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5)
2023(10547)
2022(8365)
2021(7700)
2020(6147)
2019(13192)
2018(12470)
2017(23324)
2016(11972)
2015(12854)
2014(11982)
2013(11436)
2012(10343)
2011(9232)
2010(9434)
2009(9075)
2008(7718)
2007(7081)
2006(6236)
2005(5533)
作者
(31162)
(26110)
(25547)
(24412)
(16340)
(12318)
(11492)
(9902)
(9857)
(8995)
(8815)
(8782)
(8144)
(8139)
(8131)
(7828)
(7588)
(7477)
(7282)
(7223)
(6266)
(6154)
(6071)
(5945)
(5880)
(5722)
(5638)
(5631)
(5159)
(5073)
学科
(46713)
经济(46682)
(39175)
管理(38219)
(33791)
企业(33791)
(25180)
金融(25178)
(22634)
银行(22624)
(22047)
中国(21028)
地方(16595)
技术(15769)
方法(14957)
业经(13332)
(13120)
(12747)
数学(12598)
数学方法(12477)
(12124)
技术管理(11890)
中国金融(11048)
农业(9640)
地方经济(8817)
理论(8558)
(8267)
财务(8250)
财务管理(8239)
产业(8090)
机构
学院(157330)
大学(153289)
(66695)
经济(65318)
管理(61126)
理学(52859)
理学院(52228)
研究(51865)
管理学(51453)
管理学院(51125)
中国(46375)
(31453)
(30796)
科学(29887)
中心(26268)
财经(24636)
(24150)
(23981)
(22353)
研究所(21905)
(21354)
经济学(21185)
(20247)
(20105)
师范(20063)
业大(19831)
(19423)
经济学院(19130)
北京(19053)
(18513)
基金
项目(109558)
科学(89012)
研究(84239)
基金(79085)
(68022)
国家(67395)
科学基金(59506)
社会(56106)
社会科(53391)
社会科学(53382)
(45822)
基金项目(42078)
教育(38008)
(37081)
自然(35706)
自然科(34979)
自然科学(34970)
自然科学基金(34352)
编号(33629)
(30165)
资助(29509)
创新(27136)
成果(26388)
(26360)
重点(25364)
课题(24183)
国家社会(23629)
(23188)
(22160)
发展(22003)
期刊
(73461)
经济(73461)
研究(48248)
中国(35707)
(31101)
金融(31101)
管理(25078)
(23297)
科学(20622)
(20372)
学报(19901)
教育(19643)
大学(16095)
学学(15268)
技术(14255)
农业(13119)
业经(13064)
经济研究(12407)
财经(11948)
(10367)
科技(10131)
问题(8439)
技术经济(8366)
商业(7791)
(7541)
论坛(7541)
现代(7342)
(7333)
理论(7141)
(6661)
共检索到242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丁焕峰  谢丽娟  孙小哲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2个城市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金融资源初始禀赋比较薄弱的欠发达地区的裨益更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区域间的创新差异。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可通过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提升人力资本三条路径,发挥规模效应、配置效应和虹吸效应以促进资金融通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激励技术创新。综上,在制定金融集聚支持区域创新发展政策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加强金融集聚水平,助推区域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张伯超  
创新型城市、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如何影响中国创新需要深入研究。从创新投入规模及其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的角度,利用2003—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类政策通过促进创新资本增加提高城市创新能力,而且进一步通过弥补创新资本投入的不足并缓解其过度,进而优化配置效率,然而却都将无法显著提高创新投入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投入规模、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的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优;政策并不能为政治地位较高的城市带来更高的投入规模及利用效率,但却更能优化配置效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丽娟  丁焕峰  王露  
金融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采用2011—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能有效助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还对邻近区域创新产生了空间正外溢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对实质性创新、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能通过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当前应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策略,同时应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区域协同合作。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捷  
<正>科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新科技的研究立项、实验研究、成果孵化、投入使用等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没有健全稳定的金融支持体系,科技创新的步伐就会停滞不前,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就难以实现。科技金融出现的背景是传统金融体系无法适配科技创新发展的全部需要,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存在资金价格高、周期偏好短、风险偏好小、行业认知低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对传统金融体系进行革新,以更好地培育创新要素、支撑创新主体、放大创新效益。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琳   胡骁宇  
选取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BBC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2008—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约为16.09%;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等也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毓敏  储青青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视角,对金融集聚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中国30个省份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1)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区域产学研合作,并且能相对独立地施加影响;(2)教育和人才因素与金融集聚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的关系,在推动区域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产学研合作能有效提升区域整体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4)金融集聚显著推动了区域研发创新,且有10%~20%的影响经由产学研合作渠道实现。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证实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从机制上明确验证了产学研合作的渠道作用,为理解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琳   胡骁宇  
选取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BBC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2008—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约为16.09%;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等也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资源过度集聚的负外部效应,而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多中心化强度的增加,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明显;(3)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使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过度的地理集中化,进而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多中心化驱动下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的空间合理配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红兰  
文章基于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在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科技创新对公共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市场科技金融只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发展差异,导致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蒲惠荧  苏启林  
通过对我国31省(区、市)创业投资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量,得出我国创业投资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相关性、集聚性与空间溢出异质性等特征。对影响创业投资集聚和空间溢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我国创业投资活动主要受区域创新资源、金融发达程度与政府支持性政策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创业投资集聚的相互关系不明显,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IPO成功经验对创业投资空间集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静  刘诗琳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理论,将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作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发展的评价尺度,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间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系统之间在一定区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金融集聚系统;东、中、西、东北部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情况优于西北部,但南北差异相对于东西差异更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标  宋长旭  吴贾  
本研究使用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传统索罗增长模型为基础,借助全要素生产率,将金融集聚和创新投入因素内生化,对创新驱动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加以实证。结果发现:(1)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但东部地区资本驱动增长的作用不显著;(2)创新是促进经济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且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3)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驱动作用;(4)金融集聚对R&D活动的支持具有显著“延迟效应”,表现为其对当期经济增长有细微抑制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刚  
该研究讨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对企业创新活动及其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股权市场与信贷市场在项目甄选、风险控制、收益获取以及治理等方面的系统差异使得两类金融市场发展的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和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机理上具有异质性。股权市场空间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内企业创新投入及其效率,对高融资需求、高科技含量行业的民营企业尤其明显,而信贷市场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投入反而起到抑制作用。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特征及金融生态环境的扭曲扼杀了企业家创新投入积极性。该研究对指导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