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0)
2023(14465)
2022(12422)
2021(11703)
2020(9893)
2019(22946)
2018(22534)
2017(44247)
2016(23667)
2015(26586)
2014(26665)
2013(26327)
2012(24236)
2011(21669)
2010(22012)
2009(20941)
2008(19813)
2007(17488)
2006(15609)
2005(14278)
作者
(66877)
(55246)
(54855)
(52275)
(35171)
(26491)
(25173)
(21290)
(21205)
(19988)
(18982)
(18623)
(17640)
(17457)
(17119)
(17109)
(16260)
(16066)
(15822)
(15792)
(13677)
(13397)
(13310)
(12518)
(12415)
(12374)
(12331)
(12235)
(11172)
(10687)
学科
(89560)
经济(89425)
管理(72295)
(68575)
(59376)
企业(59376)
方法(40734)
数学(35290)
数学方法(34932)
(34874)
银行(34727)
(33097)
(32183)
金融(32180)
(29421)
(29236)
中国(28852)
(22381)
业经(21108)
(19995)
财务(19925)
财务管理(19888)
企业财务(19042)
地方(18661)
(17439)
(16543)
(16238)
贸易(16221)
(15820)
理论(15793)
机构
大学(333744)
学院(328817)
(134275)
管理(131517)
经济(131255)
理学(112698)
理学院(111505)
管理学(109812)
管理学院(109198)
研究(108921)
中国(92609)
(70771)
(67715)
科学(62743)
(53598)
财经(53355)
中心(51645)
(48864)
(48388)
研究所(48306)
(48259)
业大(45334)
北京(45225)
(41618)
经济学(41283)
师范(41272)
(40064)
财经大学(40000)
(39117)
农业(38195)
基金
项目(218978)
科学(172511)
研究(163419)
基金(159963)
(137117)
国家(135973)
科学基金(117719)
社会(103313)
社会科(98082)
社会科学(98056)
基金项目(84959)
(83887)
自然(75376)
教育(74860)
自然科(73602)
自然科学(73587)
自然科学基金(72254)
(70658)
编号(66926)
资助(66194)
成果(55559)
(49234)
重点(48409)
(45795)
(45540)
课题(45539)
(43808)
教育部(43063)
创新(42732)
项目编号(42423)
期刊
(146026)
经济(146026)
研究(105591)
中国(64449)
(56075)
金融(56075)
(53041)
管理(48730)
学报(47866)
(44454)
科学(44194)
大学(37463)
教育(35718)
学学(35047)
农业(28752)
财经(26832)
技术(26720)
(22682)
经济研究(22588)
业经(21701)
理论(18645)
问题(18644)
实践(17127)
(17127)
图书(15989)
现代(15127)
国际(15125)
技术经济(15078)
(14972)
科技(14694)
共检索到503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峥  龙超  
通过梳理金融风暴中美国相关主体对问题投资银行进行救助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自我救助、同业救助和政府救助三种传统投行救助模式在金融危机中的最新运用。对比中美两国处理类似问题做法的异同,借鉴发达国家在危机处理中的相关经验教训,有助于中国问题券商救助理论的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民  方星海  
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宏观危机和政策危机———泰国金融风暴的因果、教训和预防朱民方星海☆金融风险问题研究泰国的金融风暴震惊了世界,今年以来,泰铢已贬值42%,泰国股票市价已贬值50%,泰国高达37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已经耗尽,财政和国际收支赤字不断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孙国华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缺陷,找出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及其转型的深刻原因。分析结果显示,融资模式的缺陷、过度依赖高风险业务是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的内因,而外部监管漏洞放任了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投资银行危机的重要外因。投资银行危机促使美国主要独立投资银行转型为全能银行经营模式,这是美国银行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危机仅仅是投资银行转型的诱因,全能银行经营模式的相对优势是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的根本原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志峰  
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远大于97金融风暴,但相对全球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和中国银行业自身实力而言,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有针对性地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等手段,不仅能更好地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有利于加快自身发展,在未来的国际金融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崛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仁良  缪钧伟  
从八十年代初到最近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的经济,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由繁荣到泡沫形成再到目前的通货紧缩的过程。 东南亚国家由八十代初开始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具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崔健  孙碧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国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终结了华尔街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神话。在美国经济衰退、监管加强等一系列不利环境下,美国投资银行通过调整业务重心、缩减自营业务、加强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及兼并业务、调整杠杆率降低风险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摆脱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缺陷及不足,而美国投资银行的应对措施能够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立岩  刘燕  刘姗  
