- 研究(55576)
- 管理学(55039)
- 管理学院(54697)
- 财(44476)
- 京(35034)
- 财经(33475)
- 经(30363)
- 中心(29114)
- 科学(28140)
- 江(26956)
- 所(26156)
- 银(25920)
- 融(25449)
- 财经大学(25134)
- 金融(25008)
- 经济学(24923)
- 银行(24838)
- 行(23255)
- 研究所(22901)
- 北京(22759)
- 人民(22376)
- 经济学院(22369)
- 基金
- 项目(103804)
- 科学(83088)
- 研究(82140)
- 基金(76346)
- 家(63532)
- 国家(62923)
- 科学基金(55447)
- 社会(53562)
- 社会科(50820)
- 社会科学(50813)
- 省(39113)
- 基金项目(38582)
- 教育(37285)
- 编号(34204)
- 自然(33137)
- 划(32687)
- 自然科(32401)
- 自然科学(32394)
- 资助(32243)
- 自然科学基金(31859)
- 成果(29689)
- 部(24001)
- 课题(23685)
- 重点(23153)
- 性(22957)
- 发(22226)
- 国家社会(22001)
- 创(21940)
- 项目编号(21706)
- 制(21653)
共检索到282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 刘健 刘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演进过程之中。西方主流经济学倾向于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看作一种固定永恒的关系。这是对经济学的庸俗化,不能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角下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更无法对当前高度发达金融市场的监管提出系统性的指导意见。科学认识金融风险与宏观金融监管框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寻找理论基础,由此才能建立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蒋海 钟琛 齐洁
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金融监管政策体系 ,不但没有纠正金融市场的失灵 ,反而产生了更加严重的监管失灵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监管体系没有充分全面地认识到金融市场失灵的根源和监管者的自利行为以及激励问题。本文首先对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进行重新考察 ,并进一步检讨当前金融监管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金融监管的政策框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丛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和金融当局的监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戴丛一、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基本的金融交易是指现在用一定数量的货币交换在将来某一时间偿还更多数量货币的承诺(通过一些契约性的金融工具体现)。显而易见,这种金融交易的最终完成取决于做出承诺的一方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董龙训
防范和化解风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借助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在微观层面上探索抓早抓小、实现监测全覆盖的有效路径,建立了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将各部门金融监管权"行使"中的协同和信息技术、网格力量等"手段"的合力融入其中。本文论述了该框架的理论基础,借助系统分析法,阐释了将"网格化"思路引入金融风险监测的必要性,从理论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开展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建设情况和其辖内两种网格化管理试点模式,进而指出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风险监测方式,且具有推广借鉴意义。最后,对下一步构建"平台+网格"矩阵式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方方
国内对金融监管的体制、制度以及国外监管经验的介绍、分析和评价的文献很多,而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还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总结。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及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应明确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而指导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的模式选择及具体操作。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必要性 有效性 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苗萌萌 于超 徐融
<正>为应对气候变化给金融体系带来的挑战,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以及欧盟、英国等多个经济体陆续出台了关于应对和管理气候风险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指引。从公布的内容来看,涉及巴塞尔协议Ⅲ第一支柱资本监管的较少,目前仅BCBS、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和英格兰银行出台了调整风险指标测算方式的研究报告和建议;涉及第二支柱监督检查的较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况昕 高惺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信贷膨胀引发的各部门、各领域的高杠杆风险值得警惕,影子银行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导致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需要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本文在分析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逻辑和构建"双支柱"监管框架的实现路径,文章最后给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双支柱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元芳 吴超
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必须重视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研究,加强监管合作。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综合经营 金融风险 监管合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峰
本文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模型实例阐述了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并概述了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这些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特征,从而提出复杂环境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衍生品交易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晓鳞 罗朝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并购呈现出规模化、跨行业的特点,金融并购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使其面临着新的金融风险:一是金融机构越大,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就越大;二金融机构越大,“太大而不倒”的安全网措施激励了道德风险的产生;三是跨行业并购可能会增加银行的风险。随着金融并购的发展,以限制竞争和安全网为基础的金融监管已不能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金融监管方法将向以审慎性监管、信息披露和预警机制为基础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金融并购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寿康
在回顾近年来风险度量的公理化研究及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和论证了计量资本要求的合理风险度量应满足的几个条件,并从风险度量的经济理论基础出发,引入一个可以生成满足这些条件的风险度量模型的结构框架。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风险度量 决策理论 随机占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怡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金融体制也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改革,但也应当看到,银行的风险问题正迅速扩展到银行业各个方面,对现行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因此,遏制金融风险,建立与我国现行银行业相互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当前亟...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金焱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尤其是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也是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金融业存在的脱实向虚倾向和实体经济风险的显性化倾向相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董红蕾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粗放经营模式,随着经济体制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激化逐渐暴露出弊端,并且产生了大量的风险隐患。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放大和凸显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状况。我国金融业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暴露出金融监管中的许多不足。多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由于体制未理顺、法规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导致监管较软弱,金融秩序较混乱。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风险状况的剖析,就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一些设想,以供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刘思远
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要求下,金融监管当局应如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金融安全、金融稳定及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视角,通过选取四维指标变量用以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维度权重并通过降维合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变量,使度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再通过省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及金融监管协同度测度,实证探讨分析我国31个省级(不含港、澳、台)金融监管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效应及金融监管系统的协同度,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优化金融监管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建议。研究结论和建议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