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2)
2023(10930)
2022(9069)
2021(7983)
2020(6557)
2019(14560)
2018(13982)
2017(26919)
2016(14058)
2015(15661)
2014(15845)
2013(15664)
2012(14616)
2011(13388)
2010(13860)
2009(13228)
2008(11875)
2007(10882)
2006(9917)
2005(9225)
作者
(40113)
(33444)
(33442)
(31897)
(21216)
(15947)
(15243)
(12845)
(12747)
(12099)
(11533)
(11114)
(10787)
(10761)
(10387)
(10340)
(9742)
(9693)
(9456)
(9435)
(8559)
(8019)
(7986)
(7804)
(7672)
(7524)
(7320)
(7121)
(6788)
(6475)
学科
(82625)
经济(82562)
管理(40609)
(37543)
(30272)
企业(30272)
方法(26922)
(26117)
金融(26115)
中国(24907)
地方(23814)
数学(23778)
数学方法(23634)
(23611)
银行(23595)
(22881)
(17920)
(16258)
业经(16086)
(15371)
地方经济(14705)
(13883)
农业(12045)
(11403)
贸易(11389)
环境(11222)
中国金融(11165)
(11122)
财务(11100)
财务管理(11075)
机构
学院(206116)
大学(202553)
(98928)
经济(96983)
管理(73263)
研究(71871)
理学(62217)
理学院(61462)
中国(61332)
管理学(60484)
管理学院(60106)
(45990)
(41188)
科学(39879)
财经(36358)
(35788)
中心(34105)
经济学(33631)
(32825)
(32193)
研究所(31886)
经济学院(30220)
(27700)
财经大学(26859)
(26164)
(26143)
北京(26114)
师范(25927)
(25820)
业大(24263)
基金
项目(128793)
科学(102174)
研究(97076)
基金(93669)
(80207)
国家(79523)
科学基金(68766)
社会(65182)
社会科(62030)
社会科学(62019)
(50882)
基金项目(48903)
教育(43693)
(41160)
自然(40885)
自然科(39942)
自然科学(39936)
自然科学基金(39228)
编号(38621)
资助(38263)
成果(31187)
(30312)
重点(29494)
(28233)
国家社会(27899)
课题(27328)
(27056)
发展(25530)
创新(25336)
(25152)
期刊
(117295)
经济(117295)
研究(69077)
中国(42161)
(36507)
(35175)
金融(35175)
管理(28975)
学报(26746)
科学(25626)
(25106)
大学(20836)
经济研究(20622)
学学(19889)
财经(19302)
教育(19284)
技术(18483)
(16855)
业经(16728)
农业(15792)
问题(14526)
技术经济(11806)
(11667)
统计(10890)
商业(10641)
国际(10424)
世界(9912)
(9814)
理论(9735)
现代(9424)
共检索到329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有鸿  费威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以本文金融集聚的内涵和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金融相关比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实证分析对象,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金融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之一,但反之并不成立。最后提出了发挥金融集聚效应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艺  李林  李斌  
文章研究把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金融产业本身的特征,分析了金融活动空间集聚的内涵及经济性质,并系统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为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论文的研究既是对企业集群理论的完善,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迅  陈军  
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重庆市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然后以此产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欢  
文章以当前区域金融产业的集聚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其影响下的特点。通过分析可知北京、上海以及深圳是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金融产业高度集聚有可能导致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更加虚拟化,降低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会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加大等问题。要更好地发挥金融产业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其正面影响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关系,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成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经济学家往往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研究该问题,得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最近国内也有研究者从金融资源的角度探讨金融集聚,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辉  冉光和  张冰  李军  
要实现以金融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厘清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红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西贝  王群勇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从微观理论着手将面板模型拓展至空间维度讨论了中国产业协同集聚的规模效应和拥堵效应,并深入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间也存在先促进后阻碍的非线性关系。机制研究证实了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潜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因地区间差异明显,东、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呈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推动中国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刚  贾威  潘浩敏  
伴随着劳动力、资本、技术和FDI等要素在中国各区域投入的长期不均衡,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生产要素的多重集聚效应;国内投资的集聚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进步、出口贸易和FDI依然集聚在东部地区,并没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投资与技术进步的集聚产生了交互作用,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