针对救市机制研究的不足,根据金融风暴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事实,本文分析了代表性经济体金融危机受损程度,给出了简洁的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归纳比较了各个经济体的救市方案,从政府增持银行股份和提供银行信贷担保两个基本方面总结了在实践中形成的应急机制。基于上述分析和利率状态,本文估计了代表性经济体在2009年的可能状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勇  陈耀刚  
美国华尔街危机是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在内的全面危机,是各类机构以高杠杆进行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并导致巨额亏损的后果。美国独立投行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投行实体的消失,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确实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在中国仍然前景广阔,但金融市场交易领域的创新确需谨慎。在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关键时期,应尽快打造中国世界级的金融企业,继续以"商投"模式为基础,构建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在允许参股基金、租赁、保险和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银行业务范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占英  
由商业银行次级抵押贷款质量恶化引发的这场次级贷款危机,将美国金融市场拖下泥潭。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发端,美国投资银行业遭遇多米诺骨牌效应,相继倒下。美国投资银行业全军覆灭后,中国投资银行业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本文首先探析美国投资银行监管模式及其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接着对比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世君  
美国投资银行业曾经的辉煌与此次的衰落,正引起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监管机构的深思。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美国投资银行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和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投资银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架构,成为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证券监管机构最为关心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业遭遇此次灭顶之灾的深层次内在原因是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由合伙制改制为有限责任股份制,致使投资银行的内在自我约束的意识和机制大为弱化,投资银行高管人员的责任与利益严重脱节,由此鼓励了其过度冒险行为。本文在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之后,对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架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冯晓菲  姜凌  
华尔街金融危机对现有美国投资银行制度造成了沉重打击。本文从美国投资银行制度的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美国投资银行制度此次严重危机的原因之所在,认为流动性支撑的不足、高风险的杠杆经营、银行治理缺乏透明度与外部监管的双重匮乏以及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五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宗新  刘逖  
伴随"有毒资产"在金融体系蔓延,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机制,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剧。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收缩与经济衰退,远远超出了美国政府和Fed的预先估计,工业产出、失业、消费等实体部门收缩严重。金融危机形态已从投资银行危机转变为商业银行危机,银行救助与恢复信贷机制成为本轮金融危机化解的关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伟深  
亚洲金融风暴使区内的银行体系备受关注。有学者指出,亚洲国家的银行体系不健全是金融风暴的主因。如麻省理工的克鲁明(PaulKrugman)教授认为亚洲危机的起因缘于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Intermediaries)的“道德危险”问题(Mor...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泽林  张越艳  魏先华  
本文以Deaton(1991)[5]的预防性储备模型为基础,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及外部因素对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主要取决于预期未来外汇收入的趋势与波动程度,以及外汇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当外汇收入呈上升趋势时,即使外汇资产能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也不应当扩张其规模,同时风险资产的比例应该保持在较高的比例。当外汇收入呈平稳性波动时,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与其收益率及外汇收入的波动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风险资产的最优比例相对较低。当美国金融风暴引起我国外汇收入呈剧烈波动甚至大幅下滑时,即使外汇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不高,也应当扩外汇储备的规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真  袁增霆  
华尔街的集体"坍塌",全能型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虽涉水不深却也深陷泥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不存在独立于实体经济而自行运行的金融上层建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