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6)
2023(6190)
2022(4982)
2021(4774)
2020(3812)
2019(8562)
2018(7896)
2017(15668)
2016(7766)
2015(8590)
2014(8415)
2013(8103)
2012(7233)
2011(6315)
2010(6564)
2009(6479)
2008(5204)
2007(4508)
2006(3771)
2005(3420)
作者
(19200)
(15567)
(15333)
(14664)
(9796)
(7324)
(7217)
(6021)
(5977)
(5366)
(5216)
(5180)
(4802)
(4714)
(4651)
(4641)
(4612)
(4501)
(4388)
(4352)
(3714)
(3678)
(3626)
(3591)
(3468)
(3451)
(3362)
(3292)
(3153)
(3132)
学科
(26952)
经济(26909)
(25192)
金融(25192)
(22988)
(21981)
银行(21977)
(21438)
管理(21134)
(19081)
企业(19081)
中国(16504)
中国金融(10944)
(10654)
(9845)
方法(9470)
(8779)
地方(8154)
业经(8113)
数学(8048)
数学方法(7974)
(7527)
财务(7511)
财务管理(7502)
企业财务(7234)
农业(6592)
(6071)
理论(5678)
(5489)
贸易(5480)
机构
学院(100872)
大学(100127)
(45300)
经济(44363)
管理(38245)
理学(32699)
中国(32404)
理学院(32394)
管理学(32036)
研究(31983)
管理学院(31851)
(23466)
(19477)
财经(18812)
中心(17961)
(17210)
(16448)
(16431)
金融(16115)
银行(15904)
经济学(15692)
科学(15627)
(14895)
财经大学(14392)
经济学院(14323)
(14242)
人民(13907)
(13657)
(12926)
师范(12821)
基金
项目(66703)
研究(53962)
科学(53795)
基金(49229)
(41038)
国家(40631)
社会(36216)
科学基金(35747)
社会科(34423)
社会科学(34416)
基金项目(25635)
(25623)
教育(24129)
编号(22249)
(21114)
自然(20211)
自然科(19781)
自然科学(19780)
自然科学基金(19445)
资助(19054)
成果(18868)
国家社会(15399)
(15339)
(15275)
(15186)
重点(14922)
课题(14888)
(14797)
(14782)
项目编号(14266)
期刊
(46942)
经济(46942)
研究(32622)
(28254)
金融(28254)
中国(19480)
(17838)
管理(13520)
(12423)
教育(10973)
学报(10841)
科学(10807)
财经(9419)
大学(9385)
学学(8759)
(8134)
经济研究(7943)
业经(7581)
农业(7550)
技术(7127)
问题(6151)
理论(5674)
实践(5110)
(5110)
世界(5014)
国际(4963)
(4863)
现代(4839)
中国金融(4774)
财会(4600)
共检索到155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建生  颜冬梅  
山西票号衰亡原因的探究,历来备受学界关注。但是从近代产业兴起对金融需求变迁的角度考察山西票号的衰落,学界则鲜有涉及。山西票号作为传统金融业中最重要的经营主体,由于发展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市场对金融的需求,最终失去垄断金融的优势地位,全面衰落。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冲击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应汲取山西票号业务转型的深刻历史教训,借助互联网手段与思维实现自身变革,积极融入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进程中。这种趋势的变化从更大维度上反映了社会变革对金融需求的变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晶  宋陆军  
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前已积累了诸多风险,然而由于山西票号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商号、资金聚集在南方及承兑的公款数额大,使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爆发后风险急剧放大,山西票号骤然衰落。晋商衰亡不是因为其封闭性,恰好相反是由于晋商具备的开放精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晶  宋陆军  
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前已积累了诸多风险,然而由于山西票号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商号、资金聚集在南方及承兑的公款数额大,使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爆发后风险急剧放大,山西票号骤然衰落。晋商衰亡不是因为其封闭性,恰好相反是由于晋商具备的开放精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宇丰  
山西票号的衰亡原因探究,历来倍受学术界关注。但是将票号作为市场主体,研究政府制度供给与票号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界则鲜有涉及。山西票号作为传统金融中最重要的经营主体,在隐性契约下已经开始充当"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但均因合法性不足而宣告流产。当新式银行创立并获得法定的近代金融业主体地位后,山西票号自然难逃衰亡命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颜冬梅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枢纽和杠杆,在促进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其中,尤以金融组织的转型和金融制度的嬗迁备受关注。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依附于农业和传统商业的传统金融业不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金融需求,需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长林  
走向鼎盛清末票号发展达到鼎盛期,二十六家票号在全国九十三个城镇设有总店和分支机构,除了在上海、福州、汉口、厦门、南昌、桂林、昆明、兰州等经济发展的城市建立业务据点外,又迸一步向西北边陲和东北地区渗透,在西藏、宁厦、热河、黑龙江、吉林、锦州、长春等地建立新的业务据点。随着票号分支机构的大量增设,汇兑业务也急剧上升。据1906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长林  
由山西商人创设的票号是近代中国金融领域的一朵奇葩,它从经营汇兑起家,凭着恪守信誉、同官府的密切关系等使实力快速增长,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一度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然新式银行开始纷起使其业务受到极大影响,辛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其衰亡。真可谓其兴也速,其衰也急。因经营远地汇兑脱颖而出票号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初,其产生源于山西商人适应汇兑需要的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志勇  
从市场需求带来诱致性变迁角度对山西票号的变迁、变迁模式以及这一模式给票号发展带来的路径依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代市场变化与企业行为的匹配趋势,并提出主动创新和系统思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可为  
从山西票号的衰亡探析企业的经营与制度创新刘可为山西票号是清末山西人经营的金融企业,是由多家字号构成的影响和规模都十分巨大的经济集合体。它发生在1823年,20世纪上半叶走向衰亡,在长达100余年的历史中,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山西票号所处的时代,是中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倩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以激励员工和留住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制度设计,在本土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山西票号曾执中国近代金融业之牛耳,其身股制与现代员工持股计划类似,本研究借鉴山西票号身股制实施中的优秀经验,得出了现代企业突破员工持股计划困境的启示,包括差别化激励与延期支付;建立组织和谐劳资关系;第三方约束与监督代替员工自律。这一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化解员工激励难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勇五  
盛行于明清两代的票号,其源起与衰亡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然而,相关研究多囿于研究视角的局限,未能完全阐述清楚其中的逻辑。本文通过对银本位货币制度演进的梳理,进一步证实货币信用制度的变化是导致传统金融体系崩溃的主因,票号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与明清货币制度尤其是银本位制度的兴衰息息相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汤凌霄  
2000年6月14日,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获下议院通过。该法确认金融服务监管局(FSA)为英国唯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赋予其监管金融机构和融市场所需的全部法律权限。2001年12月1日,金管局正式行使其职能。至此,英国金融监管制度完成了从传统自律型的分业监管制度向现代法制型的统一监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毅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结构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随着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业已在一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安全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本文通过研究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总结其经验得失 ,探讨建立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理念 ,将金融监管置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使监管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又不至于因为发展的冲动、市场机制的缺陷以及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等负面影响的干扰而使发展的动机成为梦想。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焱  李士涛  
通过对德国合作金融产权结构变迁过程的考察,引入费雪一般化的资产与资本概念,对其产权结构变迁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整个德国合作金融制度,从产权的角度抽象地概括,就是合作金融组织的参与者,主要是社员,通过自身拥有以人力为主的资产的局部的使用权利转让,通过一系列产权结构的安排,来换取租值;其产权结构变迁的路径是根据局限条件的变化沿着减低租值消散的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