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1)
- 2023(6543)
- 2022(5447)
- 2021(4928)
- 2020(4137)
- 2019(9346)
- 2018(8701)
- 2017(17103)
- 2016(8540)
- 2015(9288)
- 2014(8699)
- 2013(8663)
- 2012(7944)
- 2011(7246)
- 2010(7712)
- 2009(7725)
- 2008(6749)
- 2007(6251)
- 2006(5636)
- 2005(5471)
- 学科
- 济(34829)
- 经济(34794)
- 业(26852)
- 融(25288)
- 金融(25287)
- 管理(24074)
- 企(22574)
- 企业(22574)
- 银(22292)
- 银行(22289)
- 行(21709)
- 中国(17828)
- 财(14567)
- 贸(14384)
- 贸易(14375)
- 易(14213)
- 方法(12790)
- 出(11075)
- 中国金融(10958)
- 制(10926)
- 数学(10702)
- 数学方法(10628)
- 农(10147)
- 务(9294)
- 财务(9265)
- 财务管理(9251)
- 业经(8967)
- 企业财务(8844)
- 地方(8571)
- 出口(8052)
- 机构
- 大学(119341)
- 学院(119030)
- 济(54180)
- 经济(53134)
- 管理(41493)
- 研究(37964)
- 中国(37152)
- 理学(34690)
- 理学院(34318)
- 管理学(33898)
- 管理学院(33665)
- 财(29107)
- 京(23803)
- 财经(22863)
- 经(20677)
- 中心(19683)
- 经济学(19240)
- 科学(18969)
- 江(18264)
- 所(17971)
- 银(17634)
- 经济学院(17573)
- 融(17442)
- 金融(17136)
- 银行(17059)
- 财经大学(16991)
- 行(16040)
- 范(16027)
- 师范(15937)
- 研究所(15843)
- 基金
- 项目(71864)
- 研究(57588)
- 科学(57054)
- 基金(53071)
- 家(44248)
- 国家(43804)
- 社会(39008)
- 科学基金(37885)
- 社会科(37182)
- 社会科学(37173)
- 省(27328)
- 基金项目(26859)
- 教育(26002)
- 编号(23293)
- 划(22340)
- 资助(21538)
- 自然(20824)
- 自然科(20342)
- 自然科学(20339)
- 成果(20204)
- 自然科学基金(20011)
- 国家社会(16923)
- 部(16575)
- 性(16182)
- 重点(16174)
- 课题(16161)
- 发(16157)
- 创(15593)
- 制(15210)
- 教育部(15154)
共检索到195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张白玲
公允价值自问世以来始终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此次金融风暴再一次将其推向公众视野。作为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理想色彩,并与原有计量属性之间存在逻辑上的重叠。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其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准确定位,给理论与实务带来一系列的困惑。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研究现实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价值与价格 计量属性与计量规则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葛家澍
本文讨论公允价值计量面临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带来新意。假定所有资产和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量(即应用所谓"调到市价会计"),财务报告有可能使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建立在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基础上。联系到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础上:a.它的初始确认不是实际的,而是假想的交易;b.作为计量属性,它仅仅是估计价格;c.它的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而不是两个主体间的交换。很明显,假定上述基础丧失了(例如,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则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必定产生疑问。本文的结论是公允价值仍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有用的计量属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调到市价会计 全球金融危机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冯雪彬 樊文斌 王耀
自2007年我国全面推行新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公允价值就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对于价值变动频繁且幅度较大的金融资产而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其进行计量,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但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现行会计、审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正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审计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复生 辛苗苗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运用的成熟度,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相关金融工具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上市公司若广泛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相反,却为企业人为操纵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关键词:
公允价值 金融工具 会计目标 资本市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俊华
公允价值计量不是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缺陷。本文运用公司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投资行为异化的影响机理,用Ohlson估价模型分析公允价值计量降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临界条件;用公允价值目标资产贴现模型和可转债估价Black-Shoes模型,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并用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和金融监管指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传递金融顺周期性。最后,给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减值准备模型,该模型具有逆周期机制,能实现金融稳定,克服公允价值顺周期缺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想文
在知识学视域中,教育学所承受的种种诘难均来自教育学知识的困境。教育学知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中介性等特质,其内在地要求以"整体知识论"作为知识确立标准,并诉诸方法论的多元,最终实现多重的价值目标。在这个知识主导的新时代,教育学对外应确立起自我的公众角色,成为大众的普遍之学;对内则应充分展开自我反思,再造真正属于教育学的个性化文化制品,走向教育学形态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姚一青
从去年7月份至今年1月,席卷东南亚和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经历了由泰铢危机引发的四个阶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演越烈,对整个东亚甚至世界经济的增长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面对着发生在我国大门口的这次金融风潮,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本文拟以泰,韩等国的金融经济对策看东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提供一点有效的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力 李晨保 赵鹏
由美国"次贷蝴蝶"扇起的国际金融风暴来势之猛、波及面之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之深超出各方预期。本文主要分析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传导机制,及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这次危机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应在贯彻"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标本兼治"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利用财政货币政策有效启动内需;公平分配,提高社会消费水平;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采取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海
自强而后人不侮———从东亚金融风暴想起的李海统观各方面研究和媒体报导,概括起来东亚金融风暴有几个特点:一是在世称经济发展最快的东亚各国爆发的;二是在市场开放最好的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特别是在货币市场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资本输出入最方便的情况下发生的;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仁良 缪钧伟
从八十年代初到最近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的经济,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由繁荣到泡沫形成再到目前的通货紧缩的过程。 东南亚国家由八十代初开始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甫 冯科 赵净
在稳增长约束下,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金融改革策略。这种增量改革可以赢得金融改革时间,避免短期内风险爆发,同时也内含着"多重困境"。当"多重困境"所积累的风险达到临界水平时,监管部门就不能通过金融改革来化解风险和维持经济增长,只能允许个别违约事件的出现来渐进地挤出系统性风险。但是,由于面临"大而不能倒"和隐性担保等问题,监管部门实际上不可能渐进地挤出系统性风险。据此提出,引进大量民间资本、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私有化、允许大范围违约事件出现、构建透明的担保机制和退出机制,将从制度上根治渐进式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因"大而不能倒"而互相抑制的困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晓丽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主要的经济控制方式就是金融调控,实际金融调控中包含调控主体、受体以及导体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目前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更加复杂,在该种环境下,金融调控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文章将重点研究金融调控困境与出路。
关键词:
金融调控 中央银行 经济发展 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海燕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对外开放的推进,金融业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分业监管的现行监管体制已暴露出很多弊端,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 金融创新 分业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