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9)
- 2023(11737)
- 2022(9570)
- 2021(8773)
- 2020(7178)
- 2019(15905)
- 2018(15286)
- 2017(28900)
- 2016(14765)
- 2015(16578)
- 2014(15899)
- 2013(15638)
- 2012(14618)
- 2011(13518)
- 2010(13605)
- 2009(13193)
- 2008(12030)
- 2007(10558)
- 2006(9733)
- 2005(9191)
- 学科
- 济(84090)
- 经济(84025)
- 管理(38639)
- 业(35799)
- 中国(28719)
- 企(28292)
- 企业(28292)
- 方法(27647)
- 融(26966)
- 金融(26965)
- 数学(24727)
- 数学方法(24604)
- 银(24374)
- 银行(24371)
- 行(23741)
- 地方(21109)
- 农(17520)
- 财(16420)
- 业经(16277)
- 贸(16200)
- 贸易(16184)
- 制(16081)
- 易(15792)
- 学(13166)
- 地方经济(13154)
- 农业(12000)
- 中国金融(11441)
- 体(11395)
- 环境(11307)
- 发(10268)
- 机构
- 学院(212194)
- 大学(211099)
- 济(109674)
- 经济(107895)
- 研究(79942)
- 管理(75730)
- 中国(68681)
- 理学(64076)
- 理学院(63398)
- 管理学(62599)
- 管理学院(62212)
- 财(47914)
- 京(43965)
- 科学(41318)
- 所(39105)
- 财经(38301)
- 经济学(37691)
- 中心(37029)
- 研究所(35144)
- 经(34929)
- 经济学院(33843)
- 江(29443)
- 北京(28636)
- 财经大学(28557)
- 院(28212)
- 农(27735)
- 范(26313)
- 师范(26137)
- 融(24946)
- 金融(24550)
- 基金
- 项目(133397)
- 科学(106773)
- 研究(102174)
- 基金(99872)
- 家(85510)
- 国家(84871)
- 科学基金(72917)
- 社会(70489)
- 社会科(67167)
- 社会科学(67155)
- 基金项目(50900)
- 省(48839)
- 教育(45344)
- 自然(41918)
- 资助(41330)
- 自然科(40988)
- 自然科学(40979)
- 划(40831)
- 自然科学基金(40276)
- 编号(39515)
- 成果(32329)
- 发(31347)
- 国家社会(31127)
- 部(30904)
- 重点(30529)
- 中国(28468)
- 创(28148)
- 课题(27709)
- 教育部(27554)
- 发展(26824)
共检索到339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中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相对于2007年以来的官方权威判断,出现了两个微妙的变化:一是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二是承认全球性总需求下降已经不可避免,立足国内,"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从国内外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周期性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各个侧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在百年一遏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内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经济增长动力下行的风险在加大,预计本轮经济将被迫做出强制调整,维持三到四年的低位增长。我国应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型,并把握这次危机带来的机会,做好能源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走势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对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反方向的组合向同方向的组合转变,汇率政策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转向贬值的方向,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兼顾活跃和改善供给。2009年的中国经济会比2008年更困难,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将比较困难,但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保持高速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本文对2004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世界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的稳固增长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以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普遍有力,国际金融市场在经济复苏的有利影响下也呈总体向好态势,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化。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仍在高位运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消费增长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偏快。本文还在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下半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预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煜辉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中国经济复苏强劲,但宏观运行也积累了不少风险,这包括:通货膨胀风险;资产价格上涨过快风险;潜在财政风险以及政策退出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面对潜在风险,适当的政策选择是:以政策退出应对短期宏观波动风险,以结构调整化解中长期发展风险。
关键词:
强劲复苏 潜在风险 政策退出 结构调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昕东 王金明 吴桂珍 韩冬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之势尚未缓和,全球经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还在增加;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受国际经济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明显萎缩、增长势头减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救急的措施是:减轻税收,投资拉动,降低贷款利率和实行金融创新,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长远的考虑是:宏观经济应由"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开旭
一、研究方法提示 关於宏观经济运行包括二部份,实际运作和货币运作。这二部分的关系为:实际运作是经济运行的本质,居於决定性的地位。货币运作只是实际运作的货币表现,是为实际运作服务的。货币运作有时也可以反作用於实际运作,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际运作。 因此对宏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货币动作的表象上,而是应首先深入研究实际运作,即实际运作的走势和趋向,最终将决定货币运作的走势和趋向。 因此,本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深入研究实际运作中,决定经济增长的供求关系并得出实际运作的客观走势。然后,研究为了媒介实际运作,适应并服务於实际运作的货币运作的表现形式和客观走势,以及为了适应实际运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邹新 马素红 程实 赵新杰 朱妮 李露 宋玮
2009年,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已成定局,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也将显著放缓。受外需继续大幅收缩的影响,中国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实际投资增速及工业增长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时,2009年尤其是上半年中国的通缩既表现在信贷需求走低等金融层面,也表现在社会供求失衡导致产能过剩的实体经济层面。2009年宏观调控将立足于扩大内需,防止经济过快过大下滑,"保八"成为第一要务。商业银行应在加强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严防贷款质量大幅下滑,同时注重防范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翟志成
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探讨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补充的经典周期理论体系 ;中国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 ;如果政府举措得宜 ,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复苏和高涨是合乎经济规律的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周期起源 宏观经济 不景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连城
2009年,本轮经济周期已完成筑底,2010年,中国将进入下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根据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特点,未来的扩张期将长达7—8年之久。但是,未来的经济扩张很可能是缓慢的、在波动过程中完成的。排除随机因素的冲击和错误货币政策的影响,根据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在未来3—5年内,中国爆发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小,经济较快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为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扩张期内稳定健康地发展,应当确定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并根据适度增长区间随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预期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长期增长的路径、周期的波长和波幅、扩张期和收缩期的长度以及失业和通胀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我国当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可以认为,2007年的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并运行到了本轮周期的波峰;2008年将掉头向下,进入收缩阶段,但物价水平还会持续上升。本轮收缩阶段的时间不会很长,有可能在2009年进入本轮周期的谷底。同时,经济收缩的幅度也将有限,有可能保持在8%或8.5%以上。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适时、适度的经济政策调控。只有科学地把握经济政策的走向和力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走势 经济政策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