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89)
2023(18389)
2022(15794)
2021(14697)
2020(12388)
2019(28599)
2018(28030)
2017(54734)
2016(29022)
2015(32591)
2014(32311)
2013(31915)
2012(29372)
2011(26332)
2010(26507)
2009(24574)
2008(23217)
2007(20186)
2006(17722)
2005(15471)
作者
(82736)
(68883)
(68293)
(65217)
(43719)
(33211)
(31185)
(26826)
(26168)
(24493)
(23380)
(23128)
(21802)
(21641)
(21476)
(21048)
(20409)
(20333)
(19872)
(19734)
(16852)
(16757)
(16670)
(15713)
(15529)
(15230)
(15195)
(14937)
(13950)
(13531)
学科
(116555)
经济(116427)
管理(83519)
(80893)
(66271)
企业(66271)
方法(56871)
数学(50548)
数学方法(49950)
中国(35920)
(33027)
(31016)
(29564)
金融(29560)
(28435)
银行(28395)
(27308)
(25457)
贸易(25438)
业经(25286)
地方(25203)
(24803)
(24389)
(23664)
(20964)
财务(20889)
农业(20851)
财务管理(20843)
企业财务(19851)
理论(18599)
机构
大学(412481)
学院(410609)
(168367)
经济(164893)
管理(162691)
理学(141767)
理学院(140232)
管理学(137723)
管理学院(136975)
研究(134018)
中国(105290)
(86370)
科学(81678)
(80057)
(65533)
财经(65020)
(63952)
中心(62889)
业大(60377)
研究所(59780)
(59234)
(57960)
北京(54084)
经济学(52777)
(52226)
师范(51724)
农业(50198)
(49287)
财经大学(48812)
经济学院(48161)
基金
项目(284369)
科学(224666)
基金(208940)
研究(205598)
(182165)
国家(180735)
科学基金(156092)
社会(131426)
社会科(124896)
社会科学(124867)
基金项目(110954)
(109547)
自然(102185)
自然科(99856)
自然科学(99828)
自然科学基金(98029)
教育(94519)
(92664)
资助(86716)
编号(82777)
成果(65865)
重点(63457)
(63342)
(60053)
(58864)
课题(56254)
创新(55007)
科研(54863)
国家社会(54843)
教育部(54679)
期刊
(172694)
经济(172694)
研究(120350)
中国(71806)
学报(64267)
(59742)
科学(58646)
管理(57694)
(56592)
大学(49265)
(47680)
金融(47680)
学学(46707)
教育(39625)
农业(38572)
技术(33993)
财经(31655)
经济研究(28879)
业经(28241)
(27027)
问题(23539)
理论(20383)
(20169)
(19421)
统计(19229)
技术经济(19041)
图书(18815)
科技(18696)
商业(18523)
实践(18512)
共检索到591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房胜飞  徐秋艳  马琳琳  
金融集聚是现代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且地区差异性比较明显,整体空间布局具有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特征;从全国来看,金融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且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来看,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为负。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发挥好金融集聚效应、提升金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王文启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该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金融集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聚集在整体上对区域科技创新没有明显影响,但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区域集聚对科技创新没有明显影响,保险业的区域聚集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研发投入、教育水平、政府支持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佳佳  何梅蓉  
本文从公众预期视角出发,构建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异质性模型,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美国货币政策划分为宽松和紧缩两个时期,运用SVAR模型比较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溢出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公众预期对外部冲击的缓解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宽松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在持续时间和振幅方面都存在异质性;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存在先行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和消化时间均强于经济周期;公众预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发奇  文茜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金融集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考察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分析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增强趋势。金融集聚、金融投资比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城镇化都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理距离关联模式下溢出效应更强;而金融发展规模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城镇化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秋艳  房胜飞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区位熵法测度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通过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发挥其"专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生产率,在有效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增长的同时,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带动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分地区来看,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3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部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魏学辉  段小雪  陈思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集聚与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通过对空间效应的分解分析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与金融集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改进型创新和模仿型创新上;金融集聚对本地的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行业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上。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艳明  高悦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加速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集,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及测算指数,综合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和SDM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分别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虽然总体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西部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强;从影响路径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会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增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超  孟大虎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趋向融合和协调,开展省际、区域之间的空间影响对我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已不可或缺。文章突破区域经济相互独立假说,选取我国1978—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初级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空间抑制作用,这需要引起关注;中级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空间效应,但无法明确是否有利;高级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有利的空间溢出效应。有鉴于此,我国需充分鼓励高级教育人力资本带头发挥创新能力,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昭  刘映曼  
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提升经济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利用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2007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全面研究了财政支出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一般行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无显著影响,增加社会治安支出、教育支出、创新互联支出和其他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民生服务支出与城乡协调支出规模的扩大则不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且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第二,财政支出对经济质量的影响呈现时空异质性,不同区域、不同经济阶段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因此,要以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为依据,来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加快转变调控思路,即在支出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支出结构调整的优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智君  李响  
集聚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各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化经济水平和地方化经济水平为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单区制空间面板模型和两区制空间面板模型,探究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和东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存在着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显著;(2)沿海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区域对产业集聚程度低的区域的梯度空间溢出效应以扩散效应为主;(3)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存在β收敛趋势,且不存在σ和俱乐部收敛,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不是恶性累积循环的发展趋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晓霞  
受美联储政策调整影响,中美利差时隔12年再次出现倒挂,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已成为研究焦点。本文采用MSIH(2)-VAR(1)模型实证检验了中美利差变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并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比分析两轮中美利差倒挂对我国不同类型金融市场的异质性冲击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从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审慎监管、深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完善政策设计,从而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支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慧   佟孟华   张国建  
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是我国自下而上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地区产业低碳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系统评估了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和工业碳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健性。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但施策过程中需防范污染产业转移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试点城市中呈现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发展绿色信贷、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促进地区碳减排。本文研究为我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芳  邓黎桥  董亮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金融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各省市金融人才聚集程度,并实证考察了金融人才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人才的省域分布不均衡,且金融人才聚集在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邻接矩阵下,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聚集会对关联地区的金融人才聚集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更容易形成金融人才资源的争夺;经济距离矩阵下,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金融关联性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基于此,建议我国在未来金融人才发展中,注重区域协调,在保证金融人才合理聚集的前提下,缓解金融人才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根据区域金融人才聚集空间溢出效应的不同制定差异化方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芳  邓黎桥  董亮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金融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各省市金融人才聚集程度,并实证考察了金融人才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人才的省域分布不均衡,且金融人才聚集在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邻接矩阵下,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聚集会对关联地区的金融人才聚集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更容易形成金融人才资源的争夺;经济距离矩阵下,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金融关联性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基于此,建议我国在未来金融人才发展中,注重区域协调,在保证金融人才合理聚集的前提下,缓解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