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2)
- 2023(4918)
- 2022(3902)
- 2021(3454)
- 2020(2777)
- 2019(5949)
- 2018(5330)
- 2017(10478)
- 2016(5246)
- 2015(5677)
- 2014(5581)
- 2013(5466)
- 2012(4964)
- 2011(4490)
- 2010(4734)
- 2009(4817)
- 2008(3586)
- 2007(3181)
- 2006(2913)
- 2005(2794)
- 学科
- 济(25453)
- 经济(25439)
- 融(24120)
- 金融(24119)
- 银(20914)
- 银行(20913)
- 行(20436)
- 中国(14793)
- 业(14138)
- 管理(13644)
- 地方(12382)
- 企(11558)
- 企业(11558)
- 中国金融(10837)
- 方法(7613)
- 制(7558)
- 财(7324)
- 数学(7091)
- 数学方法(7058)
- 地方经济(6791)
- 业经(5906)
- 农(5705)
- 务(5460)
- 财务(5448)
- 财务管理(5443)
- 企业财务(5281)
- 农业(4640)
- 体(4492)
- 事业(4476)
- 产业(4034)
- 机构
- 学院(70619)
- 大学(68470)
- 济(32581)
- 经济(31873)
- 中国(26069)
- 管理(25148)
- 研究(24205)
- 理学(21329)
- 理学院(21067)
- 管理学(20781)
- 管理学院(20650)
- 财(15844)
- 银(14352)
- 银行(13915)
- 融(13691)
- 中心(13690)
- 京(13564)
- 金融(13430)
- 科学(13268)
- 行(13075)
- 财经(12657)
- 经济学(11511)
- 所(11469)
- 经(11444)
- 人民(10979)
- 经济学院(10539)
- 研究所(10430)
- 江(10304)
- 国人(10003)
- 中国人(9963)
- 基金
- 项目(48233)
- 科学(38933)
- 研究(37151)
- 基金(35182)
- 家(29819)
- 国家(29569)
- 科学基金(25958)
- 社会(25257)
- 社会科(24212)
- 社会科学(24209)
- 省(19784)
- 基金项目(18563)
- 划(16000)
- 教育(15866)
- 编号(15005)
- 自然(14859)
- 自然科(14514)
- 自然科学(14512)
- 自然科学基金(14236)
- 资助(13779)
- 发(12526)
- 成果(11727)
- 重点(11472)
- 国家社会(10926)
- 创(10876)
- 发展(10726)
- 展(10565)
- 融(10511)
- 课题(10445)
- 创新(10248)
共检索到112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一南
"心胜"的反义词,就是"心虚",或者"心败"。在《心胜》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如果反过来看,那么还可以这样写一句:被对手打败有两次,第一次也是在内心中。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是这个道理。让一个人无法做到心胜的,是自己的软肋。不管个人还是国家,都有自己的软肋。软肋从来都是心胜的最大漏洞。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渐成时代主题,文明的摩擦从高政治领域进入低政治领域,国家的对抗从兵戎相见模式进入发展决胜模式。当今社会,发展是硬道理,安全的核心在于利益,国家利益是最现实的普世价值,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既顺理成章又堂堂正正。一个万众一心、蒸蒸日上的民族,必定是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高度协同、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统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文丑 张卓群
Copula模型是一种多元联合分布建模工具。由于其构造灵活、能够更好地捕捉真实经济序列特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问题研究之中。具体到金融领域,Copula模型在市场相关性测度、投资组合风险度量、信用衍生品定价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研究金融问题的重要定量方法。金融时间序列特性及传统分析困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工具品种不断创新,金融时间序列的量化研究进入新纪元。大量研究表明,金融时间序列与其他经济序列具有显著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当人们以美丽的名义,侵蚀大地、湖泊,疯狂扩张,惊走鸟虫,是否遭遇"寂静的春天";当人们以幸福的名义,放任虚荣、贪婪,污浊纯净,是否清楚"水会知道答案";当人们以文明的名义,征服旷野,开山造园,留下疤痕,丢掉原始,是否能做到"像大山一样思考";当人们以现代的名义,滥用资源、环境,生出无序、雾霾,赶走阳光,是否意识到正在破坏"我们共同的未来"?上段文字中引号部分,是国内外几本关于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著名出版物。这些书的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秀丽
一、道德风险在我国金融领域的表现我国的银行业长期以来的制度缺陷和较低水平的金融监管,存在着大量的、人为的违章违纪经营现象,道德风险较为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不负责任的违章违纪和账外经营贷款。我国银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软财政预算约束”和“软信贷约束”,信贷管理不完善,已有的一些制度、办法不足以达到防范风险的要求,部分信贷管理人员违章作业的情况时常发生,致使银行贷款潜在着较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翰·罗斯 秦凤鸣
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尤其是银行业的服务方式呈现了更强烈的国际化倾向。因此,分析中国金融业的地位是观察中国突飞猛进的国际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中国金融部门与五个最大的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部门进行了国际比较。这五个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德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迪
近年来,数字化已经成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身份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是构建金融新业态和新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设施。金融领域数字身份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是制度与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系统、权威的数字身份应用操作标准和指引。针对法人、公民等不同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管理,分别由不同的单位(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存在多头现象,实践应用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多码共存问题。
关键词:
数字身份 推广应用 人脸识别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琼 康瑾龙 赵弋洋
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绿色金融业务的特殊性体现在绿色属性的识别与认定、环境效益的测算、气候风险的评估、碳排放的核算,以及企业ESG评级、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需要结合场景合理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NLP(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可以说,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关键词:
科技应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永飞 王彦博 宫小奕 李东英
<正>数字经济时代下,随着移动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一批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数据快速传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基于光子科技的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日益加速。一方面,从政策端来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强调要“重点发展高速光通信芯片”;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办公室课题组 韩飚 胡德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呈加速态势,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金融 对策研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新华 方晓月 乔良
由于生物识别技术具有识别精度高、识别速度快、防伪性能好等特点,为金融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因而逐渐被应用到远程开户、转账取款、支付结算和核保核赔等金融场景。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将与机器学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技术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生物识别的算法将不断优化创新。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兴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化金融体制初步建立、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服务工具不断增加、金融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和输入性因素的影响,金融的不适应性表现也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特别是加强金融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加快金融监管体制、金融市场、金融主体发展、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境内从上世纪末开始在公共服务的小额支付领域尝试运用金融IC卡,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IC卡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金融IC卡的普及应用。公共服务领域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国计民生,已成为金融IC卡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吴弘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效率与风险控制要求的提升,金融领域大数据的合法应用与保护显得十分迫切。本文从法律层面探讨了大数据使用的法治思维与制度规则逻辑,提出大数据立法应该正确认识市场发展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数据信息的法律性质与权利归属的关系、数据利用与数据安全的关系以及数据权益的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